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D和胞苷脱氨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周敏 戎霞君 +2 位作者 高蓓莉 丁永杰 万欢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03-1408,共6页
目的探讨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D(XPD)和胞苷脱氨酶(CD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及其病理类型的关系,并探讨吸烟与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103人,采用聚... 目的探讨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D(XPD)和胞苷脱氨酶(CD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及其病理类型的关系,并探讨吸烟与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103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两组人群XPD基因外显子10G→A(Asp312Asn)、23A→C(Lys751Gln)以及CDA基因外显子1上79A→C(Lys27Gln)、208G→A(Ala70 Thr)的基因型。结果两组XPD312和XPD751位点的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吸烟合并XPD第751位点突变个体发生肺癌的风险显著增加(P=0.044);同时发生XPD第312和751两个位点突变的肺癌风险增加6.13倍(P=0.047)。两组CDA Lys27Gln和CDAAla70 Thr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PD和CDA在不同病理类型中的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可使XPD第751位点发生突变的个体发生肺癌的风险增加,XPD基因第312和751两个位点同时突变使肺癌发生的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组d 胞苷脱氨酶 单核苷酸多态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着色性干皮病D组基因对白细胞介素-6促进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丁浩 李菊香 +5 位作者 洪葵 孙国芳 张南 吴延庆 吴清华 程晓曙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5-631,共7页
目的:探讨人着色性干皮病D组基因(XPD)对白细胞介素-6(IL-6)促进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EGFP-N2/XPD和空质粒pEGFP-N2稳定转染VSMCs,然后给予1×10~5U/L IL-6孵育48h。实... 目的:探讨人着色性干皮病D组基因(XPD)对白细胞介素-6(IL-6)促进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EGFP-N2/XPD和空质粒pEGFP-N2稳定转染VSMCs,然后给予1×10~5U/L IL-6孵育48h。实验分为6组:(1)空白对照组;(2)pEGFP-N2组;(3)pEGFP-N2/XPD组;(4)IL-6组;(5)IL-6+pEGFP-N2组;(6)IL-6+pEGFP-N2/XPD组。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表达情况;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活力;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XPD、Bcl-2、Bax和野生型P53(wt-P53)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可在转染了重组质粒pEGFP-N2/XPD或空质粒pEGFP-N2的细胞中观察到绿色荧光,即转染成功;MTT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抑制了细胞增殖活力(P〈0.05),并能抑制IL-6促进VSMCs增殖的作用(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引起了细胞G_0/G_1期增加(P〈0.05)、S期减少(P〈0.05)、凋亡率增加(P〈0.01),并能抑制IL-6促进VSMCs G_0/G_1期减少、S期增加、凋亡率降低的作用(P〈0.01);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使得XPD表达增高(P〈0.05或P〈0.01),同时Bcl-2表达降低,Bax和wt-P53表达增高(P〈0.05或P〈0.01),并能抑制IL-6促进VSMCs的Bcl-2表达增高、Bax和wt-P53表达降低的作用(P〈0.05或P〈0.01)。结论:XPD能抑制VSMCs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并能抑制IL-6促进VSMCs增殖和降低其凋亡的作用,有望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d基因 白细胞介素-6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对HepG2细胞Mdm2和Mdm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丁浩 张吉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探讨人剪切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eroderma pigmentosum D,XPD)对肝癌细胞鼠双微体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和鼠双微体4(murine double minute 4,Mdm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EGFP-N2/XPD和空载... 目的:探讨人剪切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eroderma pigmentosum D,XPD)对肝癌细胞鼠双微体2(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和鼠双微体4(murine double minute 4,Mdm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质粒pEGFP-N2/XPD和空载质粒pEGFP-N2转染进入人肝癌细胞株HepG2,实验分为3组:(1)空白对照组;(2)pEGFP-N2组;(3)pEGFP-N2/XPD组。用MTT法观察细胞的增殖活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XPD、Mdm2、Mdm4和P53表达量的变化。结果:MTT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引起了G1期细胞增加,S期减少,凋亡率增加。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使得XPD表达增高,同时使得Mdm2和Mdm4表达降低,P53表达增高。结论:XPD能下调肝癌细胞中Mdm2和Mdm4的表达,上调P53表达,并能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基因d HEPG2细胞 鼠双微体2 鼠双微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和p53对HBV复制的影响
4
作者 丁浩 张吉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45-1849,共5页
目的:探讨人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和p53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使用脂质体转染法把重组质粒pEGFP-N2/XPD和空载质粒pEGFP-N2转染进入人肝癌细胞株HepG2.2.15细胞,转染后的第2天用20μmol/L pifithrin-α(p53抑制剂)孵... 目的:探讨人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和p53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使用脂质体转染法把重组质粒pEGFP-N2/XPD和空载质粒pEGFP-N2转染进入人肝癌细胞株HepG2.2.15细胞,转染后的第2天用20μmol/L pifithrin-α(p53抑制剂)孵育细胞24 h。实验共分为空白对照组、pEGFP-N2组、pEGFPN2/XPD组、pEGFP-N2/XPD+pifithrin-α组和pifithrin-α组。使用RT-PCR法检测XPD、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及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mRNA表达的变化;使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含量的变化;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HBV-DNA含量的变化;用bDNA法检测细胞内核心颗粒中HBV-DNA含量的变化。结果:RT-PCR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可使得XPD mRNA表达增高,XPD表达增高能使得HBsAg、HBeAg和HBx mRNA表达明显减少,而pifithrin-α能抑制XPD的这一作用(均P<0.01)。ELISA结果显示,XPD表达增高能使得培养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含量明显减少,而pifithrin-α能抑制XPD的这一作用(均P<0.01)。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XPD表达增高能使得培养上清液中HBV-DNA含量明显减少,而pifithrin-α能抑制XPD的这一作用(均P<0.01)。bDNA结果显示,XPD表达增高使得细胞内核心颗粒中HBV-DNA含量明显减少,而pifithrin-α能抑制XPD的这一作用(均P<0.01)。结论:XPD能通过p53通路抑制HBV复制,所以XPD和p53可能成为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作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基因d P53 HEPG2.2.15细胞 肝炎 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色性干皮病G组基因多态性与喉癌和喉咽癌风险的相关性 被引量:3
5
作者 温树信 唐平章 +4 位作者 张雪梅 赵丹 郭永丽 谭文 林东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03-706,共4页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G组基因(XPG)Asp1104His多态性与喉癌和喉咽癌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检测175例喉癌或喉咽癌患者和525名无肿瘤正常对照者的XPG基因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G组基因(XPG)Asp1104His多态性与喉癌和喉咽癌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检测175例喉癌或喉咽癌患者和525名无肿瘤正常对照者的XPG基因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基因型携带者患喉癌和喉咽癌的风险及各基因型对肿瘤病理分级的影响。结果与Asp/Asp基因型比较,XPG1104Asp/His杂合型增加喉癌的发病风险(OR=2.46;95%CI=1.15~5.24,P<0.05),但不影响喉咽癌的发病风险(OR=1.36;95%CI=0.87~2.12,P>0.05);杂合基因型Asp/His增加高分化鳞状细胞癌的发病风险(OR=1.88;95%CI=1.05~3.40,P<0.05)。结论DNA修复基因XPG1104Asp/His多态性与喉癌的发病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癌 喉咽癌 着色G组基因 遗传易感 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和着色性干皮病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小杰 许崇安 +2 位作者 张晔 李琳 刘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10-1014,共5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着色性干皮病基因(XPD)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含铂二药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130例以铂类药物为基础化疗方案的晚期NSCLC患者ERCC1 118C/T、C8092A与XPD...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着色性干皮病基因(XPD)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含铂二药方案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130例以铂类药物为基础化疗方案的晚期NSCLC患者ERCC1 118C/T、C8092A与XPD Asn312Asp、Lys751Gln基因多态性,分析其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化疗2个周期后,130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3.8%(44/130),其中部分缓解(PR)44例(33.8%),疾病稳定(SD)54例(41.6%),疾病进展(PD)32例(24.6%)。ERCC1 118C/T+T/T基因型化疗ORR(52.4%)是C/C基因型(41.8%)的3.300倍[95%CI(1.104,9.864),P=0.003]。XPD Asp312Asn、Lys751Gln(或Gln751Gln)基因型化疗ORR(62.5%)是其他基因型的(29.2%)的3.922倍[95%CI(1.320,11.649),P=0.010]。ERCC1 118C/T(或T/T)、XPD Asp312Asn与Lys751Gln(或Gln751Gln)基因型化疗ORR(58.0%)是ERCC1 118C/C、XPD Asp312Asp与Lys751Lys基因型的(31.8%)的3.571倍[95%CI(1.082,11.793),P=0.032]。应用SHEsis分析软件发现以其他单体型组为参照,A-C单体型化疗ORR显著提高(P=0.039)。结论 ERCC1 118C/T和XPD Asp312Asn、Lys751Gln多态性与晚期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着色基因 多态 单核苷酸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组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的鉴定(英文)
7
作者 杨勇 卜定方 +2 位作者 汪科 涂平 朱学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6-428,共3页
目的 :克隆、表达A组着色性干皮病基因 ,鉴定重组蛋白。方法 :以人扁桃腺的cDNA为模板 ,RT -PCR及巢式PCR扩增A组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的全部编码区 ,克隆入pBluescript质粒 ,DNA测序鉴定。酶切并连接到pTrcHisC载体 ,在大肠杆菌TOP10中表... 目的 :克隆、表达A组着色性干皮病基因 ,鉴定重组蛋白。方法 :以人扁桃腺的cDNA为模板 ,RT -PCR及巢式PCR扩增A组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的全部编码区 ,克隆入pBluescript质粒 ,DNA测序鉴定。酶切并连接到pTrcHisC载体 ,在大肠杆菌TOP10中表达。免疫印迹鉴定表达产物。 结果 :克隆了A组着色性干皮病基因的完整编码序列 ,表达了预期分子量的融合蛋白 ,经免疫印迹法检测具有免疫原性。结论 :成功克隆了A组着色性干皮病基因 ,表达了其编码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组着色基因 克隆 表达 重组蛋白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色性干皮病D组蛋白对胰腺癌PANC-1细胞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
8
作者 简捷 刘利珍 +3 位作者 邓峰 黄缘 秦健斌 李双 《医学研究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86-1290,共5页
目的研究表明化疗药物耐药和与消化道肿瘤相关的一系列基因分子突变密切相关。文章研究野生型人剪切修复基因XPD转染人胰腺癌PANC-1细胞后对结合型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空载质粒p EGFP-N_2及重组质粒p EGFP-N_2/XPD通过瞬时转染... 目的研究表明化疗药物耐药和与消化道肿瘤相关的一系列基因分子突变密切相关。文章研究野生型人剪切修复基因XPD转染人胰腺癌PANC-1细胞后对结合型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空载质粒p EGFP-N_2及重组质粒p EGFP-N_2/XPD通过瞬时转染于人胰腺癌PANC-1细胞。设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空载质粒转染组(空载质粒p EGFPN_2转染)、重组质粒XPD转染组(重组质粒p EGFP-N_2/XPD转染)。使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验转染后XPD mRNA及蛋白表达;MTT实验检测结合型紫杉醇对XPD转染后PANC-1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XPD转染后PANC-1细胞在结合型紫杉醇作用下凋亡反应的差异。结果重组质粒XPD转染组中XPD mRNA表达量(9.572±0.345)和蛋白表达量(1.055±0.012)较正常对照组(1.125±0.043,0.302±0.002)及空载质粒转染组(1.273±0.057,0.378±0.004)明显升高(P<0.01);正常对照组与空载质粒转染组XPD mRNA和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结合型紫杉醇作用PANC-1细胞24 h后,重组质粒XPD转染组的A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空载质粒转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与空载质粒转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结合型紫杉醇作用PANC-1细胞24 h后,重组质粒XPD转染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空载质粒转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与空载质粒转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XPD转染PANC-1细胞可明显增强PANC-1细胞对结合型紫杉醇的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d组蛋白 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 紫杉醇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色性干皮病C组基因蛋白缺失对膀胱癌细胞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宇 王欢欢 +4 位作者 石家仲 黄亚琴 余瑾 杨劲 陈志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27-1431,共5页
目的探讨膀胱癌细胞中着色性干皮病C组基因(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C,XPC)蛋白缺失对自噬的影响。方法利用shRNA策略,建立稳定干扰XPC的膀胱癌T24细胞模型,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干扰XPC后自噬表征蛋白LC3Ⅱ的表达,瞬时转染GFP-LC3,荧... 目的探讨膀胱癌细胞中着色性干皮病C组基因(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C,XPC)蛋白缺失对自噬的影响。方法利用shRNA策略,建立稳定干扰XPC的膀胱癌T24细胞模型,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干扰XPC后自噬表征蛋白LC3Ⅱ的表达,瞬时转染GFP-LC3,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荧光聚集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状况,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自噬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干扰XPC的膀胱癌T24细胞模型;干扰XPC后,膀胱癌T24细胞自噬小体的形成[(1.53±0.81)%vs(3.30±0.70)%,P<0.05]明显减少,顺铂作用下膀胱癌T24细胞自噬小体的形成[(2.19±0.37)%vs(3.20±0.29)%,P<0.05]明显减少;顺铂促进XPC缺失后的膀胱癌T24细胞自噬;XPC缺失后的自噬为非保护性自噬。结论 XPC蛋白参与调控膀胱癌T24细胞的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着色C组基因 自噬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色性干皮病继发恶性肿瘤8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亮 曾同祥 +2 位作者 张彦秀 王焱 曾学思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95-296,共2页
关键词 着色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例着色性干皮病临床及部分随访报告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平 喻昭 +3 位作者 汪京峡 徐方 李彩霞 墙克信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47-249,共3页
报告了1984~1992年宁夏地区6家系13例着色性干皮病(XP)患者的临床及两家系4例患者长达8年的随访情况。结合文献,就XP患者的临床、分型、血缘关系及肿瘤的发生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着色 分型 血缘关系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色性干皮病并发黑素瘤和血管肉瘤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少卿 邹先彪 +1 位作者 陈敏亮 王宏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11-513,共3页
报告1例着色性干皮病。患者男,26岁。全身泛发色素斑、雀斑样损害20余年,头面部及下眼睑肿物2年,日光曝露部位皮肤色素进行性增加。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诊断为血管肉瘤和黑素瘤。
关键词 着色 黑素瘤 肉瘤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治疗着色性干皮病并发皮肤鳞癌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守云 夏火生 +2 位作者 李苹 刘志晨 唐平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84-684,共1页
关键词 放射治疗 着色 肤鳞癌 常染色体遗传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兄妹同患着色性干皮病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雪琴 农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0-101,共2页
1病历摘要例 1.男,12岁;例2.女,8岁。两患儿系同父同母兄妹,于2013年8月就诊于我科。男孩3岁、女孩4岁时鼻背部出现褐色斑,约针尖至芝麻大。颜色由浅褐至棕褐不等。皮损渐渐增多波及整个面颈部、双上肢。皮损于日晒后明显加重... 1病历摘要例 1.男,12岁;例2.女,8岁。两患儿系同父同母兄妹,于2013年8月就诊于我科。男孩3岁、女孩4岁时鼻背部出现褐色斑,约针尖至芝麻大。颜色由浅褐至棕褐不等。皮损渐渐增多波及整个面颈部、双上肢。皮损于日晒后明显加重。平素畏光、日晒后流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 兄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色性干皮病并发巨大鳞状细胞癌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旭娥 盛良 马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6-288,共3页
报告1例着色性干皮病并发巨大鳞状细胞癌。患儿男,10岁。因面部褐色斑疹十年并左眼周、鼻部溃疡3年就诊。皮肤科检查:面部针尖到绿豆大褐色、暗棕色色素沉着斑,多发性边缘不规则深在性溃疡,多个菜花状增生物,左睑丧失正常形态,左下睑外... 报告1例着色性干皮病并发巨大鳞状细胞癌。患儿男,10岁。因面部褐色斑疹十年并左眼周、鼻部溃疡3年就诊。皮肤科检查:面部针尖到绿豆大褐色、暗棕色色素沉着斑,多发性边缘不规则深在性溃疡,多个菜花状增生物,左睑丧失正常形态,左下睑外翻,结膜充血。组织病理示:真皮内部分浸润细胞核大、深染,可见散在核分裂相,部分区域有角珠形成,考虑鳞状细胞癌。诊断:着色性干皮病并发巨大鳞状细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 鳞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色性干皮病继发鳞状细胞癌1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石仁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86-586,共1页
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um)是一种罕见的色素性萎缩性遗传性皮肤病。笔者近来诊治1例着色性干皮病继发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鳞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着色 鳞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色性干皮病伴发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17
作者 徐阳 杨蓉娅 +1 位作者 苏有明 王文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42-743,共2页
患儿女,9岁。全身皮肤色素斑8年余伴肿物3个月。检查:面部、颈部、胸背上部曝光部位及四肢皮肤弥漫性色素沉着斑,颜色呈暗棕色及黑色,深浅不一,间杂白色萎缩性斑点。鼻部、背部、前臂可见大小不等疣状赘生物,触之易出血。背部赘生物作... 患儿女,9岁。全身皮肤色素斑8年余伴肿物3个月。检查:面部、颈部、胸背上部曝光部位及四肢皮肤弥漫性色素沉着斑,颜色呈暗棕色及黑色,深浅不一,间杂白色萎缩性斑点。鼻部、背部、前臂可见大小不等疣状赘生物,触之易出血。背部赘生物作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毛细血管呈片状和结节状增生,排列紧密,内皮细胞增生,聚集成实性束或团块,部分呈短梭形,有轻度异形性,可见少量核分裂像;部分区域血管扩张,形状不规则,管壁较薄,内皮细胞增生不明显,管周可见稀疏淋巴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CD31呈灶性阳性(+),CD34阳性(++)。诊断:着色性干皮病伴发血管内皮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 血管内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发性着色性干皮病1例报告
18
作者 闵仲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94-194,共1页
迟发性着色性干皮病1例报告闵仲生着色性于皮病是一种少见的色素性及萎缩性疾病,大多数病人从儿童期即开始发生症状,但少数病人在成年时期,甚至30岁以后才发生本病,称为迟发性着色性干皮病[1]。现将我们所见的1例报告如下。... 迟发性着色性干皮病1例报告闵仲生着色性于皮病是一种少见的色素性及萎缩性疾病,大多数病人从儿童期即开始发生症状,但少数病人在成年时期,甚至30岁以后才发生本病,称为迟发性着色性干皮病[1]。现将我们所见的1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1岁。因全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 着色 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色性干皮病及其恶变(附5例报告)
19
作者 徐本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95-98,共4页
本文报告了我院1972~1985年,13年间共收治5例着色性干皮病患者。结合文献提出:1.本病罕见并与遗传有关;2.只要治疗及时,处理得当,预后并非不良;3.从优生学的角度建议:(1)避免近亲结婚,(2)对患本病的后代应进行常染色体的检查,如发现常... 本文报告了我院1972~1985年,13年间共收治5例着色性干皮病患者。结合文献提出:1.本病罕见并与遗传有关;2.只要治疗及时,处理得当,预后并非不良;3.从优生学的角度建议:(1)避免近亲结婚,(2)对患本病的后代应进行常染色体的检查,如发现常染色体异常,应注意病变的出现并做好预防及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色 恶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家族史的着色性干皮病1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娟 邓丹琪 +1 位作者 周晓鸿 王心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46,共2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38岁。因面部和唇部黑色斑块、斑片,四肢色素减退斑5年,右面部麻痹、右眼视力下降半年,于2010年2月至我院就诊。患者5年前面部、唇部出现大小不一散在的黑色斑块、斑片,形状不规则。
关键词 着色 肿瘤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