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眩晕证的中医治疗现状与评析
- 1
-
-
作者
张海洲
-
机构
南京中学医院中医系
-
出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62-64,共3页
-
文摘
眩晕病名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等篇,又名眩冒,眩掉、颠眩、眩运,系指目花头旋之感。总观之,此为上实下虚之证,上实风痰瘀,下虚肝脾肾。究其因由,盖有外感、内伤之别,内伤多见,或二者兼而有之。中医治疗方法多样,或辨证施治.或专方专药,或针、推、激光综合治理,均取得较好疗效。本文拟复习近年有关文献,展示与评析中医治疗眩晕的现状。
-
关键词
眩晕/中医药疗法
综述
-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痰瘀交结型眩晕
被引量:6
- 2
-
-
作者
赵欢
庞乐
-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
-
出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342-343,共2页
-
文摘
半夏白术天麻汤是临床上治疗眩晕的常用方剂,其与活血化瘀类中药合用可治疗因痰瘀交结所引起的眩晕顽疾。痰瘀互结为致病因素,二者相合可致眩晕缠绵不愈,日久更加重血瘀,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对于日久不愈的眩晕多从痰瘀论治,每收良效。
-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应用
痰瘀交结
眩晕/中医药疗法
-
分类号
R255.6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眩晕治验心得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徐雪
刘淑霞
-
机构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脑内二科
-
出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506-506,共1页
-
-
关键词
眩晕/中医药疗法
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
酸枣仁
-
分类号
R255.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舒血宁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影响
被引量:4
- 4
-
-
作者
王桂红
-
机构
广州市中医医院
-
出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677-678,共2页
-
文摘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5例使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以20 mL舒血宁加入到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88%,对照组73.33%,P<0.05;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变化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
-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中医药疗法
舒血宁注射液/临床应用
银杏叶
-
分类号
R277.7
[医药卫生—中医学]
-
-
题名化痰祛瘀治疗眩晕50例
被引量:8
- 5
-
-
作者
张茂琴
-
机构
扬州市中医院
-
出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776-777,共2页
-
文摘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眩晕患者,中医辨证属痰瘀合病者予化痰祛瘀、理气开窍为法治疗,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结果:50例中,痊愈9例,显效21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0%。结论:以化痰祛瘀法治疗眩晕疗效稳定,不易复发。
-
关键词
眩晕/中医药疗法
化痰祛瘀法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应用
-
分类号
R255.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痰瘀同治法治疗老年性眩晕49例
被引量:5
- 6
-
-
作者
李振生
-
机构
河南省平顶山市中医院
-
出处
《国医论坛》
2006年第4期33-34,共2页
-
-
关键词
老年性眩晕/中医药疗法
中草药/治疗应用
痰瘀同治
-
分类号
R255.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4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
- 7
-
-
作者
叶卓丁
-
机构
东莞市大朗医院
-
出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524-525,共2页
-
文摘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性眩晕患者80例分为两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疗程7 d。结果治疗组治疗3 d愈显率为75.0%,7 d愈显率为95.0%,优于对照组的57.5%和82.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有明显疗效。
-
关键词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应用
颈性眩晕/中医药疗法
吸氧
镇静
补液
-
分类号
R255.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活血化淤法在眩晕中的运用
- 8
-
-
作者
向阳
-
机构
湖北省仙桃市沙湖中心卫生院
-
出处
《甘肃中医》
1996年第1期21-21,共1页
-
文摘
活血化淤法在眩晕中的运用向阳湖北省仙桃市沙湖中心卫生院(433019)主题词眩晕/中医药疗法活血化淤眩晕,指头晕眼花,其治疗多从风、火、痰、虚着手,然而临床上久晕者仅拘于此,疗效往往不理想。近来笔者于此病从“淤”着眼,采用活血化淤治疗,常获满意效果,...
-
关键词
眩晕/中医药疗法
活血化淤
-
分类号
R255.305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
-
题名温胆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 9
-
-
作者
张旭杰
张景凤
-
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
出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5期802-802,共1页
-
文摘
温胆汤出自宋陈无择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胃、清胆宁心之功效。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颈性眩晕等疾病,取得良好效果。
-
关键词
温胆汤/治疗应用
心脏神经官能症/中医药疗法
颈性眩晕/中医药疗法
-
分类号
R249.8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