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眠症的创新中医心理治疗—TIP睡眠调控技术简介 被引量:29
1
作者 汪卫东 李桂侠 +6 位作者 洪兰 林颖娜 王芳 赵阳 李涛 闫雪 王志青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253-256,260,共5页
对TIP睡眠调控技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概要的介绍TIP睡眠调控技术的概念、内容、操作规范;以及TIP睡眠调控技术的理论基础、核心原理和目前的临床、科研情况。
关键词 中医心理学 理论 失眠 TIP睡眠调控技术 Sleep-regulating Technique ( TIP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睡眠调控技术干预慢性失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9
2
作者 闫雪 汪卫东 +1 位作者 洪兰 唐常荣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2191-2194,共4页
目的:探究中医睡眠调控技术干预慢性顽固性失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慢性顽固性失眠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维持原药物治疗方案... 目的:探究中医睡眠调控技术干预慢性顽固性失眠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收治的慢性顽固性失眠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维持原药物治疗方案基础上采用中医睡眠调控技术干预;对照组维持原药物治疗方案不变。疗程为4周。入组前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多导睡眠监测(PSG)检查。结果:治疗4周后,中医睡眠调控技术可明显改善患者PSQI评分,GQOL-74评分各因子和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睡眠调控技术可明显改善患者PSG评分各项指标状态,增加深睡眠期和提高睡眠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睡眠调控技术可以为慢性顽固性失眠患者提供新的选择可能,降低部分患者对西药的依赖性和不良反应,减少慢性顽固性失眠日间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复发,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睡眠调控技术 失眠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生命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多导睡眠监测 心理治疗 临床研究 随机对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三神”辨证理论、治疗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桂侠 王处渊 +5 位作者 王健 洪兰 杜辉 约翰·波耳林 杨扬 汪卫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3期3561-3569,共9页
失眠“三神”辨证理论、技术与应用历时3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中医在失眠心理治疗方面集理论、辨证、评估、治则治法、疗效验证和设备研发于一体的治疗体系。现总结凝练失眠“三神”辨证理论、临床实践、治疗原则、治疗技术、科研验... 失眠“三神”辨证理论、技术与应用历时3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中医在失眠心理治疗方面集理论、辨证、评估、治则治法、疗效验证和设备研发于一体的治疗体系。现总结凝练失眠“三神”辨证理论、临床实践、治疗原则、治疗技术、科研验证和设备研发等方面研究成果。介绍了失眠“三神”辨证理论,“三神”元神、识神、欲神的内容,以及其在睡眠中的功能、病理阐述、基本病机。“三神”辨证方法为人格倾向辨证、失眠症状辨证和失眠情绪辨证;编制了“三神”辨证理论指导下的评估工具-失眠首诊结构化病历(WIIQ)和汪氏人格倾向量表(Wang′s Personality Trend Inventory,WPTI);“三神”辨证治疗失眠的原则为守神、调神和御神;治疗方法为TIP睡眠调控技术,TIP睡眠调控技术主要包括低阻抗营造技术、睡眠认知导入技术、睡眠环境适应技术、睡眠外归因剥离技术、睡眠信心增强技术、睡眠体验技术、减停药物技术7个主要内容;主要操作流程包括:病史采集、相关检查、诊断、治疗。团队编制了基于失眠“三神”辨证治疗技术的信息模块;研发了多功能睡眠治疗仪;开发了失眠治疗APP,旨在更好地学习和推广失眠“三神”辨证理论,以及提供更方便、自主、智能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心理 失眠 “三神”辨证 TIP睡眠调控技术 信息模块 多功能睡眠治疗仪 失眠首诊结构化病历(WIIQ) 失眠治疗A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失眠症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治疗失眠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李莉 张良 +3 位作者 张锦花 黄凯毅 张中勤 汪卫东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08-2812,共5页
目的:探究数字化失眠症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dTIP-I)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收治的轻中度失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 目的:探究数字化失眠症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dTIP-I)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科收治的轻中度失眠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线下中医睡眠调控技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研究人员进行治疗,约60 min/次,2次/周,共治疗2周。观察组采用dTIP-I治疗,患者接受线上自助调节,配合使用健康教育课程,约30 min/次,4次/周,共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变化及有效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与治疗前比较,ISI、PSQI评分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治疗后及随访ISI、PSQI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P-I可以有效改善轻中度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睡眠满意度,与线下中医睡眠调控技术疗效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心理学 数字化失眠症低阻抗意念导入疗法 失眠 随机对照 临床研究 睡眠调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