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有限元分析与声学实验的夹管式真空界面阀气动噪声特性研究
1
作者 连加俤 李朋飞 +2 位作者 陈皇凯 许静 潘威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69-483,共15页
气动噪声是真空界面阀在真空排污系统运行中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公共场所噪声显著影响用户体验,减少真空界面阀工作时的气动噪声尤为重要。文章围绕自主设计的夹管式真空界面阀,采用有限元分析(FEA)方法与声学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全面... 气动噪声是真空界面阀在真空排污系统运行中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公共场所噪声显著影响用户体验,减少真空界面阀工作时的气动噪声尤为重要。文章围绕自主设计的夹管式真空界面阀,采用有限元分析(FEA)方法与声学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探究了阀门在不同开度、压强和结构条件下的噪声特性。有限元分析采用Proudman宽频噪声预测模型及ANSYS Fluent中的FW-H方程求解器实现Lighthill声类比,实验验证通过自制测试平台、噪声传感器以及LabVIEW数据采集软件完成。研究结果表明,阀门开度从20%增至100%时,涡流结构改变使噪声降低达10.4%;压强在0.035 MPa至0.065 MPa递增过程中,各频率端声压级随涡流增强而升高;阀芯水平端面距离从33 mm扩至50.5 mm,噪声降低幅度达5.1%。仿真计算与实验测试结果高度契合,有力地证明了噪声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为夹管式真空界面阀的噪声控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并为类似阀门的噪声控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界面 气动噪声 宽频噪声 有限元分析 频谱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管式真空界面阀设计与通过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连加俤 陈皇凯 +3 位作者 叶剑元 李根 许静 潘威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9-242,共14页
船舶上的真空排污系统中作为阻隔大气与真空的核心部件真空界面阀,设计一款可靠实用的真空界面阀对整个真空排污系统至关重要。文章设计了一款真空界面阀,利用ANSYS Workbench对橡胶阀芯进行有限元分析,探究压强不同、阀芯结构不同情况... 船舶上的真空排污系统中作为阻隔大气与真空的核心部件真空界面阀,设计一款可靠实用的真空界面阀对整个真空排污系统至关重要。文章设计了一款真空界面阀,利用ANSYS Workbench对橡胶阀芯进行有限元分析,探究压强不同、阀芯结构不同情况下形变量与应力规律,利用DPM粒子模型检测出口粒子所占百分比模拟通过性,得出界面阀的最佳设计参数比例为1.40:1。通过出口粒子呈现正态分布现象,结合粒子轨迹云图、速度云图,分析出口粒子呈现正态分布原因在于直径不同的粒子,质量速度不同,粒子受到重力以及萨夫曼剪切提升力作用不同,解释了出口粒子分布原因。由于阀芯结构导致的形变量不同,使得粒子离壁面的距离不同,因此不同结构模型壁面对粒子的吸收程度也不同,这就使得出口粒子所占百分比不同,由此分析解释了真空界面阀结构不同所导致的阀门通过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界面 本构模型 结构变形 DPM 粒子模型 通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秒长脉冲有磁场高功率微波二极管真空界面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汉武 荀涛 +1 位作者 高景明 张自成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8-43,共6页
介绍了一种微秒长脉冲有磁场的真空二极管界面的设计和实验结果。采取了三种措施来抑制沿面闪络:一是阴极电子束挡板,用来拦截来自阴极和电子束漂移管的回流电子束;二是接地屏蔽板,使电场等势线和界面成约45°角,使阴极三结合点处... 介绍了一种微秒长脉冲有磁场的真空二极管界面的设计和实验结果。采取了三种措施来抑制沿面闪络:一是阴极电子束挡板,用来拦截来自阴极和电子束漂移管的回流电子束;二是接地屏蔽板,使电场等势线和界面成约45°角,使阴极三结合点处发射的电子远离绝缘板;三是降低阴极三结合点处的场强,并使用一悬浮电位的金属环阻止电子倍增过程。计算了二极管内电场、磁场分布和电子束的运动轨迹并据此优化了真空界面的结构,实验验证了该二极管真空界面可以在400 kV、800 ns条件下正常工作,可以支持长脉冲高功率微波器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功率 高功率微波 真空界面 表面闪络 真空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管型橡胶真空界面阀的设计及流通性能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孙金风 李志成 +1 位作者 胡龙 胡永凉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47-1053,共7页
真空界面阀作为真空排污系统的核心部件,作用是在非工作状态下把真空管道内真空与外界大气阻隔开,在工作状态下阀体打开利用负压将污物抽走,设计一款可靠、实用的真空界面阀对整个真空排污系统非要重要,本文设计一款夹管型橡胶真空界面... 真空界面阀作为真空排污系统的核心部件,作用是在非工作状态下把真空管道内真空与外界大气阻隔开,在工作状态下阀体打开利用负压将污物抽走,设计一款可靠、实用的真空界面阀对整个真空排污系统非要重要,本文设计一款夹管型橡胶真空界面阀,利用橡胶材料的拉伸实验数据,确定橡胶材料的本构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中对橡胶阀体进行有限元分析,确定真空界面阀主体所采用橡胶的厚度,并具体分析了该厚度阀体闭合状态下的结构强度和密封性能,开启状态下的结构强度和流通开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拟合,表明界面阀在两种状态下的密封性能、流通开度以及结构强度都达到了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界面 橡胶 本构模型 ANSYS 密封性能 流通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源陶瓷真空界面闪络特性及其抑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荀涛 孙晓亮 +7 位作者 朱效庆 王朗宁 李慧勤 杨汉武 刘金亮 张军 张建德 钟辉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6796-6805,共10页
作为强流电子束源的关键部件之一,真空界面的沿面闪络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强流加速器和高功率微波系统的性能。该文针对强流电子束源中的陶瓷真空界面性能提升需求,首先利用VSim仿真软件建立陶瓷真空界面沿面闪络动态仿真模型,分析二次... 作为强流电子束源的关键部件之一,真空界面的沿面闪络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强流加速器和高功率微波系统的性能。该文针对强流电子束源中的陶瓷真空界面性能提升需求,首先利用VSim仿真软件建立陶瓷真空界面沿面闪络动态仿真模型,分析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二次电子倍增与碰撞电离等过程,仿真研究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系数、表面解吸附气体、表面积聚电荷等因素对陶瓷沿面闪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样机,分别从降低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和抑制二次电子倍增的角度,提出高温涂层和表面非周期波纹提高陶瓷耐压水平、抑制闪络的方法。在500k V、100ns、20Hz重频长脉冲平台上分别对上述2种表面处理的陶瓷真空界面开展耐压测试,结果显示:表面涂层和表面非周期波纹结构均可提高脉冲条件下陶瓷闪络电压,闪络电压提升幅度分别为12.4%和14.7%,且重频运行稳定。论文研究工作为强流脉冲功率领域陶瓷真空界面的设计与运行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电子束源 陶瓷真空界面 沿面闪络 粒子仿真 表面处理 耐压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座式真空排污界面阀的设计与模拟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余清洲 李斌 +5 位作者 王飞 邹玉莹 高明燚 冯绅绅 舒晓冬 干蜀毅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86-992,共7页
真空界面阀是真空排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国内真空排污现状,设计了一种室外排污用的DN50角座式界面阀,并利用Ansys CFX软件仿真分析比较了该界面阀在接通方式、阀身倾角α、阀芯结构不同情况下的流量系数Cv和流阻系数Kv;然后利用... 真空界面阀是真空排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国内真空排污现状,设计了一种室外排污用的DN50角座式界面阀,并利用Ansys CFX软件仿真分析比较了该界面阀在接通方式、阀身倾角α、阀芯结构不同情况下的流量系数Cv和流阻系数Kv;然后利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最佳结构为:按正接方式流通、阀身倾角45°、圆弧型阀芯所设计的界面阀为最优模型;最后对该结构阀门进行了流场分析,探究了在气液比αatm=3.2∶1时阀门的内部流动情况。该研究方法对该类型界面阀的设计分析具有普适性,为界面阀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真空界面 真空排污系统 结构设计 流量系数 流阻系数 流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频吉瓦级高功率微波源硬管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荀涛 孙晓亮 +5 位作者 樊玉伟 杨汉武 张自成 张军 张建德 钟辉煌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7-91,共5页
针对磁绝缘线振荡器(MILO)微波源负载,在高真空工艺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强流二极管陶瓷真空界面绝缘结构;通过对阴、阳极屏蔽、均压等电极形状和尺寸的优化,使陶瓷沿面电场和阴、阳极三结合点场强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模拟结果显示:陶瓷... 针对磁绝缘线振荡器(MILO)微波源负载,在高真空工艺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强流二极管陶瓷真空界面绝缘结构;通过对阴、阳极屏蔽、均压等电极形状和尺寸的优化,使陶瓷沿面电场和阴、阳极三结合点场强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模拟结果显示:陶瓷沿面电场分布均匀,阴、阳极三结合点场强小于30 kV/cm;同时,建立了微波源器件的瞬态抽气模型,应用分子流Monte-Carlo方法,模拟了脉冲放气后微波源内部真空压强在不同时刻下的三维分布和演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优化了内置气体捕集泵的真空拓扑结构。最后,在HEART-50脉冲功率源上开展了5 Hz实验测试,陶瓷真空界面能耐受超过600 kV的脉冲电压,沿面平均绝缘场强达到40 kV/cm,重频运行可靠;微波源在脱离地面泵组后实现了重频吉瓦级输出,脉冲串间的真空恢复时间小于1 min,平衡压强小于5×10^-2 Pa,微波平均功率大于3 GW、脉宽大于40 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真空界面 高功率微波源 绝缘结构 重频运行 瞬态气源 真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强流脉冲电子束源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荀涛 杨汉武 +2 位作者 张军 刘列 张建德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19,共7页
强流脉冲电子束源是高功率微波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针对未来应用需求,亟需从绝缘、束流输运和热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升强流束源技术性能。介绍了国防科技大学在高功率微波源用强流真空电子束源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高功率微波管保真空需求... 强流脉冲电子束源是高功率微波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针对未来应用需求,亟需从绝缘、束流输运和热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升强流束源技术性能。介绍了国防科技大学在高功率微波源用强流真空电子束源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高功率微波管保真空需求,基于陶瓷金属钎焊,设计并研制了一种强场陶瓷真空界面,耐压大于600 kV、平均绝缘场强达到44 kV/cm、耐受脉宽大于80 ns,重复频率运行稳定;研制了一种基于SiC纳米线的强流电子束源冷阴极,在90 kV/cm的场条件下获得了1.17 kA/cm^2的束流密度,相比传统天鹅绒阴极,SiC纳米线阴极的宏观电稳定性、发射均匀性及运行寿命均得到显著提高;针对相对论返波管,研制基于螺旋水槽型的强流电子束收集极,克服了高比能和低流速的矛盾,耐受热流密度达到10^12 W/m^2,能够满足系统长脉冲、高重复频率运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强流电子束源 陶瓷真空界面 纳米线阴极 阳极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