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睡眠的生理变化和监测 被引量:7
1
作者 王玉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8期612-613,共2页
关键词 睡眠 多道睡眠描记术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王浆复合胶囊改善小鼠睡眠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闫继红 孙丽萍 董捷 《中国养蜂》 2003年第6期9-9,共1页
以蜂王浆为主成分 ,辅以不同天然植物提取物组方 ,与市场上相似的功能保健产品做比较 ,研究其改善小鼠睡眠作用的效果 ,并对配方加以筛选。通过延长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实验 ,观察各配方对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延长作用 ;通过... 以蜂王浆为主成分 ,辅以不同天然植物提取物组方 ,与市场上相似的功能保健产品做比较 ,研究其改善小鼠睡眠作用的效果 ,并对配方加以筛选。通过延长戊巴比妥钠诱导的小鼠睡眠时间实验 ,观察各配方对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的延长作用 ;通过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实验 ,观察各配方对巴比妥钠睡眠潜伏期的影响。结果 ,1号配方组和 2号配方组小鼠睡眠时间明显延长 (P <0 0 5 ) ,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 (P <0 0 5 ) ,有明显改善小鼠睡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王浆复合胶囊 小鼠 睡眠时间 睡眠潜伏期 配方 保健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
3
作者 胡汝锐 康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68,共5页
目的 探究经颅微电流刺激(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CES)对于睡眠潜伏期大于50 min以上人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失眠的非药物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该研究为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于2023年6月至2024年8月在北京10个社区... 目的 探究经颅微电流刺激(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CES)对于睡眠潜伏期大于50 min以上人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失眠的非药物治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该研究为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于2023年6月至2024年8月在北京10个社区招募失眠患者,纳入睡眠潜伏期(sleep onset latency,SOL)大于50 min、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11分、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量表得分>7分的患者。以11随机分组。试验组每日使用CES治疗仪,每次干预时间为15 min,时长14 d;对照组佩戴无电流刺激的同款治疗仪。使用期间监测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长、浅睡眠时长、深睡眠时长、快速动眼睡眠时长及觉醒次数,并在干预第7天、第14天、第4周后,进行PSQI和ISI量表评估,研究CES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最终完成研究的患者共6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42例,中位年龄38.2岁,中位SOL 84.7 min、PSQI评分14分、ISI评分19分。经过2周的干预,试验组SOL平均减少18.7 min,对照组减少2.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SQI评分减少3.4分,对照组减少2.9分(P=0.53);试验组ISI评分减少5.6分,对照组减少6.6分(P=0.51)。两组均未报道不良事件。结论 经颅微电流刺激可有效缩短失眠患者的入睡潜伏期,安全性高,但在主观睡眠体验改善上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经颅微电流刺激 非药物治疗 睡眠潜伏期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炙麻黄及麻杏石甘汤对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的影响
4
作者 张秀明 罗佳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122,128,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麻黄、炙麻黄及麻杏石甘汤对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的影响,探讨麻黄炮制、组方的意义。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11组(生理盐水组,盐酸麻黄碱组,麻黄高、中、低剂量,炙麻黄高、中、低剂量组,麻杏石甘汤高、中、低剂量组)... 目的通过比较麻黄、炙麻黄及麻杏石甘汤对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实验的影响,探讨麻黄炮制、组方的意义。方法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11组(生理盐水组,盐酸麻黄碱组,麻黄高、中、低剂量,炙麻黄高、中、低剂量组,麻杏石甘汤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给予相应药液6d,末次灌胃后45min各组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观察小鼠睡眠情况,记录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结果与麻黄高、中剂量相比,含等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睡眠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与麻黄低剂量相比,含等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汤睡眠时间极显著延长,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麻杏石甘汤中、低剂量组的睡眠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8组的睡眠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与麻黄各剂量相比,含等剂量麻黄的麻杏石甘的潜伏期无显著变化,P>0.05;与麻黄各剂量相比,含等剂量麻黄的炙麻黄的潜伏期和睡眠时间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本文实验条件下,以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为指标,与等剂量的生麻黄相比,炙麻黄20、10、5g/kg(以生麻黄计)均无降低中枢兴奋作用,而麻杏石甘汤20、10、5g/kg(以生麻黄计)均有显著降低中枢兴奋作用,且有量效负相关关系,其中麻杏石甘汤10、5g/kg(以生麻黄计)组能完全消除麻黄的中枢兴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 炙麻黄 麻杏石甘汤 睡眠时间 睡眠潜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型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马秀伟 封志纯 +4 位作者 任晓暾 侯豫 王三梅 张晓妹 周细中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8-361,共4页
目的总结早发型发作性睡病患儿的临床及电生理检查特征,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诊治的9例早发型发作性睡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5例、女4例,发病年龄3岁4个月~8岁5个... 目的总结早发型发作性睡病患儿的临床及电生理检查特征,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诊治的9例早发型发作性睡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5例、女4例,发病年龄3岁4个月~8岁5个月(平均5岁8个月)。9例患儿均有白天过度睡眠;8例患儿曾出现猝倒;9例患儿均未诉入睡幻觉;8例患儿发病后情绪改变;9例患儿体质量均明显增加。脑电图检查示背景波偏慢3例,偶发尖波4例,正常2例。睡眠潜伏期试验,8例平均睡眠潜伏期<5 min,有2次或2次以上直接进入快速动眼睡眠。8例患儿应用盐酸哌甲酯治疗,其中6例的白天过度睡眠得到改善,但猝倒无明显改善。结论早发型发作性睡病容易误诊,主要临床表现为白天过度睡眠,发作性猝倒等。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有助于早期诊断。盐酸哌甲酯对部分患儿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诊断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莱恩-莱文综合征1例
6
作者 朱孟霞 李菲菲 +1 位作者 衣香明 马文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29-631,共3页
克莱恩-莱文综合征(Kleine-Levin syndrome,KLS)是一种罕见的复发-缓解周期性过度嗜睡疾病。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2022年5月收治的1例KLS患者临床资料,患者表现为典型的周期性睡眠增多,发作间期无症状体征,给予患者完善视频多导睡眠监测... 克莱恩-莱文综合征(Kleine-Levin syndrome,KLS)是一种罕见的复发-缓解周期性过度嗜睡疾病。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2022年5月收治的1例KLS患者临床资料,患者表现为典型的周期性睡眠增多,发作间期无症状体征,给予患者完善视频多导睡眠监测、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及基因检测后明确诊断,未给予特殊治疗患者出院,随访临床症状好转。本文旨在提高临床工作者对KLS的识别和认识,避免对周期性过度嗜睡患者的误诊漏诊,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莱恩-莱文综合征 嗜睡 视频多导睡眠监测 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 基因检测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四)
7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653-653,共1页
泌乳素prolactin(PRL)Boston命名测验Boston Naming Test(BNT)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 stem auditory-evoked potential(BAEP)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欧洲合作组急性脑卒中研究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泌乳素prolactin(PRL)Boston命名测验Boston Naming Test(BNT)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 stem auditory-evoked potential(BAEP)内侧前额叶皮质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欧洲合作组急性脑卒中研究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致急性脑卒中8小时内Solitaire FR支架取栓与内科治疗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Trim of Revascularization with Solitaire FR Device versus Best Medica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Stroke due to Anterior Circulation Large Vessel Occlusion Presenting within 8-Hours of Symptom Onset (REVASC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OPNEA 急性脑卒中 Α-突触核蛋白 ERYTHEMATOSUS 梯度回波序列 大血管闭塞 睡眠效率 数字排序 节律性运动障碍 睡眠潜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