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的针灸组方对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睡眠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胡亚丹 蒋进枝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0,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气机升降理论的针灸组方对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睡眠进程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入院的84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A组(42例)和治疗B组(42例)。治疗A组予以常规...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气机升降理论的针灸组方对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睡眠进程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入院的84例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A组(42例)和治疗B组(42例)。治疗A组予以常规针法治疗,治疗B组患者则予以基于气机升降理论的针灸组方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实际睡眠总时间、PSQI量表评分、睡眠进程参数、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后两组纳入患者的PSQI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均有了显著改善(P<0.05),且干预后治疗B组患者的PSQI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A组(P<0.05);干预后两组纳入患者的睡眠进程参数指标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干预后治疗B组患者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指标显著高于治疗A组,而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指标则显著低于治疗A组(P<0.05);干预后两组纳入患者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干预后治疗B组患者的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均显著低于治疗A组(P<0.05);干预后两组纳入患者的实际睡眠总时间较干预前均有了显著改善(P<0.05),且干预后治疗B组患者的实际睡眠总时间显著高于治疗A组(P<0.05);两组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干预方案安全性良好。治疗A组患者出现穿刺处血肿4例、穿刺处感染2例、滞针4例,总出现率为23.81%(10/42);治疗B组患者出现穿刺处血肿1例、穿刺处感染0例、滞针1例,总出现率为4.76%(2/42),且治疗B组患者的总出现率显著低于治疗A组(P<0.05)。结论基于气机升降理论的针灸组方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其临床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PSQI量表评分以及睡眠进程参数,缩短入睡时间,提高实际睡眠总时间,缓解日间功能障碍,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机升降理论 针灸 心肾不交型失眠 睡眠质量 睡眠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和唑吡坦联用对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结构、睡眠进程、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朱吉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4期3012-3015,共4页
目的:分析艾司西酞普兰和唑吡坦联用对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结构、睡眠进程、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112例本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唑吡坦治疗,观察组接受艾司西酞普兰联... 目的:分析艾司西酞普兰和唑吡坦联用对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结构、睡眠进程、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112例本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唑吡坦治疗,观察组接受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唑吡坦治疗,对比两组睡眠结构及睡眠进程、神经递质、应激激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指标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睡眠结构、睡眠进程参数SL、RL、S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ST、S3、RE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Orexin、ACTH、5-HT、NE、CRH、E、AngⅡ、Cor、ALD、DA、TG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T4、TSH、TRH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唑吡坦联用可优化老年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结构及睡眠进程,在调节机体内环境稳定方面也有突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慢性失眠 艾司西酞普兰 唑吡坦 睡觉结构 睡眠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