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泪液渗透压在干眼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国婷 陈绮 +1 位作者 王玉 陈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1-455,共5页
背景 泪液高渗透压被认为是引起干眼的核心机制之一,泪液渗透压的测量在干眼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中国关于泪液渗透压与干跟发病的关系的研究资料少见. 目的 研究泪液渗透压改变与干眼发病的关系,探讨泪液渗透压检查在... 背景 泪液高渗透压被认为是引起干眼的核心机制之一,泪液渗透压的测量在干眼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中国关于泪液渗透压与干跟发病的关系的研究资料少见. 目的 研究泪液渗透压改变与干眼发病的关系,探讨泪液渗透压检查在干眼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5-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确诊的61例干眼患者,包括轻中度干眼30例和重度干眼31例,并纳入同期正常志愿者30人,各组受检者的基线特征匹配.所有受检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双眼依次进行视力检查、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评分、泪液渗透压检测、眼前节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泪膜破裂时间(TFBUT)检测、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结膜丽丝胺绿染色评分、Shirmer试验Ⅰ(SⅠt)和睑板腺功能评估,选取泪液渗透压值较高一侧眼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各组间受检者各检测指标的差异,并对干眼组受检者的泪液渗透压与临床检测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干眼组受检者泪液渗透压值分别为(296.60±10.81)mOsm/L和(326.46±22.66) mOsm/L,干眼组患者泪液渗透压值高于正常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干眼组患者OSDI评分、TFBUT值、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膜丽丝胺绿染色评分和SⅠt检测值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干眼组泪液渗透压为(341.90±21.15) mOsm/L,明显高于轻中度干眼组患者的(310.50±8.99)mOs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根据ROC曲线分析,干眼组的泪液渗透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916,干眼诊断泪液渗透压临界点为308 mOsm/L,干眼诊断敏感性为0.79,特异性为1.00.泪液渗透压与OSDI评分、角膜染色评分、结膜染色评分和SⅠt结果均相关(r=0.338、0.407、0.246、-0.461,均P<0.05),但与TFBUT无明显相关性(r=-0.113,P>0.05).结论 泪液渗透压可能是诊断干眼和评估干眼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泪液渗透压与其他指标的联合应用可提高干眼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诊断 泪液 渗透浓度 眼科诊断技术/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屏终端的使用对人泪膜及眼表的影响及非侵人性眼表综合分析仪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2
作者 熊婵 刘珍凯 +3 位作者 纪开宝 喻理 古学军 张旭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3-447,共5页
背景目前,视屏终端已广泛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其对眼表健康的影响受到关注,而临床上对眼表的健康评估和干眼的早期诊断尚有一定的困难。以往对眼表的检查以侵入性方法为主,影响检查结果的客观性。近年来,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 背景目前,视屏终端已广泛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其对眼表健康的影响受到关注,而临床上对眼表的健康评估和干眼的早期诊断尚有一定的困难。以往对眼表的检查以侵入性方法为主,影响检查结果的客观性。近年来,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已用于临床,其在对视屏终端使用者眼表健康状况的评估方面的研究尚少。目的使用Keratograph5M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观察青年人长时间注视视屏终端对泪膜及眼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干预性研究方法,于2015年3月1日至11月10日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纳入健康志愿者81人,其中男39人,女42人;年龄18~30岁,均取右眼为受试眼。受试者在自然光线和屈光矫正状态下观看和操作计算机上的同一个视频,距离计算机显示屏约3013m,使用Keratograph5M非侵人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分别测定受试者计算机操作前后右眼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BUT)、泪河高度、结膜充血评分、角膜缘充血评分、睑板腺和泪膜脂质层等,比较计算机操作前后各项检查指标的差异和出现眼表异常的眼数。结果受试者持续操作计算机3h后出现视物疲劳、干涩感、眼胀痛、视物模糊和结膜充血的眼数明显多于试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受试眼计算机操作后首次N1TBUT、平均NITBUT分别为(6.086±3.701)8和(9.103±4.680)s,明显低于试验前的(11.445±4.964)s和(14.626±4.467)s;操作后受试眼泪河高度为(0.190±0.032)mm,明显低于受试前的(0.212±0.040)mm;操作后结膜充血评分和角膜缘充血评分分别为0.869±0.311和0.572±0.276,均分别高于受试前的0.780_±0.306和0.509±0.2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而试验前后眼压变化及不同级别角膜荧光素染色眼数分布、不同形态睑板腺眼数分布及不同形态的脂质层眼数分布均无改变。结论长时间注视视屏终端影响泪膜及眼表健康,Keratograph5M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是临床上客观评估泪膜及眼表情况的有用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病/诊断 泪膜/生理 干眼/诊断 眼科诊断技术/仪器 眼表 视屏终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tacam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前后前房形态和参数的评估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晓丽 刘丹岩 +3 位作者 张斌 郭从容 杜颖华 段佳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08-612,共5页
背景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Pentacam)在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眼前节的定量评估中比裂隙灯显微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更为准确,但目前其在急性PACG临床前期眼和慢性PACG对侧眼的YAG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LPI)... 背景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Pentacam)在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眼前节的定量评估中比裂隙灯显微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更为准确,但目前其在急性PACG临床前期眼和慢性PACG对侧眼的YAG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LPI)后前房测量中的应用仍较少。目的评估Pentacam在早期PACG眼LPI手术前后前房形态变化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PACG患者70例70眼,包括急性PACG对侧眼(临床前期眼)和慢性PACG对侧眼各35眼,所有受检眼均行LPI。采用Pentacam测量受检眼LPI术前与术后1、7和28d的前房深度(ACD)、前房容积(ACV)和前房夹角(ACA),并比较急性PACG临床前期眼与慢性PACG对侧眼LPI术后前房形态参数的变化幅度。结果急性PACG临床前期眼各时间点ACD和ACV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D:F=6.783,P=0.004;ACV:F=19.090,P=0.000),各时间点ACA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3,P=0.928),其中LPI术后各时间点ACD较术前加深,ACV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性PACG对侧眼各时间点ACD和ACV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D:F=21.576,P=0.000;ACV:F=47.506,P=0.000),而各时间点间A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81,P=0.629),其中LPI术后各时间点ACD较术前加深,ACV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PACG临床前期眼术后28d,ACD和ACV与术前的变化值分别为(0.064+0.022)mnl和(27.84JD±4.963)mm3,明显高于慢性PACG对侧眼的(0.047±0.020)mm和(21.000±3.278)mm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D:t=2.783,P=0.008;ACV:t=5.749,P=0.000)。结论Pentacam可以用来量化评价PACG患者LPI后的眼前节形态和参数的变化,急性PACG临床前期眼术后ACD和ACV的增加值大于慢性PACG对侧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角型青光眼/手术 前房/病理状态 生物测量 三维成像 眼科诊断技术/仪器 激光 疗法 虹膜切开术 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诊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视人群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4
作者 邓铮铮 李仕明 +1 位作者 周跃华 张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2-846,共5页
背景角膜屈光手术会对角膜生物力学产生显著影响,然而目前对角膜屈光手术前近视人群的角膜生物力学仍然研究较少,缺乏大样本人群报道。目的使用眼反应分析仪(ORA)分析单纯近视眼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即角膜滞后量(CH)和角膜阻力因子... 背景角膜屈光手术会对角膜生物力学产生显著影响,然而目前对角膜屈光手术前近视人群的角膜生物力学仍然研究较少,缺乏大样本人群报道。目的使用眼反应分析仪(ORA)分析单纯近视眼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即角膜滞后量(CH)和角膜阻力因子(CRF)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单纯近视患者896例1792眼,按受检眼等效球镜度(SE)不同分为-0.25~〈-3.0D组、-3.0~〈-6.0D组、-6.0~〈-9.0D组、-9.0~〈-12.0D组、-12.0~〈-15.0D组和≥-15.0D组;按受检眼中央角膜厚度(CCT)不同分为〈500μm组、500μm≤CCT〈550txm组、550μm≤CCT〈600μm组和CCT≥600μm组。所有受检眼均经过常规眼科检查;采用ORA测定受检眼CH值和CRF值,比较不同SE组或CCT组间受检眼CH值和CRF值的差异,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评估近视眼CH和CRF的影响因素。结果受检眼CH和CRF值平均为(9.84±1.52)mmHg(1mmHg=0.133kPa)和(10.46±1.71)mmHg。-0.25~〈-3.0D组、-3.0~〈-6.0D组、-6.0~〈-9.0D组、-9.0~〈-12.0D组、-12.0~〈-15.0D组≥-15.0D组受检眼CH值分别为(10.35±1.53)、(10.07±1.55)、(9.81±1.46)、(9.71±1.59)、(9.35±1.55)和(9.234-1.28)mmHg,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69,P〈0.01),其中-6.0~〈-9.0D组、-9.0~〈-12.0D组、-12.0~〈-15.0D组≥-15.0D组受检眼CH值均明显低于-0.25~〈-3.0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叭),而不同sE组CRF值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5,P=0.49)。〈500μm组、500μm≤CCT〈550μM组、550~〈600μm组和≥600μm组受检眼随着CCT的增加CH值和CRF值逐渐增加,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H:F=110.99,P〈0.01;CRF:F=84.35,P〈0.01),其中550~〈600μm组和≥600μm组受检眼CH值和CRF值明显高于〈500μ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受检眼CH值与SE间呈弱的正相关(r=0.24,P〈0.01),CRF与SE间无明显相关(r=0.03,P=0.20);受检眼CH值和CRF值与CCT值间均呈中等正相关(r=0.42、0.57,均P〈0.01);CH和CRF值随着SE、角膜曲率(CC)、CCT的增加而增加,回归方程为CH=-7.87+0.08SE+0.16CC+0.02CCT(R^2=0.26,P〈0.01)和CRF=-11.42+0.14CC+0.03CCT(R^2=0.34,P〈0.01),受检者的CH值和CRF值不随年龄和性别的变化而变化。结论近视眼角膜生物力学的改变与CCT、CC和SE有关,其CH和CRF值随着CCT和CC值的增加而增加,CH值与SE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现象/生理 角膜/生理病理 眼科诊断技术/仪器 弹性/生理 屈光手术 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睑板腺与眼表状况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于花 李冰 王晶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38-842,共5页
背景睑板腺是位于上下睑板内一种特殊分化的皮脂腺,其形态学和功能学的严重改变与多种眼表疾病有关,研究睑板腺形态学和功能变化与干眼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睑板腺形态、结构及功能变化,探讨衰... 背景睑板腺是位于上下睑板内一种特殊分化的皮脂腺,其形态学和功能学的严重改变与多种眼表疾病有关,研究睑板腺形态学和功能变化与干眼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睑板腺形态、结构及功能变化,探讨衰老与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及眼表健康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9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45岁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3例93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45—59岁组和≥60岁组;按照睑板腺缺失范围将受检眼分为睑板腺缺失范围≥1/3组和睑板腺缺失范围〈1/3组。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表组织、睑缘形态、睑板腺开口形态和睑脂性状;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问卷对眼表症状进行调查和评分;采用眼表综合分析仪测定受检眼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睑板腺缺失、结膜充血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结果93例受检者均无干眼主观症状,OSDI问卷评分均〈12分。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受检眼均未发现睑缘及皮肤黏膜交界线的形态学变化,无睑板腺开口、睑脂排出及睑脂性状的异常。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发现,42眼BUT缩短,占45.16%;52眼泪河高度下降,占55.91%;58眼睑板腺缺失范围≥1/3,占62.27%。45-59岁组受检眼睑板腺缺失评分为1.65±0.79,≥60岁组为1.86±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1,P=0.197)。但相关分析示年龄与睑板腺缺失评分呈弱正相关(rs=0.323,P=0.002),与BUT及泪河高度均无明显相关性(0=0.154,P=0.141;rs=-0.024,P=0.821);睑板腺缺失评分与BUT呈负相关(rs=-0.251,P=0.015),睑板腺缺失范围≥1/3组BUT异常的发生眼数明显多于缺失范围〈1/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睑板腺缺失逐渐加重;睑板腺缺失范围较大者发生泪膜不稳定的风险增加;早期MGD患者体征先于症状出现,临床工作中应重视无症状的MGD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睑病变/诊断 睑板腺/异常状态 年龄 45岁以上 衰老/生理 泪液/生理性 眼科诊断技术/仪器 眼表综合分析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htha TOP测量角膜屈光参数的稳定性及其与Pentaeam测量的一致性评估 被引量:2
6
作者 于莎莎 宋慧 汤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16-1120,共5页
背景角膜屈光参数的准确测量对于眼表疾病的诊治、屈光手术的设计、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计算等至关重要,Ophtha TOP是一种用于临床的新型角膜人工晶状体测量仪,但验证其测量角膜屈光参数稳定性及准确性的研究尚少见。目的评估Ophtha TO... 背景角膜屈光参数的准确测量对于眼表疾病的诊治、屈光手术的设计、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计算等至关重要,Ophtha TOP是一种用于临床的新型角膜人工晶状体测量仪,但验证其测量角膜屈光参数稳定性及准确性的研究尚少见。目的评估Ophtha TOP测量正常人群角膜屈光参数的稳定性,并评价白内障术前患者用Ophtha TOP测量的角膜屈光参数与Pentacam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采用诊断试验可靠性评价方法,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选取健康志愿者30人60眼行Ophtha TOP检查,评价Ophtha TOP测量角膜屈光参数的稳定性;另选取拟行白内障手术的白内障患者30例30眼进行Ophtha TOP检查,以评估Ophtha TOP测量角膜屈光参数与Pentacam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记录角膜曲率最平坦曲率径线(Kf)、最陡峭曲率径线(Ks)、平均角膜曲率(Km),并记录轴位J0和J45的散光度。正常眼使用Ophtha TOP连续测量5次以上,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变异系数(CoVs)和重复度(2.77Sw)评价Ophtha TOP测量上述参数的稳定性;白内障患者用Ophtha TOP和Pentaeam连续测量2次以上,采用Bland—Ahman一致性分析法评估Ophtha TOP测量的角膜屈光参数和散光参数与Pentacam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结果Ophtha TOP测量的正常眼Kf、Ks、Km、J0和J45的ICC均≥0.90,重复度2.77Sw均≤0.36,Kf、Ks、Km的CoVs均≤0.30。Ophtha TOP与Pentacam测量的白内障眼的角膜屈光参数Kf、Ks和Km的平均差值分别为(0.18±0.28)、(0.24±0.29)和(0.21±0.26)D,Ophtha TOP测量值均略高于Pentacam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8、4.50、4.49,均P=0.00);而2种测量仪器测量的散光参数J0、J45的平均差值分别为(0.07±0.21)D和(-0.02±0.18)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land-Ahman一致性检验显示,2种测定方法测量的Kf、Ks和Km的95%一致性区间(LoA)分别为-0.37-0.73、-0.33-0.81和-0.30-0.72D,J0和J45的95%LoA分别为-0.34-0.48和-0.37-0.33D。结论Ophtha TOP对正常人眼角膜屈光参数测量结果的稳定性较好。在白内障术前患者中,Ophtha TOP测量的角膜曲率和角膜散光结果与Pentacam测量值一致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测量/方法 眼科诊断技术/仪器 角膜地形图/方法 结果复现性 一致性 散光/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度5500mPas硅油填充眼超声生物学测量的准确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孙琼琼 刘国军 +1 位作者 臧新杰 王秀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13-817,共5页
背景硅油填充眼超声生物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是眼科诊疗过程中的难题,对硅油眼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时IOL度数的计算造成困难。一些大型医院常采用光学测量仪IOLMaster实现对硅油填充眼的生物学测量,但... 背景硅油填充眼超声生物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是眼科诊疗过程中的难题,对硅油眼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时IOL度数的计算造成困难。一些大型医院常采用光学测量仪IOLMaster实现对硅油填充眼的生物学测量,但其对屈光介质严重混浊的病例仍无法进行测量。曾有研究者采用超声改良法或眼轴分段测量法进行估算,但其研究结果可能由于硅油黏度的不同而差异较大。目的探讨超声对黏度5500mPas硅油填充眼生物学测量的计算方法,为超声法对不同黏度硅油填充眼进行生物学测量提供方法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B型超声仪于37℃下对高度分别为20、24和28mm的平衡盐溶液进行测量,并与黏度5500mPas硅油的相应测量高度进行比较,以得到计算硅油眼实际眼轴长度(AL)的公式。收集于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在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接受黏度为5500mPas硅油填充治疗的复杂性视网膜疾病患者30例32眼,按实际AL分为AL〈26mm组(16例18眼)和AL≥26mm组(14例14眼),分别于硅油取出术前1d行B型超声、IOLMaster测量AL,并于术后3个月用A型超声及B型超声测量AL。对不同方法测量的AL值进行差异比较和相关分析,并对手术前后受检眼玻璃体腔长度和屈光度进行比较。结果B型超声波在黏度5500mPas硅油中的传播速度为1023m/s,超声波在硅油眼与正常玻璃体腔中测算AL的校正系数为0.668,校正AL=角膜顶点至晶状体后极或囊膜中央点距离+0.668×晶状体后极或囊膜中央点至黄斑距离。AL〈26mm组和AL≥26mm组受检眼用术前B型超声校正公式法、IOLMaster测量法、术后A型超声测量法和术后B型超声测量法测量的AL值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108,P=0.955;F=0.011,P=0.998);硅油取出术前,B型超声校正公式法测量的AL值与IOLMaster测量法、术后B型超声测量法和术后A型超声测量法问测得的AL值均呈明显正相关(AL〈26mm组:r=0.876、0.921、0.809,均P〈0.01;AL≥26mm组:r=0.943、0.956、0.955,均P〈0.01)。硅油取出术前1d,B型超声测量的玻璃体腔长度校正值为(20.78±2.13)mm,硅油取出术后3个月测量的玻璃体腔实际长度为(20.89±2.16)mm,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5,P=0.219)。受检眼中16眼行IOL植入术后平均屈光度为(-1.25±1.69)D,与术前保留的(-1.50±0.00)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85,P=0.284)。结论B型超声法对硅油填充眼的生物学测量准确、简便,用于临床的可行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测量/方法 眼/超声测量 人工晶状体 硅油/治疗 黏度 眼轴长度 眼科诊断技术/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价干眼患者的泪膜及睑板腺功能 被引量:20
8
作者 诸科璇 谢文加 +1 位作者 应靖璐 姚玉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2-428,共7页
目的:使用Keratograph 5 M眼表综合分析仪测定干眼患者的泪膜功能,并运用睑板腺照相评分系统评估睑板腺功能。方法:选取干眼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72只眼,所有检查者均先后完成以下检查:眼表疾病指数( OSDI )问卷评估眼部症状;Kera... 目的:使用Keratograph 5 M眼表综合分析仪测定干眼患者的泪膜功能,并运用睑板腺照相评分系统评估睑板腺功能。方法:选取干眼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72只眼,所有检查者均先后完成以下检查:眼表疾病指数( OSDI )问卷评估眼部症状;Keratograph 5 M 测量下睑中央泪河高度( TMH )、非侵袭泪膜破裂时间( NIBUT)包括首次NIBUT和平均NIBUT、上下睑板腺红外线照相评分;传统荧光素钠染色方法测量荧光素钠泪膜破裂时间( FBUT)。结果:干眼组OSDI问卷评分高于健康对照组,而TMH、首次NIBUT、平均NIBUT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眼组的睑板腺照相评分总分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上下睑总分与首次NIBUT、平均NIBUT显著相关(r=-0.449、-0.398,均P<0.01),与年龄无相关性(r=0.031,P>0.05)。首次NIBUT、平均NIBUT与FBUT均显著相关(r=0.833、0.727,均P<0.01)。结论:使用Keratograph 5 M眼表综合分析仪能简便、准确、非侵袭性地评价干眼患者的泪膜及睑板腺功能;睑板腺照相评分系统能较全面、客观、简便地评价睑板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病/诊断 诊断技术 眼科/仪器和设备 睑板腺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