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GI-1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伴睡眠结构异常和认知障碍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洋 刘志 +2 位作者 孙可 金嘉慧 任俊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7-1143,共7页
目的:分析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GI-1)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AE)(LGI-1 AE)并发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患者,男性,68岁。因记忆力减退2个月,抽搐1个月入院,临床诊断LGI-1 AE,给予人免疫球... 目的:分析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GI-1)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AE)(LGI-1 AE)并发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患者,男性,68岁。因记忆力减退2个月,抽搐1个月入院,临床诊断LGI-1 AE,给予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后症状好转。在排除任何药物影响下,分别于急性期及恢复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及包括睡眠多导图(PSG)检查的睡眠评估。结果:急性期评估提示患者存在严重认知障碍,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22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分19分。PSG检查,总睡眠时间明显缩短(265 min),睡眠全程碎片化,睡眠效率降低,N3和快速眼动期(REM)睡眠完全缺失。恢复期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改善(MMSE评分30分,MoCA评分26分),PSG检查总睡眠时间正常,睡眠潜伏期13.5 min,睡眠碎片化明显改善,睡眠效率提高(84.3%),N3期睡眠26 min(5.1%),REM期睡眠69 min(13.6%)。结论:LGI-1 AE患者睡眠结构的异常与认知障碍在发病和转归方面同步,可能是LGI-1 AE患者认知障碍的病因之一。睡眠障碍的病理起源可能为下丘脑。下丘脑分泌素和LIM同源框(lhx6)通路可能成为纠正睡眠结构同时治疗认知障碍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 自身免疫性脑炎 睡眠结构异常 睡眠障碍 认知功能 神经心理学评估 睡眠多导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芪宁神安眠汤结合艾司唑仑片对心脾两虚证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结构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妩荻 金丹 顾婷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4-208,共5页
目的探讨柴芪宁神安眠汤结合艾司唑仑片对心脾两虚证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结构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将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132例心脾两虚证慢性失眠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治疗组66例给予艾司唑仑片结... 目的探讨柴芪宁神安眠汤结合艾司唑仑片对心脾两虚证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结构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将2019年1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132例心脾两虚证慢性失眠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给予艾司唑仑片治疗,治疗组66例给予艾司唑仑片结合柴芪宁神安眠汤治疗。两组持续治疗8周。观察指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睡眠结构相关指标、糖化血清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5-羟色胺(serotonin,5-HT)含量和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失眠、多梦易醒、食少纳呆、神疲乏力、心悸、面色无华、舌质淡和脉细弱证候积分较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PSQI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y scale,HAM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治疗后PSQI评分、MoCA评分、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睡眠效率(sleep efficiency,SE)、N3和快速动眼期(rapid eye movement,REM)指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升高幅度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睡眠潜伏期(sleep onset latency,SOL)、入睡后清醒时间(wake after sleep onset,WASO)、N1、N2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GA、5-HT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柴芪宁神安眠汤结合艾司唑仑片可显著改善慢性失眠病人的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睡眠结构,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GA、5-HT含量、抑制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芪宁神安眠汤 艾司唑仑片 慢性失眠 睡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信息融合实现非脑电的睡眠结构分期 被引量:27
3
作者 杨军 俞梦孙 +2 位作者 王宏山 张宏金 赵显亮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5-321,共7页
目前临床睡眠分析的主要手段是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PSG),用仪器记录被测者整晚的脑电、眼动电和颏肌电等生理参数,计算机进行自动睡眠分期,再由技术人员依据国际标准进行校正。几十年来PSG保持着睡眠分期金标准的地位。提出在不... 目前临床睡眠分析的主要手段是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PSG),用仪器记录被测者整晚的脑电、眼动电和颏肌电等生理参数,计算机进行自动睡眠分期,再由技术人员依据国际标准进行校正。几十年来PSG保持着睡眠分期金标准的地位。提出在不使用脑电的条件下,利用较易获得的心动周期、呼吸、体动等基本生理参数,提取其中与睡眠过程及其变化有关的规律和信息,建立知识规则库,采用不确定推理的证据理论进行多参数睡眠信息融合计算,实现睡眠结构分期。50余例与PSG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醒睡的平均符合率达90%以上,基本睡眠结构的平均符合率达75%以上,证明该技术达到了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结构分期 信息融合 不确定推理 证据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症患者状态-特质焦虑与睡眠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22
4
作者 杜好瑞 赵洪祖 +3 位作者 严宏力 唐玉凤 崔二龙 李冲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68-871,共4页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睡眠结构改变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关系。方法:对31例失眠症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调查和整夜多导睡眠图描记,失眠症组于症状缓解出院后3~4月回访时重复检查。结果:(1)在睡眠结构上,与对照... 目的:探讨失眠症患者睡眠结构改变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的关系。方法:对31例失眠症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调查和整夜多导睡眠图描记,失眠症组于症状缓解出院后3~4月回访时重复检查。结果:(1)在睡眠结构上,与对照组相比,失眠症组呈现睡眠时间减少[(333.71±84.33)min vs.(403.65±19.29)min]、睡眠效率下降[(70.41±17.35)%vs.(83.45±4.42)%]、睡眠潜伏期[(39.48±24.24)min vs.(19.65±8.57)min]和快速眼动睡眠潜伏期延长[(106.60±42.89)min vs.(86.80±12.25)min],S_1睡眠时间比例增加[(25.36±14.22)%vs.(8.86±1.77)%]、觉醒次数增多[(4.45±2.51)vs.(1.75±1.07)]。S_(3+4)睡眠[(7.38±9.70)%vs.(13.78±4.24)%]和快速眼动睡眠时间比例[(14.54±5.61)%vs.(19.18±2.14)%]减少(Ps<0.05)。(2)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评分上,失眠症组状态焦虑[(47.94±8.96)vs.(39.15±4.51)]和特质焦虑[(49.94±8.90)vs.(42.05±7.13)]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s<0.05)。状态焦虑与睡眠潜伏期、快眼动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和S_1睡眠时间比例均呈正相关(r=0.25~0.44,Ps<0.05),而与快眼动睡眠时间比例呈负相关(r=-0.41,P<0.01);特质焦虑与睡眠潜伏期和觉醒次数正相关(r=0.37,0.29;均Ps<0.05)。(3)回访时患者睡眠结构改善,状态焦虑得分下降,特质焦虑无明显变化。结论:失眠症患者有明显的睡眠结构改变和较高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其睡眠结构改变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睡眠结构 状态焦虑 特质焦虑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结构的meta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边云 梁伟业 +5 位作者 岳伟华 韩笑乐 林晨 张静 王智雄 马泊涛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8-214,共7页
目的:系统分析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睡眠结构的特征性改变。方法:使用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和"睡眠结构"(或"睡眠紊乱"或"多导睡眠图"等)在MEDLINE、Embase、Springer、PsychINFO... 目的:系统分析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睡眠结构的特征性改变。方法:使用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和"睡眠结构"(或"睡眠紊乱"或"多导睡眠图"等)在MEDLINE、Embase、Springer、PsychINFO、谷歌学术、万方数据库等检索相关文献,发表时间为1980年-2015年,筛选针对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结构特点的对照研究,最终共纳入15篇文献,使用文献质量评价量表(NOS)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用Stata13.0软件完成meta统计分析。结果: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潜伏期延长(P<0.01),睡眠效率下降,快动眼睡眠潜伏期缩短(均P<0.01)。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非快动眼1期睡眠所占比例增加,4期和慢波睡眠期所占比例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排除药物的影响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表现为总睡眠时间减少(以慢波睡眠减少为著),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效率下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睡眠结构 慢波睡眠 认知功能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抑郁症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张斌 郝雪利 +1 位作者 李雪丽 刘武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究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对抑郁症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从多导睡眠图(PSG)数据库选择了26例接受SSRIs治疗2周以上的抑郁症患者(治疗组),并同时选择了24例近3个月未接受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 目的探究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对抑郁症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从多导睡眠图(PSG)数据库选择了26例接受SSRIs治疗2周以上的抑郁症患者(治疗组),并同时选择了24例近3个月未接受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未治疗组)。评估患者睡眠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HAMD-24)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状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症患者睡眠结构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组和未治疗组的睡眠长度、睡眠潜伏期、非快速动眼时相睡眠(NREM)Ⅱ期与Ⅲ期的睡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SSRIs治疗,治疗组进入快速动眼时相(REM)的时间与未治疗组相比缩短〔(77±30)min vs.(146±6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并进入正常范围;治疗组的NREMⅠ期睡眠比例与治疗组相比〔(14±5)%vs.(18±8)%〕和微觉醒指数(AI)〔(14±5)次/h vs.(18±6)次/h〕均减少,但AI仍高于正常值(<5次/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未治疗组HAMD-24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6)分vs.(27±10)分,P=0.007〕。Logistic回归显示治疗组患者的REML越短〔OR=0.627,95%CI(0.517,0.923)〕和AI越低〔OR=0.839,95%CI(0.721,0.987)〕,就越容易显示出临床疗效。结论抑郁症的REM睡眠异常应该是抑郁症的核心睡眠节律异常,支持了抑郁症的睡眠时相前移假说;睡眠结构的改变影响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睡眠结构 抑郁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结构改变与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10
7
作者 杜好瑞 穆俊林 +3 位作者 赵洪祖 崔二龙 姜文涛 李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58-458,463,476,共3页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测定是客观反应自主神经功能的电生理指标。而失眠症患者常伴有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下降、心慌气短、多汗、血压升高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但自主神经症状的电生理特点报道少见。故...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ympathetic skin responseSSR)测定是客观反应自主神经功能的电生理指标。而失眠症患者常伴有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下降、心慌气短、多汗、血压升高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但自主神经症状的电生理特点报道少见。故本研究拟探讨失眠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SSR改变及其与睡眠结构的关系,为失眠症的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睡眠结构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PP联合GAHM术后OSAHS患者睡眠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7
8
作者 孙晓强 易红良 +3 位作者 张玉君 吴红敏 鲁文莺 殷善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71-1074,共4页
目的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悬雍垂腭咽成形联合颏前移舌骨悬吊术(GAHM)后睡眠结构的变化。方法18例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重度OSAHS(AHI〉40)的患者,并经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结合MUller试验、头... 目的探讨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悬雍垂腭咽成形联合颏前移舌骨悬吊术(GAHM)后睡眠结构的变化。方法18例经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为重度OSAHS(AHI〉40)的患者,并经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结合MUller试验、头影测量分析及上气道CT检查确定为存在腭咽及舌咽平面阻塞。所有患者于术前先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5~7d,同期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联合GAHM,术后6个月后复查,分析手术前后睡眠结构的变化。结果术后随访6~24月,平均睡眠呼吸紊乱指数(RDI)从(63.83±16.34)次/h下降到(21.43±20.34)次/h,微觉醒指数从55.68±3.73下降到34.08±3.03(P〈0.01),睡眠效率从89.92±1.79上升到95.12±1.09(P〈0.05),快速动眼期(REM)所占睡眠百分比从(10.30±1.74)%上升到(15.98±1.19)%(P〈0.05),S1所占睡眠百分比从(35.35±3.09)%下降到(31.47±2.11)%(P〉0.05);S2所占睡眠百分比从(50.05±2.97)%下降到(46.52±1.68)%(P〉0.05);S3+S4所占睡眠百分比从(2.38±0.50)%上升到(6.13±0.97)%(P〈0.05)。结论UPPP联合GAHM治疗腭咽及舌咽平面阻塞的重度OSAHS患者,RDI指数和微觉醒指数降低,睡眠效率提高、REM相和S3+S4所占睡眠百分比提高,睡眠结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 睡眠结构 颏舌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癫痫与睡眠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11
9
作者 孙素真 王铭维 +2 位作者 冯宗怀 张凤珍 施荣富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4-356,共3页
目的研究特发性局灶性癫痫和全面性癫痫患儿的整体睡眠结构参数并与无癫痫的对照组比较,探讨睡眠结构与癫痫的相互关系。方法对癫痫组和对照组共47人行多导睡眠图检查(polysomnography, PSG)并分析其结果。47例中18例为特发性局灶性癫痫... 目的研究特发性局灶性癫痫和全面性癫痫患儿的整体睡眠结构参数并与无癫痫的对照组比较,探讨睡眠结构与癫痫的相互关系。方法对癫痫组和对照组共47人行多导睡眠图检查(polysomnography, PSG)并分析其结果。47例中18例为特发性局灶性癫痫(idiopathic partial epilepsy, IPE),13例为特发性全面性癫痫(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y,IGE)。16例为对照组,年龄及性别均与癫痫组相匹配。结果结果显示IPE组总记录时间增加(P<0.05)而IGE组非快速眼动(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睡眠4期睡眠减少。IGE组整个睡眠期的效率降低(P<0.05)全部睡眠时间均减少(P<0.05)。结论特发性癫痫患儿睡眠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中IGE组的睡眠质量下降,而IFE组显示较多的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睡眠结构 特发性癫痫 儿童 多导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睡眠结构分期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葛家怡 周鹏 +2 位作者 赵欣 刘海婴 王明时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8,共4页
为了提高睡眠结构分期的准确度,克服分类时样本不足对分类的影响,使用MIT-BIH数据库整晚睡眠脑电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提取了时域、频域和非线性共16个参数作为分类特征,用支持向量机的一对一多类分类方法,采用顺序最小优化算法,以径向基... 为了提高睡眠结构分期的准确度,克服分类时样本不足对分类的影响,使用MIT-BIH数据库整晚睡眠脑电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提取了时域、频域和非线性共16个参数作为分类特征,用支持向量机的一对一多类分类方法,采用顺序最小优化算法,以径向基函数作为核函数对样本分类。分类结果与专家的分类标注对比,分类准确率达到92%以上。支持向量机可作为睡眠分期的一种实用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 睡眠结构分期 多类分类 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部分性癫痫患者睡眠结构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特征及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晓裔 邵西仓 +3 位作者 吴云 刘姝 李想 李玉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3336-3338,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部分性癫痫患者的睡眠结构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AERPS)的特征及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2013年1月初诊断的45例成人部分性癫痫患者(癫痫组)和40例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行睡眠脑电图监测和AERPS检测,分析其睡眠参数和AE... 目的探讨成人部分性癫痫患者的睡眠结构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AERPS)的特征及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2013年1月初诊断的45例成人部分性癫痫患者(癫痫组)和40例健康对照人群(对照组)行睡眠脑电图监测和AERPS检测,分析其睡眠参数和AERPS各波潜伏期及波幅。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癫痫组总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下降、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1、2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增加、NREM慢波睡眠期(3+4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下降、清醒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睡眠潜伏期、快速眼动睡眠(REM)潜伏期、REM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和觉醒次数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癫痫组AERPS的P300潜伏期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300波幅,N100、P200和N200的波幅及潜伏期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组P300潜伏期与睡眠效率、NREM慢波睡眠期(3+4期)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0.48,P<0.05),与记录的其余睡眠参数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成年部分性癫痫患者有睡眠结构异常,AERPS的P300潜伏期延长,认知功能受损;睡眠参数异常与P300潜伏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部分性 成人 睡眠结构 听觉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叶癫痫患者的睡眠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郭崇伦 张明 +1 位作者 邓丽影 韩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29-1331,共3页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TLE)患者发作间期睡眠结构的特点及发作间期痫样放电(IEDs)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TLE组26例,正常对照组20例;对两组分别进行Epworth思睡量表(ES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进行...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TLE)患者发作间期睡眠结构的特点及发作间期痫样放电(IEDs)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方法:TLE组26例,正常对照组20例;对两组分别进行Epworth思睡量表(ES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进行全夜视频多导睡眠仪监测,并根据睡眠过程中是否记录到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将TLE患者再分为有IEDs组与无IEDs组分别进行统计,评价TLE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发作间期痫样放电组与发作间期无痫样放电组之间的睡眠结构参数及ESS、SAS、SDS等各项评分的差异。结果:(1)TLE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REM1期比例增加(P<0.05)、觉醒期比例增加(P<0.05)、REM潜伏期延长(P<0.05)、总睡眠时间减少(P<0.05)、睡眠效率下降(P<0.05)、觉醒次数增加(P<0.01)、入睡后觉醒时间增加(P<0.05);(2)在多导睡眠监测中有16例(61.5%)记录到了发作间期痫样放电、10例(38.5%)未记录到IEDs,有IEDs组与无IEDs组比较REM潜伏期延长(P<0.05)、睡眠效率下降(P<0.05);(3)TLE组的Epworth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IEDs组与无IEDs组Epworth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LE患者睡眠结构紊乱,睡眠进程受影响;IEDs可在TLE患者睡眠中出现,IEDs与睡眠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 发作间期痫样放电 睡眠结构 多导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睡眠结构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陶维华 魏永莉 +2 位作者 王凌伟 韩雪梅 邱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444-444,共1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Ieepapneahypopneasym—drome。OSAH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睡眠呼吸疾患。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患病率为4%。OSAHS的主要改变之一是由于缺氧引起的睡眠结构紊乱。本文总结了我院近来32例阻塞...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Ieepapneahypopneasym—drome。OSAH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睡眠呼吸疾患。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患病率为4%。OSAHS的主要改变之一是由于缺氧引起的睡眠结构紊乱。本文总结了我院近来32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睡眠结构变化。对其睡眠结构及其与年龄、体重指数(BMI)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睡眠结构紊乱 低通气综合征 流行病学资料 OSAHS 结构变化 体重指数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午流注纳子法调节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结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莹 王东岩 +1 位作者 霍宏 冯丽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181-184,共4页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结合常规针刺调节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结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试验组采用子午流注纳子法按时循经取穴后再行常规针刺。运用心肺耦和分析方法(...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法结合常规针刺调节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结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试验组采用子午流注纳子法按时循经取穴后再行常规针刺。运用心肺耦和分析方法(CPC)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进行评价。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6.70%(23/30),试验组为90.00%(27/3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前疗后各项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后CPC各项结果及PSQI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子法结合常规针刺调节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结构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时间针法 失眠 睡眠结构 子午流注纳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吡酯对颞叶癫痫患者夜间睡眠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莫家鹏 张明 +1 位作者 邓丽影 韩栋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7-558,共2页
关键词 托吡酯 癫痫 颞叶性 睡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睡眠结构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喻小红 张临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1964-1966,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睡眠结构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A组)23例及单纯脑梗死患者(B组)23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及采用简... 目的探讨脑梗死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睡眠结构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脑梗死合并OSAHS患者(A组)23例及单纯脑梗死患者(B组)23例。对两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及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并对认知功能与睡眠呼吸参数及分期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睡眠结构及认知评分方面:A组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NREM)期、NREM 1期所占比例高于B组,NREM 3+4期、眼球快速运动睡眠(REM)期所占比例低于B组,A组MMSE、MoCA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与睡眠呼吸参数及分期相关性:A组患者MMSE评分与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SaO2)、夜间最低SaO2、NREM 3+4期呈正相关(r=0.445、0.430、0.491,P<0.05);与AHI、SaO2减低指数(ODI)、NREM 1+2期呈负相关(r=-0.428、-0.640、-0.436,P<0.05);与微觉醒指数、REM期无线性相关(P>0.05)。A组MoCA评分与夜间平均SaO2、夜间最低SaO2呈正相关(r=0.441、0.427,P<0.05),与AHI、ODI、NREM 1+2期呈负相关(r=-0.457、-0.463、-0.378,P<0.05),与微觉醒指数、NREM 3+4期和REM期无线性相关(P>0.05)。B组患者MMSE评分与夜间平均SaO2、夜间最低SaO2、AHI、ODI、微觉醒指数、NREM 1+2期、NREM 3+4期及REM期无线性相关(P>0.05)。B组MoCA评分与ODI、微觉醒指数呈负相关(r=-0.433、-0.448,P<0.05),与REM期呈正相关(r=0.440,P<0.05),与夜间平均SaO2、夜间最低SaO2、AHI、NREM 1+2期、NREM 3+4期无线性相关(P>0.05)。结论脑梗死伴OSAHS患者的睡眠结构紊乱,同时认知功能受损严重,表明OSAHS可能加重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脑梗塞 睡眠障碍 睡眠结构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的睡眠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斌 李雪丽 刘武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486-1488,共3页
目的探究抑郁症患者的睡眠结构特征。方法从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数据库选择了24例近3个月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的抑郁患者(治疗组),并根据性别和年龄配对原则,设定了1个相等例数和性别比例的正常对照组。结果抑郁症组的睡眠... 目的探究抑郁症患者的睡眠结构特征。方法从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数据库选择了24例近3个月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的抑郁患者(治疗组),并根据性别和年龄配对原则,设定了1个相等例数和性别比例的正常对照组。结果抑郁症组的睡眠长度短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睡眠效率相当。抑郁症组比正常对照组需要进入睡眠的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的Ⅰ期睡眠比例和AI多于正常对照组,Ⅲ期睡眠比例少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睡眠结构特征在抑郁组中与HAMD-24总分及其因子分存在相关性。结论抑郁症存在一些特征性的睡眠结构异常,它们提示了抑郁症可能存在睡眠周期异常,可能是理解抑郁机制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睡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健康失眠者睡眠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绍旦 杨明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324-4326,共3页
目的:探讨亚健康失眠者的睡眠结构特征表现。方法:应用微动敏感床垫睡眠监测系统检测亚健康失眠者的睡眠结构情况。结果:168例(男94例,女74例)亚健康失眠者均存在有睡眠结构不同方面的异常,其中浅睡期、深睡期和非快速眼动期异常例数的... 目的:探讨亚健康失眠者的睡眠结构特征表现。方法:应用微动敏感床垫睡眠监测系统检测亚健康失眠者的睡眠结构情况。结果:168例(男94例,女74例)亚健康失眠者均存在有睡眠结构不同方面的异常,其中浅睡期、深睡期和非快速眼动期异常例数的比例均在70%以上。量化分析睡眠结构检测结果,除了睡眠总时间外其他指标的总体均数均有异常。与42例睡眠正常者(男23例,女19例)比较,两者在入睡潜伏期、浅睡期、深睡期、快速眼动期及醒觉总时间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亚健康失眠者的睡眠结构存在有不同方面的异常,其特征以入睡困难、睡眠表浅、易醒等为主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睡和睡眠障碍 亚健康 睡眠结构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叠综合征患者夜间缺氧和睡眠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佳 林建海 鲁慧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目的 探讨重叠综合征(OS)患者夜间缺氧和睡眠结构的变化。方法 对19例OS、25例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及1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分别进行全夜多导睡眠(PSG)检查。结果 OS组SaO_2L、深睡眠%(S3+4)显著低于COPD组(P<0.0... 目的 探讨重叠综合征(OS)患者夜间缺氧和睡眠结构的变化。方法 对19例OS、25例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及1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分别进行全夜多导睡眠(PSG)检查。结果 OS组SaO_2L、深睡眠%(S3+4)显著低于COPD组(P<0.05),动脉血氧饱和度<90%累计时间%(SLT90%)、<80%累计时间%(SLT80%)、浅睡眠%(Sl+2)显著高于COPD组(P<0.05)。OS组SLT90%、Sl+2显著高于0SAS组(P<0.05),睡眠效率显著低于OSAS组(P<0.05)。结论 OS患者夜间缺氧较严重,睡眠结构改变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重叠综合征 慢性阻塞性肺病 夜间低氧血症 睡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特点及其与睡眠结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玲 陈荣华 +2 位作者 肖迎春 余尔涵 潘晓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49-559,共11页
目的 总结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RBD)患者认知功能特点和睡眠结构,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共纳入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73例iRBD患者,均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和多导睡眠图监测,采用Pearso... 目的 总结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RBD)患者认知功能特点和睡眠结构,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共纳入2018年8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73例iRBD患者,均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和多导睡眠图监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讨认知功能与睡眠结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1)神经心理学测验:iRBD患者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t=-3.703,P=0.000)、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分(t=-4.811,P=0.000)、词语流畅性测验(VFT)-词汇正确个数(t=-2.171,P=0.032)低于对照者,连线测验(TMT)-A(t=2.500,P=0.014)、TMT-B(t=2.430,P=0.016)和Stroop色词测验(SCWT)-A(t=2.507,P=0.013)、SCWT-B(t=15.042,P=0.000)、SCWT-C(t=27.228,P=0.000)完成时间长于对照者。(2)多导睡眠图监测:iRBD患者总睡眠时间(t=2.699,P=0.008)、睡眠效率(Z=-2.103,P=0.035)、睡眠分期转换次数(t=3.965,P=0.000)、非快速眼动睡眠期1期(N1期)占总睡眠时间比例(t=2.887,P=0.005)、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PLMSI;t=-2.917,P=0.004)、周期性肢体运动相关微觉醒指数(Z=-2.291,P=0.022)、微觉醒总指数(Z=-2.609,P=0.009)高于对照者,入睡后清醒时间短于对照者(t=-2.230,P=0.027)。(3)认知功能与睡眠结构参数相关性:MoCA评分与N1期占比呈负相关(r=-0.184,P=0.035),与N2期占比呈正相关(r=0.173,P=0.049);SCWT-B完成时间与觉醒次数呈负相关(r=-0.186,P=0.033);SCWT-C完成时间与睡眠分期转换次数(r=0.212,P=0.015)和N1期占比(r=0.181,P=0.039)呈正相关;VFT-词汇正确个数与清醒期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PLMWI;r=-0.216,P=0.018)呈负相关;中文Rey听觉-词汇学习测验(C-RAVLT)即刻回忆正确个数与快速眼动睡眠期潜伏期呈正相关(r=0.183,P=0.045);C-RAVLT延迟回忆正确个数与PLMWI(r=-0.196,P=0.032)和PLMSI(r=-0.180,P=0.049)呈负相关;画钟测验评分与入睡潜伏期(r=0.192,P=0.035)和快速眼动睡眠期潜伏期(r=0.199,P=0.029)呈正相关,而与快速眼动睡眠期占比呈负相关(r=-0.189,P=0.038);Beck抑郁量表评分与总睡眠时间(r=0.347,P=0.000)、睡眠效率(r=0.319,P=0.000)、快速眼动睡眠期占比(r=0.204,P=0.026)呈正相关,而与入睡后清醒时间(r=-0.280,P=0.002)、N1期占比(r=-0.299,P=0.001)呈负相关。结论 iRBD患者存在以注意力、执行功能、语言功能下降为主要表现的认知功能障碍,而睡眠结构紊乱可能影响此类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睡眠行为障碍 多道睡眠描记术 认知障碍 睡眠结构 神经心理学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