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胡玉萍 杨建军 +1 位作者 李伟彦 稽晴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236-1241,共6页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CCI)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表达的变化,以及鞘内注射...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榨损伤(chronic constrictive injury,CCI)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NCAM)表达的变化,以及鞘内注射NCAM相似肽c3d、NCAM反义寡核甘酸(Anti)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影响,探讨GDNF、NCAM在NP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实验1: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21只):疼痛组和对照组。疼痛组大鼠行左侧坐骨神经结扎术,建立CCI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前1 d和术后1、3、5、7、14、21 d测机械痛阈(mechanicalwithdrawl threshold,MWT)和热痛阈(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技术检测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GDNF和NCAM的表达变化。实验2: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对照组、NS+GDNF组、c3d+GDNF组、Anti-NCAM+GDNF组。各组大鼠于建立CCI模型后3 d鞘内注射上述制剂,观察其痛阈变化。结果实验1:与对照组相比,疼痛组大鼠术前1 d、术后1、21 d MWT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5、7、14 d MWT和TWL均降低,其中术后7 d阈值最低(P<0.01);术后3、5、7、14 d GDNF和NCAM的表达均升高,其中7 d表达最高(P<0.01)。实验2:与NS对照组相比,NS+GDNF组、c3d+GDNF组MWT和TWL明显降低(P<0.01),Anti-NCAM+GDN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GDNF组、c3d+GDNF组与给药前相比,MWT和TWL明显降低(P<0.01);Anti-NCAM+GDNF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CCI后出现痛阈下降,DRG中GDNF和NCAM表达增高;外源性GDNF可缓解NP,阻断NCAM表达可消减GDNF的镇痛作用,提示GDNF和NCAM信号通路参与了NP的发生和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脊髓背根神经 慢性压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眶内视神经慢性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2
作者 刘秀明 魏锐利 蔡季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6期425-428,共4页
目的建立眶内视神经慢性受压损伤动物模型,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以24只新西兰大白兔(24眼)为实验对象,模拟眼眶肿瘤生长方式,将人8#双腔止血导尿管前端球囊手术植入眶内视神经旁,术后定时充盈造影剂使球囊缓慢增大,慢... 目的建立眶内视神经慢性受压损伤动物模型,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以24只新西兰大白兔(24眼)为实验对象,模拟眼眶肿瘤生长方式,将人8#双腔止血导尿管前端球囊手术植入眶内视神经旁,术后定时充盈造影剂使球囊缓慢增大,慢性压迫眶内视神经,行CT扫描观察球囊位置及充盈情况,于损伤不同阶段行眼底照相,处死动物后取下眼球及视神经行病理检查。结果所有实验动物中有5例发生感染,其中压迫8周组3例。CT扫描及处死动物观察球囊位正,1例因球囊开胶而致造影剂渗漏。眼底照片显示视神经受压早期视盘充血水肿,随后水肿减轻,颜色变淡,晚期视盘苍白;病理切片见损伤早期视网膜水肿增厚,随后水肿减轻,视网膜各层细胞减少,排列杂乱,并随压迫时间延长而明显;早期视神经间质细胞减少,随后增多,排列紊乱,束膜破坏,晚期视神经几乎被杂乱无章的间质细胞占据,未见完整束膜。结论所建立的兔眶内视神经慢性受压损伤的动物模型稳定可靠,损伤过程接近临床,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视神经 慢性损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6参与大鼠外周神经损伤及痛觉过敏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丛芳 倪慧珍 +2 位作者 李维佳 樊帆 金海威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05-608,共4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神经损伤过程中CD16在三叉神经节的动态表达和分布,探讨三叉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免疫反应参与外周神经损伤及痛觉过敏的潜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眶下神经慢性压榨损伤动物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标记观察CD16在三叉神经节的... 目的:观察实验性大鼠神经损伤过程中CD16在三叉神经节的动态表达和分布,探讨三叉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免疫反应参与外周神经损伤及痛觉过敏的潜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眶下神经慢性压榨损伤动物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标记观察CD16在三叉神经节的表达和分布,通过与CGRP的相关性分析,检测痛觉过敏过程中CD16的参与作用。结果:大鼠眶下神经压榨性损伤72h后,三叉神经节初级感觉神经元CD16的表达显著性增强,5d后达峰值,且神经元内CD16的表达与CGRP的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三叉神经系统初级感觉神经元细胞表达CD16,并参与外周神经损伤和痛觉过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6 眶下神经慢性压榨损伤 痛觉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大鼠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 被引量:5
4
作者 周瑸 刘玉光 吴承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三叉神经 动物模型 下神经 大鼠 慢性压迫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