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转换为PCV和PNV的多模式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
16
1
作者
陈青山
赵霞
+1 位作者
李志
程晓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转换为息肉样脉络膜血管性病变(PCV)和增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7年9月在暨南大学深圳眼科医院初诊为CSC且经微脉冲激光光凝或半剂量光动力疗法(PDT...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转换为息肉样脉络膜血管性病变(PCV)和增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7年9月在暨南大学深圳眼科医院初诊为CSC且经微脉冲激光光凝或半剂量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的79例91眼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眼均经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其中治疗后仍存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脱离或复发的CSC者行FFA、OCT、ICGA、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对16例20眼CSC确诊转归为PCV和PNV眼进行分析并行增强深度成像OCT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结果治疗的91眼CSC中9例11眼转换为PNV,FFA显示黄斑区多发性斑点状高荧光,ICGA显示黄斑区异常脉络膜毛细血管团状扩张,OCT显示RPE波浪状浅脱离伴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OCTA分层显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团状新生血管位于RPE与Bruch膜之间。共有7例9眼转换为PCV,FFA显示浆液或浆液血性色素上皮脱离(PED)及黄斑多灶性斑点高荧光,ICGA显示异常扩张脉络膜血管网(BVN)伴典型息肉样病灶,OCT示拇指状PED与双层征并伴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OCTAen-face分层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BVN与细小息肉样表现。PCV组和PNV组基线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视力)分别为0.282±0.220和0.413±0.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37,P<0.05)。CSC组、PCV组和PNV组SFCT分别为(373.61±65.11)、(296.22±30.24)和(328.63±76.18)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8,P<0.05)。与PCV比较,PNV患者SFCT显著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P<0.05)。结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具有脉络膜增厚特征CSC可转换为PNV,具有浆液性或出血性PED的PNV可转换为PCV。多模式影像检查有助于CSC转换为PNV和PCV眼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增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
眼底多模式影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转换为PCV和PNV的多模式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
16
1
作者
陈青山
赵霞
李志
程晓容
机构
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
深圳爱尔眼科医院
出处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4,共5页
基金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知识创新计划项目(JCYJ20150402152130699).
文摘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转换为息肉样脉络膜血管性病变(PCV)和增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PNV)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7年9月在暨南大学深圳眼科医院初诊为CSC且经微脉冲激光光凝或半剂量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的79例91眼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眼均经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其中治疗后仍存在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脱离或复发的CSC者行FFA、OCT、ICGA、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对16例20眼CSC确诊转归为PCV和PNV眼进行分析并行增强深度成像OCT测量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结果治疗的91眼CSC中9例11眼转换为PNV,FFA显示黄斑区多发性斑点状高荧光,ICGA显示黄斑区异常脉络膜毛细血管团状扩张,OCT显示RPE波浪状浅脱离伴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OCTA分层显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团状新生血管位于RPE与Bruch膜之间。共有7例9眼转换为PCV,FFA显示浆液或浆液血性色素上皮脱离(PED)及黄斑多灶性斑点高荧光,ICGA显示异常扩张脉络膜血管网(BVN)伴典型息肉样病灶,OCT示拇指状PED与双层征并伴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OCTAen-face分层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BVN与细小息肉样表现。PCV组和PNV组基线平均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视力)分别为0.282±0.220和0.413±0.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37,P<0.05)。CSC组、PCV组和PNV组SFCT分别为(373.61±65.11)、(296.22±30.24)和(328.63±76.18)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48,P<0.05)。与PCV比较,PNV患者SFCT显著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P<0.05)。结论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具有脉络膜增厚特征CSC可转换为PNV,具有浆液性或出血性PED的PNV可转换为PCV。多模式影像检查有助于CSC转换为PNV和PCV眼的诊断。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增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
眼底多模式影像
Keywords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arization
Pachy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Fundus multimodal imaging
分类号
R774.1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转换为PCV和PNV的多模式影像学特征
陈青山
赵霞
李志
程晓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