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昆虫携带花粉网络的构建及其与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佳俊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60-164,共5页
昆虫的访问不等同于授粉,了解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的真实相互作用关系是构建传粉网络的关键步骤。本文阐述了昆虫携带花粉网络构建的关键因素和方法,分析了昆虫携带花粉网络与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的利弊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两种网络可... 昆虫的访问不等同于授粉,了解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的真实相互作用关系是构建传粉网络的关键步骤。本文阐述了昆虫携带花粉网络构建的关键因素和方法,分析了昆虫携带花粉网络与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的利弊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两种网络可以相互补充,从而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与传粉者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携带花粉网络 构建 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内生真菌共生体对昆虫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学霞 杨民和 王国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618-5626,共9页
植物内生真菌与植食性昆虫共用寄主植物作为食物、能量来源及栖息场所,三者之间的互作关系复杂多变,在生物种群控制、生物进化和植物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植物-内生真菌共生体、内生真菌对植食性昆虫与多级营养层的影响,及内生真菌抗... 植物内生真菌与植食性昆虫共用寄主植物作为食物、能量来源及栖息场所,三者之间的互作关系复杂多变,在生物种群控制、生物进化和植物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植物-内生真菌共生体、内生真菌对植食性昆虫与多级营养层的影响,及内生真菌抗虫代谢产物等方面概括了内生真菌-植物-昆虫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建议将植物内生真菌纳入植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和作物病虫害控制的范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内生真菌 植食性昆虫 天敌昆虫 共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1,3-葡聚糖酶及其在植物抗真菌病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3
作者 蔡应繁 叶鹏盛 +1 位作者 张利 赖家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78-81,共4页
β - 1,3-葡聚糖酶是植物抗真菌病的重要抗性物质之一 ,可由多种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诱导产生。将外源 β - 1,3-葡聚糖酶基因导入植物 ,转基因植株显示出良好的抗真菌能力 ,是植物抗真菌病防治的有效新途径。研究表明 ,外源 β - 1,3... β - 1,3-葡聚糖酶是植物抗真菌病的重要抗性物质之一 ,可由多种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诱导产生。将外源 β - 1,3-葡聚糖酶基因导入植物 ,转基因植株显示出良好的抗真菌能力 ,是植物抗真菌病防治的有效新途径。研究表明 ,外源 β - 1,3-葡聚糖酶与其它防卫蛋白具有协同作用。本文对 β - 1,3-葡聚糖酶的诱导 ,分类及其与病原真菌分泌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转基因研究及协同表达等进行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3-葡聚糖酶 植物 真菌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土壤反馈与草地群落演替:菌根真菌和土壤病原菌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静 王平 +2 位作者 杨明新 谷强 纪宝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9878-9885,共8页
由植物引起的根际土壤生物或非生物环境的改变能够反馈影响群落中不同植物的生长,直接改变共存植物的相对竞争关系,推动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作为土壤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微生物在植物-土壤反馈关系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对解... 由植物引起的根际土壤生物或非生物环境的改变能够反馈影响群落中不同植物的生长,直接改变共存植物的相对竞争关系,推动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作为土壤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微生物在植物-土壤反馈关系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对解释植物群落的演替进程和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草地植物群落演替的早期阶段和外来物种入侵的过程中,宿主植物对丛枝菌根真菌(AMF)的依赖性较低,受本地病原菌的影响较小,一般不存在负反馈。在演替后期,植物对AMF更具依赖性,而积累的病原菌则产生较强的负反馈效应,从而促进群落物种共存和植物多样性,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稳定性。研究微生物-植物反馈机制不仅有助于完善草地退化与恢复理论,还对退化草地恢复治理的实践有着指导意义。未来关于根际微生物-植物反馈在草地群落演替中的作用应该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在实验方法上,开展专性微生物-植物反馈研究;(2)在测定指标上,进一步量化不同微生物在反馈关系中的功能差异;(3)在研究对象上,加强土壤微生物在植物群落水平的反馈研究;(4)在应用上,明晰植物-土壤反馈在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的作用,指导草地管理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土壤反馈 丛枝菌根真菌 病原菌 草地群落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1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性 被引量:28
5
作者 王明祖 周华众 +1 位作者 付艳平 王传华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6年第1期20-23,共4页
平板共生培养测定表明,36-1菌对供试的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性,其中含36-1菌活菌体液剂对玉米小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黄瓜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依次为80.22%、80.50%、77.75%、75.30%、61... 平板共生培养测定表明,36-1菌对供试的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性,其中含36-1菌活菌体液剂对玉米小斑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黄瓜炭疽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依次为80.22%、80.50%、77.75%、75.30%、61.38%;处理柑桔(脐橙)病果,对果面青、绿霉病斑扩展的抑制率为65.97%;批量处理柑桔(桃叶橙),室温贮存90天,好果率为78.44%,比对照高54.44%。盆栽防治棉花枯萎病结果表明,含36-1菌活菌体液剂和灭活菌体液剂分别比对照的病情指数降低20.73和24.24,病害减轻为54.80%和7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6-1菌 淡紫拟青霉菌 拮抗性 植物病原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系分泌物对漆酶诱导17β-雌二醇聚合转移的影响及机制
6
作者 肖盛华 郭玉洁 +1 位作者 戴蔚 孙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6-814,共9页
以广泛种植的玉米(Zea mays L.)为代表性农作物,选择17β-雌二醇(E2)为环境中典型雌激素,采用批量平衡试验方法,探究了玉米根系分泌物(M-REs)对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漆酶诱导E2转化动力学、产物分布和植物毒性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 以广泛种植的玉米(Zea mays L.)为代表性农作物,选择17β-雌二醇(E2)为环境中典型雌激素,采用批量平衡试验方法,探究了玉米根系分泌物(M-REs)对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漆酶诱导E2转化动力学、产物分布和植物毒性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漆酶3 h内能够转化95%以上E2,其转化动力学常数(k)为1.08 h^(-1)。40~80 mg·L^(-1)M-REs抑制了漆酶诱导的E2转化(k=0.82~0.96 h^(-1)),而5~20 mg·L^(-1)M-REs对E2转化表现出促进效果(k=1.14~1.45 h^(-1))。漆酶诱导E2转化的可识别中间产物中不仅含有E2自聚合产物(如二聚体、三聚体和四聚体等低聚物),还包括大量E2和M-REs的共聚合产物(如E2与香草酸、阿魏酸、原儿茶酸、谷氨酸、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丙氨酸的共二聚体)。随着漆酶诱导聚合反应时间的延长,E2和M-REs中特定的小分子代谢物会产生高度复杂且具有多种功能基团的C—C、C—O—C或C—N—C键结合的共沉淀聚合产物。研究表明,E2和M-REs共沉淀聚合产物不仅有效地缓解了E2对玉米种子的毒害作用,还刺激了玉米根的生长发育,漆酶诱导共聚合转移有望为农作物根际雌激素的净污和解毒提供新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根系分泌物 真菌漆酶 17Β-雌二醇 共聚合转移 植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HM-EcoFlow模型的汉江中下游河段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研究
7
作者 李宜伦 张翔 +3 位作者 赵烨 陶士勇 胡俊 闫少锋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4,共8页
河流水文-生态响应关系是确定生态流量阈值的科学基础。针对当前河流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研究中生态数据不足且生态建模难度大的问题,建立了基于贝叶斯层次分析法的BHM-EcoFlow(Bayesian hierarchical modelling-ecological flow)模型,该... 河流水文-生态响应关系是确定生态流量阈值的科学基础。针对当前河流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研究中生态数据不足且生态建模难度大的问题,建立了基于贝叶斯层次分析法的BHM-EcoFlow(Bayesian hierarchical modelling-ecological flow)模型,该模型将河流不同河段及同一河段不同站点间的先验知识与实测数据相结合,可有效利用短系列数据,实现河流水文-生态响应关系的模拟。采用汉江中下游干流2011年的水文、生态数据,模拟了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与流量、混合层温度间的关系,计算了不同流量条件下各河段的浮游植物密度。结果表明:BHM-EcoFlow模型提高了短系列数据的可用性,对汉江中下游干流的水文-生态响应关系具有良好的识别能力,为确定生态流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生态响应关系 生态流量 浮游植物密度 BHM-EcoFlow模型 贝叶斯层次分析 汉江中下游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生物化学方法从植物内生真菌提取液中高通量筛选细菌β-内酰胺酶抑制物 被引量:3
8
作者 陈静 周杰 +4 位作者 丁铁林 朱玉洁 陈才法 周生亮 孙东旭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1-326,331,共7页
目的采用生物化学方法从植物内生真菌代谢物中筛选细菌β-酰胺酶抑制剂。方法克隆β-内酰胺酶KPC-2、TEM-10和NDM-1基因至表达载体pET28;纯化重组蛋白质,以此为药靶,从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库中高通量筛选β-内酰胺酶抑制物;检测效... 目的采用生物化学方法从植物内生真菌代谢物中筛选细菌β-酰胺酶抑制剂。方法克隆β-内酰胺酶KPC-2、TEM-10和NDM-1基因至表达载体pET28;纯化重组蛋白质,以此为药靶,从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库中高通量筛选β-内酰胺酶抑制物;检测效应物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增效效应。结果成功克隆了3个目的基因,纯化了重组蛋白质至纯度80.95%;从3752种真菌提取液中筛选确定了5个对3种纯化的β-内酰胺酶活性均有抑制的效应物,其中效应物PF000,212能够使美罗培南对3株携带NDM—l基因的临床分离“超级细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降低8~16倍。结论以β-内酰胺酶为药靶,以植物内生真菌代谢物为材料,应用生物化学方法进行高通量筛选,是获得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物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KPC-2 NDM-1 植物内生真菌 生物化学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山区河岸带植物群落种-面积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孔庆仙 信忠保 夏晓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98-2709,共12页
种-面积关系是群落生态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了解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途径。为摸清北京山区河流河岸带植物群落调查最小样方面积,在北京市怀柔区怀九河河岸带沿线,采用基于河岸带立地条件逐步扩大样地面积的方法布设50个80m长样地,调查计... 种-面积关系是群落生态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了解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途径。为摸清北京山区河流河岸带植物群落调查最小样方面积,在北京市怀柔区怀九河河岸带沿线,采用基于河岸带立地条件逐步扩大样地面积的方法布设50个80m长样地,调查计算并拟合不同类型河岸带所需的最小样地面积。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怀柔区怀九河河岸带植物种数255种,隶属于70科185属。通过聚类分析将怀九河河岸带分为自然河岸带、近自然河岸带、人工岸坡乔灌草河岸带、人工岸坡观赏性乔灌草河岸带、人工岸坡疏乔灌草干砌石河岸带和人工岸坡浆砌石河岸带6种类型。根据赤池信息量准则AIC可知自然河岸带、近自然河岸带、人工岸坡乔灌草河岸带和人工岸坡疏乔灌草干砌石河岸带优先选取S=c-ae^(-bA),人工岸坡观赏性乔灌草河岸带优先选取S=aA/(1+bA),人工岸坡浆砌石河岸带优先选取S=c/(1+ae^(-bA))。满足相同比例植物种调查,不同类型河岸带所需最小样地面积存在明显差异,当满足河岸带植物调查80%植物种时,人工岸坡浆砌石河岸带(84m^2)和自然河岸带(217m^2)所需样地面积较小,其次是人工岸坡疏乔灌草干砌石河岸带(362m^2),近自然河岸带(450m^2)和人工岸坡乔灌草河岸带(460m^2)所需样地面积相似,而人工岸坡观赏性乔灌草河岸带所需样地面积最大为571m^2。所得出的河岸带植物调查最小样地面积对于河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指导河岸带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河岸带 -面积关系 植物群落 河岸带类型 最小样地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硝基-N-取代酰基-2,4,6-三氯苯胺类化合物对植物病原真菌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程水明 宋家永 +2 位作者 阎耀礼 夏国军 张桂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9-122,共4页
采用生长速率测定法室内测定了 4种N 硝基 N 取代酰基 2 ,4 ,6 三氯苯胺类新化合物(F1~F4 )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 ,F1,F2 ,F3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较弱 ,只有F4 (N 硝基 N 六氢吡啶酰基 2 ,4 ,6 三氯苯胺 )... 采用生长速率测定法室内测定了 4种N 硝基 N 取代酰基 2 ,4 ,6 三氯苯胺类新化合物(F1~F4 )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 ,F1,F2 ,F3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较弱 ,只有F4 (N 硝基 N 六氢吡啶酰基 2 ,4 ,6 三氯苯胺 )对花生白绢病病原菌、油菜菌核病病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在 7 5× 10 - 4g·L- 1浓度下 ,对两种病原菌的校正抑制百分率分别为80 0 %和 86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硝基-三基苯胺类 植物病原真菌 生长速率测定法 抑菌活性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聚谷氨酸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11
作者 汪少丽 王英姿 +2 位作者 王洪涛 刘保友 史大臣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110-113,共4页
用不同浓度的γ-聚谷氨酸对6种植物病原菌(葡萄白腐病菌、樱桃茎腐病菌、小麦纹枯病菌、黄瓜灰霉病菌、花生褐斑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的抑菌效果和毒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16.67 g/L质量浓度下,γ-聚谷氨酸对葡萄白腐病菌的相对抑制率... 用不同浓度的γ-聚谷氨酸对6种植物病原菌(葡萄白腐病菌、樱桃茎腐病菌、小麦纹枯病菌、黄瓜灰霉病菌、花生褐斑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的抑菌效果和毒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16.67 g/L质量浓度下,γ-聚谷氨酸对葡萄白腐病菌的相对抑制率最高,为73.10%,其次是对樱桃茎腐病菌的相对抑制率为63.09%,而对小麦纹枯病菌、黄瓜灰霉病菌、花生褐斑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的相对抑制率则较低,分别为39.18%、33.16%、32.64%、24.54%。毒力测定发现,γ-聚谷氨酸对葡萄白腐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为12.8030 g/L,其次是对于樱桃茎腐病菌、花生褐斑病菌、小麦纹枯病菌、黄瓜灰霉病菌的毒力,其EC50分别为13.6241、18.3360、18.7735、23.6007 g/L,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毒力最弱,其EC50为34.4903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聚谷氨酸 植物病原真菌 菌丝生长法 相对抑制率 室内毒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闹羊花素-Ⅲ对昆虫血淋巴能源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美英 钟国华 +1 位作者 林进添 孙之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8-342,共5页
用闹羊花素 -Ⅲ处理菜粉蝶 5龄幼虫后 ,观察试虫血淋巴总量及其蛋白质、总糖、甘油酯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以每虫 1~ 5 μg处理后 6 0h ,血淋巴总量和蛋白质含量均降低 4 0 %~ 5 0 % ,总糖含量降低 14 %~30 % ,甘油酯含量可降低 77%。
关键词 闹羊花素- 昆虫 血淋巴 能源物质含量 植物源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安河-鄱阳湖湿地植物群落分布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被引量:21
13
作者 简敏菲 徐鹏飞 +2 位作者 余厚平 熊小英 李林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8-417,共10页
于2012年平水期(4月)、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1月)对乐安河自上游至下游及入鄱阳湖区域内湿地植物群落分布和水土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乐安河不同水期湿地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通过DCCA(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于2012年平水期(4月)、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1月)对乐安河自上游至下游及入鄱阳湖区域内湿地植物群落分布和水土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乐安河不同水期湿地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通过DCCA(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探讨不同水期植物群落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3个水期内共观测到湿地植物167种,不同水期植物种类及组成结构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平水期湿地植物102种,分属于33科75属;枯水期71种,分属于27科53属;丰水期种类最少,为55种,分属于20科42属.乐安河上游处于未受矿山开采影响的对照区域内,水生植物群落分布主要受河流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对于受重金属酸性污染影响较严重的区域,DCCA排序结果显示,水土环境中p H和Cu、Pb、Cd等重金属含量是影响植物群落分布的重要因素.其中,上游湿地植物群落分布主要受Cu含量和p H的影响;中、下游主要受水、土环境中重金属Pb、Cd的复合污染以及p H的影响.乐安河湿地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间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DCCA法能准确识别影响湿地植物群落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安河-鄱阳湖 植物群落 分布特征 环境因子 定量关系 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氟苯基-2,3-二氢-1,5-苯并[b]硫氮杂䓬类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抑真菌活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静 穆博帅 +2 位作者 吴萌 边艳青 李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7-697,共11页
合成了26个4-氟苯基取代的1,5-苯并硫氮杂类化合物2a^2z,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证.采用抑菌圈法测试了其对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4-(2,3-二氟苯基)/(2,5-二氟苯基)/(3,4-二氟苯基)-2,3-... 合成了26个4-氟苯基取代的1,5-苯并硫氮杂类化合物2a^2z,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和高分辨质谱确证.采用抑菌圈法测试了其对白色念珠菌和新生隐球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4-(2,3-二氟苯基)/(2,5-二氟苯基)/(3,4-二氟苯基)-2,3-二氢-1,5-苯并[b]硫氮杂(2a^2f)对新生隐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杂2a^2z对白色念珠菌均无活性.进一步考察了高活性杂2a^2f对新生隐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MIC80)和最小杀菌浓度(MFC),发现其MIC和MFC远低于对照药氟康唑.在此基础上,对杂2a^2f进行了初步构效关系研究,并合成了4个系列21个杂衍生物3a^3f,4a^4f,5a^5f和6a^6c.通过考察其对新生隐球菌的抑菌效果,证明了杂2a^2f分子中的硫原子、碳氮双键结构单元以及2位的甲氧/乙氧羰基是该类化合物抑真菌的必需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5-苯并硫氮杂䓬 真菌活性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β-不饱和羧酸苄酯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
15
作者 沙赟颖 杨珊珊 +4 位作者 燕韦婷 张卓周 王立中 翟子君 刘竺云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72-76,共5页
研究采用药效基团融合策略,设计合成了25个α,β-不饱和羧酸苄酯化合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并对抑菌活性较强的化合物进行了小麦幼苗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对供试真菌表现出较高的抑制... 研究采用药效基团融合策略,设计合成了25个α,β-不饱和羧酸苄酯化合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其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并对抑菌活性较强的化合物进行了小麦幼苗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对供试真菌表现出较高的抑制率,化合物B9和B16对所有供试真菌的抑制率都大于80%,B2对5种供试真菌的抑制率大于80%。选取抑菌活性较强的化合物B9进行小麦幼苗安全性试验,发现B9对小麦幼苗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总体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性。构效分析表明,苯环上引入卤素原子有利于提高化合物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β-不饱和羧酸苄酯 植物病原真菌 抑菌活性 构效关系 苄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杀菌活性的2-乙氧羰基-4-芳基-1,5-苯并硫氮杂卓的初步构效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康旺 卜辉娟 +1 位作者 李文红 李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66-775,共10页
以2-乙氧羰基取代的1,5-苯并硫氮杂卓A1和A2为模型化合物,合成了3个系列34个1,5-苯并硫氮杂卓衍生物11~17,考察了它们对新生隐球菌的抑菌活性及杂卓A1和A2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杂卓A1和A2分子中2-位的乙酯基与七元杂环直接相连对... 以2-乙氧羰基取代的1,5-苯并硫氮杂卓A1和A2为模型化合物,合成了3个系列34个1,5-苯并硫氮杂卓衍生物11~17,考察了它们对新生隐球菌的抑菌活性及杂卓A1和A2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杂卓A1和A2分子中2-位的乙酯基与七元杂环直接相连对其抗真菌活性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5-苯并硫氮杂卓 真菌活性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ctin-1在角膜抗真菌免疫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胡颖峰(综述) 朱学军(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0-272,共3页
β-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多糖成分中一种高度保守的结构成分,树突状细胞相关性C型植物血凝素-1(dectin-1)作为β-葡聚糖的主要模式识别受体,广泛分布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树突状细胞(DC)及中性粒细胞等细胞中,通过对真菌的识别作... β-葡聚糖是真菌细胞壁多糖成分中一种高度保守的结构成分,树突状细胞相关性C型植物血凝素-1(dectin-1)作为β-葡聚糖的主要模式识别受体,广泛分布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树突状细胞(DC)及中性粒细胞等细胞中,通过对真菌的识别作用及细胞的信号转导,诱导机体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启动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对机体的抗真菌免疫反应发挥重要作用。就dectin-1的分子结构、组织细胞分布、信号传导及其在角膜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相关性C型植物血凝素-1 Β-葡聚糖 真菌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土壤反馈作用对2种引进树种的菌根侵染率和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璐璐 雷妮娅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2-430,共9页
植物-土壤反馈作用影响植物定植与生长,明确植物-土壤反馈关系对筛选及控制外来植物的引进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设计不同的植物-土壤反馈体系,比较不同径级(<2.00 mm,<0.12 mm)及不同来源(同种树下及异种树下)土壤微生物处理... 植物-土壤反馈作用影响植物定植与生长,明确植物-土壤反馈关系对筛选及控制外来植物的引进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设计不同的植物-土壤反馈体系,比较不同径级(<2.00 mm,<0.12 mm)及不同来源(同种树下及异种树下)土壤微生物处理对外来引进植物美国白蜡Fraxinus americana和复叶槭Acer negundo生物量积累及根系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比于对照处理,去除大型动物的处理(<0.12 mm)有利于美国白蜡生物量的积累,而对复叶槭影响不大;保留大型动物及大型真菌的处理(<2.00 mm)抑制美国白蜡生物量的积累,促进复叶槭生物量的积累。不同径级土壤微生物群对2个供试种菌根侵染率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2)美国白蜡同种树下土壤处理生物量较异种树下土壤处理低54.4%(P<0.05),即表现为成年树种下土壤抑制其同种幼苗生长;而复叶槭成年树种下土壤处理生物量较异种树下土壤处理高102.2%(P<0.05),即表现为成年树种下土壤促进其同种幼苗生长。不同来源土壤显著影响美国白蜡菌根侵染率,而对复叶槭菌根侵染无显著影响。(3)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的土壤处理影响供试种菌根结构与其生物量之间的相关性,其中,泡囊结构是一个相对比较敏感的指标。2种植物在不同来源土壤中的反馈响应差异较大,美国白蜡树林下土壤抑制其幼苗生长的反馈模式有利于森林群落规避同种内部代际竞争,而复叶槭植物-土壤反馈模式则提示其具有较强的入侵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态学 植物-土壤反馈作用 丛枝菌根真菌 美国白蜡 复叶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激素在稻瘟病菌-水稻病理系统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贺丹 李鹏 +3 位作者 赵珅 赵婷婷 田苗 姜虹 《北方水稻》 CAS 2023年第1期55-58,共4页
植物激素是植物产生的化学物质,用于调节植物发育、应激反应和防御的各个方面。最近的研究表明,病原真菌也可以产生植物激素或植物激素模拟分子,但对于这种真菌产生的植物激素分子在植物-真菌相互作用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的细节仍知之甚... 植物激素是植物产生的化学物质,用于调节植物发育、应激反应和防御的各个方面。最近的研究表明,病原真菌也可以产生植物激素或植物激素模拟分子,但对于这种真菌产生的植物激素分子在植物-真菌相互作用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的细节仍知之甚少。稻瘟病菌对全球粮食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阐明稻瘟病菌致病性和水稻针对稻瘟病菌的防御机制,以便为开发新的病害控制策略以及培育抗性品种提供理论基础。过去研究已证明植物激素在调节水稻生长平衡和提高水稻的免疫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稻瘟病菌进化出精细的方式来控制水稻植物激素的代谢,甚至在其入侵过程中直接产生和分泌植物激素。通过研究稻瘟病菌-水稻病理系统来展示植物激素是如何参与这种跨界交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植物相互作用 植物激素 防御反应 跨界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病原真菌的生态适应性及其生物防治应用策略 被引量:14
20
作者 农向群 张泽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3-141,共9页
昆虫病原真菌被研究用于农林害虫生物防治,其田间生态适应性直接关系到防治效果和防效稳定性。为了获得良好防效,除了需要菌株具有对靶标害虫的高度致病力,还需要具有适应田间环境的生存能力。本文从昆虫病原真菌种类和分布多样性、与... 昆虫病原真菌被研究用于农林害虫生物防治,其田间生态适应性直接关系到防治效果和防效稳定性。为了获得良好防效,除了需要菌株具有对靶标害虫的高度致病力,还需要具有适应田间环境的生存能力。本文从昆虫病原真菌种类和分布多样性、与昆虫及植物的生态关系、田间种群动态等方面综述分析其生态适应性,希望有助于从生态学角度理解昆虫病原真菌的生物防治综合作用,并有助于根据生态种群特点制定未来的生物防治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真菌 生态适应性 种群动态 真菌-昆虫-植物关系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