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活动期真菌性心内膜炎的手术治疗1例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唐杨烽 徐激斌 +2 位作者 徐志云 韩林 张冠鑫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58-958,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2岁,于2009年6月5日因“活动后乏力、气急20余年,反复发热2个月”入我院。查体:体温37.5℃,血压110/76mmHg(1mmHg-0.133kPa)。营养状况差,急性面容;双肺呼吸音清;房颤心律,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真菌性心内膜炎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人工瓣膜术后真菌性心内膜炎2例报告及治疗策略文献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嵩 张宝 +2 位作者 王翠苹 张文波 唐白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93-997,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真菌性心内膜炎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例心脏人工瓣膜术后并发严重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术后并发真菌性心内膜炎,均影响瓣膜功能,术后均反复住院,病例一,心脏术后45 ... 目的探讨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真菌性心内膜炎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例心脏人工瓣膜术后并发严重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术后并发真菌性心内膜炎,均影响瓣膜功能,术后均反复住院,病例一,心脏术后45 d出现发热,返院复诊,予以急诊在体外循环下行再次二尖瓣置换术,术后赘生物培养为黄曲霉菌;病例二,心脏术后5个月在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壁赘生物清除,术后赘生物病理提示毛霉菌。2例患者均及时手术清除感染灶并进行规范抗真菌治疗,曲霉菌感染患者抢救无效,毛霉菌感染患者治愈,后者抗真菌治疗强度更大。结论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真菌性心内膜炎,预防是关键,治疗要及时、有效,抗真菌药物必须足量、足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人工瓣膜置换术 真菌性心内膜炎 医院感染 治疗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性心内膜炎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焕玲 范洪伟 +6 位作者 王爱霞 于洪泉 谢秀丽 张文 李雪梅 邓国华 盛瑞媛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年第4期205-209,共5页
目的探讨真菌性心内膜炎(FE)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FE的认识。方法分析我院确诊的6例FE的临床资料。结果①6例患者中,4例男性,病程15d^9个月;②3例患者存在心脏基础病,风湿性心脏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换瓣术后1例,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例... 目的探讨真菌性心内膜炎(FE)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FE的认识。方法分析我院确诊的6例FE的临床资料。结果①6例患者中,4例男性,病程15d^9个月;②3例患者存在心脏基础病,风湿性心脏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换瓣术后1例,另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例;③易患因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5例次)、糖皮质激素使用(3例次)、狼疮活动(2例次)、心脏手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真菌性皮炎等(各1例次);④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6/6)、栓塞(5/6);超声心动图(UCG)检出瓣周漏及瓣周积脓1例、赘生物5例,并且所有赘生物最大直径均≥1.2cm;⑤6例患者共检出致病真菌7株,其中念珠菌最多(4株),另有毛霉、隐球菌及青霉(各1株);⑥2例SLE患者接受了单纯抗真菌药物治疗,1例好转,1例死亡;另4例患者均接受了手术和药物联合治疗,痊愈2例,复发后死亡2例;结论FE是严重的深部真菌感染之一,多数患者存在诱因及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具有起病隐匿、病程长、赘生物体积大、栓塞发生率高等特点,早期诊断及内外科联合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心内膜炎 抗生素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续六)
4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1期I0001-I0007,共7页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真菌性心内膜炎 药物联合应用 外科手术治疗 药敏试验 瓣膜赘生物 病原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