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参数对返回舱着陆冲击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大鹏 雷勇军 +2 位作者 段静波 谢燕 郑健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0-125,共6页
建立合理可靠的土壤模型是返回舱着陆冲击仿真分析的关键问题。利用显式动力有限元软件LS-DYNA模拟了返回舱着陆冲击过程,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土壤模型中主要材料参数对着陆冲击响应特性的影响显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材料体... 建立合理可靠的土壤模型是返回舱着陆冲击仿真分析的关键问题。利用显式动力有限元软件LS-DYNA模拟了返回舱着陆冲击过程,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土壤模型中主要材料参数对着陆冲击响应特性的影响显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材料体积模量、屈服参数A2对最大加速度、冲击脉宽影响较大,土壤材料屈服参数A0、A1对最大加速度、冲击脉宽的影响较小,各参数的交互效应不显著。这些结论可为返回舱着陆冲击过程的相关试验和返回舱设计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舱 着陆冲击 LS-DYNA 试验设计 冲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降车着陆冲击累积损伤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建阳 王红岩 +2 位作者 芮强 洪煌杰 张芳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8-214,220,共8页
空降车在空降着陆过程中承受的冲击载荷对车辆结构的损伤和车辆的技术状况有明显的影响,受空投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空降车着陆工况复杂并难以预测,实施各种工况条件下的实车空投试验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因此,数值仿真的方法是... 空降车在空降着陆过程中承受的冲击载荷对车辆结构的损伤和车辆的技术状况有明显的影响,受空投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空降车着陆工况复杂并难以预测,实施各种工况条件下的实车空投试验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因此,数值仿真的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基于空降车和缓冲气囊的有限元模型,研究提出了针对多次着陆冲击作用下的空降车结构累积损伤的计算与评估方法,并通过典型工况下的实车空投试验验证空降车有限元模型的可信性,结合勒梅特损伤模型和材料损伤演变方程对空降车结构的累积损伤量进行计算,研究结果可以为空降车的结构设计和维修保障规范的制订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降车 着陆冲击 有限元 累积损伤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冲击力学环境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赵俊锋 刘莉 +1 位作者 周思达 杨武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2,共6页
针对我国月球探测二期工程中将会遇到的月面软着陆任务,分析探测器的着陆冲击力学环境。提出一种适用于探测器方案设计阶段的着陆冲击力学环境预示方法:利用探测器着陆稳定性试验中测得的缓冲机构作用力作为激励,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系... 针对我国月球探测二期工程中将会遇到的月面软着陆任务,分析探测器的着陆冲击力学环境。提出一种适用于探测器方案设计阶段的着陆冲击力学环境预示方法:利用探测器着陆稳定性试验中测得的缓冲机构作用力作为激励,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系统的动力学响应;采用加速度响应的冲击响应谱描述探测器着陆冲击力学环境;用响应谱的包络加上一定的安全系数来确定探测器着陆冲击的最大期望环境。对某探测器的具体分析表明:由于着陆缓冲机构的缓冲特性,软着陆冲击力学环境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接近准静态的低频段,而在高频段没有比运载发射阶段力学环境更严酷。因此在低频段需要设计专门的试验标准来考核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探测器 着陆冲击 冲击响应谱 力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骨密度下人体脊柱着陆冲击响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9
4
作者 周双珍 张雄 马红磊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1-595,共5页
目的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人体骨密度改变对人体脊柱着陆冲击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人体扫描CT图片构建人体头骨、颈椎、胸椎、腰椎、尾椎、骨盆、韧带的三维物质点模型,并将这些模型固定连接作为人体脊柱模型固定置于利用MPM3D程序构建的... 目的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人体骨密度改变对人体脊柱着陆冲击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人体扫描CT图片构建人体头骨、颈椎、胸椎、腰椎、尾椎、骨盆、韧带的三维物质点模型,并将这些模型固定连接作为人体脊柱模型固定置于利用MPM3D程序构建的长方体椅背物质点模型上,构建人体脊柱着陆冲击模型。在椅背上施加加速度载荷,模拟人体脊柱仰卧于椅背受到着陆冲击载荷的情况。通过改变脊柱骨骼密度及对应骨骼弹性模量模拟计算不同骨密度下人体脊柱的着陆冲击响应。结果正常骨骼密度时,人体脊柱的整体损伤评价γ值为1.589 3;骨密度分别减小2%、4%、6%、8%、10%时,对应人体脊柱的整体损伤评价γ值分别为1.608 6、1.634 7、1.641 0、1.662 5、1.680 5。结论在受到相同的冲击载荷时,人体骨骼密度越小,人体对冲击载荷的响应越大,越容易受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陆冲击 骨密度 弹性模量 物质点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探测器着陆冲击试验及关键技术研究(英文)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则梅 聂宏 +1 位作者 陈金宝 李立春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7-276,共10页
中国正在开展月球探测活动,下一步将发射月球着陆器并实现月面软着陆。为确保着陆器在月面着陆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发射前需在地球表面进行着陆冲击试验。对会影响月球着陆器着陆性能的月貌和月壤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以便在试验过程中进... 中国正在开展月球探测活动,下一步将发射月球着陆器并实现月面软着陆。为确保着陆器在月面着陆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发射前需在地球表面进行着陆冲击试验。对会影响月球着陆器着陆性能的月貌和月壤进行了详细的叙述,以便在试验过程中进行相应环境特征的模拟。用图表详尽阐述了三种月球重力场模拟器的原理和装置,并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根据试验模型的不同,将月球着陆器着陆冲击试验分为原尺寸试验(模拟的月球重力场下)和1/6模型试验(地球重力场下)两类,分别介绍了两类模型的结构以及试验模型与着陆器原型机之间缩放关系。分别给出了原尺寸试验和1/6模型试验的试验平台和试验步骤,以及初始试验参数的给定方法。根据试验研究的需要以及月球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着陆时的真实情况,给出了在地球上进行着陆模式模拟的方法。研究表明两种试验结果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但是这两种试验的花费很高,且对试验场地有较高的要求。再者,由于在试验中对月壤没有太好的模拟方法,试验数据与真实着陆时数据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着陆 着陆冲击试验 月球表面环境 月球重力 1/6-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速开关阀的起落架着陆冲击载荷控制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晖 顾宏斌 吴东苏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55-1058,1062,共5页
选用并联组合高速开关阀作为起落架半主动控制执行器。针对起落架的着陆冲击这一瞬间过程,本文未采用常规的脉冲流量控制方法而是采用直接电压控制方法;考虑了高速开关阀的离散性和迟滞性,建立了基于高速开关阀的起落架半主动控制缓冲... 选用并联组合高速开关阀作为起落架半主动控制执行器。针对起落架的着陆冲击这一瞬间过程,本文未采用常规的脉冲流量控制方法而是采用直接电压控制方法;考虑了高速开关阀的离散性和迟滞性,建立了基于高速开关阀的起落架半主动控制缓冲动力学模型;按给定吸收功量时峰值载荷最小的准则设计PD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高速开关阀的起落架半主动控制方法对着陆冲击振动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落架 缓冲器 半主动控制 高速开关阀 着陆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空探测着陆器着陆冲击动力学相似技术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金宝 万峻麟 +1 位作者 成玫 聂宏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1-878,共8页
针对未来目标天体表面低重力场模拟,推导了探测器软着陆动力学相似性关系,提出了一种通过改变探测器着陆初始条件,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后续处理来模拟目标天体表面低重力场的新方法,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对于不同的探测器状态及土壤状态均... 针对未来目标天体表面低重力场模拟,推导了探测器软着陆动力学相似性关系,提出了一种通过改变探测器着陆初始条件,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后续处理来模拟目标天体表面低重力场的新方法,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对于不同的探测器状态及土壤状态均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通过该方法进行探测器的相关低重力场模拟试验,可以使用探测器原型且试验设备简单、操纵容易,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方便进行探测器主要参数的优化设计,该方法可用于后期月球探测、火星探测及其他地外天体低重力模拟试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陆 着陆冲击 低重力模拟 相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冲座椅系统着陆冲击响应的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谢燕 雷勇军 +1 位作者 李道奎 周建平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7-41,共5页
根据返回舱着陆过程中的特点、等效的着陆冲击加速度和缓冲机构的工作原理,建立了缓冲座椅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然后给出了座椅上任意点动力响应的计算方法,数值算例验证了缓冲座椅系统建模、计算的正确性。最后分析了着陆速度、输入冲击... 根据返回舱着陆过程中的特点、等效的着陆冲击加速度和缓冲机构的工作原理,建立了缓冲座椅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然后给出了座椅上任意点动力响应的计算方法,数值算例验证了缓冲座椅系统建模、计算的正确性。最后分析了着陆速度、输入冲击波形、座椅上测点位置和缓冲机构力学特性不同因素对航天员胸背向、头盆向加速度、座椅缓冲行程的影响及其原因,为提高缓冲座椅的工作性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座椅系统 着陆缓冲装置 着陆冲击 动力学模型 返回舱航天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理论的月球着陆器月面着陆冲击碰撞特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永滨 王立武 +2 位作者 武士轻 刘欢 候绪研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2020年第5期21-28,共8页
为解决载人登月着陆器着陆冲击安全性问题,文章设计和研制了全尺寸载人登月舱月面着陆缓冲装置原理样机,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在进行着陆冲击试验时,发现模拟月壤对于着陆冲击能量的吸收率大约占比50%。从这一点来说,着陆冲击能量有一半... 为解决载人登月着陆器着陆冲击安全性问题,文章设计和研制了全尺寸载人登月舱月面着陆缓冲装置原理样机,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在进行着陆冲击试验时,发现模拟月壤对于着陆冲击能量的吸收率大约占比50%。从这一点来说,着陆冲击能量有一半被月壤等散体介质吸收,因此对于着陆器和月壤之间着陆耦合冲击响应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不同于一般的有限元仿真分析技术,文章分析着陆器的着陆特性是采用理论和基于EDEM软件的离散元分析技术开展的,且离散元技术更加适合分析月壤这种散体介质。基于模拟月壤和离散元理论,文章建立了着陆器和模拟月壤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和离散元模型。通过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对比分析获得了着陆器和月壤之间的影响关系,初步揭示了着陆器与月壤散体系统间能量传递与耗散机理,为设计安全载人登月月面着陆器提供必要的试验数据与理论基础。该研究为研制大收拢比、大尺寸、大质量、低过载的载人登月舱月面着陆缓冲装置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陆冲击 能量耗散 模拟月壤 离散元方法 耦合作用 月球着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陆冲击仿真月壤本构模型及有限元建模 被引量:11
10
作者 梁东平 柴洪友 《航天器工程》 2012年第1期18-24,共7页
为建立合理的月壤有限元模型用于着陆器着陆冲击动力学仿真分析,在对已知月壤的相关力学特性参数和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推理的基础上,推断出月壤屈服面在低围压条件下可能会呈现出剪切膨胀特性,而在高围压条件下则可能会呈现出塑性压缩和... 为建立合理的月壤有限元模型用于着陆器着陆冲击动力学仿真分析,在对已知月壤的相关力学特性参数和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推理的基础上,推断出月壤屈服面在低围压条件下可能会呈现出剪切膨胀特性,而在高围压条件下则可能会呈现出塑性压缩和应变硬化特性,因此定性地选择帽盖德鲁克-普拉格(Cap Drucker-Prager,CDP)模型作为月壤本构模型。模型的参数通过月壤或模拟月壤的试验数据定量地标定。对着陆器地面着陆冲击试验进行有限元建模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模型参数的标定方法是合理可行的;CDP模型可以准确模拟月壤在着陆冲击载荷下的动力学响应,可用于着陆冲击动力学仿真月壤有限元建模。对月壤模型参数进行了参数分析,并评估了月壤模型参数对着陆器着陆冲击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着陆 月壤 着陆冲击 帽盖德鲁克-普拉格模型 有限元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返回舱着陆工况对着陆冲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大鹏 雷勇军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81,共6页
返回舱着陆工况对冲击响应特性有很大影响。建立了返回舱着陆冲击仿真分析模型,并利用已有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显式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模拟了返回舱着陆冲击过程,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进一步分析了返回舱着陆工况相关参数对冲... 返回舱着陆工况对冲击响应特性有很大影响。建立了返回舱着陆冲击仿真分析模型,并利用已有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显式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模拟了返回舱着陆冲击过程,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进一步分析了返回舱着陆工况相关参数对冲击响应特性的显著性影响情况及其规律。结果表明:竖直速度、俯仰角、侧倾角及其因子间的交互效应对最大加速度的影响显著,水平速度和滚动角的影响作用不显著。这些结论可为返回舱地面相关试验和结构分析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舱 着陆冲击 着陆工况 试验设计 冲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土壤修正模型的返回器着陆冲击响应预示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晓姝 赵会光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50,共6页
在返回器着陆冲击响应预示研究中,土壤模型的准确建立是着陆冲击仿真的关键影响因素,由于土壤特性复杂,目前尚无完善描述冲击下的土壤本构关系模型。为此,文章根据已有的土壤模型,提出结合返回器刚体模拟器着陆冲击试验数据,利用多参数... 在返回器着陆冲击响应预示研究中,土壤模型的准确建立是着陆冲击仿真的关键影响因素,由于土壤特性复杂,目前尚无完善描述冲击下的土壤本构关系模型。为此,文章根据已有的土壤模型,提出结合返回器刚体模拟器着陆冲击试验数据,利用多参数递进方法修正土壤模型中的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和屈服参数,获得土壤修正模型。利用上述土壤修正模型,对刚体模拟器3种试验工况进行仿真,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误差在±10%以内,证明了修正模型的准确性。利用土壤修正模型对返回器柔性体模拟器建模,得到的柔性体模型着陆冲击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有较高的吻合度。因此,土壤修正模型能准确预示着陆冲击,可为返回器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回器 着陆冲击 土壤模型 参数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惯组实测数据的外挂导弹着陆冲击条件拟合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亮 蔡毅鹏 +2 位作者 周剑波 廖选平 李璞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8-22,共5页
针对飞机外挂导弹上设备的着陆冲击环境设计问题,提出了基于惯组实测数据的外挂导弹着陆冲击条件拟合方法。给出了拟合方法的流程图,建立了飞机着陆的简化模型,研究其着陆过程动态响应时域曲线,选择标准时域冲击波形作为设计对象;通过... 针对飞机外挂导弹上设备的着陆冲击环境设计问题,提出了基于惯组实测数据的外挂导弹着陆冲击条件拟合方法。给出了拟合方法的流程图,建立了飞机着陆的简化模型,研究其着陆过程动态响应时域曲线,选择标准时域冲击波形作为设计对象;通过遍历方法形成不同参数的标准冲击波形,将其频域分析结果与实测数据的频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辨识出最终时域波形的设计参数;本方法可简单有效地辨识出时域冲击波形条件,作为工程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陆冲击 冲击响应谱 功率谱密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着陆冲击数据归纳方法及冲击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茜 雷晓波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1-605,628,共6页
为实现对发动机着陆冲击数据的合理归纳,利用能量谱密度以及冲击谱筛选冲击数据样本,结合相关规范标准以及数理统计方法,给出了多架次冲击实测谱与冲击规范谱的归纳方法。开展了某飞机着陆过程发动机机匣冲击测量,获得了配装同一型飞机... 为实现对发动机着陆冲击数据的合理归纳,利用能量谱密度以及冲击谱筛选冲击数据样本,结合相关规范标准以及数理统计方法,给出了多架次冲击实测谱与冲击规范谱的归纳方法。开展了某飞机着陆过程发动机机匣冲击测量,获得了配装同一型飞机的两型发动机着陆冲击实测谱与冲击规范谱,分析了同一位置不同方向上冲击特性的差异,以及两型发动机冲击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同一位置不同方向上的冲击特性差异很大,有可能通过改变设备或结构件的安装方向,降低其冲击损伤风险;不同发动机之间的冲击特性可能存在巨大差异。为此,在开展机载设备或结构件的冲击试验时,在加速度冲击谱(shock response spectrum,简称SRS)规范谱基础上增加3 dB或6-dB的裕量,并结合冲击最大峰值,作为冲击试验的激励图谱,从而使冲击环境试验尽可能包含实际冲击危险载荷。这些分析结论为发动机防冲击设计以及机载设备安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陆冲击 冲击数据归纳 冲击 冲击规范谱 冲击特性 能量谱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空探测返回舱着陆冲击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大鹏 雷勇军 《深空探测学报》 2014年第2期150-155,共6页
为分析深空探测返回舱着陆冲击动力学问题,首先建立包括返回舱及着陆土壤在内的全柔体着陆冲击动力学分析模型,并利用"神舟号"载人飞船着陆冲击试验数据对土壤模型进行修正;然后利用非线性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对深空探测返回... 为分析深空探测返回舱着陆冲击动力学问题,首先建立包括返回舱及着陆土壤在内的全柔体着陆冲击动力学分析模型,并利用"神舟号"载人飞船着陆冲击试验数据对土壤模型进行修正;然后利用非线性动力分析软件LS-DYNA对深空探测返回舱着陆冲击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典型着陆工况计算,得到了返回舱着陆过程中姿态变化、应力分布、关键点加速度响应曲线及冲击能量分配等。仿真结果可为深空探测返回舱结构优化设计、着陆姿态选择及地面试验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返回舱 着陆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空投着陆冲击下不同乘员姿态的损伤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戴俊超 周云波 +3 位作者 张进成 张明 王显会 孙晓旺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2-134,共13页
针对某军用车辆在1 m高度进行无缓冲平台空投实验,并建立座椅与乘员的模拟模型。利用实验获取的座椅安装点冲击信号作为模拟模型的输入数据,并通过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借鉴航空工程相关研究,提出了一种将各... 针对某军用车辆在1 m高度进行无缓冲平台空投实验,并建立座椅与乘员的模拟模型。利用实验获取的座椅安装点冲击信号作为模拟模型的输入数据,并通过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借鉴航空工程相关研究,提出了一种将各关键损伤指标加以归一化的权重评价指标—加权损伤准则(weighted injury criteria,WIC)。研究了乘员仰卧角度和大小腿夹角两个姿态参数对乘员损伤的影响,并以WIC为优化目标,利用遗传算法完成参数优化工作。研究发现:对乘员小腿运动进行约束能降低乘员整体损伤响应,乘员对抗着陆冲击的最佳姿态为仰卧角47°~56°、大小腿夹角6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空投 着陆冲击 乘员姿态 权重评价指标 加权损伤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差异对飞船返回着陆冲击下乘员动态响应影响的仿真研究
17
作者 付文文 王健全 +5 位作者 肖艳华 祝郁 刘炳坤 刘志刚 孙靖超 马红磊 《载人航天》 CSCD 2017年第3期398-402,共5页
为探讨性别差异对飞船返回着陆冲击下乘员动态响应的影响,根据飞船着陆实际工况,首先使用Pro-E软件建立座椅模型,然后采用50thHybird III男性假人和5thHybird III女性假人在Hyperworks软件中建立男性、女性假人-座椅系统有限元模型,通... 为探讨性别差异对飞船返回着陆冲击下乘员动态响应的影响,根据飞船着陆实际工况,首先使用Pro-E软件建立座椅模型,然后采用50thHybird III男性假人和5thHybird III女性假人在Hyperworks软件中建立男性、女性假人-座椅系统有限元模型,通过着陆冲击试验数据对模型标定,仿真分析在较高G值(峰值26g)冲击下人体重要部位的加速度响应性别差异性。仿真结果表明,胸背向假人肩部、胸部和骨盆加速度峰值女性比男性高出31%以上,而在头部男性比女性高29%;头盆向假人头部和肩部加速度峰值女性比男性高出80%以上,骨盆加速度峰值女性比男性高37%,在胸部女性比男性高10%。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冲击载荷下,女性头颈部、骨盆加速度响应超过男性,更易受到损伤,提示应加强在冲击过程中对女性头颈部和骨盆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差异 着陆冲击 有限元模型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陆冲击试验系统设计及大型橡胶容器试验验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易方 孟浩龙 刘冲冲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0-206,共7页
为确保大型橡胶容器的运输适航性,依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对运输类飞机的应急着陆过载要求,开展着陆冲击试验系统设计。通过冲击平台仿真设计与校核、波形发生器仿真设计、摆锤系统与导向机构设计,构建了着陆冲击试验系统,有效负载约达20 t... 为确保大型橡胶容器的运输适航性,依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对运输类飞机的应急着陆过载要求,开展着陆冲击试验系统设计。通过冲击平台仿真设计与校核、波形发生器仿真设计、摆锤系统与导向机构设计,构建了着陆冲击试验系统,有效负载约达20 t,最大冲击载荷达到400 t。选取大型橡胶容器作为典型空运物资进行应急着陆实装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冲击波形均近似为三角波,与仿真曲线波形相似,过载峰值分别为侧向1.54g、航向3.06g、9.02g、16.20g,与目标峰值最大相对误差小于3%,峰值对应时间大于50 ms,试验系统符合设计要求。该试验系统可用于空运平台的研制,对于确保飞行安全、降低研制风险、提高空运适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容器 着陆冲击试验系统 仿真设计 应急着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船返回舱着水与着陆工况冲击兼容性设计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宇翔 杜汇良 +1 位作者 马春生 张金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4-97,101,共5页
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可能偏离预定地点从而导致回收方式的改变,并且影响航天员和仪器的着陆安全。分析着水与着陆冲击响应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两者之间的兼容性对于乘员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利用试验设计方法对着... 返回舱在返回过程中可能偏离预定地点从而导致回收方式的改变,并且影响航天员和仪器的着陆安全。分析着水与着陆冲击响应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两者之间的兼容性对于乘员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利用试验设计方法对着陆冲击影响因素进行显著性分析。同时,结合着水冲击影响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分析着水与着陆工况冲击兼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冲击工况下(垂直速度与水平速度分别相等),着陆冲击所产生的加速度值较大,着水冲击更有利于乘员保护;在等效回收工况下,着水与着陆冲击曲面存在交叉;在相同的冲击伤害风险下,着水冲击满足风险要求的工况组合可能性更多。此外还得到着水与着陆冲击不同工况下的约束曲线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船返回舱 着水冲击特性 着陆冲击特性 兼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使用火箭着陆缓冲的机构冲击动力学分析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3
20
作者 袁晗 王小军 +3 位作者 张宏剑 牟宇 王檑 王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77-988,共12页
为描述运载火箭着陆引起的着陆缓冲机构横向振动,提出一种等效模型,将着陆引起的激励等效为冲击激励和稳态激励的叠加。采用假设模态法求解着陆缓冲机构的横向振动模态,并考虑轴向力与横向振动的耦合,进一步通过模态叠加法求解振动响应... 为描述运载火箭着陆引起的着陆缓冲机构横向振动,提出一种等效模型,将着陆引起的激励等效为冲击激励和稳态激励的叠加。采用假设模态法求解着陆缓冲机构的横向振动模态,并考虑轴向力与横向振动的耦合,进一步通过模态叠加法求解振动响应,得到由着陆冲击引起的着陆缓冲机构横向振动的半解析解。基于真实产品进行的垂直着陆冲击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精确地描述着陆缓冲机构横向振动的响应和最大弯矩。基于该模型,分析着陆缓冲机构的构型参数和材料强度对着陆缓冲机构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相关着陆缓冲机构的参数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使用火箭 着陆缓冲机构 着陆冲击 振动 理论模型 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