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红外荧光探针对黏度和极性的双响应
1
作者 余奥 冯艳 +2 位作者 武紫燕 杨焜泷 贾春满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93-1700,1725,共9页
以3,4-二甲氧基吡喃酮为吸电子基团、半花菁染料为给电子基团,通过Witting反应合成了一种基于真菌荧光素的近红外荧光探针FUNG。通过^(1)HNMR、^(13)CNMR和HRMS表征了其结构,测试其对不同溶液体系的黏度、极性的响应性能,考察其在响应... 以3,4-二甲氧基吡喃酮为吸电子基团、半花菁染料为给电子基团,通过Witting反应合成了一种基于真菌荧光素的近红外荧光探针FUNG。通过^(1)HNMR、^(13)CNMR和HRMS表征了其结构,测试其对不同溶液体系的黏度、极性的响应性能,考察其在响应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p H适用范围。结果表明,探针FUNG在水中的斯托克斯位移为178 nm,荧光发射波长(λ_(em))为700 nm,能同时对溶液体系的黏度和极性作出响应,符合扭曲的分子内电荷转移机制;在不同体积分数甘油水溶液中,探针FUNG对溶液黏度的响应表现为荧光强度线性变化,随着溶液的黏度的增加,其在700 nm处荧光强度增加6倍多,荧光寿命也能随之增加;探针FUNG对溶液极性的响应表现为荧光发射光谱的红移,随着溶剂极性参数的增加,λ_(em)从606 nm红移至698 nm;在甲苯/二甲基亚砜(DMSO)中,随着甲苯体积分数从100%减至10%,λ_(em)从669 nm红移至712 nm;在1,4-二氧六环/DMSO中,随着1,4-二氧六环体积分数从100%减至10%,λ_(em)从631 nm红移至717 nm;探针FUNG对溶液黏度和极性的响应具有选择性好、抗干扰能力强、pH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荧光素 荧光探针 黏度 极性 近红外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