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鲜食玉米籽粒发育期间污染真菌分离鉴定及真菌毒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娜娜 陈利容 +3 位作者 张守梅 郭玉秋 刘开昌 龚魁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273-280,共8页
为探讨鲜食玉米籽粒发育期间真菌污染和真菌毒素积累情况,选择天紫23、京科糯2000和黑糯6号3个品种鲜食玉米,在玉米授粉后第0、12、23、35、55天采样对污染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进行对比分析... 为探讨鲜食玉米籽粒发育期间真菌污染和真菌毒素积累情况,选择天紫23、京科糯2000和黑糯6号3个品种鲜食玉米,在玉米授粉后第0、12、23、35、55天采样对污染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从3个品种鲜食玉米中,共分离出1606株真菌,经鉴定,隶属13个属,20个种;玉米籽粒发育期间主要污染真菌为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镰刀菌属(Fusarium)、毛霉属(Mucor)和篮状菌属(Talaromyces),其次是交链孢属(Alternaria)、根霉属(Rhizopus)、帚枝霉属(Sarocladium)、笄霉属(Choanephora),还有少部分茎点霉(Phoma)、黑孢霉(Nigrospora)、横梗霉(Lichtheimia)和枝孢霉(Cladosporium);鲜食玉米授粉后23 d(乳熟期)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最低,是食用的最佳时期;污染真菌数量与毒素积累不具备相关性,黑糯6号品种受真菌毒素污染最轻,其次是天紫23和京科糯2000,但测试的鲜食玉米品种真菌毒素含量均远低于国家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籽粒发育期 真菌分离鉴定 真菌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