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外侧视前核微量注射5-羟色胺酸和麦角新碱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章功良 赵乐章 +4 位作者 张瑾 钟明奎 刘巧琼 范一菲 张景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观察 5 羟色胺 (5 HT)在大鼠腹外侧视前核(VLPO)对睡眠 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结果 VLPO微量注射 5 羟色胺酸 (5 HTP ,5 HT前体 )使大鼠睡眠减少 ,觉醒增加 ;而VLPO微量注射... 目的 观察 5 羟色胺 (5 HT)在大鼠腹外侧视前核(VLPO)对睡眠 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结果 VLPO微量注射 5 羟色胺酸 (5 HTP ,5 HT前体 )使大鼠睡眠减少 ,觉醒增加 ;而VLPO微量注射非特异性 5 HT受体阻断剂麦角新碱可使大鼠睡眠增加、觉醒减少。结论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外侧视前核 微量注射 5-羟色胺酸 麦角新碱 睡眠-觉醒周期 脑立体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抗失眠及对睡眠-觉醒周期调控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被引量:32
2
作者 赵非一 赵英侠 +4 位作者 娄淑杰 包怡敏 燕海霞 胡莺 许红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5-82,共8页
适度运动被证明抗失眠疗效显著,对睡眠-觉醒周期有积极调控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镇静安眠类药物,且无副作用。尽管对失眠的运动疗法已有广泛关注,临床也有开展,但其神经生物学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可能涉及中枢神经机制及生物... 适度运动被证明抗失眠疗效显著,对睡眠-觉醒周期有积极调控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镇静安眠类药物,且无副作用。尽管对失眠的运动疗法已有广泛关注,临床也有开展,但其神经生物学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可能涉及中枢神经机制及生物钟效应、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相关细胞因子及肽类物质等在运动影响下的变化与调节。客观梳理现有的假说及机制,不仅能为运动抗失眠提供更完备的理论依据,也能明确现有机制研究的不足,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失眠 睡眠-觉醒周期 神经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状态性焦虑对小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悦 卞宏生 +3 位作者 王艳艳 于爽 李廷利 黄莉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49-755,共7页
目的在Triple test装置中,观察状态性焦虑对小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选取18只ICR雄性小鼠,麻醉状态下,进行了皮层脑电电极和肌电电极的埋置,术后恢复7 d。先描记正常状态下连续24 h皮层脑电。每天首先利用三重复合装置(Triple te... 目的在Triple test装置中,观察状态性焦虑对小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选取18只ICR雄性小鼠,麻醉状态下,进行了皮层脑电电极和肌电电极的埋置,术后恢复7 d。先描记正常状态下连续24 h皮层脑电。每天首先利用三重复合装置(Triple test)复制小鼠状态性焦虑模型并做行为学评价,随后记录其24 h的皮层脑电,每天1次,连续7 d。结果行为学评价结果表明,与d 1相比,造模d 3、4、5、6在旷场(open field,OF)的中央格运动时间及中央格运动时间%明显降低(P<0.05,P<0.01),d 4-7在高架十字迷宫(EPM)中的开臂进入时间%及开臂进入次数%有明显增加(P<0.01),d 2、4在明暗穿梭箱(LDB)中的暗箱停留时间明显增加(P<0.05,P<0.01);脑电图(EEG)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状态下的睡眠-觉醒周期相比,其睡眠和觉醒周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变化为在d 1、2、3、4、5和7清醒总时间和所占比例明显延长(P<0.05,P<0.01),NREM睡眠时间和所占比例明显缩短(P<0.05,P<0.01),在d 1、2、4 REM睡眠时间和所占比例明显增加(P<0.05)。结论利用Triple test装置复制的状态性焦虑小鼠伴有睡眠-觉醒周期的变化,且对日间睡眠的影响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性焦虑 睡眠-觉醒周期 Triple test 脑电图 旷场 高架十字迷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外侧视前区GABA能神经元对大鼠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汤斌 章功良 +4 位作者 王烈成 张瑾 钟明奎 赵乐章 张景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 研究腹外侧视前区 (VLPO)γ 氨基丁酸 (GA BA)能神经元对大鼠睡眠 -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结果 VLPO双侧分别微量注射GABA合成关键酶 (谷氨酸脱羧酶 ,GAD)抑制剂 3 巯基丙酸 (... 目的 研究腹外侧视前区 (VLPO)γ 氨基丁酸 (GA BA)能神经元对大鼠睡眠 -觉醒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脑立体定位、核团微量注射和多导睡眠描记技术。结果 VLPO双侧分别微量注射GABA合成关键酶 (谷氨酸脱羧酶 ,GAD)抑制剂 3 巯基丙酸 (3 MP ,5 μg ,0 1μl) ,与对照组相比 ,注射后当日对大鼠睡眠 -觉醒周期无影响 ;注射后第1天大鼠睡眠量减少 ,觉醒时间增加 ;第 2、3天恢复正常。结论 GABA能神经元在VLPO参与大鼠睡眠 -觉醒周期调节且有促睡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外侧 视前区 GABA能神经元 大鼠 睡眠-觉醒周期 脑立体定位 核团微量注射 多导睡眠描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肝俞调控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小鼠肝内Cry1、Cry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修莹 王议彬 +1 位作者 王畅 樊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3-208,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肝俞对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小鼠肝脏生物钟基因Cry1、Cry2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的外周作用。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肝俞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18只。通过2 h/2 h短时间剥夺法光刺激造...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肝俞对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小鼠肝脏生物钟基因Cry1、Cry2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的外周作用。方法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肝俞组和非经非穴组,每组18只。通过2 h/2 h短时间剥夺法光刺激造模法建立睡眠-觉醒周期紊乱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每日只给予以相同方式固定,不做针刺干预;肝俞组相同方式固定后予电针肝俞治疗,治疗15 min,治疗5 d;非经非穴选择小鼠双胁下固定对照点,针刺方法同电针组。检测行为学,分析数据;各组别在02∶00,06∶00,10∶00,14∶00,16∶00,20∶00,6个时间点(每时间点各三只)处死小鼠,取肝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检测相关基因Cry1mRNA、Cry2mRNA节律性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ry1、Cry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活动次数和站立次数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肝俞组小鼠活动次数和站立次数减少(P<0.05);空白组和肝俞组Cry1mRNA、Cry2mRNA的表达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P<0.3)。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ry1、Cry2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肝俞组Cry1、Cry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肝俞组比较,非经非穴组Cry1、Cry2蛋白含量显著增高(P<0.05)。结论电针肝俞可使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的小鼠肝内Cry1mRNA、Cry2mRNA基因表达的昼夜节律恢复,对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的小鼠节律具有调节作用。睡眠-觉醒周期节律紊乱小鼠肝内Cry1、Cry2蛋白含量上升,针刺肝俞可使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小鼠肝内Cry1、Cry2蛋白含量下降,从而调节睡眠-觉醒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睡眠-觉醒周期紊乱 肝俞 肝脏 CRY1 CRY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觉醒机制研究概况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景行 章功良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1-16,共6页
睡眠-觉醒周期乃机体生命之高级生理活动。人类觉醒(wakefulness)状态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行为表现,以保证脑高级功能如思维、认知和情绪等行为活动的正常进行。人类生命1/3时间处于睡眠状态,睡眠时机体运动活动和有意识活动减弱并... 睡眠-觉醒周期乃机体生命之高级生理活动。人类觉醒(wakefulness)状态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行为表现,以保证脑高级功能如思维、认知和情绪等行为活动的正常进行。人类生命1/3时间处于睡眠状态,睡眠时机体运动活动和有意识活动减弱并逐渐消失;新陈代谢下降、允许在能量消耗最小的条件下保证机体基本生命活动;感知觉与环境分离并丧失反应能力的一种可逆转状态,能在“瞬间”完成睡眠和觉醒的转换,麻醉或昏迷状态与睡眠截然有别,不具备瞬间唤醒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觉醒周期 机制研究 睡眠状态 生命活动 脑高级功能 生理活动 行为表现 行为活动 意识活动 运动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肽Y对成年大鼠睡眠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东伟 章茜 +3 位作者 王志举 王书春 乔鹏 王雨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50-951,共2页
目的 :探讨神经肽Y(NPY)与睡眠 -觉醒周期的关系。方法 :4 4只成年雌性SD大鼠 ,随机分为 6组 ,分别为侧脑室微量 (5 μl)注射NPY(1g/L)、α - 1受体阻断剂育亨宾 (30 μmol/L) ,育亨宾 +NPY ,α - 2受体阻断剂哌唑嗪 (30 μmol/L) ,哌唑... 目的 :探讨神经肽Y(NPY)与睡眠 -觉醒周期的关系。方法 :4 4只成年雌性SD大鼠 ,随机分为 6组 ,分别为侧脑室微量 (5 μl)注射NPY(1g/L)、α - 1受体阻断剂育亨宾 (30 μmol/L) ,育亨宾 +NPY ,α - 2受体阻断剂哌唑嗪 (30 μmol/L) ,哌唑嗪 +NPY及生理盐水 (对照组 )。采用多导描记技术观察大鼠在清醒状态下 ,统计给药后各组大鼠 6h的慢波睡眠 (SWS)、快眼动睡眠 (REMS)及总睡眠 (TS)时间。结果 :单独注射NPY可以促进大鼠的SWS ;先给予育亨宾再给予NPY ,大鼠SWS、REMS及TS时间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1 )。单独给予育亨宾、哌唑嗪或哌唑嗪 +NPY ,对大鼠睡眠无明显影响。结论 :NPY具有一定的促眠作用 ,且与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Y 睡眠-觉醒周期 哌唑嗪 育亨宾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tazolam逆转结节乳头体核组胺引发的觉醒
8
作者 孙祎娜 张欣 +2 位作者 谢鹏 杨旭光 侯一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31-1436,共6页
目的观察增加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受体与GABA亲和力的Estazolam对结节乳头体核(tuberomammillary nucleus,TMn)组胺(histamine,HA)产生觉醒的作用,探究GABA与TMn的HA对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增加γ-氨基丁酸(gamma-aminobutyricacid,GABA)受体与GABA亲和力的Estazolam对结节乳头体核(tuberomammillary nucleus,TMn)组胺(histamine,HA)产生觉醒的作用,探究GABA与TMn的HA对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Estazolam组,HA组,以及HA+Estazolam(2.5mg)组,HA+Estazolam(5mg)组。颅骨和颈肌植入脑电图(EEG)和肌电图(EMG)电极,带芯的不锈钢导管植入TMn邻近区以备微量注射药物。术后恢复7d,各组分别记录24h的EEG和EMG,分析睡眠-觉醒周期中各时相的变化。结果:TMn内注射HA(1μg.kg-1)在24h中觉醒时间增加(P<0.01),慢波睡眠被抑制,但不影响异相睡眠(paradoxicalsleep,PS)。灌胃给予Estazolam(5mg.kg-1)产生以深度慢波睡眠(SWS2)增加(P<0.01)为主要特征的总睡眠时间增加。在HA引起的觉醒达高峰(2h)的时候分别灌胃给予Estazolam2.5mg.kg-1与5mg.kg-1,使觉醒转为睡眠,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Mn内HA能神经元促进和维持觉醒,作用于GABA神经元末梢的苯二氮类(benzodiazepine,BZD)1受体的Estazolam,通过增加SWS2而增加总睡眠时间,并逆转HA引起的觉醒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觉醒周期 结节乳头体核 组胺能神经元 ESTAZOLAM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背景活动的特点及意义 被引量:43
9
作者 陆镇奇 何力 高平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9-281,共3页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新生儿HIE早期的图像特点及意义。方法:选择足月HIE患儿39例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健康足月儿3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对象进行aEEG描记,按背景活动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SWC)、最高上边界、最低下边界及带宽...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在新生儿HIE早期的图像特点及意义。方法:选择足月HIE患儿39例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健康足月儿3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对象进行aEEG描记,按背景活动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SWC)、最高上边界、最低下边界及带宽结合下边界等作比较。结果:早期HIE患儿脑电活动中,35例为不连续性脑电图,而对照组均为连续性脑电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4,P<0.05);HIE患儿中仅4例具备成熟SWC,而对照组均具备成熟SWC,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4,P<0.01);HIE组最高上边界为(47.34±13.62)μV,对照组为(29.58±7.11)μV,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7,P<0.01),HIE组最低下边界为(1.94±0.74)μV,对照组为(8.14±0.87)μV,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P<0.01),带宽结合下边界比较,HIE组表现为抑制或未成熟,而对照组均为成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00,P<0.05)。结论:新生儿H IE早期脑电活动表现为不连续,无成熟SWC,最高上边界升高,最低下边界低下,带宽结合下边界常表现为抑制或未成熟。通过对HIE患儿作早期aEEG检查,分析以上五项指标可作为一种简化评价方法,用于HIE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整合脑电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睡眠-觉醒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氟西汀配合心理支持治疗脊髓损伤后慢性中枢性疼痛的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关晨霞 郭钢花 +1 位作者 熊华春 白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5-176,共2页
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是脊髓损伤患者经常面临的问题之一,据报道有11%-94%的脊髓损伤患者发生疼痛。中枢性疼痛的脊髓损伤患者中有53%感到疼痛严重脚,疼痛干扰了患者的日常活动,影响其生存质量,如损害睡眠-觉醒周期,使其不能完... 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是脊髓损伤患者经常面临的问题之一,据报道有11%-94%的脊髓损伤患者发生疼痛。中枢性疼痛的脊髓损伤患者中有53%感到疼痛严重脚,疼痛干扰了患者的日常活动,影响其生存质量,如损害睡眠-觉醒周期,使其不能完成自我照顾活动,不能履行治疗性训练计划等。本文根据脊髓损伤后中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及特点.应用抗抑郁药和心理支持治疗脊髓损伤后慢性中枢痛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中枢性疼痛 脊髓损伤患者 心理支持治疗 盐酸氟西汀 睡眠-觉醒周期 慢性中枢痛 日常活动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午睡与失眠的调查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书春 章茜 +2 位作者 陈力超 张朝 王雨若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4期71-74,共4页
采用问卷式回顾性调查法,对1588名大学生午睡、失眠及睡眠习惯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午睡者为调查总人数的67.5%,有时午睡为23.6%,很少午睡者为8.9%,男女学生午睡习惯无明显差异。从小学至中学,经常午睡人... 采用问卷式回顾性调查法,对1588名大学生午睡、失眠及睡眠习惯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午睡者为调查总人数的67.5%,有时午睡为23.6%,很少午睡者为8.9%,男女学生午睡习惯无明显差异。从小学至中学,经常午睡人数增加。来自农村与来自城市的学生之间差异显著。学生经常失眠的发生率为3.2%,有时失眠为57.1%。很少午睡者与经常午睡者比较,从不失眠者明显多于后者,P<0.01;经常失眠的发生率在二者间无明显差异。提示:午睡虽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不是生理需要。失眠与是否经常午睡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午睡 失眠 睡眠-觉醒周期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