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附属器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赵连花 肖华亮 +6 位作者 林俐 杜娟 牟江洪 罗清雅 马强 李艳青 曾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5-518,522,共5页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B-ALL/B-LB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眼附属器B-ALL/B-LBL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 目的探讨眼附属器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B lymphoblastic leukaemia/lymphoma,B-ALL/B-LB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眼附属器B-ALL/B-LBL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童,10岁,因右眼红肿2个月入院;查体:右眼结膜充血(+),颞侧结膜可见条状红肿状物。例2,男童,13岁,发现右眼肿物半个月入院;罹患白血病3年,曾在儿童医院行化疗。镜检:2例均表现为肿瘤细胞大小相对一致,胞质少,核呈圆形、卵圆形,带凹陷或扭曲,染色质细而分散,核分裂象从不明显到易见;肿瘤细胞呈弥漫浸润性生长,间质成分少。免疫表型:2例肿瘤细胞均弥漫强阳性表达PAX5、TDT、CD34及CD10,不表达CD20、CD3、CD5、CD117和CD30。结论眼附属器B-ALL/B-LBL罕见,熟悉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有助于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附属器肿瘤 淋巴瘤 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 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附属器淋巴瘤中CD44V6的表达及意义
2
作者 马小梅 徐毅 陈兵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5-337,共3页
目的:探讨CD44V6在眼附属器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眼附属器淋巴瘤中CD44V6的表达情况。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2例,首次诊断为DLBCL12例,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复发演变为DLBCL10... 目的:探讨CD44V6在眼附属器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眼附属器淋巴瘤中CD44V6的表达情况。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2例,首次诊断为DLBCL12例,原发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复发演变为DLBCL10例;MALT淋巴瘤41例,26例为初发病例,15例为复发病例;另选10例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作对照。结果:CD44V6阳性者细胞膜呈棕色。CD44V6在DLBCL的表达率和阳性程度均比MALT淋巴瘤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在淋巴瘤中的表达率和阳性程度比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DLBCL和MALT淋巴瘤各自组内的表达率和阳性程度均无有统计学差异(P>0.05)。CD44V6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均无关。结论:在眼附属器淋巴组织异常增生疾病中,CD44V6的表达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强,提示其在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附属器肿瘤 淋巴瘤 CD44V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例眼附属器血管瘤的皮质类固醇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卢燕 魏世辉 耿燕 《眼科研究》 CSCD 1997年第3期203-203,共1页
七例眼附属器血管瘤的皮质类固醇疗效观察卢燕*魏世辉耿燕**(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北京100853)眼附属器血管瘤不仅影响美观,更可造成严重的眼部并发症,如弱视、斜视、屈光不正、上睑下垂、眼球突出及视神经压迫等多种并发症... 七例眼附属器血管瘤的皮质类固醇疗效观察卢燕*魏世辉耿燕**(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北京100853)眼附属器血管瘤不仅影响美观,更可造成严重的眼部并发症,如弱视、斜视、屈光不正、上睑下垂、眼球突出及视神经压迫等多种并发症,应当积极治疗。过去采用手术、放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附属器肿瘤 血管瘤 激素疗法 皮质类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