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花清毒汤结合针刺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疗效观察
1
作者 陈俊卿 来坚 +1 位作者 张蕊 杜海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8-231,共4页
目的探讨银花清毒汤结合针刺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ain gland dysfunction,MGD)所致干眼临床效果。方法总计纳入100例MGD所致干眼症患者(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进行分组试验,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西医组(49例)与中西医... 目的探讨银花清毒汤结合针刺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ain gland dysfunction,MGD)所致干眼临床效果。方法总计纳入100例MGD所致干眼症患者(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进行分组试验,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西医组(49例)与中西医结合组(51例)。西医组患者采取睑板腺按摩与人工泪液治疗;中西医结合组患者采取睑板腺按摩与人工泪液治疗,并结合银花清毒汤及针刺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数据情况: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患者眼部功能指标(泪膜破裂时间及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变化、干眼主观症状评分以及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评分变化、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及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水平变化、视觉相关生活质量量表(national eye institute 25-item vis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NEI-VFQ-25)评分变化、治疗不良反应。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西医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前各组患者眼部功能指标、干眼主观症状评分OSDI评分、IL-10及IL-13水平、NEI-VFQ-25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治疗后各组患者眼部功能指标、干眼主观症状评分、OSDI评分、IL-10及IL-13水平、NEI-VFQ-25评分均改善,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眼部功能指标、干眼主观症状评分、OSDI评分、IL-10及IL-13水平、NEI-VFQ-25评分改善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与西医组患者治疗不良反应率均较低(P>0.05)。结论银花清毒汤结合针刺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所致干眼临床效果显著,可较好降低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症状及眼部功能、视觉质量,治疗不良反应少,治疗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障碍 干眼 临床治疗效果 眼部功能 炎症 视觉质量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发生蠕形螨感染对临床症状体征及泪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的影响
2
作者 魏树瑾 赵金荣 +4 位作者 张远龙 褚文娟 沈丹 黄薇伊 田璐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97-1003,共7页
目的探讨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发生蠕形螨感染对临床症状体征及泪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80例,其中男21例、女59例,年龄(45.05±15.41)岁,根据蠕形螨感染情况将其分为蠕形螨阳性组... 目的探讨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发生蠕形螨感染对临床症状体征及泪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80例,其中男21例、女59例,年龄(45.05±15.41)岁,根据蠕形螨感染情况将其分为蠕形螨阳性组(40例)和蠕形螨阴性组(40例),所有患者进行OSDI问卷调查、SPEED问卷调查,睑缘改变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液MMP-9含量测定、睑板腺开口评分、睑板腺排出能力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睑板腺缺失情况评分、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Ⅰ泪液分泌检查,并比较两组之间指标的差异。结果SPEED问卷评分:蠕形螨阳性组、阴性组分别为(7.68±2.80)、(6.28±1.99)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2,P=0.012);睑缘改变评分:蠕形螨阳性组、阴性组分别为(3.63±1.53)、(2.85±0.77)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1,P=0.006);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蠕形螨阳性组、阴性组分别为(2.25±1.86)、(1.08±1.33)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7,P=0.002);泪液MMP-9含量:蠕形螨阳性组、阴性组分别为(30.76±43.14)、(12.36±12.10)n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8,P=0.013)。蠕形螨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睑板腺开口评分、睑板腺排出能力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睑板腺缺失情况评分、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检查、年龄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发生蠕形螨感染对多项临床症状体征产生影响,尤其是在SPEED问卷评分、睑缘改变、角膜荧光素染色和泪液MMP-9含量方面,其机制涉及炎症反应、炎症因子、细胞损伤和免疫调节失衡等多方面因素。蠕形螨感染可能通过加重炎症反应和症状表现,影响MGD的临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障碍 蠕形螨感染 MMP-9 干眼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蒸气加热仪和眼睑按摩联合点眼与仅点眼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3
3
作者 赵兵 张晓琳 +1 位作者 孙立群 张晓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09-1013,共5页
背景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一种常见眼病,易导致眼表功能损害,既往中国的治疗方法多为热毛巾、热水袋热敷联合眼睑按摩等,但热源温度不易控制,疗效欠佳.目前水蒸气加热仪已在中国投入使用,但其疗效评估的研究鲜见报道. 目的 评估眼... 背景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一种常见眼病,易导致眼表功能损害,既往中国的治疗方法多为热毛巾、热水袋热敷联合眼睑按摩等,但热源温度不易控制,疗效欠佳.目前水蒸气加热仪已在中国投入使用,但其疗效评估的研究鲜见报道. 目的 评估眼睑加热装置联合眼睑按摩对MGD的疗效. 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5年1-6月于通化市眼科医院就诊的MGD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性别、年龄和眼部症状匹配的2个组,每组30例,任意选择一侧眼纳入统计.试验组患者常规使用聚乙二醇滴眼液点眼,同时用眼睑加热联合眼睑按摩疗法,对照组仅使用聚乙二醇滴眼液点眼,用法与试验组相同.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4周接受眼表疾病指数问卷表(OSDI)、裂隙灯显微镜下睑板腺功能评估、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对患者治疗前后和组间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了4周的治疗过程.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4周OSDI评分分别为13.29±4.06和9.29±3.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82±3.21和15.41±4.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3、-6.12,均P<0.01);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4周BUT分别为(6.98±1.34)s和(7.84±1.32)s,分别长于对照组的(5.42±1.03)s和(5.41±1.4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6、8.04,均P<0.01);试验组患者治疗后2、4周睑板腺分泌性质评分分别为7.91±2.24和6.72±1.54,分别低于对照组的10.34±2.35和10.23±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4、6.00,均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但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3,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SⅠt值和睑板腺分泌能力评分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 I t:F分组=0.10,P>0.05;F时间=0.72,P>0.05;分泌能力评分:F分组=1.64,P>0.05;F时间=0.92,P>0.05). 结论 眼睑加热装置和眼睑按摩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点眼可有效改善MGD症状和泪膜质量,其疗效优于仅用聚乙二醇滴眼液点眼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功能障碍/治疗 眼表疾病 泪膜 前瞻性研究 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眼科水蒸气 加热仪/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韩亚波(综述) 易全勇(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1,共5页
近年来,随着环境变化以及部分人群过度用眼等因素影响,干眼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作为其主要类型的蒸发过强型干眼的发生多是由于脂质层出现质或量异常而引起的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所致,由于诊断和分类的差异,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尚无统一标... 近年来,随着环境变化以及部分人群过度用眼等因素影响,干眼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作为其主要类型的蒸发过强型干眼的发生多是由于脂质层出现质或量异常而引起的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所致,由于诊断和分类的差异,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临床医生对其诊疗效果的判断和随访管理受限。随着大数据的可获得性、计算机图形处理及数学模型的改进,人工智能(AI)在医疗领域获得广泛应用。AI系统能够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发挥先进的问题求解能力,使诊断更客观,提高诊疗效率。AI在眼科的应用主要是基于眼科图像的辅助诊断、眼病筛查,减少医疗系统对人工的依赖程度,使眼病相关筛查诊断更快速、更便捷、一致性更高,缓解医疗负担,从而显著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成本效益。目前,AI在白内障、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领域的使用日趋成熟,在MGD相关干眼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AI在MGD相关干眼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 干眼 功能障碍 图像分类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睑板腺管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5
作者 陈国玲 考欣 +4 位作者 张晗 肖瑛 刘少华 马广凤 侯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5-419,共5页
目的观察睑板腺管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MG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药物组和按摩组,药物组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眼膏和人工泪液,按摩组在睑板腺按摩的基础上给予上述药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4... 目的观察睑板腺管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MG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药物组和按摩组,药物组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眼膏和人工泪液,按摩组在睑板腺按摩的基础上给予上述药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4周对患者进行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压检查,记录眼表疾病指数(OSDI)调查问卷、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和泪液分泌试验(SIt)等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OSDI、CFS、TBUT及SIt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明显改善MGD患者眼部症状、延长泪膜破裂时间、增加泪液试纸湿润长度、改善角膜损伤程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CFS治疗后4周外,按摩组的疗效均优于治疗后同时间点的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睑板腺管按摩联合药物治疗可提高MGD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障碍 按摩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炎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谭业双 周霞 +2 位作者 许玲 王玲丽 樊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抗炎治疗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比较抗炎药物1g·L-1氟米龙滴眼液和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的抗炎作用。方法将48例(96眼)在我院门诊诊断为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6例32眼),对照组单纯使用人工泪液+抗生... 目的探讨抗炎治疗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比较抗炎药物1g·L-1氟米龙滴眼液和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的抗炎作用。方法将48例(96眼)在我院门诊诊断为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6例32眼),对照组单纯使用人工泪液+抗生素滴眼液+睑板腺局部物理治疗,激素治疗组和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1g·L-1氟米龙滴眼液、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1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进行症状评分、视力、裂隙灯检查(睑缘评分等)、泪膜破裂时间检测、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泪液分泌试验检查以及眼压检测;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1)治疗前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两两比较,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3组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液分泌试验、睑缘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个月分别行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提示3种治疗均有效;(3)治疗后1周及1个月:抗炎药物组(激素治疗组和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症状评分和睑缘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以上各项指标均值抗炎药物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激素治疗组与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组相比: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和睑缘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以上各项指标均值前者优于后者。结论抗炎治疗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有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显著改善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抗炎效果优于非甾体抗炎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障碍 抗炎 糖皮质激素 非甾体抗炎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脉冲光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及其相关干眼专家共识(2022) 被引量:52
7
作者 晋秀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7-103,共7页
强脉冲光(IPL)疗法是临床上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及MGD相关性干眼的物理疗法之一,近来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IPL治疗MGD及其相关干眼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宽谱非相干光的光热效应、热辐射效应、杀菌、抗炎、光调节和恢复局部低氧... 强脉冲光(IPL)疗法是临床上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及MGD相关性干眼的物理疗法之一,近来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IPL治疗MGD及其相关干眼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宽谱非相干光的光热效应、热辐射效应、杀菌、抗炎、光调节和恢复局部低氧环境等作用改善睑板腺及眼表的微环境,降低眼表组织中炎性因子水平,进而改善泪膜稳态、减轻睑缘炎症状态,达到治疗MGD及MGD相关干眼和减轻眼表疾病的眼部症状和体征的目的。作为近年来一种全新的MGD及其相关干眼的治疗方式,IP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逐步得到了认可。然而,目前由于IPL临床应用实践相对缺乏,产品种类较多,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个体影响因素较多以及治疗参数需要进行个性化选择,IPL治疗MGD相关干眼的临床适应证、治疗参数调节、治疗的操作流程、治疗时机和疗程的选择、疗效的评价及治疗方案的确定等均尚无规范化指导意见。干眼IPL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专家组在广泛调查研究、认真讨论,并基于IPL在眼科的应用进展和作用原理对IPL的规范化操作流程制定本共识,为IPL的规范化临床应用提供推荐意见,并为我国干眼诊疗中心诊疗模式的规范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治疗 睑板腺功能障碍/治疗 强脉冲光 共识 干眼临床中心标准化建设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睑板腺功能障碍治疗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帆 曾庆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96-1000,共5页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是常见的眼表疾病,是干眼最主要的病因。本文主要就近5 a国内外关于MGD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患者教育4个方面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MGD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功能障碍 蒸发过强型干眼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对睑板腺功能障碍的认识 重视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性干眼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45
9
作者 洪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65-868,共4页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以睑板腺终末导管的阻塞和/或睑板腺分泌物质或量的改变为特征,导致脂质向泪膜的排出减少,引起泪液蒸发过强。睑缘和睑板腺的炎症是引起睑板腺阻塞,进而导致MGD的直接原因,可引起眼表...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以睑板腺终末导管的阻塞和/或睑板腺分泌物质或量的改变为特征,导致脂质向泪膜的排出减少,引起泪液蒸发过强。睑缘和睑板腺的炎症是引起睑板腺阻塞,进而导致MGD的直接原因,可引起眼表功能的异常。MG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与体征,其症状与干眼的症状相似,因此无诊断特异性。体征主要包括睑缘形态的变化、睑板腺分泌异常和睑板腺缺失。MGD的治疗方法包括热敷、清洁睑缘、促进睑板腺的分泌、抗菌、抗炎治疗及润滑眼表,中度、重度MGD患者可给予必要的抗炎治疗,常用的抗炎药物有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免疫抑制剂。临床医师在进行眼部疾病的检查时应重视睑板腺的功能状态,尤其在角膜屈光手术及内眼手术前更应重视MGD的筛查,以免术后引起严重的眼表并发症,有效规避医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障碍 干眼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治疗及其进展 被引量:36
10
作者 余婷 洪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0-155,共6页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临床上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一直是多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MGD的传统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睑缘清洁、眼局部热敷及眼睑按摩,传统药物治疗方法包括人工泪液、局部或全身运用抗炎药物或...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临床上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一直是多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MGD的传统物理治疗方法包括睑缘清洁、眼局部热敷及眼睑按摩,传统药物治疗方法包括人工泪液、局部或全身运用抗炎药物或抗生素。然而,以上每种治疗方法均有不足,作用短暂且效果有限。随着人们对MGD研究的深入,各种新型治疗方法应运而生,如热脉冲系统、强脉冲光、睑板腺针刺疏通等物理治疗及N-乙酰半胱氨酸、ω-3必需脂肪酸、性激素等药物治疗。本文就目前临床常用及研究较热门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障碍 物理治疗 药物治疗 新型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超声雾化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蠕形螨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侯小玉 秦亚丽 +1 位作者 邓婷婷 金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超声雾化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蠕形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4月~2021年1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眼科的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蠕形螨感染患者60例(120眼),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0例(60眼)给予中药超声雾化治疗联合睑... 目的:观察中药超声雾化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蠕形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4月~2021年1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眼科的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蠕形螨感染患者60例(120眼),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0例(60眼)给予中药超声雾化治疗联合睑板腺按摩,对照组30例(60眼)给予睑板腺按摩。在基线、治疗2周后分别记录患者眼部蠕形螨数量、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T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IT)、睑板腺分泌功能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等指标,并对治疗前后各指标进行分析,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性。结果:2组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蠕形螨感染患者治疗前眼部蠕形螨数量、症状评分、TBUT、SIT、睑板腺分泌功能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试验组症状评分、睑板腺分泌功能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眼部蠕形螨数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的症状评分、睑板腺分泌功能评分均比对照组低,且眼部蠕形螨数量比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超声雾化可缓解睑板腺功能障碍合并蠕形螨感染患者的眼部不适症状,一定程度上减少眼部蠕形螨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形螨 功能障碍 中药 超声雾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睑板腺压榨法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晓甜 周晓舟 +1 位作者 曾继红 沈安霞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0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睑板腺压榨法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诊的240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号码表法将其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改良组患者采取改良睑板腺压榨法治疗,传统组患... 目的探讨改良睑板腺压榨法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诊的240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号码表法将其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改良组患者采取改良睑板腺压榨法治疗,传统组患者采取传统睑板腺压榨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疾病相关参数、总体治疗效果、眼结膜上皮损伤程度和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结果治疗后,改良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of tearfilm,BUT)与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结果均显著高于传统组(均P <0.01),荧光素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S)、睑脂性状、睑脂排出难易程度、睑板腺评分和OSDI总分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均P <0.01),眼结膜上皮损伤程度显著轻于传统组(P <0.01)。结论相比于传统睑板腺压榨法,改良睑板腺压榨法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并发症更少,对眼结膜上皮损伤更小,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榨法 功能障碍 眼表疾病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率强脉冲光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导致的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9
13
作者 李勇 杜婧 +3 位作者 李晶 魏升升 刘建国 万雅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52-115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频率强脉冲光(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导致的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眼屈光中心就诊的患有MGD导致的干眼症患者30例60眼,最终纳入25...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频率强脉冲光(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导致的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于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眼屈光中心就诊的患有MGD导致的干眼症患者30例60眼,最终纳入25例50眼。分别在0周,间隔1周(第1周)、间隔2周(第3周)以及间隔4周(第7周)各进行1次IPL治疗,共治疗4次。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眼表疾病指数量表评分;采用眼表综合分析仪定量测定各间隔治疗期患者泪河高度、平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首次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通过红外照相功能检测患者睑板腺缺失情况;对患者睑板腺分泌能力、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进行评分,并行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结果治疗间隔1周、间隔2周和间隔4周时患者的眼表疾病指数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而治疗间隔1周、间隔2周和间隔4周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首次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在各治疗间隔期明显高于治疗前(均为P<0.05);两两比较显示治疗间隔1周、间隔2周的泪河高度高于治疗前(均为P<0.05),治疗间隔4周的泪河高度较间隔1周和间隔2周下降(均为P<0.05)。治疗间隔1周、间隔2周、间隔4周的睑板腺分泌能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为P<0.05);治疗间隔2周和间隔4周的睑板腺分泌能力评分均低于治疗间隔1周(均为P<0.05)。治疗间隔1周、间隔2周、间隔4周的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为P<0.05);治疗间隔4周的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低于治疗间隔1周(P<0.05)。治疗间隔1周、间隔2周、间隔4周的角膜荧光素染色等级均低于治疗前(均为P<0.05)。经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4次后患者睑板腺的腺体较治疗前清晰,睑结膜面的新生血管及炎症的红外成像明显减轻,但未见缺失睑板腺腺体恢复。结论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可缓解MGD导致的干眼症患者的干眼症状,治疗间隔2周可以很好地兼顾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障碍 强脉冲光 治疗频率 按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强脉冲光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14
作者 刘畅 张琛 +2 位作者 黄悦 杨瑞波 赵少贞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5-189,共5页
目的评估单纯强脉冲光(IPL)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并随诊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MGD患者30例60眼。在基线、基线后1周和3周分别进行1次IPL治疗。分别在... 目的评估单纯强脉冲光(IPL)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并随诊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MGD患者30例60眼。在基线、基线后1周和3周分别进行1次IPL治疗。分别在第1、2、3次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3个月进行主观症状评分[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问卷、标准干眼评估(SPEED)问卷)]、睑缘评分、LipiView眼表干涉仪测量脂质层厚度(LLT)、瞬目次数及不完全瞬目比例、Keratograph 5M眼表分析仪测量泪河高度(TMH)、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及红外线睑板腺拍摄检测并评定IPL治疗效果,观察视力、眼压以监测IPL治疗的安全性。结果第1次治疗前患者OSDI评分、SPEED评分及睑板腺分泌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个时间点;TMH明显低于其余3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治疗时间点患者第1次NIBUT(NIBUTf)、瞬目次数及不完全瞬目比例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患者睑板腺分泌状态持续改善。治疗及随访全程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矫正视力无变化,眼压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结论单纯IPL治疗可减轻MGD患者症状及改善干眼相关指标,且疗效至少可持续3个月,是治疗MGD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障碍 强脉冲光 疗效 脂质层厚度 泪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史叶琴 张云 王继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77-1782,共6页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熏蒸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05月2日至2018年10月31日干眼门诊确诊为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患者(120只眼),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熏蒸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05月2日至2018年10月31日干眼门诊确诊为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患者(120只眼),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对照组给予局部滴眼液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BUT、SIt和OSDI评分情况,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66.67%,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拟中药熏蒸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干眼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障碍 干眼 中药熏蒸 按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液脉动系统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3
16
作者 翟子萌 张洪 +5 位作者 吴钰清 龚岚 徐建江 周行涛 周峰 洪佳旭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42-449,共8页
目的评价睑板腺液脉动系统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纳入2022年2-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确诊为MGD的患者22例44眼,根据患者意愿分为2个组,液脉动治疗组10例MGD患者20眼进... 目的评价睑板腺液脉动系统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纳入2022年2-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确诊为MGD的患者22例44眼,根据患者意愿分为2个组,液脉动治疗组10例MGD患者20眼进行单次12 min的国产睑板腺液脉动系统治疗;强脉冲光(IPL)治疗组12例24眼进行4次IPL和超声眼部熏蒸联合睑板腺人工按摩治疗,治疗间隔3周。各组间年龄等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睑脂评分、泪膜脂质层质量评分、SANDE问卷评分、首次和平均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角膜荧光素钠染色(CFS)评分、泪河高度(TMH)测定、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结果2个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泪膜脂质颜色评分和平均BU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组别=4.39,P=0.036;H时间=6.30,P=0.043.F组别=4.41,P=0.038;F时间=4.08,P=0.049)。液脉动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睑脂评分、首次BUT、TMH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PL治疗组不同治疗时间睑脂评分、泪膜脂质分布占比、首次BUT、TM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SANDE问卷、CF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安全性评估方面,液脉动治疗组MGD患者未出现任何与仪器有关的不良事件,未报告新出现的不适主诉;各组治疗后CFS染色阳性患者减少,无新发CFS染色阳性患者。结论国产睑板腺液脉动系统治疗MGD 3个月内可有效改善患者泪膜功能及眼表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障碍 液脉动系统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睑板腺功能障碍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黎颖莉(综述) 刘祖国(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93-498,共6页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一种慢性、弥漫性睑板腺异常,其病因众多,发病机制复杂且患病率高,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MGD的治疗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一种慢性、弥漫性睑板腺异常,其病因众多,发病机制复杂且患病率高,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MGD的治疗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占重要地位。按照作用机制可将治疗MGD的药物大致分为3大类:第1类是改善泪液质量和泪膜稳定性的药物,包括人工泪液和眼表润滑剂、促泌剂(促进脂质、水液以及黏蛋白分泌)和雄激素等;第2类是改善眼表微环境的药物,包括局部及全身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除螨药物等;第3类是营养补充剂和神经保护剂,包括维生素D3、ω-3脂肪酸、自体血清等。本文就目前临床常用及研究较多的MGD治疗药物进行综述,为MGD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障碍 干眼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型理疗镜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志清 杨桂珍 +3 位作者 王偌锜 姜丹 郑钦象 陈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7-465,共9页
目的评价加热型理疗镜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MGD患者44例,根据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理疗镜组和热毛巾组,每组22例(各失访1例... 目的评价加热型理疗镜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MGD患者44例,根据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理疗镜组和热毛巾组,每组22例(各失访1例,最终各纳入21例),分别进行加热型理疗镜和热毛巾热敷治疗。对检查者设单盲,选取双眼中体征较重眼的数据进行分析。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通过眼表疾病指数(OSDI)、眼表综合分析仪测量泪河高度(TMH)、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评估荧光素泪膜破裂时间(F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FS)、睑缘充血评分、睑板腺功能评分以观察治疗的有效性;通过测量视力、眼压及裂隙灯显微镜检查以观察其安全性。结果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OS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6.528,P<0.001),其中热毛巾组治疗2周OSDI评分为(30.46±17.31)分,与治疗前的(35.43±18.2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理疗镜组治疗2周OSDI评分为(26.27±16.47)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9.24±17.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理疗镜组治疗4周睑缘充血评分为0.0(1.0,2.0)分,明显低于热毛巾组的2.0(1.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11.444,P=0.001)。理疗镜组治疗2周、4周的睑板腺开口状态评分均为1.0(0.0,1.0)分,低于热毛巾组的2.0(1.0,3.0)分和2.0(1.0,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15.082、23.172,均P<0.001)。理疗镜组治疗2周、4周的睑板腺分泌物性状评分分别为1.0(0.5,2.0)分和1.0(0.0,1.5)分,分别低于热毛巾组的2.0(1.0,2.0)分和2.0(1.0,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4.638、9.395,均P<0.05)。理疗镜组治疗2周、4周的上睑板腺排出能力评分均为2.0(1.0,2.0)分,低于热毛巾组的3.0(2.0,3.0)分和2.0(2.0,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6.489、11.562,均P<0.05)。理疗镜组治疗4周下睑板腺排出能力评分为1.0(0.5,2.0)分,明显低于热毛巾组的2.0(2.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24.085,P<0.001)。理疗镜组治疗2周、4周的FBUT分别为3.00(1.75,3.50)s和3.00(2.00,4.00)s,明显长于热毛巾组的1.00(0.75,2.00)s和2.00(1.00,3.00)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8.576、8.539,均P<0.05)。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TM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874,P<0.001),其中热毛巾组治疗4周TMH为(0.24±0.09)mm,明显高于治疗前的(0.18±0.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疗镜组治疗4周TMH为(0.23±0.09)mm,明显高于治疗前的(0.17±0.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CF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aldχ^(2)时间=10.116,P=0.006),其中热毛巾组治疗前后CF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aldχ^(2)=1.781,P=0.410);理疗镜组治疗2周、4周CFS评分分别为0.0(0.0,1.5)分、0.0(0.0,0.0)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0.0(0.0,4.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理疗镜组治疗2周、4周的视力(LogMAR)分别为0.10(0.00,0.22)和0.10(0.00,0.22),明显优于治疗前的0.10(0.00,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0.432,P=0.515;F时间=0.329,P=0.721)。随访期内2个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与热毛巾治疗方法相比,使用加热型理疗镜治疗能更迅速改善MGD患者眼部不适症状和睑板腺功能及状态,是治疗MGD安全、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功能障碍 加热型理疗镜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脉冲激光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难治性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元 许媛 +1 位作者 赵敏 杨银萍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0-233,共4页
目的:观察强脉冲激光(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难治性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01至2021年12月期间诊断为难治性(MGD)的患者35例。通过对眼表疾病指数(OSDI)、睑板腺排出能力、睑板腺分泌物、睑板腺缺损、... 目的:观察强脉冲激光(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难治性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01至2021年12月期间诊断为难治性(MGD)的患者35例。通过对眼表疾病指数(OSDI)、睑板腺排出能力、睑板腺分泌物、睑板腺缺损、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等检查的评分及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BUT)的检查,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2M及治疗结束后3M的疗效。结果:治疗2M,除睑板腺排出能力评分,睑板腺缺损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3M,睑板腺排出能力评分有统计学意义,睑板腺缺损评分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PL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难治性MGD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脉冲激光 难治性功能障碍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睑板腺按摩治疗睑板腺功能异常及健康教育和护理 被引量:21
20
作者 王婷 高莹莹 +2 位作者 倪清凤 董雪青 赵华轩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睑板腺按摩用于睑板腺功能异常患者的效果及健康教育和护理方法。方法对就诊于我科门诊的睑板腺功能异常伴眼表面不适的108例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其中68例患者行改良睑板腺按摩(改良组),40例患者给予传统睑板腺按摩(传... 目的探讨改良睑板腺按摩用于睑板腺功能异常患者的效果及健康教育和护理方法。方法对就诊于我科门诊的睑板腺功能异常伴眼表面不适的108例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其中68例患者行改良睑板腺按摩(改良组),40例患者给予传统睑板腺按摩(传统组),所有患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及指导,对按摩时间、过程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传统的睑板腺按摩时间为(15.0±3.5)min,改良睑板腺按摩时间缩短为(2.2±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按摩时出现眼部不适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按摩时出现的眼部不适感均在按摩结束后5 min内消失。两组患者中58例按摩后即感觉眼皮沉重感减轻。经过治疗,所有患者眼红、异物感、畏光等眼部不适症状明显缓解。传统组2例按摩后出现球结膜下出血,1例次日出现急性结膜炎。结论改良睑板腺按摩方法治疗睑板腺功能异常能极大地缩短治疗时间、明显降低患者不适感,且简单易学、效果好,是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异常 按摩 健康教育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