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对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系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韩永华 朱日升 +8 位作者 李瑞珍 王汉玉 王秀丽 张贵岚 王鹏 孙晓军 小岛卓也 高桥 沈渔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 :探讨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断及其与他们的父母、同胞等遗传关系的研究。方法 :使用眼球轨迹运动检查仪对 5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他们的父母双亲、同胞各 5 0人进行测试 ,并测试正常健康对照组 3 0人。以差别... 目的 :探讨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断及其与他们的父母、同胞等遗传关系的研究。方法 :使用眼球轨迹运动检查仪对 5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他们的父母双亲、同胞各 5 0人进行测试 ,并测试正常健康对照组 3 0人。以差别分析值 (Discriminantanalysis ,D分 )的结果来判定其是否为精神分裂症性障碍。凡D分是正分为精神分裂症性障碍 ,负分为非精神分裂症性障碍。用阳性和阴性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 ,按ICD -10和DSM -Ⅳ诊断标准检查每一受试者。结果 :5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有40人D分值为正分 (40 / 5 0人 ,80 0 % ) ,患者的父亲 5 0人中有 2人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2 3人D分值为正分(2 3 / 48人 ,47 9% ) ,同胞 5 0人中有 5人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2 5人D分值为正分 (2 3 / 45人 ,5 1 1% ) ;正常健康对照组 3 0人中有 4人D分值为正分 (4/ 3 0人 ,13 3 % )。患者与父亲、母亲、同胞之间在反应性探究分(RSS)、眼运动注视点数 (NEF)、认知性探究分 (CSS)、眼视踪总距离 (TESL)、眼视踪平均距离 (MESL)等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在父亲与母亲、父亲与同胞、母亲与同胞之间比较除个别项目外 ,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眼球轨迹运动作为对精神分裂症的辅助诊断具有特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父母双亲 同胞 眼球轨迹运动 生物遗传学指标 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状态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韩永华 吕淑艳 +3 位作者 松岛英介 小岛卓也 周凤 沈渔邨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状态下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的差异及判别分析结果。方法 :应用眼球轨迹运动记录仪测试正常人组 2 2例 ;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显著组 2 6例 ,缓解组 61例 ,慢性组 (阴性症状为主 ) 3 0例 ,并进行组间比较。结...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状态下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的差异及判别分析结果。方法 :应用眼球轨迹运动记录仪测试正常人组 2 2例 ;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显著组 2 6例 ,缓解组 61例 ,慢性组 (阴性症状为主 ) 3 0例 ,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正常人对照组为负分 ( -1 2 75 ) ,精神分裂症患者各组均为正分 ;其中症状显著组 1 85 8分 ,症状缓解组 2 3 3 2分 ,慢性组 3 499分。正常对照组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各组在眼球轨迹运动各项指标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0 0 1)。显著组和缓解组与慢性组某些指标比较其差异同样有显著性 (P <0 0 5~ 0 0 1) ,但显著组与缓解组所有指标比较其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诊断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反应性探究分 (RSS)可作为精神分裂症特定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不同状态 眼球轨迹运动 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与表皮生长因子4(ERBB4)基因多态性的关联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梓萌 潘超 +6 位作者 卢天兰 阮燕燕 朱日升 王力芳 阎浩 岳伟华 张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08-212,共5页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exploratory eye movement,EEM)与表皮生长因子4(V-erb-b2 avian erythroblastic leukemi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4,ERBB4)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对13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进行EEM检查及...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exploratory eye movement,EEM)与表皮生长因子4(V-erb-b2 avian erythroblastic leukemi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4,ERBB4)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对13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进行EEM检查及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芯片检测,对EEM与ERBB4基因447个SNPs进行数量性状位点关联分析(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结果 ERBB4基因的7个SNPs位点(rs12619728,rs17737553,rs1344906,rs10168717,rs10165449,rs10932380,rs7594456)与精神分裂症患者EEM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重检验阳性发现错误率(positive falsediscovery rate,pFDR)校正仍有统计学意义(q<0.2)。结论ERBB4基因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异常的易感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 ERBB4 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例抑郁症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潘超 单敏 +1 位作者 朱日升 韩永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7-409,共3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标记运动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标记记录仪(Type-Ⅳ)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对31例抑郁症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两次检查,间隔时间(34±8)天;31例正...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标记运动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标记记录仪(Type-Ⅳ)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对31例抑郁症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两次检查,间隔时间(34±8)天;31例正常人对照组只作一次检查。结果判别分析值(Discriminantanalysis,D分值)在抑郁症组前后两次检查的结果(0.52±1.58,0.79±1.44)均高于正常人对照组(-1.00±0.85),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t=4.40、5.80,P<0.01)。抑郁症组前后两次检查HAMD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32.14±5.72,17.48±7.82,t=11.91,P<0.01),但前后两次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主要指标之间比较其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抑郁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结果不同,抑郁症组经过抗抑郁剂治疗后,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主要指标前后两次比较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病例对照研究 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 被引量:1
5
作者 邱琳琳 朱日升 +1 位作者 韩永华 张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29-834,共6页
目的:研究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ATPD)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及其对疾病转归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标准的来自病房或门诊的34例ATPD患者、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9例正常对照进... 目的:研究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ATPD)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及其对疾病转归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符合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标准的来自病房或门诊的34例ATPD患者、3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29例正常对照进行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检查并分析眼动参数。三组受试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均匹配。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ATPD患者在入组时及入组1个月后各行1次眼动检查,另外两组均行1次眼动检查。对ATPD患者进行随访以了解诊断变化。结果:ATPD患者眼动参数反应性探究分、认知性探究分均低于正常对照(P<0.05),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D分)值高于正常对照。经至少1个月随访,18例ATPD患者改诊为精神分裂症,其中首次D分值为正分占72.22%;这18例患者首次D分值高于正常对照和16例改诊为其他精神障碍者(P<0.05),而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存在异常;判别分析值正分可能为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转归为精神分裂症提供一种有价值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 精神分裂症 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究性眼动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丽莉 韩永华 朱日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02-704,共3页
目的 :探讨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 (EETM )对精神分裂症不同病程的影响及其组间比较。方法 :应用眼球轨迹运动标记记录仪 (MODELIV ,日本提供 )对 13 3例病程小于 1年 (第 1组 ) ,14 8例病程在1~ 5年 (第 2组 ) ,10 5例病程在 5~ 10年 (... 目的 :探讨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 (EETM )对精神分裂症不同病程的影响及其组间比较。方法 :应用眼球轨迹运动标记记录仪 (MODELIV ,日本提供 )对 13 3例病程小于 1年 (第 1组 ) ,14 8例病程在1~ 5年 (第 2组 ) ,10 5例病程在 5~ 10年 (第 3组 ) ,112例病程在 10年以上 (第 4组 )四组不同病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 81人的正常对照组进行实验检查。用差别分析值 (DiscriminantAnalysis ,D分值 ) ,眼固定点数 (NumberofEyeFixations ,NEF) ,反应性探索分 (ResponsiveSearchScore ,RSS) ,认知性探索分 (CognitiveSearchScore ,CSS) ,眼示踪总距离 (TotalEyeScanning ,TESL) ,眼示踪平均距离 (MeanEyeScanning ,MESL)分析四组实验结果并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 :4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获正分 3 86人 (敏感性 77 5 % ) ,负分112人 ;81人正常对照组获正分 7人 ,负分 74人 (特异性 91 4% )。D分值、EETM在正常人受试者与精神分裂症组间比较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D分值、EETM在第 1组与第 4组间比较除NEF、MESL外 ,其它指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EETM其它各组间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眼球轨迹运动实验检查是对精神分裂症敏感性较强的辅助诊断工具 ;病程较长的精神分裂症其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探究性眼动分析 眼球轨迹运动标记记录仪 实验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图像分割的视频眼震图记录新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邓梁 史仪凯 袁小庆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3-526,共4页
传统眼震图记录技术是通过皮肤电极引导微弱的角膜、视网膜电位差以间接地观测眼球运动位移参数。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分割的视频眼震图记录新方法,通过摄像单元对眼球震颤的视频采集,对运动图像进行瞳孔图像分割,而后获取瞳孔图... 传统眼震图记录技术是通过皮肤电极引导微弱的角膜、视网膜电位差以间接地观测眼球运动位移参数。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分割的视频眼震图记录新方法,通过摄像单元对眼球震颤的视频采集,对运动图像进行瞳孔图像分割,而后获取瞳孔图像的一个定点在定坐标系下的坐标值,从而实现对眼球的运动轨迹的记录。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眼震图记录的方法相比,该方法使眼震图记录的准确性、精确度和可靠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震图记录 视频采集 瞳孔图像分割 眼球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