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菌性败血症12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明发 季蕴辛 +1 位作者 黄志刚 励丽 《浙江临床医学》 2003年第6期424-424,共1页
关键词 真菌性败血症 致病菌种 真菌治疗 预后 院内获得性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合并真菌性败血症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彭群英 《现代医院》 2003年第5期6-7,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液病合并真菌性败血症时应用两性霉素B过程中的并发症及其护理,以提高其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方法 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3例(SAA 2例、ALL1例)和白血病化疗后7例(CLL2例、M55例),出现真菌性败血症时应用长程(1~3个月)... 目的 探讨血液病合并真菌性败血症时应用两性霉素B过程中的并发症及其护理,以提高其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方法 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3例(SAA 2例、ALL1例)和白血病化疗后7例(CLL2例、M55例),出现真菌性败血症时应用长程(1~3个月)的两性霉素B治疗,总剂量为1750~3115 mg,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且对并发症采用药物预防和护理。结果 9例患者治愈,1例自动出院,绝大部分患者在治疗的早期有畏寒和寒颤,半数患者出现低钠和低钾血症、恶心、呕吐消化道症状,少数患者出现肝肾功能的轻度损害和一过性的心律失常、低血压和静脉炎 经(?)应的药物和护理处理后均能控制。结论 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并予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是两性霉素(?)用药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治疗 血液病 合并症 真菌性败血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例老年患者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3
作者 罗运山 邓霞梅 +1 位作者 刘易林 李莉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11期45-46,共2页
目的通过探讨老年真菌性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发病特点,为临床制定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2013年1-12月住院7例老年真菌性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老年真菌性败血症占同时期败血症发生率为15.9%,病原菌中白色念珠菌... 目的通过探讨老年真菌性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发病特点,为临床制定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2013年1-12月住院7例老年真菌性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老年真菌性败血症占同时期败血症发生率为15.9%,病原菌中白色念珠菌占57.1%,非白念珠菌中光滑念珠菌占42.9%,其中死亡2例,死亡时间分别为血培养阳性后2 d及23 d,病死率为28.6%,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深静脉置管、机械通气、留置导尿各占13.5%,长时间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气管切开各占11.5%,纤支镜吸痰、低蛋白血症各占9.6%。结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时去除危险因素,尽早明确诊断和积极有效抗真菌治疗,并制定相关防护措施,以降低真菌性败血症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真菌性败血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1,3-β-D葡聚糖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芬 谭潭 +2 位作者 徐玉娟 侯权芳 黄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36期142-142,144,共2页
目的:分析血浆1,3-β-D葡聚糖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患儿43例纳入观察组,另取同期分娩健康新生儿43例纳入对照组。开展血常规检查、真菌血培养检查、血浆1,3-... 目的:分析血浆1,3-β-D葡聚糖在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诊断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8月-2018年12月收治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患儿43例纳入观察组,另取同期分娩健康新生儿43例纳入对照组。开展血常规检查、真菌血培养检查、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小板低于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3份患儿标本共分离出19株念珠菌,以光滑念珠菌最为常见。观察组治疗后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用于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检查,可为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1 3-β-D葡聚糖 新生儿真菌性败血症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获得性真菌性败血症19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蒋林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30期187-188,共2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为诊治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2年4月新生儿病房内19例确诊为真菌性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真菌性败血症患儿中早产儿16例;足月儿3例。...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为诊治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2年4月新生儿病房内19例确诊为真菌性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真菌性败血症患儿中早产儿16例;足月儿3例。早产儿胎龄均小于32周,出生体重低于1500g,足月儿中2例为消化道手术后病人,1例为双侧乳糜胸胸腔引流患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化验检查:部分白细胞低、C反应蛋白(CRP)升高、降钙素原(PCT-Q)升高,血小板低下;血培养近平滑假丝酵母8例,高里假丝酵母3例,都柏林假丝酵母2例、光滑假丝酵母3例,热带假丝酵母3例,清酒假丝酵母2例,白假丝酵母1例。1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药敏提示对二性霉素B和氟康唑敏感率为100%。均接受氟康唑抗真菌及对症支持治疗19例,治愈17例,自动放弃治疗出院1例,死亡1例。结论 NICU真菌败血症中常见假丝酵母菌;多见于早产儿;出生胎龄、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中心静脉置管、机械通气、外科手术等都属于高危因素;多数伴有WBC减少、PLT减少、CRP和PCT升高等;氟康唑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败血症 新生儿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内获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