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龄儿童体质健康水平与屈光能力及眼生物学参数的关系
1
作者 李良 李飞鱼 +3 位作者 张斌 王梦蝶 杨青 徐建方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目的:探究学龄儿童体质健康水平与屈光能力及眼生物学参数的关系,进一步明晰生长发育与眼睛屈光状态之间的变化规律,为完善近视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718名8~12岁学龄儿童(男生977人,女生741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所有儿童进... 目的:探究学龄儿童体质健康水平与屈光能力及眼生物学参数的关系,进一步明晰生长发育与眼睛屈光状态之间的变化规律,为完善近视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718名8~12岁学龄儿童(男生977人,女生741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所有儿童进行左右眼裸眼视力、屈光度、眼生物学参数检测,指标包括球镜度数、柱镜度数、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角膜屈光力(K1、K2)及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on,SER)和轴率比[AL/角膜曲率半径(cornea curve radius,CR)]由相应数据计算得出;其次,对所有儿童进行身体形态(身高、体重)和身体素质(速度、力量、柔韧、灵敏和耐力素质)测评。通过Pearson相关、One-way ANOVA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整体筛查性近视率为43.83%,女生高于男生(46.96%vs.41.45%)。学龄儿童身高、体重均与SER呈负相关(P<0.01),与AL、ACD和AL/CR呈正相关(P<0.01);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控制年龄和性别变量后发现,身高每增加10 cm,SER下降0.013 D(P<0.01),AL伸长0.022 mm(P<0.01),ACD加深0.002 mm(P<0.05),而体重每增长10 kg,AL(+0.009 mm,P<0.05)和ACD(+0.002mm,P<0.05)也会随之增加。速度、力量、灵敏素质与SER呈负相关(P<0.01,P<0.05),与AL、ACD和AL/CR呈正相关(P<0.01,P<0.05),而最大摄氧量水平与SER呈正相关(P<0.01),与AL、ACD和AL/CR呈负相关(P<0.01,P<0.05);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控制年龄和性别变量后发现,速度素质越差的儿童其AL越短(-0.043 D,P<0.05);灵敏素质越高,SER越差(-0.003 D,P<0.01),且AL(+0.002 mm,P<0.05)、ACD(+4.812e-4mm,P<0.05)、AL/CR(+2.446e-4,P<0.05)均随之递增。结论:在控制年龄和性别变量后,8~12岁学龄儿童的身高、体重以及速度、灵敏素质的发展与眼睛屈光状态之间存在高度相关,人体可能存在一种协同机制来调控儿童早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眼睛的协调发展,在制定近视防控措施时也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儿童 身体形态 身体素质 屈光能力 眼生物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发性白内障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屈光状态及眼生物学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燕 欧扬 +2 位作者 袁远 王璐 庞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9-572,共4页
目的探讨后发性白内障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屈光状态、眼生物学参数变化特点及其与后囊膜切口大小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眼科就诊的后发性白内障患者62例(62眼),将入选患者分... 目的探讨后发性白内障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屈光状态、眼生物学参数变化特点及其与后囊膜切口大小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眼科就诊的后发性白内障患者62例(62眼),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28例(28眼)、B组34例(34眼);两组患者均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A组术中形成4.0mm大小后囊膜切口,B组术中形成5.5 mm大小后囊膜切口,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裂隙灯、眼底检查及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及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的测量,比较2组各项指标。结果术后两组患者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3、-5.09,均为P=0.000)。两组患者术前ACD值分别为(3.32±0.07)mm、(3.31±0.05)mm,术后分别为(3.45±0.07)mm、(3.48±0.07)mm,两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58、-4.98,均为P=0.000);两组术前SE分别为(-0.29±0.44)D、(-0.29±0.57)D;术后分别为(0.47±0.40)D、(0.51±0.42)D,两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69、-5.03,均为P=0.000)。但两组之间BCVA、ACD及S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L值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后发性白内障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存在人工晶状体轻微后移,导致术后远视漂移现象,但远视漂移程度与后囊膜切口大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性白内障 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 屈光 眼生物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生物测量仪SW-9000与IOL-Master测量青少年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对比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晓艳 李丽华 +2 位作者 陈晓琴 刘春燕 陈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比较SW-9000和IOL-Master测量青少年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角膜曲率及角膜直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验光配镜的青少年患者101例,分别在自然瞳孔下进行SW-9000和IOL-Master测量,主要分析AL、角膜平坦曲率(flat... 目的比较SW-9000和IOL-Master测量青少年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角膜曲率及角膜直径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验光配镜的青少年患者101例,分别在自然瞳孔下进行SW-9000和IOL-Master测量,主要分析AL、角膜平坦曲率(flattest keratometry,FK)、角膜陡峭曲率(steepest keratometry,SK)、角膜水平直径(白到白距离;white to white,WTW)等生物学参数指标在两种测量方法之间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和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来评估两种检查设备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结果两种测量方法测得的AL、FK、SK、WTW平均差值分别为0.09 mm、-0.08 D、-0.22 D、0.12 mm。两种测量方法测量的95%一致性界限范围,AL为0.56 mm,FK为1.38 D,SK为1.81 D,WTW为3.28 mm;其中WTW的范围最宽。2种仪器所测结果进行ICC分析,结果显示,AL、FK、SK、WTW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0.987、0.983和0.179。结论 SW-9000测量AL、角膜曲率与IOL-Master的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SW-9000测量AL略长于IOL-Master,角膜曲率略平坦于IOL-Master;角膜直径的测量两者一致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生物学参数 SW-9000 IOL-MASTER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患者睫状肌麻痹前后眼部生物学参数及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悦 韩雪 +4 位作者 胡亚茹 陈亚茹 李娜 许澈 王剑锋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4-387,392,共5页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HMC)患者睫状肌麻痹前后眼部生物学参数及人工晶状体(IOL)度数计算的变化,并比较HMC患者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的区别。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白内障超声...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HMC)患者睫状肌麻痹前后眼部生物学参数及人工晶状体(IOL)度数计算的变化,并比较HMC患者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的区别。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轴性HMC患者(A组)85例85眼及ARC患者(B组)48例48眼,应用IOL Master⁃700分别测量睫状肌麻痹前后患者的眼轴长度(AL)、平均角膜曲率(Km)、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白到白距离(WTW)及中央角膜厚度(CCT),并使用SRK/T、Haigis及Barrett Universal II公式计算得出IOL度数。比较两组患者睫状肌麻痹前后眼部各生物学参数及IOL度数的变化。结果A组患者睫状肌麻痹前后AL、Km、WTW及三种公式计算IOL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患者睫状肌麻痹前后ACD、LT、C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患者睫状肌麻痹前后AL、Km及三种公式计算IOL度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患者睫状肌麻痹前后ACD、LT、CCT、WT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睫状肌麻痹前后两组患者间AL、Km、WTW、ACD、LT、CCT及三种公式计算IOL度数的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患者SRK/T与Haigis及SRK/T与Barrett Universal II公式之间睫状肌麻痹前后IOL度数变化≥0.5 D的人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Haigis与Barrett Universal II公式相比,睫状肌麻痹前后IOL度数变化≥0.5 D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三种公式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睫状肌麻痹前后IOL度数变化≥0.5 D的人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间睫状肌麻痹前后三种公式计算IOL度数变化≥0.5 D的人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睫状肌麻痹会对白内障患者部分眼部生物学参数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并且相对于ARC患者,HMC患者出现大度数差别的概率较大。睫状肌麻痹对Haigis及Barrett Universal II公式更容易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 睫状肌麻痹 生物学参数 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身材矮小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月 朱如源 +1 位作者 封利霞 刘晓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17-1221,共5页
目的研究儿童身材矮小与眼部生物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身高低于第十百分数值且视力正常的儿童82例82眼作为矮小组,另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130例130眼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进行眼部生物学参数测量... 目的研究儿童身材矮小与眼部生物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身高低于第十百分数值且视力正常的儿童82例82眼作为矮小组,另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130例130眼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进行眼部生物学参数测量,包括视力、眼轴、角膜曲率、角膜散光、眼压、角膜中央厚度、前房深度、晶体厚度以及白到白距离,并计算轴率比。分析两组间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差异,以及身高与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眼部生物学参数测量结果显示,矮小组眼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1,P=0.002);两组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96、t=-2.449,P<0.05),其中矮小组角膜曲率大于对照组,前房深度小于对照组;其他眼部生物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矮小组中男性眼轴(t=-2.435,P=0.015)、轴率比(t=2.577,P=0.012)、前房深度(t=2.563,P=0.012)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眼轴、轴率比、眼压、前房深度均与年龄、身高呈正相关,晶体厚度与年龄、身高呈负相关。在控制年龄和性别后,矮小组眼轴和轴率比与身高呈正相关,与年龄无相关性。结论矮小儿童的眼部生物学参数与正常儿童之间存在差异,提示一方面矮小儿童家长应该尽早关注孩子的眼部发育状况;另一方面在进行儿童眼部筛查时,针对身材矮小儿童应该有不同的筛查标准;未来还需要纳入更多、更全面的研究以补充这方面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材矮小 儿童 生物学参数 轴率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直径在不同轴位的特征及其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关系
6
作者 李璠 王梅 +1 位作者 铁金军 唐丽 《眼科新进展》 2025年第9期715-719,共5页
目的基于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探讨晶状体直径在不同轴位的特征及其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关系。方法纳入2023年7月至12月期间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80例(180眼),将患者术眼作为观察眼。使用... 目的基于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探讨晶状体直径在不同轴位的特征及其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关系。方法纳入2023年7月至12月期间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80例(180眼),将患者术眼作为观察眼。使用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设备CASIA2在16个轴位扫描获取患者晶状体直径数据。根据晶状体直径最大值和最小值所在的扫描轴位,分为水平组、斜轴组和垂直组三个组。比较晶状体直径最大值和最小值在三个组间的分布差异。采用IOL Master 700测量眼部生物学参数,包括眼轴长度(AL)、白到白距离、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采用相关性分析评估晶状体直径与年龄、眼部生物学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及眼部生物学参数对晶状体直径的影响。结果晶状体直径最大值[10.13(9.20,10.80)mm]显著大于晶状体直径最小值[9.26(8.21,9.9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387,P<0.001)。晶状体直径最大值和最小值在三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1.575,P=0.455;H=0.927,P=0.629)。斜轴组与水平组之间的晶状体直径最大值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35,P=0.014);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22)。斜轴组中晶状体直径最大值出现的占比(55.2%)显著高于水平组(38.0%),晶状体直径最大值更常见于斜轴组。晶状体直径与年龄和LT均呈正相关(r_(s)=0.217,P<0.05;r_(s)=0.538,P<0.001),与ACD呈负相关(r_(s)=-0.379,P<0.001)。比较标准化回归系数(β’)显示:LT对晶状体直径的影响最大,其次是AL;LT和AL对晶状体直径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483,P<0.001;β’=0.314,P<0.001)。结论晶状体直径最大值在斜轴组(30°~60°和120°~150°)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水平组,晶状体直径与年龄和LT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ACD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在所有影响晶状体直径的因素中,LT和AL是最关键的因素,其中LT对晶状体直径的影响较AL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直径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CASIA2 生物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锻炼与儿童近视防控及身体形态发育的关联:基于1年纵向干预研究
7
作者 张润泽 徐建方 +3 位作者 张斌 李飞鱼 郭天月 李良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82,共10页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学龄儿童近视防控的作用,分析身体形态与眼生物学参数变化的关联性,为制定科学有效的近视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178名小学3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视力状况分为视力正常对照组(n=45)、视力正常...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对学龄儿童近视防控的作用,分析身体形态与眼生物学参数变化的关联性,为制定科学有效的近视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以178名小学3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视力状况分为视力正常对照组(n=45)、视力正常干预组(n=45)、近视对照组(n=44)和近视干预组(n=44)。对视力正常干预组及近视干预组进行为期1学年每周3次、每次40min的运动干预,干预内容为以锻炼视远视近能力和视觉追踪能力为目标的中等强度有氧训练。在干预前、后,检测所有受试者的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equivalentrefraction,SER)、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角膜曲率半径(cornea curve radius,CR)、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等眼生物学参数以及身高、体重和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等身体形态数据。对采集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在1学年后,视力正常对照组SER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AL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AL/CR及ACD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视力正常干预组AL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SER无显著变化;与视力正常对照组相比,视力正常干预组的SER下降幅度更小[(-0.50±0.73)D vs(-0.08±0.55)D,P<0.01];视力正常干预组的新发近视率为35.1%,显著低于视力正常对照组的48.6%(P<0.05)。2)在1学年后,近视对照组的SER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AL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AL/CR及ACD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近视干预组AL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SER无显著变化;与近视对照组相比,近视干预组的SER下降幅度更小[(-0.70±0.66)Dvs(-0.22±0.97)D,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近视对照组学生身高的变化值与AL变化值存在显著的正向回归关系(β=0.052,P<0.05),即身高每增长10cm,AL增长0.5mm,而其他各组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变化值与眼生物学参数变化水平之间无显著回归关系。结论:无论是非近视还是已近视的8岁学龄儿童,通过规律性参加以视觉追踪为主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均可以显著减缓其SER的下降幅度,有效防控近视的发生与发展。对于近视儿童,体育锻炼可能通过抑制AL异常增长,削弱身高与AL协同生长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儿童 近视 体育锻炼 身体形态 眼生物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4所小学2010—2015年近视流行病学调查与相关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徐珊珊 彭志行 +5 位作者 张秋阳 周云帆 陈辉 李巧林 许敏怡 蒋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0-724,736,共6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南京市4所小学学生近视流行现状和与屈光相关的眼部生物学参数兼关系,为近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抽取南京市4所小学217名一年级学生,开展连续6年的随访研究。结果:随访6年后,小学生近视检... 目的:分析并探讨南京市4所小学学生近视流行现状和与屈光相关的眼部生物学参数兼关系,为近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抽取南京市4所小学217名一年级学生,开展连续6年的随访研究。结果:随访6年后,小学生近视检出率由基线值6.70%增长至72.63%;中度近视人数在随访期间逐年增多,中度近视构成比由基线值8.33%增长至52.31%;随访初期167名非近视屈光群体中,有124名在随访期间发展为近视,其中3~4、5~6年级为近视高发期;随访期间,轴率比(axial length/corneal radius of curvature,AL/CRC)由基线数值2.89±0.08增至3.13±0.14(P值<0.05);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on,SER)与最小分辨角对数(logarithm of the minimum angle of resolution,logMAR)视力、AL和AL/CRC(1年级除外)具有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南京市4所小学学生的近视检出率随年级逐渐升高,其中中度近视构成比增加最为显著;3~4、5~6年级为近视发病高峰阶段;SER与logMAR视力、AL和AL/CRC均存在相关性,其中AL/CRC可考虑作为近视筛查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青少年 流行病学 生物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