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部缺血综合征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汪军 张继濂 +1 位作者 郭佳 孟忻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1615-1617,共3页
目的:研究眼部缺血综合征(ocular ischemic syndrome,OIS)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征。方法:对41例眼部缺血综合征的患者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ig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彩色多普勒血管检查(doppler)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 目的:研究眼部缺血综合征(ocular ischemic syndrome,OIS)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征。方法:对41例眼部缺血综合征的患者行数字减影动脉造影(dig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彩色多普勒血管检查(doppler)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undus flurescein angiography,FFA)。结果:FFA提示眼部缺血综合征患者臂-视网膜循环时间不同程度延长,视网膜静脉扩张,微血管瘤,血管壁着染以及黄斑水肿和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等改变。结论:眼部缺血综合征的FFA检查呈现特征性改变。为与其相关的全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缺血综合征 荧光素底血管造影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引起眼部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郭佳 勇强 +3 位作者 孟忻 辛晨 高新晓 汪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狭窄引起眼部缺血的临床表现。方法对41例明确诊断为单侧中度及以上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眼部常规检查、视网膜中央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对其中16例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术前、术后眼部及视网膜中央动脉彩...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狭窄引起眼部缺血的临床表现。方法对41例明确诊断为单侧中度及以上颈内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眼部常规检查、视网膜中央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对其中16例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术前、术后眼部及视网膜中央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有31例患侧出现眼部症状,主要表现为一过性黑矇和视物模糊,13例(13眼)有明显眼部缺血的体征。41例患者41只患侧眼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为(7.02±1.71)cm·s(-1),较对侧眼的(9.75±2.81)cm·s(-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6例进行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术后患侧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为(11.30±1.59)cm·s(-1),较术前的(6.70±1.37)cm·s(-1)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度及以上颈内动脉狭窄会引起眼部缺血,表现为一过性黑矇、视物模糊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眼缺血综合征。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可明显改善眼部视网膜中央动脉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眼部缺血 视网膜中央动脉 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眼部缺血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史健 许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82-684,共3页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联合药物治疗眼部缺血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1月我院收治的眼部缺血性疾病患者53例(77眼)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43眼)行EECP联...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联合药物治疗眼部缺血性疾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1月我院收治的眼部缺血性疾病患者53例(77眼)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43眼)行EECP联合药物治疗,B组23例(34眼)行单纯药物治疗,根据治疗前后的视力、视野、眼动脉血流动力学等指标评价和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A组有效16眼,显效21眼,总有效率86.05%;B组有效13眼,显效10眼,总有效率67.6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2,P<0.05)。A组患者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无明显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越短,EECP联合药物治疗效果越好,两者呈高度正相关(P<0.05)。A组患者治疗后眼动脉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B组患者治疗后眼动脉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虽然有所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治疗后眼动脉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与B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EECP联合药物治疗眼部缺血性疾病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眼部缺血性疾病 血流动力学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眼部缺血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兴彩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2202-2203,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慢性眼部缺血综合征的发病特征、风险因素及预后,为该病的早期诊断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2例临床确诊的慢性眼部缺血综合症患者的详尽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史眼部常规检查,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头部MRI... 目的:总结分析慢性眼部缺血综合征的发病特征、风险因素及预后,为该病的早期诊断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2例临床确诊的慢性眼部缺血综合症患者的详尽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史眼部常规检查,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头部MRI检查。对检查结果治疗及视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选取12例患者平均年龄69岁,男女比例2∶1,全身合并症包括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高血糖、烟酒嗜好,视力下降时间1mo~3a,其中6例视力下降前6mo有黑矇病史,眼部检查视力:无光感~0.12,虹膜新生血管5例,高眼压4例,眼底表现:动脉细,部分动脉看不到血柱,静脉不同程度扩张,不迂曲,视网膜小片状出血和棉絮斑,视乳头旁新生血管和黄斑区不典型樱桃红。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见有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缓慢或看不到血流或血流加快;FFA检查8例表现有动脉前锋现象,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视网膜循环时间长,头部MRI检查9例,其中7例发现腔隙性脑梗塞,脑白质缺血性改变,陈旧性脑软化灶。12例均接受扩张血管治疗及改善微循环治疗,疗效不明显。结论:眼部缺血综合征早期诊断需要依靠FFA和超声多普勒,晚期病例单纯扩血管及活血化瘀治疗效果不佳,需要联合心内科,神经内科进行病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眼部缺血综合征 临床表现 彩色超声多普勒 FFA 扩血管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眼部缺血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翟彦君 《临床眼科杂志》 2005年第1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眼部缺血综合征 颈动脉阻塞 发病机制 颈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部缺血综合征患者视网膜电图明视负向反应和震荡电位的变化特点
6
作者 杨于力 刘勇 +1 位作者 阴正勤 王一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观察眼部缺血综合征(ocular ischemic syndrome,OIS)患者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明视负向反应(PhNR)和震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OIS患者12例15眼行常... 目的观察眼部缺血综合征(ocular ischemic syndrome,OIS)患者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m,ERG)明视负向反应(PhNR)和震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OIS患者12例15眼行常规闪光ERG检查,同时选取正常对照眼15人15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患者15例15眼行闪光ERG检查。比较OIS患眼与正常对照眼、CRVO患眼的PhNR和OPs,及其余各项ERG指标的振幅变化差异。采用Stata11统计学软件分析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并进行数据分析,比较OPs及PhNR区分正常眼及OIS眼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 PhNR振幅在OIS组为(49.36±12.20)μV、CRVO组为(25.62±6.72)μV、正常组为(59.79±11.83)μV。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41.287,P<0.01)。OPs振幅在OIS组为(128.44±23.86)μV、CRVO组为(102.69±10.55)μV、正常组为(154.01±15.08)μV。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78.098,P<0.01)。PhNR指标的AUC为0.7240±0.0945,95%的可信区间为(0.53871,0.90925),其敏感度为73.3%,特异性为86.7%。OPs指标的AUC为0.8170±0.0810,95%的可信区间为(0.65814,0.97579),其敏感度为86.7%,特异性为80.0%。结论 OIS患者PhNR、OPs振幅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但较CRVO患者降低程度轻,表明OIS患者视网膜组织存在缺血的现象,但其缺血程度较CRVO患者轻。OPs在评估OIS患者内层视网膜的血液循环功能方面比PhNR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电图 明视负向反应 震荡电位 眼部缺血综合征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部缺血综合征3例诊治体会
7
作者 李金颖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1233-1234,共2页
关键词 眼部缺血综合征 诊治 症状 误诊误治 动脉 颈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眼部缺血性病变 被引量:2
8
作者 杜群 姜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6期174-175,共2页
目的研究葛根素,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眼部缺血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病人均予葛根素注射液0.4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复方樟柳碱注射液,1次/d,每次2ml于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眼部缺血性病变,14d为1个疗程。用药... 目的研究葛根素,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眼部缺血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病人均予葛根素注射液0.4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复方樟柳碱注射液,1次/d,每次2ml于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眼部缺血性病变,14d为1个疗程。用药2个疗程与对照组的视力,视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葛根素注射液全身应用联合复方樟柳碱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眼部缺血性病变的总有效率为88.20%。结论葛根素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眼部缺血性病变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 眼部缺血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樟柳碱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眼部缺血性病变 被引量:7
9
作者 吴南英 《临床眼科杂志》 2000年第4期273-274,共2页
目的 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眼部缺血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以妥拉苏林注射液治疗作为对照组。对照组 35例 (35只眼 )和治疗组 35例 (37只眼 )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 81.0 8% ,对照... 目的 观察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眼部缺血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以妥拉苏林注射液治疗作为对照组。对照组 35例 (35只眼 )和治疗组 35例 (37只眼 )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 81.0 8% ,对照组有效率 31.0 4%。而且治疗组的视力、视野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樟柳碱联合复方丹参对眼部缺血性病变有一定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樟柳碱 复方丹参 眼部缺血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致眼部缺血综合征2例
10
作者 于海生 齐琦 王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821-821,共1页
关键词 眼部缺血综合征 颈动脉狭窄 新生血管性青光 视力 结膜睫状充血 新生血管生成 病例报告 视力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狭窄与缺血性眼部疾病的相关关系探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前 赵洪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与缺血性眼部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11/2014-05入住我院的30例37眼缺血性眼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眼部血管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颈...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与缺血性眼部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11/2014-05入住我院的30例37眼缺血性眼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眼部血管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颈部CT血管造影(CTA)及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检查,然后对缺血性眼部疾病患者眼部症状、眼部表现、FF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眼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视网膜中央动脉PSV及RI;患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PSV及RI的相关性;患侧颈内动脉斑块性质与眼动脉PSV及RI的相关性;患侧颈内动脉斑块性质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及RI相关性。结果:眼部症状:一过性黑矇、视力降低、眼前闪光、眼部及周围疼痛发生率分别为75.7%,83.8%,51.4%及32.4%;眼部体征:以视网膜静脉扩张、视网膜点片状出血、动脉狭窄及棉絮斑等为主要体征;患侧与健侧眼动脉PSV及RI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与健侧视网膜中央动脉PSV及RI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IMT与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PSV及RI值无相关性(P>0.05);患侧颈内动脉斑块性质与眼动脉PSV及RI值无相关性(P>0.05);患侧颈内动脉斑块性质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及RI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缺血性眼部疾病的发病与颈内动脉狭窄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性,临床上可将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作为眼部疾病诊疗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缺血疾病 相关性 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樟柳碱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缺血性眼部病变 被引量:6
12
作者 季强 季梅 蒋宇音 《临床眼科杂志》 2003年第2期180-180,共1页
关键词 复方樟柳碱 银杏达莫注射液 治疗 缺血病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临床观察
13
作者 杨培学 陆丽红 +4 位作者 耿云光 李林生 胡俊喜 张子英 李国兴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3期25-26,共2页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疗效。方法将263例(308眼)AION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34例(188眼),对照组129例(120眼)。两组除均给予常规静滴扩血管药物外;观察组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照组给予球后注射治...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疗效。方法将263例(308眼)AION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34例(188眼),对照组129例(120眼)。两组除均给予常规静滴扩血管药物外;观察组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照组给予球后注射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ρ<0.05)随访12-24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ρ<0.05)。结论临床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最理想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缺血 血管痉挛 星状神经节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缺血性疾病对脑卒中发生的预警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细峰 郭疆 +3 位作者 叶佰康 任立杰 李振洲 窦晓燕 《临床眼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眼部缺血性疾病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及预警作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19年1~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颈动脉超声结果。对患者进行眼部检查,明确是否患有眼部缺血性疾病。了解研究对象的一般资... 目的探讨眼部缺血性疾病与脑卒中的相关性及预警作用。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分析2019年1~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颈动脉超声结果。对患者进行眼部检查,明确是否患有眼部缺血性疾病。了解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特征,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既往史、眼缺血性疾病等的脑卒中患病率。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通过Logistic模型分析眼缺血性疾病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超声正常者在冠心病、心房颤动、脑卒中病史、吸烟史及眼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均低于异常者(P<0.05)。颈动脉超声异常者脑卒中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者(P<0.01)。随着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脑卒中患病率、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心房颤动史、脑卒中病史、吸烟史及眼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发生率随之增加(P<0.05)。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心房颤动病史、脑卒中病史、吸烟史及眼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患病率高于非脑卒中患者(P<0.0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脑卒中病史、吸烟及眼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是脑卒中发生的正相关因素。结论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给家庭及社会均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脑卒中病史、吸烟及眼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是脑卒中发生的正相关因素。其中眼缺血性疾病与脑卒中相关性的发现为脑卒中发生的预警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缺血性疾病 颈动脉狭窄 超声检查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单侧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时眼动脉血流改变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佳 汪军 +1 位作者 赵蕾 孟忻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1-173,共3页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对单侧重度颈内动脉狭窄(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ICAS)的患者进行眼动脉血流的检测,观察眼动脉血流与眼部缺血性疾病及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将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对单侧重度颈内动脉狭窄(internal carotid artery stenosis,ICAS)的患者进行眼动脉血流的检测,观察眼动脉血流与眼部缺血性疾病及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将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单侧重度ICAS的31例及颈内动脉完全闭塞的19例患者纳入研究。利用TCD检查ICAS侧眼动脉血流方向、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对比分析眼动脉逆向血流(reversed ophthalmic artery flow,ROAF)患眼及对侧眼眼动脉PSV及RI值,同时对眼动脉血流方向与眼部缺血以及ICAS程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经TCD检查发现ROAF 24眼,其中单侧重度ICAS者9眼,颈内动脉完全闭塞者15眼,ROAF在颈内动脉完全闭塞组更易出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P=0.001)。24例ROAF患者的阻塞侧PSV值为(38.68±11.58)cm·s-1,与健侧的(33.53±2.74)cm·s-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3,P=0.000);阻塞侧RI值为0.60±0.10,与健侧的0.78±0.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P=0.000)。24只ROAF眼中58.3%有明确的眼部缺血体征,而26只正流患侧眼中该比例为15.4%,ROAF组患眼更容易出现眼部缺血体征(χ2=9.99,P=0.002)。利用Logistic回归预测ROAF与眼部缺血的关系:回归系数为0.211(χ2=12.26,P=0.000),OR值为1.235。结论当出现ROAF时,提示重度ICAS甚至完全闭塞;ROAF的流速越快,提示眼部出现缺血性病变的几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颈内动脉狭窄 经颅多普勒超声 眼部缺血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OIS和DR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真 刘玉岭 +1 位作者 于东珍 高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对眼部缺血综合征(OIS)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20眼)OIS患者(OIS组)和52例(104眼)DR患者(DR组)行FFA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OIS组患侧眼FFA表现为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及视网膜血...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对眼部缺血综合征(OIS)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20眼)OIS患者(OIS组)和52例(104眼)DR患者(DR组)行FFA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OIS组患侧眼FFA表现为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及视网膜血管循环时间较对侧眼延长,DR组双眼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及视网膜血管循环时间一致。视网膜血管染色是OIS特征性改变,同时OIS中也可见微血管瘤、黄斑水肿和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等改变。结论FFA检查对于区分OIS和DR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缺血综合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荧光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