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7篇文章
< 1 2 1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布葡萄糖、S-诱抗素对采后沃柑着色及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黄其椿 汪妮娜 +7 位作者 黄燕晓 谭颂玥 罗增桂 梁勇 李果果 覃泽林 曾志康 胡承孝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17-123,共7页
为探索改善沃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var.orah)着色及提升品质的方法,以采后沃柑果实为材料,开展喷布葡萄糖、S-诱抗素试验。结果表明,喷布葡萄糖对提升沃柑固酸比效果明显,其中喷布2次1%葡萄糖的沃柑PT3固酸比为29.50,喷布2次5%... 为探索改善沃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var.orah)着色及提升品质的方法,以采后沃柑果实为材料,开展喷布葡萄糖、S-诱抗素试验。结果表明,喷布葡萄糖对提升沃柑固酸比效果明显,其中喷布2次1%葡萄糖的沃柑PT3固酸比为29.50,喷布2次5%葡萄糖的沃柑PT4固酸比为30.98,分别比CK增长24.68%、30.94%;喷布S-诱抗素对改善沃柑红度值a^(*)、综合着色指数CCI均有一定效果,在a^(*)增加值中,10 mg/L的YK2处理沃柑a^(*)增加值为3.65,50 mg/L的YK3处理沃柑a^(*)增加值为3.88,与CK的沃柑a^(*)增加值差异显著。在沃柑生产上,推荐喷布或淋施0.1%~1%食用葡萄糖以提升固酸比,推荐喷布5~10 mg/L的S-诱抗素以改善着色,拉长货架期和提高沃柑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var.orah) 葡萄糖 S-诱抗素 着色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着色调控技术
2
作者 程大伟 何莎莎 +3 位作者 陈锦永 仝向阳 顾红 郭西智 《果农之友》 2025年第1期39-42,共4页
葡萄果实色泽是衡量果实品质和果实商品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水肥调控、栽培调控、调节物质应用等多措并举能有效改善葡萄果实着色,提高果品质量。总结了促进葡萄着色的不同调控方法,以及着色不良的原因和对策,为促进葡萄着色提供技... 葡萄果实色泽是衡量果实品质和果实商品性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水肥调控、栽培调控、调节物质应用等多措并举能有效改善葡萄果实着色,提高果品质量。总结了促进葡萄着色的不同调控方法,以及着色不良的原因和对策,为促进葡萄着色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着色 乙烯利 诱抗素 果实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着色器的并行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
3
作者 陈国军 李震烁 陈昊祯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9,共11页
Delaunay三角剖分是一种经典的计算几何算法,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地使用,随着实际需求的不断提高,现有的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已不能满足大规模数据的需求,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着色器的并行Delaunay三角剖分方法,该方法通过纹理缓... Delaunay三角剖分是一种经典的计算几何算法,在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地使用,随着实际需求的不断提高,现有的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已不能满足大规模数据的需求,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计算着色器的并行Delaunay三角剖分方法,该方法通过纹理缓存将点集数据输入到计算着色器中,并利用计算着色器加速Delaunay三角剖分,同时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动态插入法解决点集在离散空间中的重映射问题。此外,为了能够让显存有限的GPU构建出远超其显存限制的Delaunay三角网,提出基于计算着色器的分区双向扫描算法,并将点集划分为多个子区域,然后通过扫描各个子区域的方式进行构网。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运行环境下,基于计算着色器的方法与现有的方法相比缩短了构网时间。同时分区双向扫描算法很好地解决了GPU的显存瓶颈问题,能让显存有限的GPU构建出远超其显存容量的Delaunay三角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AUNAY三角剖分 计算着色 GPU 并行计算 VORONOI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可食着色体系的制备及其在白巧克力中的应用
4
作者 苏提森 马浩然 +5 位作者 朱俊成 乔世豪 杨雨馨 马良 张宇昊 王洪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83-91,共9页
该研究以明胶为连接材料、可食性氧化铁为色料、吐温80为助剂制备了一系列可食着色体系,并用于调控白巧克力性质。结果表明,当吐温80含量分别为3.3%、1.6%、5.0%(质量分数)时,氧化铁红、氧化铁黄、氧化铁黑分散较为稳定,该明胶/氧化铁... 该研究以明胶为连接材料、可食性氧化铁为色料、吐温80为助剂制备了一系列可食着色体系,并用于调控白巧克力性质。结果表明,当吐温80含量分别为3.3%、1.6%、5.0%(质量分数)时,氧化铁红、氧化铁黄、氧化铁黑分散较为稳定,该明胶/氧化铁基着色系列体系具有较优的颜色、较低沉淀率、高(三阶段触变性测试,three interval thixotropy test)3ITT恢复率、高触变环面积、高触变指数、高膨胀弹性模量;当将该着色体系用于调控白巧克力时,能够与白巧克力组分充分互作,可以改善白巧克力质构、提升白巧克力热稳定性。实验表明,该明胶/氧化铁基可食着色体系能够有效调控食品性质,为创新食品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色料 可食着色体系 流变学 白巧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色剂种类和添加量对长石瓷色度和烧结行为的影响
5
作者 胡亚蒙 胡伟 +5 位作者 王天祥 杨晨晨 李丽华 黄金亮 金福熙 顾永军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7-393,共7页
在长石粉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Fe_(2)O_(3)、CeO_(2)等氧化物着色剂粉体,分别在1180℃、1200℃下保温2 h烧结制备长石瓷,分析了不同氧化物着色剂对长石瓷样品着色效果、烧结行为、耐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氧化物着色剂... 在长石粉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Fe_(2)O_(3)、CeO_(2)等氧化物着色剂粉体,分别在1180℃、1200℃下保温2 h烧结制备长石瓷,分析了不同氧化物着色剂对长石瓷样品着色效果、烧结行为、耐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氧化物着色剂后,陶瓷的主晶相均为微斜长石相,呈短棱柱状或板状晶体,陶瓷样品表面色泽均匀、正反面色差小。其中,添加CeO_(2)和CeO_(2)+Fe_(2)O_(3)的陶瓷呈淡黄色,添加Fe_(2)O_(3)的陶瓷呈浅粉色;此外,CeO_(2)和CeO_(2)+Fe_(2)O_(3)的添加对陶瓷的b^(*)值影响较大,Fe_(2)O_(3)的添加对陶瓷的L^(*)值影响较大。当烧结温度为1180℃,经CeO_(2)或CeO_(2)+Fe_(2)O_(3)着色的长石瓷样品呈色符合vita3D比色板色品指数范围。当CeO_(2)加入量为7 wt.%时,着色后的长石瓷样品相对密度可达97.7%。着色后长石瓷样品的耐化学腐蚀性良好,在4%的乙酸溶液浸泡16 h的质量损失量均远小于2000μg·cm^(-2),最低可达到45μg·cm^(-2),满足ISO6872牙科陶瓷国际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斜长石瓷 氧化物着色 色度 耐化学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品用自着色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杂化乳胶的合成与性能
6
作者 郭丁滔 李家炜 +3 位作者 何贵平 吴亮 郭杰 戚栋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61,共11页
为探讨纺织品用自着色氟硅改性水性高分子乳胶的性能,以C.I.分散红60为原料合成可聚合染料R60,再将染料R60与丙烯酸酯、氟硅单体一起,通过一锅细乳液聚合法合成自着色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杂化乳胶,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泡沫染色和涤纶织物... 为探讨纺织品用自着色氟硅改性水性高分子乳胶的性能,以C.I.分散红60为原料合成可聚合染料R60,再将染料R60与丙烯酸酯、氟硅单体一起,通过一锅细乳液聚合法合成自着色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杂化乳胶,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泡沫染色和涤纶织物丝网印花。考察不同氟硅单体比、R60添加量对着色织物的颜色特征值和耐干/湿摩擦、水洗牢度的影响,分析自着色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杂化乳胶的成膜固色机理。结果表明:自着色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杂化乳胶呈椭球形结构,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当R60质量分数为3%且D_(4)/D_(3)F质量比为4/1时,杂化胶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值为2.7℃,水接触角达93.9°;与纯丙烯酸酯自着色乳胶织物相比,引入氟硅链段的自着色乳胶着色织物的色牢度、手感及透气性均得到提高。氟硅链段在成膜过程的表面迁移特性,有利于胶粒在织物空隙更好的扩散,抑制胶粒在织物表面连续成膜,并赋予着色织物良好的着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乳胶 氟硅改性聚丙烯酸酯 涂料印花 泡沫染色 摩擦牢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内饰用原液着色聚乳酸针织面料设计开发
7
作者 王泽博 吴双全 +1 位作者 周杰 徐静静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40,共4页
聚乳酸(PLA)纤维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可再生高分子材料,因其优异环保性能和机械性能备受关注。在汽车内饰领域,对纤维材料环保性和功能性要求日益提高,因此,采用PLA纤维作为主要原料,结合现代纺织技术,开发新型汽车内饰用聚乳酸针织面料... 聚乳酸(PLA)纤维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可再生高分子材料,因其优异环保性能和机械性能备受关注。在汽车内饰领域,对纤维材料环保性和功能性要求日益提高,因此,采用PLA纤维作为主要原料,结合现代纺织技术,开发新型汽车内饰用聚乳酸针织面料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通过纳米颜料原液着色法,解决传统染色工艺中上染率低、易损伤物理性能的问题。使用Stoll横机对PLA面料进行设计开发,并对面料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文中开发一种汽车内饰用原液着色聚乳酸针织面料,该面料不仅环保、舒适、耐用,而且具备多种功能性,为汽车内饰材料绿色化和高端化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 原液着色 针织 汽车内饰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措施对宁夏贺兰山东麓美乐果实着色的影响
8
作者 张旭东 万卓吾 +4 位作者 付东艳 张理健 曾茂宇 曾桂花 张振文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0-235,共6页
为了改善宁夏贺兰山东麓美乐果实着色不佳的问题,分别设置新梢密度(8个、12个和16个新梢/m架面)、负载量(1.0个、1.5个和>2.0个果穗/新梢)、叶幕高度(100 cm、120 cm和140 cm)、摘叶时期(浆果转色初期、转色完成期和转色完成后2周)... 为了改善宁夏贺兰山东麓美乐果实着色不佳的问题,分别设置新梢密度(8个、12个和16个新梢/m架面)、负载量(1.0个、1.5个和>2.0个果穗/新梢)、叶幕高度(100 cm、120 cm和140 cm)、摘叶时期(浆果转色初期、转色完成期和转色完成后2周)及不摘叶,测定果实酚类物质及单体花色苷的含量。结果表明,12个新梢/m架面处理的果皮总花色苷、总酚及总单宁含量分别为10.19 mg/g、44.38 mg/g、19.38 mg/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1.5个果穗/新梢处理的果皮总花色苷、总酚及总单宁含量分别为13.40 mg/g、49.62 mg/g、25.97 mg/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叶幕高度140 cm处理的果皮总花色苷、总酚及总单宁含量分别为12.63 mg/g、62.98 mg/g、22.88 mg/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浆果转色初期摘除果穗以下老叶的果皮总花色苷、总酚及总单宁含量显著高于不摘叶处理(P<0.05)。因此,贺兰山东麓美乐采取12个新梢/m架面、1.5个果穗/新梢、叶幕高度140 cm、浆果转色初期摘除果穗以下老叶等栽培措施显著提高果实总花色苷、总酚及总单宁含量,可有效改善美乐果实着色不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美乐 栽培措施 果实着色 花色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最小二乘的图像重着色
9
作者 周家伟 黄子康 +3 位作者 彭俊豪 李盛善 刘晓静 杜正君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共12页
近年来,基于调色板的图像重着色技术在图形设计、照片编辑和广告制作等领域广受关注并得到应用,还出现了一系列优化调色板提取和图像重着色效果的方法。但由于现有技术的编辑局部性,用户在调整局部区域时常常导致图像整体色调发生不可... 近年来,基于调色板的图像重着色技术在图形设计、照片编辑和广告制作等领域广受关注并得到应用,还出现了一系列优化调色板提取和图像重着色效果的方法。但由于现有技术的编辑局部性,用户在调整局部区域时常常导致图像整体色调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为此,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移动最小二乘的图像重着色算法,显著提升了颜色编辑的局部性和精准度。首先,采用改进的K-means聚类算法提取输入图像的调色板。然后,将图像及其调色板映射至RGB颜色空间,并将其视作三维点云和控制点。最后,将基于调色板的图像重着色任务转化为经典的点云变形问题。通过编辑调色板颜色精确控制图像的颜色变化,并借助移动最小二乘算法优秀的局部性实现局部控制。算法允许用户通过简单编辑,实时生成自然的、满足用户编辑意图的重着色结果。实验和用户调研结果表明,相较于已有算法,本文算法能得到更加自然、更符合用户预期的图像重着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色板 着色 颜色编辑 移动最小二乘 局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着色时间Petri网的飞机维修保障作业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齐阳 祝华远 +1 位作者 李江龙 崔骏夫 《兵工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97,103,共6页
针对舰基特殊条件下飞机的维修保障作业受限制问题,提出基于着色时间Petri网的飞机维修保障作业模型。利用ECRS法优化现有作业流程并使用着色时间Petri网以机械检查工序为例建立飞机维修保障作业模型。通过优化机械检查流程,并对不同维... 针对舰基特殊条件下飞机的维修保障作业受限制问题,提出基于着色时间Petri网的飞机维修保障作业模型。利用ECRS法优化现有作业流程并使用着色时间Petri网以机械检查工序为例建立飞机维修保障作业模型。通过优化机械检查流程,并对不同维修人员组合的维修时间进行仿真,得出串行工序的优先级、并行到串行转换的影响以及整体效率优化的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在维修保障资源受限情况下,得到资源配置最优组合,对缩短维修时间,提高维修资源利用率,提升飞机放飞时效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修保障 着色时间Petri网 资源配置优化 流程优化 仿真分析 ECRS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着色剂中29种芳香族伯胺的含量
11
作者 赵镭 韩陈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03-708,共6页
提出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食品接触材料着色剂中29种芳香族伯胺(PAAs)含量的方法。取样品0.2500 g置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25 mL乙酸乙酯,振荡,室温下超声萃取30 min,离心15 min,取上层溶液在DB-35MS色谱柱上按照色谱柱升温程序... 提出了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食品接触材料着色剂中29种芳香族伯胺(PAAs)含量的方法。取样品0.2500 g置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25 mL乙酸乙酯,振荡,室温下超声萃取30 min,离心15 min,取上层溶液在DB-35MS色谱柱上按照色谱柱升温程序分离,质谱分析采用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结果表明,29种PAAs的质量浓度在0.03~1.00 mg·L^(−1)内与对应的定量离子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均为1.00 mg·kg^(−1)。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0.7%~110%,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均小于1.0%。方法用于测定25批食品接触材料着色剂样品中PAAs的含量,其中1批中检出邻甲苯胺,检出量为29.80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着色 芳香族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CycleGAN的花粉灰度图像着色方法
12
作者 石宝 周昊 武文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063-1070,共8页
针对生成式对抗网络对灰度图像着色时出现的颜色溢出和着色图像细节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循环一致生成对抗网络(cycle-consistent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Cycle GAN)的花粉灰度图像着色方法。该方法从无监督学习的角度出发... 针对生成式对抗网络对灰度图像着色时出现的颜色溢出和着色图像细节不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循环一致生成对抗网络(cycle-consistent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Cycle GAN)的花粉灰度图像着色方法。该方法从无监督学习的角度出发,采用Cycle GAN对图像进行着色。为解决花粉灰度图像着色中的着色不连续和着色图像不细腻等问题,引入非局部模块,以便有效获取图像的全局信息表征。此外,还引入自注意力机制,以此帮助网络更准确地判断像素点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而增强着色模型的学习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的峰值信噪比、结构相似性指数和平均主观意见分分别为28.673、0.956、4.567,在测试集上生成的彩色图像质量更好。该方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颜色溢出和着色不连续等问题,还丰富了图像的细节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 灰度图像着色 深度学习 循环一致生成对抗网络 非局部模块 自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egaPrime和着色语言的模拟器红外成像仿真
13
作者 周秀芝 孙忠云 《火力与指挥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123,共6页
针对模拟器红外成像仿真中存在的数据量大,实时性差的问题,分析了传统的红外成像仿真过程,提出了基于Vega Prime和着色语言的红外成像仿真流程,阐述了目标、特效、大地形3类实体的模型预处理过程,实现了3类实体的红外辐射计算,同时给出... 针对模拟器红外成像仿真中存在的数据量大,实时性差的问题,分析了传统的红外成像仿真过程,提出了基于Vega Prime和着色语言的红外成像仿真流程,阐述了目标、特效、大地形3类实体的模型预处理过程,实现了3类实体的红外辐射计算,同时给出了关键模块的实现方法,模拟了3类实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红外图像,解决了模拟器红外成像中无法与可见光场景同步,效率低的难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易实现、成本低、效率高,逼真度高,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成像 视景仿真 三维模型 着色语言 模拟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渣微晶玻璃的制备及其着色机制
14
作者 张文博 何桥鹏 +3 位作者 张佳音 南雪丽 郭鑫 卢学峰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1,66,共10页
以镍渣辅以粉煤灰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一系列彩色微晶玻璃,对其物相、形貌和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了不同种类不同含量形核剂的影响,2%Cr_(2)O_(3)作为形核剂时,微晶玻璃中晶相含量最高,微观结构均匀致密,平均抗折强度为104.38 MPa,显... 以镍渣辅以粉煤灰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一系列彩色微晶玻璃,对其物相、形貌和机械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了不同种类不同含量形核剂的影响,2%Cr_(2)O_(3)作为形核剂时,微晶玻璃中晶相含量最高,微观结构均匀致密,平均抗折强度为104.38 MPa,显微硬度为798.3 HV,增加1.5%的CaF_(2)含量可以促进微晶玻璃中晶相的形成,而且晶体分布相对均匀,这可以制备出结构致密的微晶玻璃,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效果较Cr_(2)O_(3)更加优异;而添加ZrO_(2)后无法形核。进一步,添加不同的着色剂后得到了不同颜色的微晶玻璃,绿色微晶玻璃主要是K_(2)Cr_(2)O_(7)的贡献,而红色微晶玻璃主要是通过Se和CdS的比例调节获得的,灰色微晶玻璃中CoO/NiO的比例为2.8时性能最好,其总占比的合适范围为0.081~0.135 wt%。这一系列的结果表明,合理利用废渣制备彩色微晶玻璃是一种实现资源节约和开发新材料的良好策略,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渣 粉煤灰 着色 形核剂 微晶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O_(2)着色剂对Zn_(2)SiO_(4)结晶釉析晶动力学的影响
15
作者 王菲 赵林君 +1 位作者 谢娟 张会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0,共7页
采用TG-DSC、XRD、SEM、色度仪分析了Zn_(2)SiO_(4)结晶釉的性能及显微结构,研究了MnO_(2)着色剂对Zn_(2)SiO_(4)结晶釉析晶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着色剂Zn_(2)SiO_(4)结晶釉的析晶活化能为266.91 kJ·mol^(-1)。添加2%、4%、6%... 采用TG-DSC、XRD、SEM、色度仪分析了Zn_(2)SiO_(4)结晶釉的性能及显微结构,研究了MnO_(2)着色剂对Zn_(2)SiO_(4)结晶釉析晶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着色剂Zn_(2)SiO_(4)结晶釉的析晶活化能为266.91 kJ·mol^(-1)。添加2%、4%、6%、8%MnO_(2)的析晶活化能分别为269.54 k J·mol^(-1)、560.05 k J·mol^(-1)、293.53 kJ·mol^(-1)、303.90 k J·mol^(-1)。添加少量的MnO_(2)会增加其析晶活化能,但是随着MnO_(2)的增多,析晶活化能降低。随着MnO_(2)的增加,会引起结晶釉明亮度的降低,红黄色逐渐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锌 结晶釉 析晶动力学 着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浆氧化还原电位与精子DNA碎片指数、高DNA着色性及运动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刘星池 张倩 +3 位作者 李栗妍 关小川 张宁 于月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研究精浆氧化还原电位(ORP)和归一化氧化还原电位(nORP)与精子DNA碎片指数(DFI)、高DNA着色性(HDS)及运动参数的相关性,探讨其是否能作为评估男性生育潜能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23年10月至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生... 目的研究精浆氧化还原电位(ORP)和归一化氧化还原电位(nORP)与精子DNA碎片指数(DFI)、高DNA着色性(HDS)及运动参数的相关性,探讨其是否能作为评估男性生育潜能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2023年10月至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生殖医学科男科门诊就诊的309例男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极法检测精浆ORP、nORP,分析其与DFI、HDS、年龄、禁欲时间、精液量、精子总数、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数、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非前向精子数、非前向精子百分率、不动精子数、不动精子百分率、精子活动率、曲线速度(VCL)、直线速度(VSL)、平均速度(VAP)、线性指数(LIN)、直性指数(STR)及振动指数(WOB)的相关性;对nORP结果进行三等分,比较其与上述参数的差异。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探讨nORP与HDS的关系,同时生成HDS与nORP的平滑曲线拟合。结果Pearson相关性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ORP和nORP均与精液量、不动精子百分率及DFI呈正相关,与前向运动精子数、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精子活动率、VSL、VAP呈负相关(P<0.05);不同的是ORP还与禁欲时间、不动精子数呈正相关(P<0.05),与LIN、STR及WOB呈负相关(P<0.05),而nORP还与HDS呈正相关(P<0.05),与精子总数、精子浓度、非前向精子数、非前向精子百分率、不动精子数、VCL呈负相关(P<0.05)。nORP分组结果显示,精液量、精子总数、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数、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非前向精子数、非前向精子百分率、不动精子数、不动精子百分率、精子活动率、VCL、VSL、VAP、DFI、HD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nORP与HDS制作曲线拟合,对年龄及禁欲时间进行了调整。随着HDS的增加,nORP呈线性上升趋势。结论ORP、nORP都与精子DFI和主要运动参数相关,但nORP还与代表精子成熟度的HDS相关,更能反映精液质量,可作为评估男性生育潜能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浆氧化还原电位 精子DNA碎片指数 精子高DNA着色 精子运动参数 氧化应激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_(3)和CPPU处理紫甜无核葡萄的果实品质及着色分析
17
作者 时晓芳 郭荣荣 +3 位作者 韩佳宇 黄桂媛 白先进 林玲 《中国果树》 2025年第2期50-55,共6页
探讨GA_(3)及GA_(3)和CPPU组合对紫甜无核葡萄果实品质及着色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提升紫甜无核葡萄品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和配比,为该品种在广西地区栽培提供参考。以3年生紫甜无核葡萄为试材,用不同浓度的GA_(3)以及GA_(3)+CPPU混合... 探讨GA_(3)及GA_(3)和CPPU组合对紫甜无核葡萄果实品质及着色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提升紫甜无核葡萄品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和配比,为该品种在广西地区栽培提供参考。以3年生紫甜无核葡萄为试材,用不同浓度的GA_(3)以及GA_(3)+CPPU混合液浸泡果穗,果实成熟期对果实单粒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单宁含量等品质指标及果实着色指标L^(*)、a^(*)、b^(*)值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对照,25 mg/L GA_(3)处理果实维生素C含量最高,50 mg/L GA_(3)处理h°值最高,表明GA_(3)处理更有利于提高果实内在品质,促进果实着色。50 mg/L GA_(3)+5 mg/L CPPU处理单粒重最大,达5.89 g,果粒纵径和横径均较大,分别是27.43 mm和19.42 mm,表明GA_(3)+CPPU混合液处理可明显增加果粒大小、单粒重,提高葡萄外观品质。综合各项指标来看,在广西地区果实膨大初期使用25 mg/L GA_(3)处理或25 mg/L GA_(3)+5mg/L CPPU处理均可达到提高紫甜无核葡萄果实品质及着色的效果,有效提高果实商品性,增加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紫甜无核 GA_(3) CPPU 果实品质 着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化冬枣着色期缩果落果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18
作者 梁苏华 《果农之友》 2025年第3期49-51,共3页
冬枣是沾化区重要的果树之一,当地所产冬枣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冬枣种植过程中,缩果落果现象严重,是一直困扰广大种植户的难题。以沾化区为例,对冬枣缩果落果的原因,从气候、土壤、病虫害、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 冬枣是沾化区重要的果树之一,当地所产冬枣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冬枣种植过程中,缩果落果现象严重,是一直困扰广大种植户的难题。以沾化区为例,对冬枣缩果落果的原因,从气候、土壤、病虫害、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期为当地冬枣种植户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着色 缩果落果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诱抗素对“夏黑”葡萄果实着色、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吕亮 常向前 +4 位作者 郭蕾 王佐乾 杨小林 龚林忠 张舒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4,219,共6页
为明确和评价10%S-诱抗素可溶液剂果穗喷雾对葡萄果实着色、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葡萄绿色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设立10%S-诱抗素可溶液剂系列浓度(0、200.0、250.0、333.3和500.0 mg/kg),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于果实成熟时调查果实... 为明确和评价10%S-诱抗素可溶液剂果穗喷雾对葡萄果实着色、品质和产量的影响,为葡萄绿色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设立10%S-诱抗素可溶液剂系列浓度(0、200.0、250.0、333.3和500.0 mg/kg),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于果实成熟时调查果实外观指标(果粒纵径、果粒横径、裂果率)、着色指数以及产量指标(单穗质量、单粒质量、实测小区产量等);分析测定不同浓度处理的葡萄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等)。结果表明,于“夏黑”葡萄果实转色初期喷雾10%S-诱抗素可溶液剂,所有处理的葡萄果实纵径、横径以及纵横径比、裂果率等指标均未见显著差异。10%S-诱抗素可溶液剂处理的葡萄着色指数显著高于清水对照(p<0.05),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明显高于清水对照,可滴定酸(TA)含量显著低于清水对照(p<0.05)。经10%S-诱抗素处理后,各处理间的单株产量无显著差异,与清水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平均增产率在0.84%~1.93%之间,增产作用不甚明显。在“夏黑”葡萄促进着色使用时,建议使用最优浓度范围为200.0~333.3 mg/kg,用水量为833.3 L/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S-诱抗素可溶液剂 葡萄 着色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葡萄酒中11种人工合成着色剂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广 李琪 +1 位作者 顾敏 张锋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6-250,共5页
为快速识别葡萄酒中是否添加人工合成着色剂并准确定量,该实验样品采用乙酸铵溶液稀释、8000 r/min离心后直接过滤法进行前处理,梯度洗脱、Zorbax SB-C_(18)柱分离、多波长检测(288 nm、425 nm、515 nm、620 nm),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 为快速识别葡萄酒中是否添加人工合成着色剂并准确定量,该实验样品采用乙酸铵溶液稀释、8000 r/min离心后直接过滤法进行前处理,梯度洗脱、Zorbax SB-C_(18)柱分离、多波长检测(288 nm、425 nm、515 nm、620 nm),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检测葡萄酒中11种人工合成着色剂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各着色剂最大吸收波长检测无杂质干扰、灵敏度高、检出限(0.05 mg/L)、定量限(0.15 mg/L)低,在质量浓度0.20~5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4),方法精密度试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6%~2.61%,加标回收率为93.0%~103.0%。适用于葡萄酒中人工合成着色剂的快速、准确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着色 葡萄酒 直接过滤 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