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的研究和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晓宇 王琳 +3 位作者 谷彦军 张诗武 赵秀兰 孙保存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82,共5页
目的:研究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malignant tumors,TGCMT)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阐述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TGCMT组织切片40例临床和预后资料完整,... 目的:研究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malignant tumors,TGCMT)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阐述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TGCMT组织切片40例临床和预后资料完整,复习切片明确诊断后进行CD34和PAS双重染色,证实肿瘤组织中VM的结构,利用多因素性相关分析阐述VM的临床意义。结果:40例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中VM阳性者22例(53.66%)。χ^2检验分析血管生成拟态的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以及患者的生存状态之间具有差异,P=0.013,P=0.045,P=0.00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有无VM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Log—rank检验法比较两组间生存曲线有显著性差异(P=0.0127)。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VM是影响TGCMT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38,OR=4.043)。结论:TGCMT中存在VM,VM是影响TGCMT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生殖细胞恶性肿瘤 血管生成拟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24在睾丸生殖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孙玮豪 包业炜 +2 位作者 王天奇 甘欣欣 王林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0-517,共8页
目的:探究CD24在睾丸生殖细胞瘤中的表达、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4例睾丸生殖细胞瘤患者,其中包括TCGA数据库和长海医院睾丸生殖细胞瘤队列(TGCT-Changhai队列)。通过预后分析和多变量分析评估CD24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性... 目的:探究CD24在睾丸生殖细胞瘤中的表达、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4例睾丸生殖细胞瘤患者,其中包括TCGA数据库和长海医院睾丸生殖细胞瘤队列(TGCT-Changhai队列)。通过预后分析和多变量分析评估CD24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性,并运用肿瘤组织免疫组化(IHC)染色技术解析CD24调控TGCT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的作用机制。最终通过分析CD24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中PD-L1表达水平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M2型浸润的差异,并运用TIDE算法进一步探讨了CD24表达水平与免疫逃逸评分和免疫治疗响应率间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CD24在高临床分期和高M分期睾丸生殖细胞瘤中的表达呈现显著上调趋势(P<0.05);与瘤旁组织相比,CD24在睾丸生殖细胞瘤和转移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在不同TNM分期和肿瘤进展情况的睾丸生殖细胞瘤中,CD24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CD24可以作为睾丸生殖细胞瘤患者临床结局的预测因子[OR=0.135,95%CI(0.035,0.516),P=0.003],多因素分析进一步确认其作为独立预测因子的地位[OR=0.057,95%CI(0.005,0.624),P=0.019];睾丸生殖细胞瘤组织中CD24 mRNA表达水平与免疫细胞标志物CD206和CD70表达水平均相关(均P<0.05),并且CD24表达水平在免疫逃逸分数评分和免疫治疗响应率评估中具有重要预测意义。结论:睾丸生殖细胞瘤组织中CD24呈高表达,且CD24表达与睾丸生殖细胞瘤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是睾丸生殖细胞瘤生物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生殖细胞 CD24 预后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囊切口手术治疗儿童Ⅰ期睾丸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3
作者 贺敏 蔡嘉斌 +4 位作者 茅君卿 李民驹 唐达星 舒强 王金湖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7期643-647,共5页
目的探讨经阴囊切口手术治疗儿童Ⅰ期睾丸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1例Ⅰ期睾丸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阴囊切口组(14例)和腹... 目的探讨经阴囊切口手术治疗儿童Ⅰ期睾丸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1例Ⅰ期睾丸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阴囊切口组(14例)和腹股沟切口组(27例)。收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儿年龄、体重、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囊切口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9.3±9.2)min和(3.6±1.5)d,腹股沟切口组分别为(42.0±8.6)min和(4.3±2.2)d,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囊切口组患儿术前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值为(7203.9±16096.3)ng/mL,术后1个月为(21.2±14.0)ng/mL,术后2个月为(12.9±9.4)ng/mL。腹股沟切口组术前AFP值为(5048.8±8106.1)ng/mL,术后1个月为(32.2±41.3)ng/mL,术后2个月为(22.4±37.9)ng/mL。两组术后AFP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段AFP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阴囊切口组有1例出现切口裂开,腹股沟切口组无一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两组术后随访时间分别为6~74个月和8~69个月,总体生存率均为100%;阴囊切口组和腹股沟切口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13/14和24/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囊切口手术治疗儿童Ⅰ期睾丸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可达到与传统腹股沟切口手术同样的临床疗效和预后,操作更简单,并发症可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 睾丸肿瘤 阴囊/外科学 腹股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类型及起源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众 李连宏 +1 位作者 范姝君 谢丰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共4页
关键词 睾丸肿瘤 生殖细胞 组织学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LL4、D2-40和Glypican-3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张春芳 齐冬雪 +5 位作者 杨聪颖 王红霞 张洪兰 刘毅 张昶 陈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50-854,共5页
目的探讨SALL4、D2-40和Glypican-3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s,TGCT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SALL4、D2-40和Glypican-3蛋白在56例原发性TGCTs中的表达,包括5例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1... 目的探讨SALL4、D2-40和Glypican-3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s,TGCT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SALL4、D2-40和Glypican-3蛋白在56例原发性TGCTs中的表达,包括5例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10例精原细胞瘤、14例胚胎性癌、14例卵黄囊瘤、1例绒毛膜癌、5例未成熟性畸胎瘤和12例成熟性畸胎瘤。另选取10例正常睾丸组织及5例睾丸淋巴瘤作为对照。结果 SALL4在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5/5)、精原细胞瘤(10/10)、胚胎性癌(14/14)和卵黄囊瘤(14/14)中均弥漫强阳性,在绒毛膜癌(1/1)、未成熟畸胎瘤(3/5)和成熟性畸胎瘤(3/12)中局灶阳性。D2-40在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5/5)、精原细胞瘤(10/10)中弥漫强阳性,在胚胎性癌(4/14)中局灶阳性,在绒毛膜癌、卵黄囊瘤和畸胎瘤中均阴性。Glypican-3在卵黄囊瘤(13/14)中弥漫强阳性,在胚胎性癌(2/14)中灶性弱阳性,在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精原细胞瘤、绒毛膜癌和畸胎瘤中均阴性。10例正常睾丸组织和5例睾丸淋巴瘤中均未见SALL4、D2-40和Glypican-3的表达。结论 SALL4是诊断TGCTs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的免疫标志物;SALL4、D2-40和Glypican-3联合应用有助于TGCT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肿瘤 睾丸 SALL4 GLYPICAN-3 D2-40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发病学 被引量:3
6
作者 张众 李连宏 +2 位作者 范姝君 夏雪雁 谢丰培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3-347,共5页
关键词 睾丸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 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对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化疗后肿瘤残留的准确性判断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硕 杜鹏 +4 位作者 汤星星 安超 赵强 张宁 杨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化疗后^(18)F-FDG PET对腹膜后残留病灶的准确性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16例睾丸生殖肿瘤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资料,4~6个疗程的博来霉素+顺铂+依托泊苷(BEP... 目的:探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化疗后^(18)F-FDG PET对腹膜后残留病灶的准确性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16例睾丸生殖肿瘤伴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资料,4~6个疗程的博来霉素+顺铂+依托泊苷(BEP)化疗后行腹部CT检查,所有患者的腹膜后肿块直径>2 cm。^(18)F-FDG PET检查后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并进行术后病理与术前^(18)F-FDG PET结果比较。结果:16例患者中10例^(18)F-FDG PET结果阳性,其中5例术后病理存在肿瘤残留、5例无肿瘤残留组织;6例^(18)F-FDG PET结果为阴性,2例术后病理肿瘤残留患者均为成熟畸胎瘤、4例无肿瘤组织残留。^(18)F-FDG PET的准确率为56.25%(9/16),灵敏度为71.42%(5/7),特异度为44.44%(4/9),阳性预测率为50.00%(5/10),阴性预测率为66.67%(4/6)。结论:^(18)F-FDG PET灵敏度较高,但多种因素会影响^(18)F-FDG PET结果的准确性,成熟畸胎瘤易造成^(18)F-FDG PET的假阴性,大量炎性组织易造成^(18)F-FDG PET假阳性,需结合多种检查提高结果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 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颅外恶性生殖细胞肿瘤诊治的国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茅君卿 李林洁 +5 位作者 李民驹 蔡嘉斌 贺敏 熊洁妮 管忠海 王金湖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134-1140,共7页
生殖细胞肿瘤是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发病部位可为性腺,也可为性腺外。根据组织学特征分为畸胎瘤、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目前国际上研究儿童生殖细胞肿瘤的主要协作组织有由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组... 生殖细胞肿瘤是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发病部位可为性腺,也可为性腺外。根据组织学特征分为畸胎瘤、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目前国际上研究儿童生殖细胞肿瘤的主要协作组织有由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组成的儿童肿瘤协作组(Children's Oncology Group,COG)和英国的儿童癌症与白血病研究组(Children's Cancer and Leukaemia Group,CCLG)。本文针对儿童颅外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分期,危险度分组,化疗方案及难治、复发性患儿治疗的国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 恶性肿瘤 性腺 解剖学 组织学 诊断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未定类型的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晓辉 钱慧珍 +1 位作者 刘天卿 张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9-502,共4页
目的研究D2-40、CD117、OCT3/4、vimentin、Inhibin及CK(AE1/AE3)在睾丸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未定类型(intratubulargerm cell neoplasm unclassified,IGCNU)、小管内精原细胞瘤(intratubular seminoma,ITS)和精原细胞瘤中表达,探讨其在... 目的研究D2-40、CD117、OCT3/4、vimentin、Inhibin及CK(AE1/AE3)在睾丸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未定类型(intratubulargerm cell neoplasm unclassified,IGCNU)、小管内精原细胞瘤(intratubular seminoma,ITS)和精原细胞瘤中表达,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抗体在7例睾丸精原细胞瘤(其中3例伴发IGCNU,1例伴发ITS)及3例隐睾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7例精原细胞瘤中D2-40、CD117均呈阳性,OCT3/4有6例呈阳性,vimentin、Inhibin及CK(AE1/AE3)均呈阴性。3例IGCNU中D2-40、CD117及OCT3/4的阳性表达分别为1例、3例和2例,而vimentin、Inhibin阳性表达分别为2例和1例,CK(AE1/AE3)均呈阴性。1例ITS中D2-40、CD117及OCT3/4均呈阳性,vimentin、Inhibin及CK(AE1/AE3)均呈阴性。3例隐睾中vimentin、Inhibin均呈阳性,D2-40、CD117、OCT3/4及CK(AE1/AE3)均呈阴性。结论 CD117、OCT3/4是标记IGCNU及ITS敏感而特异的指标,D2-40、CD117、OCT3/4、vimentin、Inhibin及CK(AE1/AE3)联合检测对IGCNU、IT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细胞肿瘤 睾丸 精原细胞 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未定类型 小管内精原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英丽 朱笕青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05-807,共3页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alignant ovarian germ cell tumors,MOGCTs)来源于胚胎性腺的原始生殖细胞,在亚洲及我国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2%~25%,多发于青少年女性和儿童。
关键词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保留生育功能 治疗 原始生殖细胞 卵巢恶性肿瘤 青少年女性 cell 胚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并胚胎性癌成分肺转移1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兰 刘汉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9-720,共2页
患者男性,32岁,因“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血”入院。无其他不适症状,外院胸部CT示右上肺占位性病灶,行抗生素治疗1周余,右上肺肿块无改变。患者自述10年前左侧睾丸开始无痛性增大,未做任何检查及治疗,本院行睾丸检查示左侧睾... 患者男性,32岁,因“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血”入院。无其他不适症状,外院胸部CT示右上肺占位性病灶,行抗生素治疗1周余,右上肺肿块无改变。患者自述10年前左侧睾丸开始无痛性增大,未做任何检查及治疗,本院行睾丸检查示左侧睾丸内见一大小3.92 cm ×2.04 cm的低回声,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由多个结节融合而成。逐行手术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肺转移癌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RP、GST-π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12
作者 罗小辑 金先庆 陈瑾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96-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LRP(Lungresistance-relatedprotein)、GST-π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1例术前未化疗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标本LRP、GST-π的表达。结果:LRP总的表达率为41.5%,Ⅱ+Ⅲ期为LRP的表达... 目的:探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LRP(Lungresistance-relatedprotein)、GST-π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1例术前未化疗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标本LRP、GST-π的表达。结果:LRP总的表达率为41.5%,Ⅱ+Ⅲ期为LRP的表达率73.3%高于Ⅰ期23.1%(P<0.05);LRP在精原细胞瘤中表达率为40.0%,非精原细胞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率为45.5%(P>0.05)。GST-π总的表达率为34.1%,Ⅰ期表达率为38.5%,Ⅱ+Ⅲ期表达率为26.7%,在精原细胞瘤中表达率为30.0%,在非精原细胞生殖细胞肿瘤中的表达率为45.5%,GST-π与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分期及病理类型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LRP的表达与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关,可用作判断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 LRP GST-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13
作者 刘宗敬 方仁年 杨朝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40-341,共2页
关键词 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睾丸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例
14
作者 陈友华 刘刚成 高吴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1-252,共2页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主要好发于15~40岁左右的男性,在睾丸肿瘤中的比例高达90%~95%,主要的病理类型有精原细胞瘤、胚胎癌、卵黄囊瘤、畸胎瘤、绒毛膜上皮癌等,若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含有一种病理类型以上,称为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1]。
关键词 睾丸 生殖细胞肿瘤 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生物治疗新思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鑫辉(综述) 刘智勇(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5-450,共6页
睾丸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男性,其中生殖细胞肿瘤是最常见的睾丸肿瘤。目前普遍认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是由生精小管内生殖细胞癌前病变发展而来,生殖细胞癌前病变在机体青春期后可进一步发展为侵袭性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包括精原细胞... 睾丸肿瘤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男性,其中生殖细胞肿瘤是最常见的睾丸肿瘤。目前普遍认为睾丸生殖细胞肿瘤是由生精小管内生殖细胞癌前病变发展而来,生殖细胞癌前病变在机体青春期后可进一步发展为侵袭性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包括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近年来,男性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发病率逐渐增加,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具有高度遗传易感性和多基因遗传特性,基因突变及其所介导的信号通路和miRNA的调控均可影响其发生发展与治疗敏感性。因此靶向突变基因或参与调控的miRNA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并为针对性生物治疗的研究拓展方向,除此之外,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还具有抗原特异性,一些针对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特点开发而来的肿瘤疫苗以及生物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使用的治疗方式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具备十分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 肿瘤生物治疗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LL4:一种新的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诊断标记物
16
作者 Cao D Li J +1 位作者 GUO C C,et al. 黄文斌(摘译)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1-341,共1页
关键词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 诊断标记物 GLYPICAN-3 临床生物学行为 细胞标记物 治疗方法 判断预后 OCT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微波辐照对大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尉春华 杨瑛 +2 位作者 李东红 王文勇 李玉松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12-314,F001,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功率微波 (HPM )辐照对大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 5 0只 ,随机分为照射组和对照组。以S波段平均功率密度为 2 0mW /cm2 的HPM辐照大鼠 5min ,照后 6、2 4、4 8、72h和 5天取睾丸组织 ,应用... 目的 :探讨高功率微波 (HPM )辐照对大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 5 0只 ,随机分为照射组和对照组。以S波段平均功率密度为 2 0mW /cm2 的HPM辐照大鼠 5min ,照后 6、2 4、4 8、72h和 5天取睾丸组织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TUNEL)检测各组凋亡细胞。 结果 :辐照后 6、2 4、4 8h ,大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呈线性上升和下降趋势 ,2 4h凋亡细胞数量最多 ,达(2 5 .4 0± 3.30 )个 /5个曲细精管。 72h和 5天与对照组间无差别 (P >0 .0 5 )。 结论 :HPM辐照大鼠 5min即可触发生精细胞的细胞凋亡数目增加 ,影响大鼠生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睾丸 生殖细胞 高功率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汞对小鼠睾丸生殖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金明华 石龙 +4 位作者 孙志伟 胡颖 刘晓梅 宋军学 刘倪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5-466,共2页
目的 :研究甲基汞对小鼠睾丸生殖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技术观察小鼠睾丸生殖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随着甲基汞染毒剂量的增加 ,G0 / G1期细胞没有明显变化 ;S时相细胞的百分数逐渐减少 ,甲基汞 1 / 5 0 LD50 和 1 / 1 ... 目的 :研究甲基汞对小鼠睾丸生殖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技术观察小鼠睾丸生殖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随着甲基汞染毒剂量的增加 ,G0 / G1期细胞没有明显变化 ;S时相细胞的百分数逐渐减少 ,甲基汞 1 / 5 0 LD50 和 1 / 1 0 LD50 组 S时相细胞百分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G2 / M时相细胞百分数则显著增加 ,各染毒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不同剂量的甲基汞可以引起 S时相细胞百分数减少 ,DNA合成受到抑制 ,并出现 G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汞 小鼠 睾丸 生殖细胞 细胞周期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生殖细胞的凋亡及其调控 被引量:14
19
作者 郭彩霞 唐铁山 刘以训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99-304,共6页
睾丸生殖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存在自发性和诱发性凋亡 ,这是清除过量或异常生殖细胞的一种重要途径。生殖细胞的凋亡涉及内分泌、细胞社会组成和基因等多因素的调控。深入了解生殖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 ,明确决定睾丸生殖细胞 (Germcells,Gc... 睾丸生殖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存在自发性和诱发性凋亡 ,这是清除过量或异常生殖细胞的一种重要途径。生殖细胞的凋亡涉及内分泌、细胞社会组成和基因等多因素的调控。深入了解生殖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 ,明确决定睾丸生殖细胞 (Germcells,Gc)凋亡机制的分子组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生殖细胞 细胞凋亡 精子发生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汞对小鼠睾丸生殖细胞的DNA损伤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金龙金 董杰影 +2 位作者 楼哲丰 陈锡文 王一龙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2-414,共3页
探索氯化汞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毒性的分子遗传机制。分别以 0 .0 1、0 .10、1.0 0 mmol/L的氯化汞体外处理小鼠睾丸细胞和以 0 .5、1.0、5 .0 μmol/kg的氯化汞体内暴露小鼠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生殖细胞 DNA的损伤。体外处理 ... 探索氯化汞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毒性的分子遗传机制。分别以 0 .0 1、0 .10、1.0 0 mmol/L的氯化汞体外处理小鼠睾丸细胞和以 0 .5、1.0、5 .0 μmol/kg的氯化汞体内暴露小鼠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生殖细胞 DNA的损伤。体外处理 3种剂量组小鼠睾丸生殖细胞 DNA损伤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 0 mmol/L组 ,P<0 .0 0 1) ;0 .1、1.0 mmol/L剂量组慧星细胞迁移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 P<0 .0 0 1,P<0 .0 5 )。体内暴露 3种浓度氯化汞组小鼠睾丸生殖细胞 DNA损伤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 0μmol/kg,P<0 .0 0 1) ,5 .0 μmol/kg组慧星迁移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 ( P<0 .0 5 )。一定剂量的氯化汞处理引起生殖细胞 DNA损伤作用可能是氯化汞细胞毒性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DNA损伤 睾丸生殖细胞 氯化汞 体外处理 阴性对照 体内 暴露 毒性 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