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名专家介绍 真菌分类学著名专家戴玉成教授
1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戴玉成,汉族,1964年1月生于天津宝坻。现为北京林业大学特二级教授,森林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戴玉成教授1985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林学系,同年考入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1988年在森林保护学专业毕业并获得农学硕士学位;
关键词 真菌分类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专家 森林保护学 微生物研究所 博士生导师 硕士研究生 硕士学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沿海滩涂曲霉物种多样性与一个新记录种
2
作者 臧威 孙剑秋 +1 位作者 宋福行 王龙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8-657,共10页
基于多相系统分类学研究,即形态学观测结合β-微管蛋白基因(BenA)、钙调蛋白基因(CaM)和RNA多聚酶Ⅱ第二大亚基基因(Rpb2)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调查了我国沿海6个省和1个自治区的滩涂土壤曲霉物种多样性,包括辽宁、山东、江苏、浙江、... 基于多相系统分类学研究,即形态学观测结合β-微管蛋白基因(BenA)、钙调蛋白基因(CaM)和RNA多聚酶Ⅱ第二大亚基基因(Rpb2)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调查了我国沿海6个省和1个自治区的滩涂土壤曲霉物种多样性,包括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分离、鉴定出134株28种曲霉,分属于曲霉属的5个亚属10个组16个系。其中环绕亚属subgen.Circumdati的物种占优势,发现了13个种,其次为巢状亚属subgen.Nidulantes,发现了11个种,该亚属的焦色组sect.Usti、焦色系ser.Usti的贝蒂斯曲霉Aspergillus baeticus为我国新记录种,依据形态学特征和BenA-CaM-Rpb2序列的分子系统学分析对其进行了确认和描述。研究结果为我国滩涂曲霉的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初步信息,为滩涂曲霉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分子系统学 滩涂真菌 真菌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尾菇菌种分离、培养和扩繁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晓春 《种子科技》 2007年第2期55-55,共1页
凤尾菇在真菌分类学上属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其菌盖为灰白色,形似凤尾,故而得名。
关键词 凤尾菇 菌种分离 扩繁技术 培养 真菌分类学 担子菌纲 侧耳属 伞菌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泛(尤其在亚洲)种植的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是一个独立的新种吗 被引量:2
4
作者 Ivan V.Zmitrovich Solomon P.Wasser +2 位作者 郑玲(译) 张树庭(校) 沈颖越(校) 《食药用菌》 2017年第1期24-27,共4页
在现代真菌学中,"Pleurotus sajor-caju"具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严格分类学上的含义,即Lentinus sajor-caju的同义命名,另一种是广泛生物技术学含义,即被称为"Pleurotus sajor-caju"的真正隶属于侧耳属(Pleurotus)... 在现代真菌学中,"Pleurotus sajor-caju"具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严格分类学上的含义,即Lentinus sajor-caju的同义命名,另一种是广泛生物技术学含义,即被称为"Pleurotus sajor-caju"的真正隶属于侧耳属(Pleurotus)的一个菌株。文中突出分类地位并给出这一具有疑问的侧耳属成员的正确名称。显微镜分析和BLAST序列比对(内部转录间隔区同源性在97%~100%之间)结果都显示,该问题菌株属于肺形侧耳(P.pulmonarius)。它是肺形侧耳的一个热带生态型,在分类学上是一个新变种(即P.pulmonarius var.stechangii)。该菌的命名是为了铭记卓越的蕈菌学家张树庭教授将这一菌株推广进入食用菌产业。我们对该疑问菌种的先前失真的命名提出更正,并给出了新的学名:Antromycopsis stechang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耳属 PLEUROTUS sajor-caju 肺形侧耳 P.pulmonarius var.stechangii Antromycopsis鉴定 多态性 ITS系统发育 新品种 真菌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地马拉甘蔗锈病菌(Puccinia kuehuii)引起的甘蔗铁锈病的首次报道
5
作者 明德南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9年第8期21-21,共1页
2007年9月在危地马拉马埃斯昆特省萨瓜一个甘蔗栽培品种(CP72—2086)观察到认为能抗里头柄绣菌(P.melanocephala)引起的褐色锈病。样品寄送到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贝茨维尔真菌分类学和微生物实验室进行了鉴定。观察到的形态特征... 2007年9月在危地马拉马埃斯昆特省萨瓜一个甘蔗栽培品种(CP72—2086)观察到认为能抗里头柄绣菌(P.melanocephala)引起的褐色锈病。样品寄送到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贝茨维尔真菌分类学和微生物实验室进行了鉴定。观察到的形态特征与甘蔗锈病菌(Pkuehuii)是一致的。与7月来自佛罗里达的铁锈病样品相类似。夏孢子阶段的侵蚀斑是在叶下着生的、黄褐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锈病菌 甘蔗 危地马拉 微生物实验室 真菌分类学 农业研究局 美国农业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