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行为视觉训练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雪 王立平 +3 位作者 宋宁 刘兰群 周洁 吴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6-730,共5页
目的探讨行为视觉训练对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的效果。方法2023年8月至10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住院患者21例,行行为视觉训练,包括脑视觉训练和视觉融合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Snellen视力表、斜视三棱镜度和近立体视... 目的探讨行为视觉训练对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的效果。方法2023年8月至10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住院患者21例,行行为视觉训练,包括脑视觉训练和视觉融合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Snellen视力表、斜视三棱镜度和近立体视功能评价视觉功能。结果训练后,患者右眼和左眼视力均明显改善(Z_(右眼)=-3.601,Z_(左眼)=3.012,P<0.01);斜视三棱镜度显著减小(t=8.930,P<0.001);近立体视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行为视觉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患者的视力,减轻斜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眼球运动障碍 行为视觉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骨折修复手术对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的改善 被引量:26
2
作者 沈勤 林厚维 范先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1-684,706,共5页
目的观察眼眶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62例因眼眶骨折实施修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眼眶CT明确骨折的部位、范围及眼外肌嵌顿情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检查并记录复视和眼球运... 目的观察眼眶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62例因眼眶骨折实施修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眼眶CT明确骨折的部位、范围及眼外肌嵌顿情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检查并记录复视和眼球运动情况。结果62例眼眶骨折中23例为单纯眶壁骨折,其中18例术前有复视,19例出现Ⅰ级或Ⅱ级眼球运动障碍;术后12个月时,仅5例残留Ⅰ级或Ⅱ级复视,5例有Ⅰ级眼球运动障碍。39例复合性眼眶骨折中,其中36例术前有复视,38例发生眼球运动障碍;术后12个月时,29例有复视(6例为Ⅲ级复视),22例有眼球运动障碍。术后12个月时,伤后3周内施行手术修复的12例患者中仅1例为Ⅲ级复视,而3个月后施行手术的23例患者中有5例为Ⅲ级复视。结论手术修复眼眶骨折能够有效改善眼球运动功能和复视程度,早期手术疗效优于晚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骨折 复视 眼球运动障碍 修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性眼球运动障碍类型与脑桥病变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陈荣杰 林世和 赵节绪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38-239,共2页
关键词 水平性眼球运动障碍 脑桥病变 神经功能 MRI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叶脑卒中与运动系统功能障碍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欣 郭婷婷 王玉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91-892,共2页
顶叶解剖结构和功能非常复杂,损伤后产生特有的感觉障碍、体像障碍和古茨曼综合征。另外,顶叶是感觉-运动网络的一部分,多种感觉传入信息在此整合后形成对运动“程序”的反馈信息,因而损伤后可产生多种少见运动障碍,临床中容易被忽视。... 顶叶解剖结构和功能非常复杂,损伤后产生特有的感觉障碍、体像障碍和古茨曼综合征。另外,顶叶是感觉-运动网络的一部分,多种感觉传入信息在此整合后形成对运动“程序”的反馈信息,因而损伤后可产生多种少见运动障碍,临床中容易被忽视。我们复习顶叶脑卒中后产生的运动障碍症状,以提高对这些症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叶 卒中 动作障碍 共济失调 眼球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眼球训练仪在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眼球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峥嵘 肖孜 谌晓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4-36,共3页
目的分析全自动眼球训练仪在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患者眼球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摆放悬吊物进行眼球运动训练,观察组采用自制全自动... 目的分析全自动眼球训练仪在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患者眼球运动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摆放悬吊物进行眼球运动训练,观察组采用自制全自动眼球训练仪进行训练。训练3个月比较两组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分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患者使用全自动眼球训练仪进行眼球运动训练,可得到精准、规范、有效的眼球训练,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眼球运动恢复水平,改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爆裂性骨折 复视 眼球运动障碍 眼球运动训练 全自动眼球训练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ane′s眼球后退综合征产生上射和下射现象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高杨 宁玉贤 +1 位作者 郝瑞 赵堪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1695-1697,共3页
目的探讨Duane′s眼球后退综合征(DRS)患者产生上、下射现象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4例(97眼)DRS患者分别按年龄(<16岁与≥16岁)、分型(Ⅰ型、Ⅱ型、Ⅲ型)以及是否合并水平偏斜(内斜、外斜)和垂直偏斜进行分组,研究各因素与上、下射现... 目的探讨Duane′s眼球后退综合征(DRS)患者产生上、下射现象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4例(97眼)DRS患者分别按年龄(<16岁与≥16岁)、分型(Ⅰ型、Ⅱ型、Ⅲ型)以及是否合并水平偏斜(内斜、外斜)和垂直偏斜进行分组,研究各因素与上、下射现象产生的关系。结果 57.73%(56/97)的DRS患者出现上、下射现象,其中<16岁与≥16岁两组DRS患者上、下射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DRS患者上、下射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水平斜视的DRS患者中内斜视组与外斜视组上、下射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在位有垂直偏斜组与无垂直偏斜组DRS患者上、下射现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下射现象常见于DRSⅢ型、外斜且原在位有垂直斜视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 内斜视 眼球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副肿瘤性眼阵挛-肌阵挛-共济失调综合征一例
7
作者 王冬欣 卢海丽 陈娜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3-588,共6页
患者女性,56岁。因头晕、心悸、大小便障碍6个月,四肢麻木、震颤4个月,四肢无力、视物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2个月,于2021年8月1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6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心率增快(145次/min),多发生于直立位,大小便障碍伴肛周... 患者女性,56岁。因头晕、心悸、大小便障碍6个月,四肢麻木、震颤4个月,四肢无力、视物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2个月,于2021年8月18日入院。患者入院前6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心率增快(145次/min),多发生于直立位,大小便障碍伴肛周麻木,需借助开塞露通便;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麻木、震颤,麻木由双足逐渐进展至双下肢和上肢,持物时震颤明显,症状呈渐进性加重;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无力,无法站立和行走,以及视物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运动障碍 肌阵挛 共济失调 副肿瘤综合征 神经系统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骨折的手术时机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卜战云 柴昌 郑嵩山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29-1130,共2页
眶壁和眶缘的骨折可引起眶内软组织嵌顿在骨折处或疝入到鼻窦内,造成眼球内陷或移位、眼球运动障碍和复视,严重者还可引起眶下神经损伤、感觉丧失、局部麻木等不适。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严重影响视力和面容美观。本研究探讨眼眶骨折... 眶壁和眶缘的骨折可引起眶内软组织嵌顿在骨折处或疝入到鼻窦内,造成眼球内陷或移位、眼球运动障碍和复视,严重者还可引起眶下神经损伤、感觉丧失、局部麻木等不适。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可严重影响视力和面容美观。本研究探讨眼眶骨折的手术时机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骨折 手术时机 疗效分析 眼球运动障碍 治疗效果 软组织嵌顿 眼球内陷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后循环梗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洪涛 李若桦 +1 位作者 李爱东 张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后循环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721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59例)、中年组(198例)和老年组(364例);每组再按梗死部位分为前、后循环梗死组。然后对比分析其中后循环梗死老年组(110例)与前循环梗死老年组... 目的探讨老年人后循环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721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159例)、中年组(198例)和老年组(364例);每组再按梗死部位分为前、后循环梗死组。然后对比分析其中后循环梗死老年组(110例)与前循环梗死老年组(254例)、后循环梗死青年组(30例)、后循环梗死中年组(60例)的梗死部位、临床症状及体征、危险因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改良Rankin量表和死亡情况。结果后循环梗死各年龄组的最常见梗死部位是脑桥,合并前循环梗死最多的部位是基底节区。与前循环梗死老年组比较,头晕、眩晕、吞咽困难及四肢瘫虽为后循环梗死老年组较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但缺乏特异性;而复视、共济失调、眼震、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等临床上虽具有特异性,却十分少见,对诊断帮助不大。与前循环梗死老年组和后循环梗死中年组比较,后循环梗死老年组HDL-C降低、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后循环梗死老年组日常生活能力较前循环梗死老年组明显差(P<0.05)。结论老年人后循环梗死的预后大多较好。由于吞咽因难和抵抗力低下而使其更容易发生肺炎,治疗中应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康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桥 体征和症状 共济失调 眼球运动障碍 呼吸困难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磁共振成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书剑 黄月 +1 位作者 党雷 张杰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7-738,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患者的临床和MRI特点,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TOBS老年患者28例,采用TOAST分型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分析临床和MRI特点。结果老年TOBS患者以眩晕(82%)、意识障碍(68%)多见。MRI显示,中脑... 目的探讨老年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患者的临床和MRI特点,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择TOBS老年患者28例,采用TOAST分型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分析临床和MRI特点。结果老年TOBS患者以眩晕(82%)、意识障碍(68%)多见。MRI显示,中脑梗死占64%,脑桥占36%,丘脑占43%,枕叶占39%,小脑半球占68%。结论掌握老年TOBS患者临床及MRI特点,为进一步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梗死 磁共振成像 胼胝体 眩晕 眼球运动障碍 偏盲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后皮质萎缩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邹永明 刘丽萍 +3 位作者 李攀 田志岩 陆达 周玉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总结我院20例后皮质萎缩(PCA)的临床资料,加深临床医师对PCA的认识。方法纳入我院近5年临床诊断为PCA患者20例,平均年龄(60.20±9.31)岁,平均发病年龄(57.70±9.44)岁,仅有2例(10.0%)患者有痴呆家族史。将年龄≥60岁的9例... 目的总结我院20例后皮质萎缩(PCA)的临床资料,加深临床医师对PCA的认识。方法纳入我院近5年临床诊断为PCA患者20例,平均年龄(60.20±9.31)岁,平均发病年龄(57.70±9.44)岁,仅有2例(10.0%)患者有痴呆家族史。将年龄≥60岁的9例作为老年组,年龄<60岁的11例作为年轻组。收集患者相关神经心理学评估、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等资料,进行简单的描述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70.0%的患者首诊科室为眼科,从发病到临床确诊的平均时间为(2.45±1.36)年。老年组与年轻组年龄和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吸烟、饮酒及相关神经心理学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大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为完全或部分Balint综合征(80.0%)、完全或部分Gerstmann综合征(55.0%)。失用、命名障碍、视觉缺损等临床症状也较为常见。而视幻觉和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最为少见,仅为5.0%。结论 PCA作为一组异质性很高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具有较大的差异,而且,其中一些不常见的临床症状很容易让临床医师感到困惑。加深对PCA的认识,能够使临床医师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PCA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视觉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眼球运动障碍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眩晕诊治的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田军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35-1337,共3页
眩晕诊治面临两大主要任务:及时识别恶性眩晕挽救生命;诊治良性眩晕提高生活质量。及时区别中枢和外周损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眩晕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很难定义,无法测量,诊断充满挑战,治疗充满问题的综合征。然而,随着科学技术... 眩晕诊治面临两大主要任务:及时识别恶性眩晕挽救生命;诊治良性眩晕提高生活质量。及时区别中枢和外周损害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眩晕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很难定义,无法测量,诊断充满挑战,治疗充满问题的综合征。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局面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谈谈眩晕诊治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听力障碍 眼球运动障碍 前庭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窦软骨瘤表现为眶上裂综合征一例
13
作者 张译心 戴艳丽 +4 位作者 梅晓白 范珂 邱怀雨 黄厚斌 魏世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23-824,共2页
患者,男,16岁,因复视、左眼眼球运动障碍10个月入院。10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复视,左眼不能外转,当地医院诊断为左眼外展神经麻痹,行左眼上直肌、下直肌移位术,术后正视时复视消失,但左眼仍外转不能。术后8个月,患者左眼... 患者,男,16岁,因复视、左眼眼球运动障碍10个月入院。10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复视,左眼不能外转,当地医院诊断为左眼外展神经麻痹,行左眼上直肌、下直肌移位术,术后正视时复视消失,但左眼仍外转不能。术后8个月,患者左眼再次出现上转、下转和内收运动受限,伴上睑下垂,遂到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眼科检查:双眼矫正视力均为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裂综合征 软骨瘤 海绵窦 眼外展神经麻痹 眼球运动障碍 矫正视力 直肌移位术 医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干腹侧中线旁对称性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14
作者 王雪梅 蔡丽朋 +5 位作者 王艳玲 耿晓坤 魏建朝 孟繁花 张伟东 杜会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965-970,共6页
目的探讨脑干腹侧部中线旁对称性脑梗死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例脑干腹侧部中线旁对称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7例孤立性脑干病灶与4例合并后循环其他部位病灶患者,6例老年与5例中青年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脑干腹侧部中线旁对称性脑梗死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例脑干腹侧部中线旁对称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7例孤立性脑干病灶与4例合并后循环其他部位病灶患者,6例老年与5例中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为急性起病,以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及四肢瘫痪为主要特点;病灶累及延髓1例,延髓脑桥交界区1例,单纯累及脑桥3例,同时累及中脑和脑桥4例,单纯累及中脑2例;3例死亡,3例持续性意识障碍,5例好转。孤立性脑干病灶与后循环多发病灶患者高脂血症、吸烟史和出院改良的Rankin量表≥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老年患者意识障碍、合并肺感染、死亡或未愈比例较中青年患者高(P<0.05,P<0.01)。结论脑干腹侧部中线旁对称性脑梗死是椎基底动脉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常见病因为椎基底动脉穿支闭塞,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老年患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 脑梗死 意识障碍 眼球运动障碍 四肢麻痹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神经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3) 被引量:5
15
作者 《人工智能在神经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指南(2023)》专家组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 +49 位作者 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眼科影像研究专家组 邵毅 龚岚 刘婷婷 谭钢 刘祖国 陈蔚 张铭志 李世迎 黄锦海 孙传宾 计丹 迟玮 杨卫华 许言午 接英 胡亮 魏雁涛 马健 杨文利 张慧 蔡建奇 苏兆安 李程 邹文进 刘昳 王佰亮 李贵刚 黄晓丹 谢华桃 李凯军 陆培荣 邱坤良 胡丽丹 邓志宏 文丹 刘春玲 姚勇 黄明海 邵婷婷 彭娟 赵慧 刘光辉 温鑫 李中文 石文卿 唐丽颖 王燊 梁荣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25-933,共9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医疗保健系统的智能化进程。神经眼科是眼科领域中新兴的分支学科,其常见疾病包括视神经盘病变和眼球运动障碍等。由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在神经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日益...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医疗保健系统的智能化进程。神经眼科是眼科领域中新兴的分支学科,其常见疾病包括视神经盘病变和眼球运动障碍等。由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在神经眼科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就人工智能在神经眼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形成指南,为人工智能在该领域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神经眼科 视神经盘病变 眼球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鼻窦炎对爆裂性眼眶骨折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袁庆越 庄艾 +2 位作者 宋雪霏 施沃栋 毕晓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98-1401,共4页
目的·探索副鼻窦炎对爆裂性眼眶骨折(blowout orbital fracture,BOF)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2018年12月—2019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66眼)BOF患者资料。分为副鼻窦黏膜增厚(sinus ... 目的·探索副鼻窦炎对爆裂性眼眶骨折(blowout orbital fracture,BOF)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2018年12月—2019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66眼)BOF患者资料。分为副鼻窦黏膜增厚(sinus membrane thickening,SMT)组48例(48眼)和无副鼻窦黏膜增厚(no sinus membrane thickening,NSMT)组18例(18眼)。观察2组的矫正视力、复视、眼球运动障碍及眼球突出度差值指标,采用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回归方程等统计方法,分析SMT与BOF预后的相关性。结果·NSMT组比SMT组的术后复视和眼球运动障碍程度更轻(均P=0.000)。眼球突出度差值变化、患眼矫正视力变化和SMT均无相关性。结论·副鼻窦炎与BOF术后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的恢复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裂性眼眶骨折 副鼻窦炎 副鼻窦黏膜增厚 视力下降 复视 眼球运动障碍 眼球突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为孤立前核间性眼肌麻痹的脑桥梗死一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鑫 常立国 +5 位作者 郭富山 王卫胜 王伟 霍成举 张柳英 夏章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2-203,共2页
核间性眼肌麻痹(INO)又称为内侧纵束综合征,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分为:前INO、后INO和一个半综合征[1]。前INO主要表现为双眼向病变对侧注视时,患侧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外展时伴有眼震,而辐辏反射正常。该综合征临床少见,而以孤立前INO... 核间性眼肌麻痹(INO)又称为内侧纵束综合征,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分为:前INO、后INO和一个半综合征[1]。前INO主要表现为双眼向病变对侧注视时,患侧眼球不能内收,对侧眼球外展时伴有眼震,而辐辏反射正常。该综合征临床少见,而以孤立前INO为表现的脑桥梗死更为罕见,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运动障碍 脑桥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结膜瓣转位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被引量:9
18
作者 于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4期2199-2199,共1页
翼状胬肉是眼科门诊常见的一种眼表疾病,系外界刺激因素如紫外线照射、气候干燥、风沙等作用于结膜下的胶原纤维,使之变性,损伤角膜前弹力层,继发上皮变性,结缔组织增生,长入变性的角膜而形成,因形似昆虫翅膀而得名。它多发生于内外眦... 翼状胬肉是眼科门诊常见的一种眼表疾病,系外界刺激因素如紫外线照射、气候干燥、风沙等作用于结膜下的胶原纤维,使之变性,损伤角膜前弹力层,继发上皮变性,结缔组织增生,长入变性的角膜而形成,因形似昆虫翅膀而得名。它多发生于内外眦部角膜缘,轻者影响容貌,引起眼涩等刺激症状,累及瞳孔区时可以严重影响视力,严重的可引起睑球粘连、结膜穹窿部变窄、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等并发症。常规治疗以单纯手术切除为主.虽然手术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瓣转位 翼状胬肉 移植治疗 角膜前弹力层 单纯手术切除 自体 结缔组织增生 眼球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线粒体病患者麻醉一例
19
作者 吴向宇 汪勇 黄太满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1-101,共1页
患者,女,42岁,55k。因车祸入院,CT诊断L2爆裂性骨折。患者自诉平时行走乏力,易疲劳。18年前在南京军区总院确诊为线粒体病(眼肌型)。现平卧无呼吸困难,无心慌气短。查体:卧床,生命体征正常,神清,对答切题,双侧眼睑下垂、... 患者,女,42岁,55k。因车祸入院,CT诊断L2爆裂性骨折。患者自诉平时行走乏力,易疲劳。18年前在南京军区总院确诊为线粒体病(眼肌型)。现平卧无呼吸困难,无心慌气短。查体:卧床,生命体征正常,神清,对答切题,双侧眼睑下垂、左眼球运动障碍,胸腹部检正常,四肢肌力5级,神经病理征未引出。3d前血K^+3.19mmol/L,现已纠正为4.28mmol/L,余实验室检查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病 患者 麻醉 眼球运动障碍 爆裂性骨折 实验室检查 CT诊断 行走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联合分区、模块化微创穿刺治疗大量脑出血1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韦维 凌霄 李忠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344-2345,共2页
患者男,67岁,因"突发左侧肢体乏力、意识障碍5 d,加重2 d"于2020年1月30日急诊送入院。既往2017年有脑出血病史,出血量约25 m L,治疗后遗留左眼球运动障碍,向左凝视,肢体活动正常。既往偶尔饮酒,无吸烟嗜好。入院查体:BP212/1... 患者男,67岁,因"突发左侧肢体乏力、意识障碍5 d,加重2 d"于2020年1月30日急诊送入院。既往2017年有脑出血病史,出血量约25 m L,治疗后遗留左眼球运动障碍,向左凝视,肢体活动正常。既往偶尔饮酒,无吸烟嗜好。入院查体:BP212/101 mm Hg,意识昏迷,GCS评分6分(E1V1M4)双侧瞳孔不等大等圆,左侧直径3.0 mm,右侧直径5.0 mm,对光反射迟钝,左侧肢体肌力3级,右侧5级,肌张力正常,左侧巴宾斯基征阳性,余病理征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余查体配合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运动障碍 左侧肢体肌力 脑膜刺激征 光反射迟钝 意识障碍 肌张力 GCS评分 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