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节小眼畸形-视网膜劈裂-视网膜玻璃膜疣综合征一家系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1
作者 谢婷 陈青山 +3 位作者 梁佳 方冬 陈璐 张少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19-925,共7页
目的分析后节小眼畸形-视网膜劈裂-视网膜玻璃膜疣综合征一家系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7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来自中国惠州地区汉族后节小眼畸形综合征一家系共2代4人的临床资料,对各家系成员进... 目的分析后节小眼畸形-视网膜劈裂-视网膜玻璃膜疣综合征一家系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7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来自中国惠州地区汉族后节小眼畸形综合征一家系共2代4人的临床资料,对各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彩色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前节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视野检查。采集该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和数据分析,应用ACMG指南对新发现的变异位点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先证者女,14岁,自幼高度远视,视力右眼+9.75 DS-0.75 DC×150°=0.9,左眼+11.75 DS-1.25 DC×30°=0.7。角膜横径分别为12.1和12.2 mm,前房深度分别为2.56和2.92 mm,晶状体厚度分别为3.92和3.94 mm,眼轴长度分别为17.47和17.01 mm。彩色眼底照相显示中周部视网膜弥漫性分布边界不清的黄白色玻璃膜疣样病灶;OCT显示视网膜内核层劈裂,视网膜色素上皮下多个均质土堆状隆起和高反射致密点;FFA显示双眼中周部视网膜弥漫性斑点状透见荧光;视野检查显示双眼视觉灵敏度总体降低。先证者胞弟8岁,体征与其相似。父母近亲结婚,表型正常。全外显子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胞弟膜型卷曲相关蛋白(MFRP)基因第5、10外显子上分别有c.1150_1151insC(p.His384Profs*8)和c.498_499insC(p.Asn167Glnfs*34)2个复合杂合变异,先证者父亲携带c.498_499insC,母亲携带c.1150_1151insC。两者均为移码变异,均可导致基因功能的改变。该家系确定的2个变异位点在ESP数据库、千人数据库(Phase3)、ExAC数据库中未见报道,为新发变异,变异与疾病共分离。根据ACMG指南,以上2个位点的变异均被判断为致病变异。根据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结果,该家系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诊断为后节小眼畸形-视网膜劈裂-视网膜玻璃膜疣综合征。结论MFRP基因c.1150_1151insC和c.498_499insC为该后节小眼畸形-视网膜劈裂-视网膜玻璃膜疣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变异位点,该复合杂合变异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畸形 家系 遗传学分析 膜型卷曲相关蛋白基因 后节小眼畸形 视网膜劈裂 玻璃膜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U诱变构建Jag1基因mRNA剪接异常眼畸形小鼠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徐佳 魏婉娥 +3 位作者 吴秋一 释晓纯 王烁 陈兵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8-155,共8页
为建立人类和动物眼病的小鼠模型,采用乙烷基亚硝基脲(ENU)诱导C57BL/6J(B6)小鼠突变手段获得眼病小鼠,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析小鼠角膜病变特点,通过连锁分析及位置候选克隆确定致病基因。结果显示,ENU... 为建立人类和动物眼病的小鼠模型,采用乙烷基亚硝基脲(ENU)诱导C57BL/6J(B6)小鼠突变手段获得眼病小鼠,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析小鼠角膜病变特点,通过连锁分析及位置候选克隆确定致病基因。结果显示,ENU诱变获得1例眼畸形小鼠,小鼠角膜上皮细胞层出现明显空泡,且分化异常,角膜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杂乱松散,角膜内皮细胞部分脱落。染色体定位将致病基因定位于小鼠第2号染色体微卫星D2Mit107(距着丝粒65.13 cM)与D2Mit423(距着丝粒73.57 cM)之间。对候选基因齿状基因1(Jag1)测序发现,突变杂合子小鼠1条染色体上Jag1基因第24号内含子3′端AG碱基被GG碱基替代,导致第25号外显子存在7个碱基的缺失;蛋白质预测发现,该突变引起Jag1编码区移码及蛋白质编码提前终止。综合分析可知,Jag1基因突变是引起小鼠眼畸形表型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乙烷基亚硝基脲 眼畸形 基因定位 齿状基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2基因新发变异致综合征型小眼畸形3型合并生长激素缺乏症1例病例报告
3
作者 黄仁昊 杨利 +4 位作者 杨玉 冯亚琴 谢理玲 张东光 邹海英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16-318,共3页
1病例资料男,汉族,3岁5月龄时因“发现身材矮小1年”于江西省儿童医院(我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就诊。患儿系G2P2,足月剖宫产,出生体重2600 g,身长50 cm,无窒息抢救史。母亲自述孕期各项检测正常,否认孕期药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生后母... 1病例资料男,汉族,3岁5月龄时因“发现身材矮小1年”于江西省儿童医院(我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就诊。患儿系G2P2,足月剖宫产,出生体重2600 g,身长50 cm,无窒息抢救史。母亲自述孕期各项检测正常,否认孕期药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生后母乳喂养,13月龄能独坐,17月龄能爬,30月龄能独走。患儿哥哥智力发育正常。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相关遗传病史和家族性肿瘤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缺乏症 非近亲结婚 遗传病史 身材矮小 患儿父母 窒息抢救 眼畸形 放射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小眼畸形的价值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筱桐 罗红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对胎儿小眼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30日至2019年4月30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超声科产前超声检查提示小眼畸形的胎儿超声图像及临床资料。结果:产前超声诊断小眼畸形胎儿12例,孕妇平均年龄27.92±...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对胎儿小眼畸形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30日至2019年4月30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超声科产前超声检查提示小眼畸形的胎儿超声图像及临床资料。结果:产前超声诊断小眼畸形胎儿12例,孕妇平均年龄27.92±4.50岁(高龄1例);平均孕周26.33±3.50周。12例胎儿中单侧小眼畸形8例,双侧小眼畸形4例;单纯小眼畸形3例,合并其他部位发育畸形9例(颜面部结构异常5例;颅内结构异常6例;胸部发育异常2例;心脏发育异常3例;消化系统发育异常2例;多囊性肾发育不良1例;腹腔积液1例;羊水过多4例);重度小眼畸形8例。12例胎儿中7例行羊水穿刺或引产后胎儿染色体检查,其中4例无明显异常,3例胎儿染色体异常(13-三体综合征2例;21-三体综合征1例)。2例孕妇及配偶行自身染色体检查,其中1例母亲染色体为46,XX,inv(9)(p12q13),父亲染色体未见明显异常(其胎儿染色体未见明显异常);另1例双方染色体均未见明显异常(其胎儿染色体结果为21-三体综合征)。所有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小眼畸形的孕妇均选择引产,引产后证实与产前诊断结果一致,产前超声诊断小眼畸形符合率为100%。结论:产前超声检查能够直观地观察胎儿眼部发育情况,对产前诊断胎儿小眼畸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小眼畸形 产前超声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大细胞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书扬 孟迪 +3 位作者 徐嘉伟 谭春娥 袁隆玥 胡艳欣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74,共3页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是调节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MITF基因主要在黑素细胞[1]、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RPE)[2]、破骨细胞[3]和肥大细胞(Mast cel...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是调节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MITF基因主要在黑素细胞[1]、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RPE)[2]、破骨细胞[3]和肥大细胞(Mast cell,MC)[4]中表达。MITF调控的生物过程的范围很广,包括细胞分化、存活、增殖、侵袭、衰老、代谢等[5],肥大细胞的生理功能离不开MIT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肥大细胞 黑素细胞 破骨细胞 MITF基因 细胞分化 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乳糖凝集素-3蛋白和mRNA在眼部静脉血管畸形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乔军波 刘秋雨 +2 位作者 李金 马玉春 董长宪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19-923,共5页
背景 眼部静脉血管畸形呈终生渐进性发展,并表现出局部侵袭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对局部组织器官造成形态及功能损害.研究表明,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恶性肿瘤的局部侵袭密切相关,研究其在眼部静脉畸形局部侵袭中的作用对治疗的选择具... 背景 眼部静脉血管畸形呈终生渐进性发展,并表现出局部侵袭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对局部组织器官造成形态及功能损害.研究表明,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恶性肿瘤的局部侵袭密切相关,研究其在眼部静脉畸形局部侵袭中的作用对治疗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研究Gal-3蛋白和mRNA在眼部静脉畸形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性.方法 收集2009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瘤外科和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手术切除的118例眼部静脉畸形病理标本进行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眼部静脉畸形组织中Gal-3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以20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正常的病理标本远端切缘作为对照.将患者分为Gal-3蛋白和mRNA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比较2个组间患者病变组织中Gal-3表达与病变侵袭深度及病变形状和边界清晰度的关联.结果 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眼部静脉血管畸形组织中含有多数中到大管径的血管腔隙,内衬扁平内皮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显示Gal-3蛋白及其mRNA均表达于细胞质及细胞核,呈棕褐色染色.眼部静脉畸形组织中Gal-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5.93%(66/118),明显高于远端手术切缘正常组织的15.00% (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1.461,P<0.05).眼部静脉畸形组织中Gal-3 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59.32% (70/118),明显高于远端手术切缘正常组织的20.00%(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33,P<0.05).≤12岁与>12岁患者之间及不同性别间Gal-3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x2=0.334、0.128,均P>0.05;性别:x2 =0.606、1.155,均P>0.05);Gal-3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组累及跟肌等深部组织的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Gal-3蛋白及mRNA阴性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2.688、23.695,均P<0.05);Gal-3蛋白及mRNA阴性表达组病变呈球形且边界清楚者分别占96.15%和97.92%,Gal-3蛋白及其mRNA阳性表达组呈筛孔状且边界不清楚的病变率明显高于Gal-3蛋白及其mRNA阴性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8.255、28.186,均P<0.05).结论 有深层组织侵袭的眼部静脉畸形组织患者病变组织中Gal-3的阳性表达率升高,Gal-3表达阳性的眼部静脉畸形组织边界不清,提示眼部静脉畸形患者病变的局部侵袭破坏与Gal-3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静脉畸形 半乳糖凝集素-3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眼鼻畸形整复术的体会
7
作者 代士印 单宝才 朱成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9-41,共3页
先天性眼鼻畸形也属于孟德尔氏(MendeIian)显性遗传,完全外显率.其临床表现为先天性上睑下垂,两内眦间距离增宽,与Komoto氏报导的上眼睑下垂、倒向性及正问性内眦赘皮,小睑裂.兼眶上缘鼻骨额突发育低平。
关键词 畸形 整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足背皮瓣串联胫前筋膜瓣治疗放疗后严重眶窝软组织畸形 被引量:4
8
作者 周胜杰 叶信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1-564,共4页
目的:探讨以吻合血管游离足背皮瓣串联胫前筋膜瓣的方式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球摘除及辅助放疗后严重无眼球眶窝软组织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收治6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行眼球摘除及眼眶放射治疗后眶窝严重畸形的患者,应用冠状切口眶截骨... 目的:探讨以吻合血管游离足背皮瓣串联胫前筋膜瓣的方式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球摘除及辅助放疗后严重无眼球眶窝软组织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收治6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行眼球摘除及眼眶放射治疗后眶窝严重畸形的患者,应用冠状切口眶截骨重建眶骨支架后,根据结膜囊缺损的大小及颞部的凹陷范围设计足背及胫前串联皮瓣,显微吻合游离皮瓣血管蒂,再造患侧结膜囊及充填颞部凹陷畸形。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经12~24个月随访,4例眼窝、颞部凹陷明显改善。结膜囊内义眼预置模固定塑形3个月后,结膜囊深度良好、义眼片佩戴后外形满意;1例眶窝丰满度仍不足,行二期义眼座植入术矫正;另1例则因结膜下穹隆过浅,行自体硬腭黏膜移植修复。足背供区,5例愈合良好,1例延期愈合。结论:游离足背皮瓣串联胫前筋膜瓣能一期用于放疗后无眼球眶窝畸形的眼窝再造和结膜囊成形,以及填充颞部软组织缺损,佩戴眼片后外观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畸形 足背皮瓣 胫前筋膜瓣 结膜囊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几种眼部整形的新方法
9
作者 黄发明 汤明芳 +3 位作者 陈钧 赵俊锋 景连喜 刘晓超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250-251,共2页
用额肌瓣逆转矫正外伤性鞍鼻及眶周骨折的塌陷畸形,应用自体指甲代替睑板行全下睑再造及趾甲修复眼眶底骨折塌陷畸形,以眶骨膜瓣代替外直肌矫正固定性内斜视,效果满意。讨论了有关问题。
关键词 畸形 部整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仔猪瞎眼症的调查
10
作者 黄如杰 《浙江畜牧兽医》 1990年第1期14-15,共2页
88年上半年,绍兴县龙虎山茶牧场,一批母猪生出的仔猪绝大部分是瞎眼,发生数量之多,时间这样集中,实属罕见。为了查明发生原因,为此进行了专题性调查分析,最后认为是由于怀孕母猪维生素A严重缺乏而引起的。一、发生情况该场于1987年6月份... 88年上半年,绍兴县龙虎山茶牧场,一批母猪生出的仔猪绝大部分是瞎眼,发生数量之多,时间这样集中,实属罕见。为了查明发生原因,为此进行了专题性调查分析,最后认为是由于怀孕母猪维生素A严重缺乏而引起的。一、发生情况该场于1987年6月份,由金华市农业试验站引进3.5月龄的金华两头乌后备母猪50头,其中因病等原因淘汰18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数量 大约克 农业试验站 长白公猪 杂交猪 产仔猪 经产 营养需要 眼畸形 胎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筛选技术在黑色素生成抑制剂研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金金 刘智禹 +1 位作者 陈小娥 陈贝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8-726,共9页
黑色素含量水平及其分布被认为是影响肤色的重要因素。在黑色素生成过程中,酪氨酸酶(TYR)是调节黑色素含量的关键限速酶。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是黑色素细胞的主要调控因子,在黑色素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大量研究... 黑色素含量水平及其分布被认为是影响肤色的重要因素。在黑色素生成过程中,酪氨酸酶(TYR)是调节黑色素含量的关键限速酶。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是黑色素细胞的主要调控因子,在黑色素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通过降低TYR活性或稳定性,或干扰MITF正常转录,可预防或缓解黑色素生成异常而产生的各种皮肤问题。虚拟筛选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该技术应用于筛选黑色素生成抑制剂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黑色素的合成和调控规律,综述了虚拟筛选技术在黑色素生成抑制剂研发中的应用进展,为探索黑色素生成抑制剂先导化合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抑制剂 酪氨酸酶 眼畸形转录因子 虚拟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毛囊不同生长周期中MITF下游色素相关基因的定位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兵令 王海东 +6 位作者 陈天直 于秀菊 杨玉静 许灿 胡帅鹏 聂瑞强 董常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8-206,共9页
小眼畸形转录因子(MITF)不仅是黑色素细胞发育、增殖和存活的必要调节因子,而且对调节相关酶和黑素体蛋白表达来确保黑色素产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MITF下游色素相关基因在小鼠毛囊生长周期中的表达及相关性仍有待研究。HE染色结果表... 小眼畸形转录因子(MITF)不仅是黑色素细胞发育、增殖和存活的必要调节因子,而且对调节相关酶和黑素体蛋白表达来确保黑色素产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MITF下游色素相关基因在小鼠毛囊生长周期中的表达及相关性仍有待研究。HE染色结果表明不同毛囊时期的小鼠毛囊呈现典型的组织形态学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显示,MITF、GPNMB、OA1、TYR、TYRP2在不同毛囊生长周期中的毛基质及内外毛根鞘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黑色素测定结果表明,在毛囊生长初期和中期,碱性可溶性总黑色素(ASM)、真黑素(EM)以及褐黑素(PM)相对含量高于毛囊生长末期。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MITF、GPNMB、OA1、TYR、TYRP2在毛囊生长初期和中期蛋白质相对水平明显高于毛囊生长末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MITF、GPNMB、OA1、TYR、TYRP2、PMEL在毛囊生长初期和中期,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毛囊生长末期。在不同毛囊生长周期小鼠皮肤的MITF下游色素相关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上述因子在维持黑色素细胞色素生成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眼畸形转录因子 毛囊 免疫组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TFE3扩增的宫颈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飞飞 饶秋 +2 位作者 张仁亚 李岩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61-1363,共3页
目的探讨伴有TFE3扩增的子宫颈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neoplasm,PEComa)的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1例伴有TFE3扩增的子宫颈PEComa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 目的探讨伴有TFE3扩增的子宫颈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neoplasm,PEComa)的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1例伴有TFE3扩增的子宫颈PEComa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追踪随访患者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PEComa浸润性生长,呈巢状或片状排列,瘤细胞呈上皮样改变,可见灶性坏死。瘤细胞表达TFE3和HMB-45,TFE3基因出现多倍体扩增,未见易位发生。患者第一次术后2个月肿瘤复发,术后5个月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伴有TFE3扩增的子宫颈PEComa具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预后更差,需与其他形态学相似的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TFE3扩增 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4a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珂 朱豫 +1 位作者 王丽丽 王婧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26-331,共6页
目的研究微小RNA-34a(miR-34a)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葡萄膜黑色素瘤M23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在细胞中分别转染miR-34a mimics和mimics阴性对照,分别记作miR-34a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设置不转染的细胞为... 目的研究微小RNA-34a(miR-34a)对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葡萄膜黑色素瘤M23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在细胞中分别转染miR-34a mimics和mimics阴性对照,分别记作miR-34a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设置不转染的细胞为正常对照组。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转染后miR-34a过表达效果,MTT法检测细胞增生情况,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靶基因预测库预测miR-34a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鉴定靶基因,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靶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M23细胞中共转染miR-34a mimics和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过表达载体,采用MTT法和Transwell小室试验分别检测细胞增生、侵袭和迁移能力变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ITF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转染miR-34a mimics后的M23细胞中miR-34a表达水平升高。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miR-34a转染组间细胞增生值、侵袭细胞数目和迁移细胞数目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000,P=0.003;F=20.345,P=0.002;F=15.717,P=0.004),其中miR-34a转染组较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细胞增生值减小,侵袭细胞数目和迁移细胞数目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靶基因预测库及荧光素酶活性报告基因载体显示,MITF为miR-34a的靶基因。miR-34a转染组MITF mRNA和MITF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5±0.06和0.36±0.04,阴性对照组分别为0.99±0.11和0.62±0.05,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0±0.07和0.63±0.08,miR-34a转染组MITF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34a+MITF组细胞增生值(A570)、侵袭细胞数目和迁移细胞数目分别为0.35±0.02、(29.48±3.20)个和(41.87±5.82)个,明显高于miR-34a+Vector组的0.26±0.03、(18.53±1.47)个和(27.64±2.45)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iR-34a具有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细胞恶性表型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靶基因MIT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葡萄膜黑色素瘤 侵袭 迁移 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MIR-34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86-5p对绵羊黑色素细胞黑色素生成的调控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冬梅 唐中伟 +3 位作者 朱芷葳 李鹏飞 董常生 赵宇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61-969,共9页
黑色素合成是极其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多种基因和miRNAs的参与。miR-186-5p在绵羊不同毛色皮肤中差异表达,说明其可能与毛色形成有关,生物信息学预测和绵羊不同毛色皮肤中miR-186-5p和Mitf的差异表达间接说明二者可能存在靶向关系,双荧... 黑色素合成是极其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多种基因和miRNAs的参与。miR-186-5p在绵羊不同毛色皮肤中差异表达,说明其可能与毛色形成有关,生物信息学预测和绵羊不同毛色皮肤中miR-186-5p和Mitf的差异表达间接说明二者可能存在靶向关系,双荧光报告直接证实了二者的靶向关系。为了证实miR-186-5p在黑色素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构建miR-186-5p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绵羊黑素细胞。结果显示,miR-186-5p通过与Mitf mRNAs的3′UTR结合抑制Mitf的表达和翻译。MITF是Tyr基因家族的调节因子。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过表达miR-186-5p引起的MITF下调抑制了TYR、TYRP1和TYRP2的表达。其中,mRNA表达水平分别下降34%、66%和52%;蛋白质表达水平分别下降32%、6%和46%。分光光度检测结果显示,黑色素含量下降59%倍。上述结果表明,miR-186-5p通过抑制靶基因Mitf的表达,抑制了绵羊黑素细胞内黑色素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86-5p 黑素细胞 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黑色素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α-促黑素细胞激素对绵羊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郝晓娟 任玉红 +3 位作者 范瑞文 张秋月 曾庆宝 武良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78-586,共9页
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α-MSH)与黑皮质素1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结合,通过c AMP信号通路影响黑色素的生成。然而,不同浓度α-MSH对绵羊黑色素生成的具体影响,还没有定论。本文旨在探讨不... 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elanocyte-stimulating hormone,α-MSH)与黑皮质素1受体(melanocortin 1 receptor,MC1R)结合,通过c AMP信号通路影响黑色素的生成。然而,不同浓度α-MSH对绵羊黑色素生成的具体影响,还没有定论。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浓度α-MSH对绵羊皮肤黑素细胞增殖和黑素合成的影响。实验组α-MSH(0、0.1、1、10、100、1 000 nmol/L)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出MC1R、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和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在添加10 nmol/Lα-MSH时,基因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最高,之后则降低;ELISA方法检测出c AMP含量总体增加,c GMP含量总体降低,添加10 nmol/Lα-MSH时,c AMP的产量增加最多,c GMP的产量降低最多;酶标法检测出10 nmol/Lα-MSH时,黑色素生成最多,之后则降低。上述结果证明,不同浓度α-MSH通过调控黑色素形成的c AMP路径,影响MC1R、MITF和TYR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从而影响黑色素的合成,以添加10 nmol/Lα-MSH时,对黑色素细胞表型和黑色素含量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促黑素细胞激素(α-MSH) 黑色素细胞 黑素皮质素1受体(MC1R) 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 酪氨酸酶(TYR) cAMP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TF与Waardenburg综合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任丽丽 郭维维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5-150,共6页
在生物学上,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是从研究小鼠开始的,MITF也不例外。1992年,第一例Mitf插入突变转基因小鼠被报导,它是建立在C57BL/6xC3H杂交背景上的VGA-9鼠系,具有特定的表型:白色皮毛,小眼畸形,纯合子VGA-9小鼠在出生2... 在生物学上,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是从研究小鼠开始的,MITF也不例外。1992年,第一例Mitf插入突变转基因小鼠被报导,它是建立在C57BL/6xC3H杂交背景上的VGA-9鼠系,具有特定的表型:白色皮毛,小眼畸形,纯合子VGA-9小鼠在出生2个月时丧失对声音的反应;电镜观察可见VGA-9小鼠耳蜗血管纹中间细胞即黑色素细胞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ARDENBURG综合征 转基因小鼠 C57BL 黑色素细胞 耳蜗血管纹 插入突变 眼畸形 中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Mitf基因的比较基因组学和进化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艾华水 胡小芬 周利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1-167,共7页
Mitf(Microphthalmia-associt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是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在黑色素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调节上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参与了其它3种细胞包括肥大细胞、破骨细胞和眼色素上皮细胞的发育和分化。针对猪的Mitf基因,... Mitf(Microphthalmia-associt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是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在黑色素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调节上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参与了其它3种细胞包括肥大细胞、破骨细胞和眼色素上皮细胞的发育和分化。针对猪的Mitf基因,从GenBank核酸数据库和proenseml网站下载4条猪的含有Mitf基因片段的基因组序列与牛、人、鼠3种物种的Mitf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基因组分析,结果发现,下载的猪Mitf基因组序列或没有排序,或存在一定错误排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分析,将猪Mitf基因的基因组序列进行重新组装,得到由6条有序基因组片段组成的较为完整的Mitf基因组序列,并根据人类Mitf基因的转录本信息推测出5种不同猪Mitf基因的转录本。进化分析表明,在人类、小鼠、猪、牛、马和狗中,猪和牛Mitf基因的进化关系最近,提示做猪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可借鉴牛的基因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电子重排 比较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城白鸭MITF基因的cDNA克隆、组织表达与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辛清武 刘艺展 +4 位作者 朱志明 李丽 章琳俐 缪中纬 郑嫩珠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92-1300,共9页
对连城白鸭刺参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t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的序列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预测MITF蛋白的二、三级结构,并利用RT-PCR技术检测MITF基因在连城白鸭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为深入研究连城白... 对连城白鸭刺参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t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的序列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预测MITF蛋白的二、三级结构,并利用RT-PCR技术检测MITF基因在连城白鸭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为深入研究连城白鸭体内黑色素沉积的内在调控机制奠定理论基础。结果显示,连城白鸭MITF基因长度为1 323bp (登录号:MG516570),包括一个完整的CDS区(34~1 323bp),编码429个氨基酸;与绿头鸭氨基酸同源性100%,与原鸡等鸟类的同源性达95%以上,而与绵羊等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较远。对MITF蛋白的二级结构预测显示,无规则卷曲及α螺旋是形成其二级结构的主要结构元件;连城白鸭MITF蛋白三级结构为一个环状结构间隔开两个螺旋,从而形成MITF蛋白的基础螺旋-环-螺旋-拉链结构。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连城白鸭皮肤组织中的MITF基因mRNA表达量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各组织;各组织表达量依次为:皮肤>肾脏>肌胃>肝脏>肌肉。综上所述,MITF基因在连城白鸭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为深入探究MITF基因能否作为调控连城白鸭黑色素沉积的主效候选基因及连城白鸭黑色素性状的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城白鸭 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序列分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转移性黑素瘤糖蛋白基因沉默抑制黑素小体形成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萍 李铀 +2 位作者 袁小英 李东光 刘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79-583,共5页
目的:探讨非转移性黑素瘤糖蛋白[glycoprotein(transmembrane)nonmetastatic melanoma proteinb,GPNM]B基因沉默抑制黑素小体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黑素细胞系PIG1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干扰RNA(siRNA)干扰法下调GPNMB基因的表达,以实时... 目的:探讨非转移性黑素瘤糖蛋白[glycoprotein(transmembrane)nonmetastatic melanoma proteinb,GPNM]B基因沉默抑制黑素小体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黑素细胞系PIG1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干扰RNA(siRNA)干扰法下调GPNMB基因的表达,以实时定量反转录(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PNMB-siRNA转染对GPNMB、酪氨酸酶(Tyr)、酪氨酸相关蛋白1(Trp1)、OA1和Pmel17的影响,进一步采用Tyr-siRNA转染PIG1细胞下调Tyr基因的表达以验证GPNMB与Tyr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检测GPNMB基因沉默对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的影响。结果:GPNMB-siRNA转染对GPNMB、Tyr、Trp1、Pmel17和OA1等黑素小体蛋白的表达均有显著抑制作用;GPNMB与Tyr之间无相互作用;GPNMB-siRNA转染或中波紫外线(UVB)单独作用能够上调MITF的表达,但两者共同作用却能显著抑制MITF的表达。结论:GPNMB基因沉默对黑素小体形成的抑制作用不依赖于MIT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小体 黑素细胞 非转移性黑素瘤糖蛋白 酪氨酸酶 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