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维滨教授基于“筋、经、脑共治”理论运用电针治疗眼肌麻痹的经验撷菁 被引量:2
1
作者 曹馨元 刘少鹏 +5 位作者 梁吉 韩名媛 崔杨 周新宇 徐晓萱 尹洪娜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849-853,共5页
眼肌麻痹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多以眼球突然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等为临床特征,属中医“目偏视”的范畴,临证观察此病多与“脑神经核—周围神经—眼外肌”视觉环路病变有关,而这分属于中医“筋、经、脑”的范畴。高维滨教授... 眼肌麻痹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多以眼球突然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等为临床特征,属中医“目偏视”的范畴,临证观察此病多与“脑神经核—周围神经—眼外肌”视觉环路病变有关,而这分属于中医“筋、经、脑”的范畴。高维滨教授认为“脑窍受邪”为病机之本,“经筋病变”为病机之标,故此创新性的提出“筋、经、脑同治”的治疗观点,对于“筋”的治疗提出“电眼针法”,对于“经”的治疗提出“电针太阳组穴法”,对于“脑”的治疗提出“电项针法”,三法合用共同治疗“筋—经—脑”视觉环路,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麻痹 太阳组穴 电项针 高维滨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眼肌麻痹性偏头痛验案举隅
2
作者 张灵琪 金晓飞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17期78-81,共4页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属于偏头痛的特殊类型,临床不多见,鲜有病例报道。该病以偏头痛和眼肌麻痹为主要表现,而减少偏头痛的复发是预防眼球运动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在临床实践中,金晓飞副教授通过针刺肝胆经头部腧穴以疏通肝胆经气血,配合...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属于偏头痛的特殊类型,临床不多见,鲜有病例报道。该病以偏头痛和眼肌麻痹为主要表现,而减少偏头痛的复发是预防眼球运动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在临床实践中,金晓飞副教授通过针刺肝胆经头部腧穴以疏通肝胆经气血,配合眼周腧穴以通达目窍,再结合辨证取穴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阴阳,改善眼肌麻痹性偏头痛的症状,疗效显著。该文介绍针刺治疗眼肌麻痹性偏头痛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 头风 脑风 风痰阻络 金晓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郭永强 胡丽兴 +1 位作者 陈晓玲 杜世佑 《临床眼科杂志》 2002年第6期559-559,共1页
目的 探讨老年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 常规眼科检查和眼肌专科检查及实验室生化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2 4例 (2 4只眼 ) ,部分病例辅以影像学检查。结果  2 4例均匀单眼发病 ,受累颅神经以动眼神经最多... 目的 探讨老年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 常规眼科检查和眼肌专科检查及实验室生化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2 4例 (2 4只眼 ) ,部分病例辅以影像学检查。结果  2 4例均匀单眼发病 ,受累颅神经以动眼神经最多见 13例 (13只眼 ) ,其次为外展神经 9只眼 ,滑车神经 1只眼。结论 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易合并眼肌麻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糖尿病 眼肌麻痹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肌麻痹的眼外相关病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黄爱平 张建良 +3 位作者 李霄 唐祝元 刘伟 黄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495-497,共3页
目的:探讨眼肌麻痹的眼外相关病因。方法:对157例眼肌麻痹患者采用三棱镜、同视机及红玻片等方法进行常规眼科和眼肌检查,辅以血液生化检查和影像学(CT,MRI,DSA)诊断。结果:眼肌麻痹的眼外相关病因主要有糖尿病(23.6%)、颅脑血管疾病(18... 目的:探讨眼肌麻痹的眼外相关病因。方法:对157例眼肌麻痹患者采用三棱镜、同视机及红玻片等方法进行常规眼科和眼肌检查,辅以血液生化检查和影像学(CT,MRI,DSA)诊断。结果:眼肌麻痹的眼外相关病因主要有糖尿病(23.6%)、颅脑血管疾病(18.5%)、颅脑外伤(15.9%)、炎症性疾病(10.8%)、甲状腺性相关眼病(7.0%)、颅脑肿瘤(4.5%)、重症肌无力(1.9%)、鼻咽癌(1.9%)等。结论:眼肌麻痹病因复杂,对无法用眼部原因解释的双眼复像患者,应进行详细的全身和眼部检查,以明确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麻痹 外病因 病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钴胺离子导入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眼肌麻痹 被引量:8
5
作者 赵琳 王建明 +1 位作者 王峰 周爱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3-645,共3页
目的探讨甲钴胺离子导入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联合用药组30例,患者患侧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 mL,同时患眼甲钴胺注射液500... 目的探讨甲钴胺离子导入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联合用药组30例,患者患侧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 mL,同时患眼甲钴胺注射液500μg离子导入,每天1次。甲钴胺组25例,患眼甲钴胺注射液500μg离子导入,每天1次。复方樟柳碱组20例,患侧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 mL,每天1次。以上治疗连续10 d为1疗程,每疗程结束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主观症状、眼位偏斜、眼肌运动、复视相及副作用,随访6个月。结果联合用药组治愈率80.0%,高于甲钴胺组52.0%及复方樟柳碱组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86.7%)与甲钴胺组(80.0%)及复方樟柳碱组(8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42 8,P=0.505 8;χ2=0.277 0,P=0.867 9)。联合用药组治愈时间(29.5±12.6)d,较甲钴胺组和复方樟柳碱组分别缩短约10 d和1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甲钴胺组和复方樟柳碱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和治愈时间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中无注射部位硬结、出血等发生。结论甲钴胺离子导入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可提高眼肌麻痹患者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安全有效,而副作用没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麻痹 甲钴胺 复方樟柳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眼肌麻痹病因分析(附2660例报告)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海萍 阎文静 +2 位作者 刘风林 丛志强 谢琰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眼肌麻痹 痹病 孤立性 病因分析 睑下垂 神经系统异常 瞳孔改变 复杂 发现 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甲钴胺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后天性眼肌麻痹的疗效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晓辉 王峰 熊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632-1633,共2页
目的:探讨甲钴胺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后天性眼肌麻痹的效果。方法:眼肌麻痹患者24例24眼,年龄52±10岁,女13例,男11例。患者分为4组,每组6眼。离子导入组(A组)、球周注射组(B组)、甲钴胺0.5mg肌内注射组(C组)、维生素B110mg和B12500μ... 目的:探讨甲钴胺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后天性眼肌麻痹的效果。方法:眼肌麻痹患者24例24眼,年龄52±10岁,女13例,男11例。患者分为4组,每组6眼。离子导入组(A组)、球周注射组(B组)、甲钴胺0.5mg肌内注射组(C组)、维生素B110mg和B12500μg肌内注射组(D组)。每日监测眼肌功能、复视、角膜映光法斜视度数。结果:比较眼肌功能、复视、角膜映光法斜视度数,A,B组分别与C,D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D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离子导入甲钴胺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眼外肌麻痹的治疗方案。非外伤性眼外肌麻痹,球周注射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途径。甲钴胺局部用药效果好于全身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钴胺 眼肌麻痹 给药途径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周注射在多途径联合给药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中的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子瑶 姚亮 +4 位作者 胡笳 孙超 廖丁莹 王建明 郑玉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6期102-104,10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球周注射在多途径联合给药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6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就诊并明确诊断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患者68例,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2010年6月~2013年5月收治... 目的对比分析球周注射在多途径联合给药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6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就诊并明确诊断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患者68例,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2010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患者归为球周注射治疗组(A组)(n=34);2013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患者归为常规治疗组(B组)(n=34),对两组临床疗效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对患者患眼偏斜程度、睑裂高度、复视、眼球运动等指标恢复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比例、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周后及治疗2周后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 <0.05),但是截至研究终止即治疗3个月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合球周注射维生素B12、地塞米松可缩短病程,加速眼肌功能的恢复;但从远期疗效来看,是否配合球周注射,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麻痹 球周注射 联合给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匡大立 尹忠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573-574,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对20例眼肌麻痹的老年患者行常规眼科检查和眼肌功能检查,并进行全身及血生化检查确诊为糖尿病后,给予降血糖、对伴高血压者控制血压,同时肌注维生素B1、... 目的:观察老年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对20例眼肌麻痹的老年患者行常规眼科检查和眼肌功能检查,并进行全身及血生化检查确诊为糖尿病后,给予降血糖、对伴高血压者控制血压,同时肌注维生素B1、B12并口服血管扩张剂和小剂量皮质类固醇。结果:所有患者治疗6~12wk后眼球运动正常,复视消失,随访6~8mo,有2例分别在3mo和5mo时复发。结论:老年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主要表现为复视及上睑下垂,经控制血糖及其它对症支持治疗后,眼肌麻痹均能治愈,但有少数患者在治愈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眼肌麻痹 老年人 发病机制 症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可保和维生素B_(12)治疗眼肌麻痹性斜视 被引量:17
10
作者 夏群 杨建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2期160-161,共2页
目的 对照观察弥可保和普通维生素B12治疗眼肌麻痹性斜视的临床效果,评估弥可保的治疗有效性和优越性。方法 96 例眼肌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弥可保治疗组52 例和普通维生素B 治疗组44 例。弥可保和普通维生素B 均以相同剂量500μg联合维... 目的 对照观察弥可保和普通维生素B12治疗眼肌麻痹性斜视的临床效果,评估弥可保的治疗有效性和优越性。方法 96 例眼肌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弥可保治疗组52 例和普通维生素B 治疗组44 例。弥可保和普通维生素B 均以相同剂量500μg联合维生素B1 100 mg 1 次·d-1肌肉注射,连续3周,之后改口服剂量500μg联合维生素B1 10 mg 3次·d-1,分别在用药后每隔2 周随诊复查患者的主观症状、眼位偏斜和眼肌运动状况,以及复视相情况。结果 弥可保组治疗后痊愈39例,治疗后好转8 例,总有效率90.39%;普通维生素B12治疗组中痊愈31 例,治疗后好转6 例,总有效率84 09%;弥可保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普通维生素B12治疗组,但2 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弥可保组39例治愈者的疗程时间平均(6.77±3.48)周,较普通维生素B12组的(8.71±4.54)周明显缩短,2 组的治疗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间在治疗各种不同原因所引起的眼肌麻痹的疗效上无明显差别。2 组的疗效均与致病原因、病损程度和病变范围等因素有关。结论 弥可保治疗眼肌麻痹性斜视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它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普通维生素B12,且治疗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麻痹 弥可保 维生素B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例眼肌麻痹病因与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赵红地 叶秀荣 李秀欣 《临床眼科杂志》 2010年第5期441-442,共2页
目的探讨眼肌麻痹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0例(50只眼)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红玻片复视像检查、眼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分析发病原因,并对其进行相关治疗。结果 50例中神经血管源性眼肌... 目的探讨眼肌麻痹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0例(50只眼)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红玻片复视像检查、眼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分析发病原因,并对其进行相关治疗。结果 50例中神经血管源性眼肌麻痹42例(84%),肌源性麻痹3例(6%),全身免疫性麻痹3例(6%),机械性麻痹2例(4%)。结论眼肌麻痹病因复杂,仔细分析临床特征,进行全面细致的眼科检查、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及有效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麻痹 复视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疼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12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贺振银 段会茹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663-663,共1页
关键词 眼肌麻痹 疼痛 神经 激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痛性眼肌麻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柏玉 刘小辉 张艳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683-1685,共3页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painful ophthamoplegia syndrome)亦称Tolosa-Hunt综合征(THS),是一种缓解和复发的一侧Ⅲ,Ⅳ,Ⅵ脑神经之一或同时受累,从而造成眼肌麻痹,并伴有眼眶部疼痛的一组症候群。其病因不明,可能为免疫缺陷性反应,也有学者...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painful ophthamoplegia syndrome)亦称Tolosa-Hunt综合征(THS),是一种缓解和复发的一侧Ⅲ,Ⅳ,Ⅵ脑神经之一或同时受累,从而造成眼肌麻痹,并伴有眼眶部疼痛的一组症候群。其病因不明,可能为免疫缺陷性反应,也有学者认为其是眶上裂的非特异性炎症或与血管性病变有关。该病依神经受影响之范围大小、程度轻重,其眼部症状有各种表现。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在临床上少见,易与眼肌麻痹性头痛相混淆,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治疗上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本文旨在对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性眼肌麻痹 病因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伴旋转性眼震一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孙奉辉 胡文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15-715,共1页
关键词 核间性眼肌麻痹 旋转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肌麻痹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庄雪梅 姚艳娇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365-366,共2页
目的:探讨眼肌麻痹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眼科收治的60例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眼肌麻痹患者60例中,血管病性27例(45%),外伤性15例(25%),其它原因者13例(22%),原因不明5例(8%)。结论:眼肌麻痹病因复杂,根据... 目的:探讨眼肌麻痹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眼科收治的60例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眼肌麻痹患者60例中,血管病性27例(45%),外伤性15例(25%),其它原因者13例(22%),原因不明5例(8%)。结论:眼肌麻痹病因复杂,根据发病年龄、起病方式、伴随症状等临床表现,同时完善相关检查,多数眼肌麻痹不难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麻痹 病因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合并痛性眼肌麻痹3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斌 张磊 +1 位作者 罗春媛 辛苏萍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10期1154-1155,共2页
痛性眼肌麻痹亦称Tolosa-Hunt综合征(Tolosa-Hunt syndrome,TH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少见疾病。目前认为是由于海绵窦、眶上裂、眶尖非特异性炎症或肉芽肿所致,以眼眶疼痛和动眼(Ⅲ)、滑车(Ⅳ)、外展(Ⅵ)和三叉神经(Ⅴ)第一支... 痛性眼肌麻痹亦称Tolosa-Hunt综合征(Tolosa-Hunt syndrome,TH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少见疾病。目前认为是由于海绵窦、眶上裂、眶尖非特异性炎症或肉芽肿所致,以眼眶疼痛和动眼(Ⅲ)、滑车(Ⅳ)、外展(Ⅵ)和三叉神经(Ⅴ)第一支等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而糖尿病合并THS则更少见,国内外均为个案报道。现将本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THS患者3例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林呈飞 韦征 李波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第6期468-469,共2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方法 对36例确诊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 ,动眼神经受累25例、外展神经受累5例、滑车神经麻痹4例、复合神经麻痹2例 (Ⅲ +Ⅳ和Ⅲ +Ⅵ ...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方法 对36例确诊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 ,动眼神经受累25例、外展神经受累5例、滑车神经麻痹4例、复合神经麻痹2例 (Ⅲ +Ⅳ和Ⅲ +Ⅵ ) ,36例患者瞳孔均正常。结论 突然发病 ,复视为首发症状 ,发病机制可能与微血管病变和代谢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面部感觉障碍为首发表现的痛性眼肌麻痹诊治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炫君 杨国帅 +2 位作者 程启慧 安学芳 云天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9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以面部感觉障碍为首发表现的痛性眼肌麻痹诊治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以面部感觉障碍为首发表现的痛性眼肌麻痹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左侧面部感觉障碍10 d入院。查血白细胞12.2×10~9/L;随机血糖18.8 mm... 目的探讨以面部感觉障碍为首发表现的痛性眼肌麻痹诊治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以面部感觉障碍为首发表现的痛性眼肌麻痹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左侧面部感觉障碍10 d入院。查血白细胞12.2×10~9/L;随机血糖18.8 mmol/L。肌电图检查示左侧三叉神经第1~2支神经源性损害。初步诊断为糖尿病性单神经病,予对症治疗,后患者诉左侧眼眶后出现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伴复视及左眼上睑下垂,眼球向内、向上、向下运动受限,左侧瞳孔扩大,且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复查血白细胞15.2×10~9/L;红细胞沉降率18 mm/h;C反应蛋白25 mg/L。头颅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示:左侧海绵窦软组织影,T1WI和T2WI均呈中等信号,考虑炎性肉芽肿。综合分析患者病情,确诊为痛性眼肌麻痹,予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等对症治疗,症状明显好转,糖皮质激素逐渐减量,后病情平稳出院。出院后继续口服泼尼松,并逐渐减量,以小剂量维持治疗。随访3个月,患者左侧面部感觉障碍发作一次,口服泼尼松后症状好转。结论临床遇及以面部感觉障碍为首发表现的患者时,要考虑到痛性眼肌麻痹的可能,早期行相关医技检查,早期诊治,减少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 感觉障碍 误诊 单神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可保治疗眼肌麻痹42例 被引量:5
19
作者 戴旭 朱勇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172-172,共1页
关键词 弥可保 眼肌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韩艳艳 于世鹏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4-36,40,共4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就诊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32例作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组(OMP组),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无眼肌麻痹的2型糖尿病患者32例作为糖尿病...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就诊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32例作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组(OMP组),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无眼肌麻痹的2型糖尿病患者32例作为糖尿病组(DM组)。收集其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及馒头餐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OMP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明显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及餐后2h C肽(2h C肽)水平均明显低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资料间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显示LDL及2h C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LDL及低水平餐后2hC肽是糖尿病性眼肌麻痹发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还应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胰岛β功能维持C肽水平对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防治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 2型糖尿病 血脂 C肽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