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有无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眼表菌群组成对比
被引量:4
- 1
-
-
作者
曹宇辰
张杰鑫
黎颖莉
易果果
符敏
-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眼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眼科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眼科
-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38-1143,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800804)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7A030310108)
广东省教育厅高水平大学建设资助南方医科大学临床研究启动项目(编号LC2016YM017)。
-
文摘
目的研究睑板腺功能障碍(MGD)与非MGD(NMGD)患者的眼表菌群的组成及差异。方法招募了57例MGD患者为MGD组,32名健康志愿者为NMGD组,对两组受试者结膜拭子进行16S rRNA基因V3-V4片段的高通量测序,对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研究MGD组患者和NMGD组受试者眼表菌群的组成及差异。结果MGD组患者和NMGD组受试者眼表菌群的16S rRNA的测序结果显示,眼表菌群多样性没有差异(均为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在门和属水平上两组受试者显示了相似的眼表菌群构成。MGD组患者中,I级、II级和III级患者Shannon指数(P=0.006)和Dominance指数(P=0.012)均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使用未加权和加权的Unifrac方法构建的主坐标分析图也表明,I级、II级、III级MGD患者之间的样本区分明显(P=0.039)。结论有无MGD的患者眼表菌群没有显著差异。不同严重程度的MGD患者的眼表菌群存在显著差异。
-
关键词
睑板腺功能障碍
眼表菌群
16S
rRNA高通量测序
-
Keywords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
ocular surface microbial colonies
16S rRNA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
分类号
R777.1
[医药卫生—眼科]
-
-
题名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眼表及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张皙苒
张馨心
康志明
董魁
孙斌
-
机构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山西省眼科医院微生物重点实验室
山西省眼科医院眼眶病科
-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4-498,共5页
-
基金
山西省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编号:20210302123343)
山西省眼科医院院内创新基金(编号:C202201)。
-
文摘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生是免疫、遗传、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关注微生物对TAO的影响,认为眼表及肠道菌群失调后能激发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的免疫应答,诱发TAO的自身免疫反应。“肠-眼轴”可能是TAO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影响眼表组织,这种“肠-眼轴”的相互作用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TAO的发生和发展,包括免疫细胞的迁移、交叉免疫反应和代谢物的循环。本文就眼表菌群及肠道菌群失调与TAO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菌群参与TAO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为TAO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肠道菌群
眼表菌群
肠-眼轴
-
Keywords
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
intestinal flora
ocular surface flora
gut-eye axis
-
分类号
R771.3
[医药卫生—眼科]
-
-
题名干眼患者与非干眼患者眼表微生物菌群差异分析
- 3
-
-
作者
宋瑜
齐赟
张明
康前雁
黎黎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
-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6-441,共6页
-
基金
陕西省重点产业链项目(2020ZDLSF02-06)
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7SF-028)。
-
文摘
目的研究干眼患者与非干眼患者眼表微生物菌群的差异。方法纳入2020年6-1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干眼患者42例42眼作为干眼组,纳入同期在眼科门诊查体的非干眼患者37例37眼作为非干眼组,采集结膜囊拭子并测序。纳入符合标准单眼,若双眼符合纳入标准,则右眼入组。采用Miseq PE301+8+301平台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双端测序,对微生物菌群进行可操作分类种属(OTUs)聚类,分析和比较2个组间微生物菌群Alpha和Beta多样性,并进行物种注释分析以及微生物标志物分析。结果共获得18586个OTUs,干眼组与非干眼组共有OTUs为3674个。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2个组间observed species指数、Chao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2个组间菌群丰富度无明显差异。而主成因(PCoA)分析显示2个组间菌群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 2=0.039,F=3.100,P=0.022)。2个组眼表优势菌群构成相似,在门水平以变形菌、放线菌、厚壁菌、拟杆菌、蓝藻菌等为主,在属水平以嗜糖假单胞菌、棒状杆菌、丙酸杆菌、假单胞菌、草螺菌等为主。LEfSe分析显示干眼组优势菌属的标志菌为泰氏菌属、栖水菌属、芬戈尔德菌,非干眼组为柄杆菌属、弯钩菌属。结论干眼组和非干眼组眼表微生物菌群构成存在差异。
-
关键词
干眼
眼表微生物菌群
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
-
Keywords
Dry eye
Ocular microbiomes
16S rRNA gene amplicon sequencing
-
分类号
R777.34
[医药卫生—眼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