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空变压变温耦合吸附过程捕集烟道气中CO_2的研究
1
作者 刘振 王璐 +1 位作者 李平 于建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7-545,共9页
研究了用六步真空变温变压耦合吸附工艺(VTSA)捕集烟道气中CO2的过程。考察了不同再生温度和压力下用VTSA工艺分离CO2的效果。在压力为10kPa和温度为423K的再生条件下,烟道气中CO2的纯度由15.0%增至93.4%,同时具有95.4%的回收率。对六步... 研究了用六步真空变温变压耦合吸附工艺(VTSA)捕集烟道气中CO2的过程。考察了不同再生温度和压力下用VTSA工艺分离CO2的效果。在压力为10kPa和温度为423K的再生条件下,烟道气中CO2的纯度由15.0%增至93.4%,同时具有95.4%的回收率。对六步VTSA工艺过程进行了模拟,并通过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后模拟了一个不包含降温过程的五步VTSA工艺,以提高吸附剂的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变压变温耦合吸附 分子筛 CO2捕获 模拟 产品纯度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氨反应器尾气变压吸附氨分离工艺的模拟与分析
2
作者 贾晶宇 孔德齐 +3 位作者 沈圆辉 张东辉 李文彬 唐忠利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8-730,共13页
氨的分离和回收在工业中有着广泛应用,但传统的氨分离方法往往伴随着较高的能耗。变压吸附技术作为一种低能耗、设备简单、操作灵活的气体分离方式,在气体分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对于变压吸附氨分离工艺缺乏详细的分析研究。基于... 氨的分离和回收在工业中有着广泛应用,但传统的氨分离方法往往伴随着较高的能耗。变压吸附技术作为一种低能耗、设备简单、操作灵活的气体分离方式,在气体分离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对于变压吸附氨分离工艺缺乏详细的分析研究。基于此,以简化的合成氨反应器尾气为研究对象,以实验室自制的高硅铝比分子筛HS-1为吸附剂,测定了NH_(3)、N_(2)和H_(2)三种气体在该吸附剂上的吸附数据,为仿真模拟提供了相关参数。提出了一种两塔真空变压吸附工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针对合成氨反应器尾气的氨分离变压吸附工艺,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下工艺分离的性能,探究了操作参数对工艺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吸附压力5 bar(1 bar=105 Pa),吸附时间250 s,进料量1.2 mol·min^(-1)的条件下,该工艺分离得到的NH_(3)纯度可达89.30%,回收率可达94.67%,分离能耗为38.02 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氨 氨分离 真空吸附 吸附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与变压吸附耦合工艺提氦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邹彦荣 张瑾 +2 位作者 孙启邦 罗宗敏 徐徜徉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6,共7页
我国氦气资源贫乏,主要依靠进口.近年来,已在多个盆地发现2种不同类型的氦气资源,其中含氦天然气资源丰富但品位低,地热水溶性伴生氦气品位高,但受限于地热水的开采,可采资源量较小,还未到工业化利用阶段.目前国内外氦气提取主要采用深... 我国氦气资源贫乏,主要依靠进口.近年来,已在多个盆地发现2种不同类型的氦气资源,其中含氦天然气资源丰富但品位低,地热水溶性伴生氦气品位高,但受限于地热水的开采,可采资源量较小,还未到工业化利用阶段.目前国内外氦气提取主要采用深冷法技术,应用在我国存在能耗高、经济性差的问题.在三普2号地热井开展地热水溶氦气的常温膜分离与变压吸附耦合工艺提取试验,将体积分数为3%左右的氦气利用膜分离工艺提浓至50%左右,提浓后的气体再利用变压吸附工艺提纯至99%以上,通过2种技术的联合运用,在国内首次完成了常温膜分离与变压吸附技术耦合工艺提氦试验.该技术也即将成果转化,应用到我国的天然气田提氦,对解决我国氦气供需矛盾、降低对外依存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 吸附 耦合工艺 氦气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温和变压吸附法从黄磷尾气净化回收一氧化碳 被引量:31
4
作者 陈中明 武立新 +2 位作者 魏玺群 李克兵 于长忠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4-26,39,共4页
黄磷尾气的回收利用势在必行 ,但目前的回收工艺存在一些缺点。本文针对常用净化方法的缺点 ,通过实验测定了吸附法处理黄磷尾气的效果 ,得到了较佳的工艺操作参数 ,提出了处理黄磷尾气的新的工艺流程。
关键词 黄磷尾气 一氧化碳 净化 回收 变温吸附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变压吸附制氧的真空解吸实验 被引量:5
5
作者 翟晖 刘应书 +2 位作者 张辉 刘文海 曹红程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61-1064,1095,共5页
通过实验研究了真空环境对小型变压吸附制氧的影响,考察了真空解吸与常压解吸两种条件下,进气压力、产氧量与均压时间对氧气纯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真空解吸有利于提高氧气纯度和缩短产氧启动时间;真空解吸条件下,进气压力、产氧量... 通过实验研究了真空环境对小型变压吸附制氧的影响,考察了真空解吸与常压解吸两种条件下,进气压力、产氧量与均压时间对氧气纯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真空解吸有利于提高氧气纯度和缩短产氧启动时间;真空解吸条件下,进气压力、产氧量与均压时间的变化对氧气纯度的影响规律与常压解吸时相同,但影响程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制氧 真空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温变压的优化组合对扇贝真空冷冻干燥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敏 关志强 +1 位作者 蒋小强 郑立静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57-361,共5页
为了获得调压调温的优化组合对栉孔扇贝真空冷冻干燥过程的品质、能耗和时间的综合影响,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两次变温和一次变压的温度和压力组合参数进行了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组合试验,并以能耗、冻干时间和复水率等三指标的综... 为了获得调压调温的优化组合对栉孔扇贝真空冷冻干燥过程的品质、能耗和时间的综合影响,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两次变温和一次变压的温度和压力组合参数进行了五因素四水平的正交组合试验,并以能耗、冻干时间和复水率等三指标的综合加权平分值为指标,得出了各温度和压力条件影响冻干能耗及品质的主次关系为:加热板高温2>干燥室低压>加热板高温1>加热板低温>干燥室高压,各因素的最佳组合是加热板高温1为42℃,高温2为30℃,干燥室低压为25Pa,加热板低温为25℃,干燥室高压为80 Pa,在这个优化组合工艺条件下,扇贝的复水率达到83.7%,与16组实验中的最佳相比,复水率提高了12.20%,能耗下降了2.17%,干燥时间缩短了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冷冻真空干燥 两次变温 一次 优化组合 综合加权平分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变压吸附沼气净化过程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湜 陈文亮 +2 位作者 李晖 张亚兵 韦萍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300-1305,共6页
真空变压吸附(VPSA)是一种气体分离技术,该技术运用在沼气净化过程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针对该过程吸附塔出口浓度出现的浓度峰问题,运用线性推动力模型(LDF)与Langmuir等温方程对其建立了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了缓冲罐中杂质浓度对吸附步骤... 真空变压吸附(VPSA)是一种气体分离技术,该技术运用在沼气净化过程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针对该过程吸附塔出口浓度出现的浓度峰问题,运用线性推动力模型(LDF)与Langmuir等温方程对其建立了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了缓冲罐中杂质浓度对吸附步骤出口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吸附时间下,随着吸附压的降低,二均降结束时会有更多的杂质进入缓冲罐,而缓冲罐中的杂质又会通过一均升步骤进入吸附塔,最终使得吸附步骤出口浓度曲线出现波峰,从而影响了吸附塔出口CH4含量。通过模型的分析,吸附时间随着吸附压不断降低而缩短,可以有效控制杂质进入缓冲罐,从而使吸附塔出口CH4含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推动力模型 真空吸附 沼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变压吸附提浓煤矿乏风瓦斯的抽真空排放过程 被引量:9
8
作者 张传钊 刘应书 +2 位作者 李永玲 杨雄 孟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1-256,共6页
研究了活性炭的平衡吸附性能,计算出该种活性炭对甲烷和氮气的混合气体的分离因子为5.20,并采用以该种活性炭为吸附剂的三塔真空变压吸附装置,研究了循环流程中的抽排步骤对吸附分离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抽排过程的因素。结果表明:... 研究了活性炭的平衡吸附性能,计算出该种活性炭对甲烷和氮气的混合气体的分离因子为5.20,并采用以该种活性炭为吸附剂的三塔真空变压吸附装置,研究了循环流程中的抽排步骤对吸附分离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抽排过程的因素。结果表明:引入抽排步骤可以在不改变吸附与解吸压力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产品气中甲烷浓度。而甲烷浓度会随抽排比的增加而增加,但存在一个极限值,达到极限值之后趋于稳定。与此同时,回收率随抽排比的增加而不断下降。并且均压过程与吸附压力会影响抽排过程。与抽排气排空流程相比,采用抽排气回流流程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品气甲烷回收率,但并不一定提高产品气甲烷浓度,存在一个临界抽排比,小于此值时,采用抽排气回流流程反而会降低产品气甲烷浓度。在吸附与解吸压力分别为140 kPa与14 kPa时,采用该流程可将0.2%的原料气提升至0.6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吸附(VPSA) 煤矿乏风瓦斯(VAM) 活性炭 提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真空变压吸附法模拟分离N2/CH4/CO2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正旺 杨华伟 +2 位作者 张东辉 苏伟 孙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7-151,共5页
依据活性炭对各组分吸附选择性差异,提出一种新型真空变压吸附(VPSA)工艺,可以在N2/CH4/CO2的三组分体系中富集CH4,该方法在传统的重组分提浓工序中加入了CH4和CO2产品气置换步骤,适用于对含低浓度CO2的煤层气甲烷富集。利用Aspen Adsor... 依据活性炭对各组分吸附选择性差异,提出一种新型真空变压吸附(VPSA)工艺,可以在N2/CH4/CO2的三组分体系中富集CH4,该方法在传统的重组分提浓工序中加入了CH4和CO2产品气置换步骤,适用于对含低浓度CO2的煤层气甲烷富集。利用Aspen Adsorption软件对该过程进行模拟。原料气假设为体积分数9%CH4/6%CO2/85%N2,活性炭吸附剂对N2/CH4/CO2分离因子为1/4.15/10.62。在进料温度为298 K,吸附压力为0.6 MPa,解吸压力为-0.08 MPa条件下,运行稳态后能够将甲烷浓缩到体积分数77.172%,回收率高达97.923%。同时,CH4在轻重尾气中的体积分数分别仅为0.224%和0.6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吸附 煤层气 富甲烷 ASPEN ADSORP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叠步骤对真空变压吸附制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杜雄伟 刘应书 +2 位作者 侯庆文 刘文海 张德鑫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2-65,共4页
建立了一套半工业性两塔真空变压吸附制氧试验装置,提出了2种循环操作时序,循环一的特征在于具有同时逆向抽真空与清洗、同时逆向抽真空与均压升2个重叠步骤;循环二具有同时逆向抽真空与清洗、同时进气升压与均压升2个重叠步骤。试验结... 建立了一套半工业性两塔真空变压吸附制氧试验装置,提出了2种循环操作时序,循环一的特征在于具有同时逆向抽真空与清洗、同时逆向抽真空与均压升2个重叠步骤;循环二具有同时逆向抽真空与清洗、同时进气升压与均压升2个重叠步骤。试验结果显示,采用13LiX沸石分子筛,2种循环流程获得体积分数为92.1%的氧气时,回收率分别达到58.9%和64.8%,氧气产率分别为80.9 m3/(h.t)和86.3 m3/(h.t)。在较低压比的情况下,2种不同循环流程均能获得较好的制氧性能,吸附塔的最高吸附绝对压力分别约为148 kPa和149 kPa,最高压比分别为3.44和3.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氧气 真空 空气分离 重叠步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回流真空变压吸附空分模拟 被引量:3
11
作者 鲁东东 张正旺 +3 位作者 银醇彪 杨华伟 孙艳 张东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2-157,共6页
双回流真空变压吸附(Duplex VPSA)是一种中间位置进料,塔顶和塔底分别采用轻、重组分回流的变压吸附过程,能够同时得到较高体积分数的轻、重组分产品。利用Aspen Adsorption模拟软件,以Li-X氧分子筛为吸附剂,对两塔Duplex VPSA空气分离... 双回流真空变压吸附(Duplex VPSA)是一种中间位置进料,塔顶和塔底分别采用轻、重组分回流的变压吸附过程,能够同时得到较高体积分数的轻、重组分产品。利用Aspen Adsorption模拟软件,以Li-X氧分子筛为吸附剂,对两塔Duplex VPSA空气分离进行了模拟研究。每个循环包含进料/轻组分回流、均压升、重组分产品升压、重组分回流/吸附、均压降、逆向降压6个步骤,在吸附压力200 kPa和解吸压力57 kPa下能够得到体积分数98.08%的氧气和体积分数97.57%的氮气,回收率分别为90.32%和98.89%。研究了不同进料位置、进料流量和回流比对产品气的体积分数和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Duplex VPSA过程能够同时得到较高体积分数和回收率的氧气和氮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回流真空吸附 空分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变压吸附提浓煤矿乏风瓦斯的排放气充压过程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应书 张传钊 +2 位作者 李永玲 杨雄 孟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972-1976,共5页
针对传统的变压吸附循环不能很好地适应乏风瓦斯提浓的问题,建立了以活性炭为吸附剂的三塔真空变压吸附实验装置,提出了一种适合煤矿乏风瓦斯提浓的三塔排放气充压流程,以此提高煤矿乏风瓦斯的提浓效果,并对该流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 针对传统的变压吸附循环不能很好地适应乏风瓦斯提浓的问题,建立了以活性炭为吸附剂的三塔真空变压吸附实验装置,提出了一种适合煤矿乏风瓦斯提浓的三塔排放气充压流程,以此提高煤矿乏风瓦斯的提浓效果,并对该流程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变压吸附回收重组分甲烷的过程中,采用排放气从吸附塔上端充压可以有效降低排放气中甲烷的体积分数。在排放气甲烷体积分数相同的情况下,采用排放气充压可以延长穿透时间,提高产品气中甲烷的体积分数。随着排放气充压比的增大,产品气中甲烷的体积分数先上升,后趋于平稳;排放气中甲烷的体积分数则先下降,后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吸附 乏风瓦斯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温变压下煤层气吸附量的预测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学梅 李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63-66,共4页
等温吸附虽然被大量学者进行研究并用于煤层气储量的预测,由于其实验条件不符合实际开采过程中的地温与地压,故很多专家提出用变温变压的实验条件来预测煤层气的吸附量,但是到目前为止鲜有很好的方程来处理变温变压实验数据。本文基于... 等温吸附虽然被大量学者进行研究并用于煤层气储量的预测,由于其实验条件不符合实际开采过程中的地温与地压,故很多专家提出用变温变压的实验条件来预测煤层气的吸附量,但是到目前为止鲜有很好的方程来处理变温变压实验数据。本文基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研究院张庆玲对4种不同煤级煤样在变温变压吸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温度-压力-吸附量方程(TPAE方程)用于煤层气在温度和压力共同影响下吸附量的预测。通过TPAE方程,对4种不同煤级在变温变压下吸附量进行回归预测。结果表明:TPAE方程可以非常好地处理变温变压吸附实验数据,4种煤样的回归计算值与实测值最大平均相对误差为2.64%,最小为1.63%,同时实现温度和压力及吸附量三维视图的可视化,从图中可知任意温度和压力下煤层气的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力-吸附量方程 变温吸附实验 三维视图 可视化 平均相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变压吸附分离CH4/N2/O2实验、模拟与安评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言 沈圆辉 +1 位作者 付强 张东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23-731,共9页
针对CH_4/N_2/O_2混合物脱氧效果差以及安全性低等问题,采用实验室自制活性炭为吸附剂,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进行了双塔真空变压吸附(VPSA)分离25%CH_4/59%N_2/16%O_2混合物的工艺研究。通过考察进料流量和置换流量对甲烷产品纯度和回收... 针对CH_4/N_2/O_2混合物脱氧效果差以及安全性低等问题,采用实验室自制活性炭为吸附剂,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进行了双塔真空变压吸附(VPSA)分离25%CH_4/59%N_2/16%O_2混合物的工艺研究。通过考察进料流量和置换流量对甲烷产品纯度和回收率的影响,实验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在模拟和实验的基础上,对VPSA工艺全流程进行了系统的安全性分析,并针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过程,提出一种更为安全的VPSA工艺流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双塔VPSA可以获得甲烷纯度为51.36%的产品气,甲烷回收率可达85.65%,存在安全隐患的过程主要集中在吸附、均压和终升压步骤,通过原料气的惰化过程,可以实现VPSA工艺的安全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N2/O2 真空吸附 模拟和实验 安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塔真空变压吸附富集煤矿乏风瓦斯的流程参数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海军 刘应书 +3 位作者 李永玲 杨雄 张传钊 孟宇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16-21,共6页
在以活性炭为吸附剂的双塔真空变压吸附实验装置上,研究了双塔真空变压吸附法富集煤矿乏风瓦斯实验中流程参数对富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半周期、充压时间、上均压时间和下均压时间等四个流程参数中,半周期和上均压时间对产品气甲... 在以活性炭为吸附剂的双塔真空变压吸附实验装置上,研究了双塔真空变压吸附法富集煤矿乏风瓦斯实验中流程参数对富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半周期、充压时间、上均压时间和下均压时间等四个流程参数中,半周期和上均压时间对产品气甲烷体积分数影响最大,其次为充压时间,对结果影响最小的是下均压时间;最好的均压方式是只有上均压,均压时间为0.5s;节流子孔径越小,产品气体积分数越高,减小节流孔径是提高产品气甲烷体积分数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乏风瓦斯 真空吸附 半周期 节流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变压吸附空分制氧等温与非等温过程模拟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啸 马正飞 姚虎卿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49-54,共6页
应用动态柱穿透法测定的空气中氮-氧吸附平衡数据模拟两床真空变压吸附(VSA)空分制氧中等温与非等温过程;在VSA过程模拟中探讨了吸附压力、进料流量和冲洗比等过程操作条件以及吸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对产品气氧的纯度、收率和产率的影响,... 应用动态柱穿透法测定的空气中氮-氧吸附平衡数据模拟两床真空变压吸附(VSA)空分制氧中等温与非等温过程;在VSA过程模拟中探讨了吸附压力、进料流量和冲洗比等过程操作条件以及吸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对产品气氧的纯度、收率和产率的影响,为VSA空分制氧过程提供一定的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吸附 氧气制备 空气 VSA 空分制氧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变压吸附过程捕获烟道气中CO_2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7
作者 沈春枝 孙玉柱 +1 位作者 李平 于建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4-531,共8页
真空变压吸附(VPSA)过程的影响因素很多,且为一组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通过计算来了解各变量对过程分离性能的影响有着实验无法替代的作用。采用沥青基活性碳小球为吸附剂,建立了VPSA过程及其能耗计算的模型,模拟研究了P/F、真空压力和CO... 真空变压吸附(VPSA)过程的影响因素很多,且为一组复杂的非线性关系。通过计算来了解各变量对过程分离性能的影响有着实验无法替代的作用。采用沥青基活性碳小球为吸附剂,建立了VPSA过程及其能耗计算的模型,模拟研究了P/F、真空压力和CO2进料浓度对VPSA过程分离性能及其总能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F存在一个最佳值,使得VPSA过程的总能耗最小;随着真空压力的减小,产品气的纯度和回收率均增大,风机能耗减小,真空泵能耗增大,总能耗增大;随着CO2进料浓度的增加,产品气的纯度和回收率均增大,相反地,风机、真空泵及过程总能耗均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吸附过程 CO2捕获 数值模拟 能耗 产品纯度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整复合吸附剂真空变压吸附分离CH_(4)/N_(2)工艺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田军鹏 沈圆辉 +1 位作者 张东辉 唐忠利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5675-5685,共11页
为减少甲烷排放,实现低浓度煤层气有效资源化利用,探究了使用规整复合吸附剂真空变压吸附富集低浓度煤层气的工艺。采用静态容积法测定了甲烷、氮气在规整复合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同时建立了包括质量、热量和动量守恒在内的严格吸附... 为减少甲烷排放,实现低浓度煤层气有效资源化利用,探究了使用规整复合吸附剂真空变压吸附富集低浓度煤层气的工艺。采用静态容积法测定了甲烷、氮气在规整复合吸附剂上的吸附等温线,同时建立了包括质量、热量和动量守恒在内的严格吸附床数学模型,设计了三塔连续进料的真空变压吸附工艺并进行模拟。分析了工艺达到循环稳态后吸附床层轴向温度分布和压力变化,并且探究了进料量、解吸压力、原料气中甲烷浓度和吸附压力对纯度、回收率、工艺能耗和吸附剂产率等工艺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进料量为100 L·min^(-1),解吸压力为0.1 bar(1 bar=0.1 MPa),原料气甲烷浓度为30%,吸附压力为3 bar时可以生产纯度为59.07%,回收率为93.64%的富CH4产品气,同时单位能耗为18.70 kJ·mol^(-1),吸附剂产率为4.56 mol·h^(-1)·kg^(-1)。表明规整吸附剂对CH4/N2具有良好的吸附分离效果,能够实现低浓度煤层气中甲烷高效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整复合吸附 真空吸附 煤层气富集 数值模拟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变压吸附提纯沼气的实验 被引量:8
19
作者 田彩霞 沈圆辉 +1 位作者 张东辉 甘海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1-749,共9页
以煤基碳分子筛为沼气净化吸附剂,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了碳分子筛的表面形貌,并通过物理化学吸附仪表征了碳分子筛的孔径分布。基于静态容积法测定了CO2与CH4在碳分子筛的静态吸附量,并估算了CO2与CH4在碳分子筛的动力学扩散系数。单塔穿... 以煤基碳分子筛为沼气净化吸附剂,借助扫描电镜观察了碳分子筛的表面形貌,并通过物理化学吸附仪表征了碳分子筛的孔径分布。基于静态容积法测定了CO2与CH4在碳分子筛的静态吸附量,并估算了CO2与CH4在碳分子筛的动力学扩散系数。单塔穿透实验考察了吸附压力与进料流量对原料气中CO2穿透曲线的影响,选取吸附压力为0.3 MPa,进料流量为4 L·min-1进行两塔六步真空变压吸附提纯沼气的实验研究,并考察了吸附步骤时长与产品气冲洗率对CH4富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吸附步骤时长为140 s,冲洗率为0.05时,产品气中CH4纯度可达98%,收率可达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真空吸附 沼气 甲烷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变压吸附制氧过程中塔内氧含量变化规律研究
20
作者 王啸 蒋聪华 +2 位作者 吴文虎 韩太宇 鲁德华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54,共4页
通过一套自建中试两塔真空变压吸附空分制氧试验装置,研究了不同真空度和产品气氧浓度时,均压、充压与吸附过程中塔内氧含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均压过程中两塔不求均压平衡,以保证塔顶出口氧浓度高于大气中氧含量,即产品气氧浓... 通过一套自建中试两塔真空变压吸附空分制氧试验装置,研究了不同真空度和产品气氧浓度时,均压、充压与吸附过程中塔内氧含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均压过程中两塔不求均压平衡,以保证塔顶出口氧浓度高于大气中氧含量,即产品气氧浓度越高,均压压力可越低,而真空压力越低,均压压力需越高;充压与吸附过程中产品气氧浓度越高,塔内氧含量越高,即氧浓度的影响越显著,而真空压力对塔内氧含量影响不明显;吸附塔内存在边壁效应,且塔边壁的氧含量比塔中心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吸附 制氧 吸附 氧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