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亚降水格局:季风与瞬变涡动的竞争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凯静 戴新刚 汪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477-2486,共10页
利用再分析资料ERA-40计算了东亚气候平均对流层水汽输送(MT)、平均气流水汽输送(MMT)、瞬变涡动水汽输送(EMT)及其散度,并同降水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季节平均水汽散度场同东亚降水分布型存在一定的配置关系,水汽辐合区对应于降水... 利用再分析资料ERA-40计算了东亚气候平均对流层水汽输送(MT)、平均气流水汽输送(MMT)、瞬变涡动水汽输送(EMT)及其散度,并同降水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季节平均水汽散度场同东亚降水分布型存在一定的配置关系,水汽辐合区对应于降水大值区,辐散区降水较少.东亚大部分地区MMT散度大于EMT,但符号相反,即MMT是MT的主要部分,决定了后者散度空间分布特征.夏季风期间,东亚MMT表示季风水汽输送,其大尺度辐合区对应于季风降水区,辐散区覆盖了西北内陆干旱区.中高纬EMT四季均为恒定向北的水汽输送,是内陆干旱区和非夏季风控制区降水水汽的主要供给者.从夏到冬EMT水汽辐合区扩大,MMT辐合区缩小,后者的散度决定了东亚干湿气候区分布.因而季风与瞬变涡动竞争形成东亚独特的降水格局.这些特征的揭示为东亚区域气候形成与变异机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1 998年夏季案例分析表明,长江、松花江和嫩江发生流域性洪涝灾害主要是大尺度夏季风水汽输送异常辐合造成,瞬变涡动贡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输送 水汽散度 瞬变涡动 东亚夏季风 气候降水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瞬变涡动反馈强迫对东亚/太平洋事件演变过程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施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87-1198,共12页
本文通过位势倾向方程研究了高频瞬变涡动反馈强迫(TEFF)对东亚/太平洋型在低频时间尺度上(8天以上)的演变过程(EAP事件)的影响。一个重要的发现是,无论正位相还是负位相的EAP事件,在对流层中低层上,TEFF对其中、高纬度两个异常中心的... 本文通过位势倾向方程研究了高频瞬变涡动反馈强迫(TEFF)对东亚/太平洋型在低频时间尺度上(8天以上)的演变过程(EAP事件)的影响。一个重要的发现是,无论正位相还是负位相的EAP事件,在对流层中低层上,TEFF对其中、高纬度两个异常中心的演变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高纬度中心,在对流层中层,TEFF异常在盛期前可解释其增强部分的50%左右;盛期之后则起着减缓其减弱的作用。TEFF异常可分解为由高频涡动热量通量的辐合辐散引起的TEFFheat异常和高频涡动涡度通量引起的TEFFvor异常。两者在对流层上层相互抵消、下层相互叠加,导致TEFF异常在对流层上层(低层)的作用要弱(强)于对流层中层。就TEFFheat和TEFFvor的相对贡献而言,正位相的EAP事件中,TEFFvor的贡献较大;但在负位相EAP事件中,TEFFheat的贡献则增大至与TEFFvor相当的程度。这种TEFFheat作用在负事件中的增强可能是与贝加尔湖以东地区对流层低层上斜压性的加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P 高频瞬变涡动 反馈强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变涡动强迫对大气环流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袁建强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128-132,共5页
以吴国雄的北半球长波谱模式为基础,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初步探讨了瞬变涡动强迫对形成大气环流的特定结构所起的作用。通过分析得到,瞬变涡动强迫对纬向平均气流的强度、位置以及定常波的温、压结构有着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 瞬变涡动 大气 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南极涛动对欧亚大陆地表气温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张乐英 徐海明 施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9-881,共13页
基于1962~2011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本文研究了北半球冬季南极涛动(Antarctic Oscillation,AAO)对欧亚大陆地表气温的影响及其物理过程。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在扣除冬季ENSO信号后,1月AAO与2月欧亚大陆地表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当... 基于1962~2011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本文研究了北半球冬季南极涛动(Antarctic Oscillation,AAO)对欧亚大陆地表气温的影响及其物理过程。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在扣除冬季ENSO信号后,1月AAO与2月欧亚大陆地表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当1月AAO处于正位相时,东南太平洋出现显著的位势高度正异常,这对应着南半球副热带高压的增强。该高度正异常在空间上从南半球向北扩展至北半球东太平洋地区,在时间上可一直持续到2月,它在南北半球相互作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月,北半球东太平洋高度正异常随高度向北倾斜,在对流层上层位于美国西南侧,该位置对应着北大西洋风暴轴入口处。进一步的相关分析表明,美国西南侧的高度正异常与地中海西北侧的瞬变波活动显著正相关,进而对应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的高度负异常的形成。该负异常通过向下游频散波能量,引起贝加尔湖西侧高度正异常,形成典型的负位相斯堪的纳维亚环流型。该环流型对应60°N附近的西风异常,抑制了北侧冷空气南下,进而引起欧亚大陆地表气温正异常,反之亦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涛 地表气温 高频瞬变涡动反馈强迫 波作用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ALS模式中大气能量循环的诊断分析与不同版本计算结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韬 吴国雄 郭裕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55,共18页
利用大气能量循环框图,对比分析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IAP)全球海陆气耦合系统模式(GOALS)两个版本(GOALS-2和GOALS-4),以及观测的全球平均大气能量循环的主要特征,并从能量循环... 利用大气能量循环框图,对比分析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与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IAP)全球海陆气耦合系统模式(GOALS)两个版本(GOALS-2和GOALS-4),以及观测的全球平均大气能量循环的主要特征,并从能量循环贮蓄和转换项的纬向平均贡献去解释全球积分值改善和转坏的原因,以及诊断分析参数化方案变化后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式的两个版本基本上能正确地模拟出全球能量循环的主要特征。旧版本GOALS-2能较好模拟全球积分值,常常是不同符号局地误差的相互抵消结果。新版本GOALS-4中某种局地过程的改善在一些情况下导致了全球积分值的转坏。引入辐射日变化参数化方案可能对能量循环各参数的局地贡献有着明显的影响。如纬向平均有效位能向瞬变涡动有效位能的斜压转换率、瞬变涡动有效位能向瞬变涡动动能的斜压转换率以及定常涡动动能的局地贡献有明显改善。南极地区不合实际的上升运动,是模拟的纬向平均有效位能与纬向平均动能之间的转换项全球积分值为负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系统 能量循环 定常瞬变涡动 辐射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