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展开臂关节真空−热−力耦合试验方法研究
1
作者 白宇君 田欣 +8 位作者 许怡贤 王浩威 刘丽霞 回天力 孙子杰 辛亮 严振刚 李强 唐小军 《航天器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0-225,共6页
针对空间展开臂关节热真空环境下展收性能验证的需求,提出一种适用于展开臂关节的真空−热−力耦合的试验方法,即通过热真空试验系统完成真空、冷黑和太阳辐射环境的模拟,通过外部定量惯量盘施加负载。对该方法开展试验验证的结果表明:试... 针对空间展开臂关节热真空环境下展收性能验证的需求,提出一种适用于展开臂关节的真空−热−力耦合的试验方法,即通过热真空试验系统完成真空、冷黑和太阳辐射环境的模拟,通过外部定量惯量盘施加负载。对该方法开展试验验证的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罐体真空度、温度及控温精度均满足试验要求;高低温环境下展开臂关节工作电流呈随机状波动,波动范围均处于设计安全范围内;试验前后展开臂关节启动力矩、关节最高转速以及指向精度无明显变化,且精度优于0.001°。该方法可为后续展开臂关节真空−热−力耦合试验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开臂关节 真空−热−力耦合试验 启动 转速 指向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力-热耦合仿真模型的切削引入残余应力形成规律研究
2
作者 闫坤 李昕 +3 位作者 赵勇博 张文宣 高瀚君 吴琼 《航空科学技术》 2024年第9期35-44,共10页
金属切削加工方式是多因素多物理场耦合、涉及材料大变形、高度非线性的减材加工过程,为了实现切削加工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本文研究了切削材料的本构模型,利用AdvantEdge和Abaqus建立了切削过程的力-热耦合数值仿真分析模型... 金属切削加工方式是多因素多物理场耦合、涉及材料大变形、高度非线性的减材加工过程,为了实现切削加工过程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本文研究了切削材料的本构模型,利用AdvantEdge和Abaqus建立了切削过程的力-热耦合数值仿真分析模型,利用切削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可靠性,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了主轴转速、切削速度、铣削深度、铣削宽度4个因素对切削力、表面温度、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切削开始时切削部位温度急剧升高导致切削表面产生剧烈的热-弹塑性变形,这是引起残余应力生产的主要原因,针对固溶处理与时效处理后的7050铝合金厚板,发现切削速度对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大,得到了其表面残余应力最小的切削参数分别为:进给速度为1200mm/min,铣削深度为0.5mm,铣削宽度为12mm,主轴转速为4000r/min。本文为7050铝合金薄壁结构零件在切削加工中表面残余应力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为航空航天领域的薄壁结构零件的高精度制造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加工 -耦合 数值仿真 正交试验 表面残余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缓冲材料大型试验台架和热-水-力-化学耦合性能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刘月妙 王驹 +4 位作者 曹胜飞 马利科 谢敬礼 赵星光 陈亮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56-2762,2789,共8页
缓冲材料作为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中一道重要的人工屏障,与高放废物容器和处置库围岩直接接触,在高放废物衰变热、辐射作用和地下水等影响下产生复杂的热-水-力-化学耦合作用,为了验证缓冲材料是否能长期有效地发挥其屏障材料的作用,... 缓冲材料作为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中一道重要的人工屏障,与高放废物容器和处置库围岩直接接触,在高放废物衰变热、辐射作用和地下水等影响下产生复杂的热-水-力-化学耦合作用,为了验证缓冲材料是否能长期有效地发挥其屏障材料的作用,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利用高庙子钠基膨润土组装并运行了模拟中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室1:2尺寸的大型缓冲材料膨润土试验台架(China-Mock-Up)。建立了缓冲材料试验台架的安装和试验方法,依据实测数据和理论分析,揭示了热-水-力-化学耦合作用条件下膨润土中的相对湿度是在加热器的热效应和外部供水的湿效应共同作用下发生变化的,压实膨润土中应力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膨润土遇水膨胀和加热器的热效应引起的,试验验证了模拟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室内加热器(废物罐)运行初期的位移过程,为缓冲材料和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工程参数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地质处置 缓冲材料 钠基膨润土 -水--化学耦合 大型试验台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岩各向异性热-水-力耦合特性——基于ATLAS Ⅲ现场加热试验 被引量:7
4
作者 马永尚 陈卫忠 +3 位作者 龚哲 于洪丹 李翻翻 李香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6-436,444,共12页
比利时放射性核废料地质备选场址Boom clay是一种典型的横观各向同性材料,在Drucker-Prager帽盖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Boom clay的横观各向同性特点的热-水-力耦合弹塑性本构模型,该模型可反映温度对其强度、弹性模量、渗透性等的影... 比利时放射性核废料地质备选场址Boom clay是一种典型的横观各向同性材料,在Drucker-Prager帽盖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Boom clay的横观各向同性特点的热-水-力耦合弹塑性本构模型,该模型可反映温度对其强度、弹性模量、渗透性等的影响,并在ABAQUS中进行了二次开发。为验证所建立模型的合理性,结合比利时HADES地下实验室ATLAS Ⅲ现场加热试验结果,应用所提出的模型对加热过程中围岩的温度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正确地描述现场加热试验过程中围岩温度场和孔压场所呈现出的各向异性特征,主要表现为热源水平面内测点的孔压在加热功率升高时先略为下降后才升高,在加热功率下降时先略为升高后才下降,而竖直面内测点的孔压在加热功率升高时立即升高,在加热功率下降时立即下降。研究成果表明,考虑各向异性的THM耦合分析能更好地反映加热过程中泥岩温度场和孔压场的实际分布情况,研究结果对类似工程或现场试验的设计、安全运行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M CLAY -水-耦合 Drucker-Prager帽盖模型 损伤 ATLAS Ⅲ现场加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黏土中能源群桩热力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5
作者 孙旻洋 王忠瑾 +3 位作者 谢新宇 张日红 娄扬 朱大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82-390,共9页
为研究饱和黏土地基中静钻根植能源群桩不同运行方式的热力特性,采用自行设计的模型试验系统,测试温度条件下模型单桩和群桩的热力响应。通过埋置传感测试元件,得到桩顶位移、桩身应力、桩和桩周土温度、桩周水平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 为研究饱和黏土地基中静钻根植能源群桩不同运行方式的热力特性,采用自行设计的模型试验系统,测试温度条件下模型单桩和群桩的热力响应。通过埋置传感测试元件,得到桩顶位移、桩身应力、桩和桩周土温度、桩周水平土压力及孔隙水压力。结果表明:由于桩间热扩散,加热桩会对周围非加热桩造成影响,导致非加热桩桩身温度增加、桩顶位移上升,能源群桩的平均换热性能较单桩低;制冷工况下群桩的桩顶位移变化绝对值大于加热工况,需要考虑以确保安全性;由于群桩效应,与单桩相比,能源群桩桩顶位移变化更大,桩身附加温度应力更小;能源群桩的热力特性受运行能源桩数量影响,运行数量越多,温度对能源群桩的热力特性影响越显著,桩周土压力、孔隙水压力变化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钻根植能源桩 附加温度应 模型试验 -耦合 承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实膨润土砌块接缝组合热−水−力耦合效应试验装置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郑维翰 李涛 +2 位作者 冯硕 高玉峰 刘月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08-2918,共11页
评估高放废物地下处置库缓冲材料的阻滞性能需要了解热−水−力(THM)耦合条件下高压实膨润土砌块与拼装接缝组合体的性能。为此,研制了一台膨润土砌块及接缝THM耦合特性试验仪,该装置由模型试验箱、砌块与接缝、温度控制、水力控制、数据... 评估高放废物地下处置库缓冲材料的阻滞性能需要了解热−水−力(THM)耦合条件下高压实膨润土砌块与拼装接缝组合体的性能。为此,研制了一台膨润土砌块及接缝THM耦合特性试验仪,该装置由模型试验箱、砌块与接缝、温度控制、水力控制、数据测量与采集共5个系统构成。采用两块高庙子(GMZ)膨润土砌块和一条填有砂和膨润土颗粒的接缝制作砌块−接缝组合试样,在90℃的热边界和0.1 MPa的水力边界条件下进行了为期266 d的试验以检测试验装置设计的可行性。基于温度、体积含水率和膨胀力实测数据,获得了试样内部热、水和力三场的时空演化过程及规律。根据试样内部的干密度变化规律,建立了新的接缝愈合度定义式,并利用接缝变形观测数据计算了接缝愈合度。通过对接缝厚度与温度、体积含水率和膨胀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相应的回归关系式。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仪可用于核废物深地质处置缓冲材料的室内物理模拟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放废物处置 膨润土砌块 接缝 热−−力耦合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力耦合作用下黏性土体积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费康 戴迪 付长郓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52-1758,共7页
采用温控三轴仪,对饱和黏性土在热-力耦合作用下的体积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中共考虑了温度循环后的应力加卸载试验、升高或降低不同温度后的应力加卸载试验3 种方案。结果表明,黏性土温度体积变形的大小与围压无关。温度循环会造... 采用温控三轴仪,对饱和黏性土在热-力耦合作用下的体积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中共考虑了温度循环后的应力加卸载试验、升高或降低不同温度后的应力加卸载试验3 种方案。结果表明,黏性土温度体积变形的大小与围压无关。温度循环会造成黏性土塑性体积变形持续发展,但单周塑性应变增量随温度循环周数的增加而减小,体现了温度历史的影响。将土样继续加载后,温度的历史效应将被覆盖,后续温度循环中产生的塑性体积应变量值及发展规律与初始循环下的类似。不同温度下土体的压缩指数和回弹指数基本不变。同一塑性体积应变下,屈服应力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温度变化引起的塑性体积应变也会造成屈服应力提高,可近似采用与力学塑性体积应变硬化一致的规律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土 室内试验 -耦合作用 塑性体积应变 屈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温度场作用下PCC能量桩热力学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3
8
作者 黄旭 孔纲强 +1 位作者 刘汉龙 吴宏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7-673,共7页
PCC能量桩是河海大学岩土所开发的一种新型能量桩技术。在常规桩基静载荷模型试验基础上,将PCC能量桩放置在南京典型砂土中,并通过导热管内水体的循环对模型桩体施加温度场,以模拟PCC能量桩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承载力特性与受力机制,PCC... PCC能量桩是河海大学岩土所开发的一种新型能量桩技术。在常规桩基静载荷模型试验基础上,将PCC能量桩放置在南京典型砂土中,并通过导热管内水体的循环对模型桩体施加温度场,以模拟PCC能量桩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承载力特性与受力机制,PCC能量桩先加载至工作荷载(极限荷载的一半),再施加热-冷循环一次,最后加载至极限荷载,测得不同温度下PCC能量桩的荷载-位移关系曲线、桩身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等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能量桩换热过程中,热量更容易从桩体传向土体(即夏季模式的热循环);热循环及制冷循环都明显改变了桩顶位移值,且往复循环作用下产生的塑性变形不能完全恢复,其积累变形可能危害上部结构安全;桩身受温度场作用产生的热应力相对较大,且不同约束条件下其变化值有所差异;在制冷循环下,桩底部甚至可能产生较大拉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桩 现浇混凝土大直径管桩(PCC桩) 循环温度场 -耦合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力耦合条件下复合材料结构渐进损伤仿真 被引量:9
9
作者 刘玉佳 燕瑛 +1 位作者 何明泽 齐忠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4-388,393,共6页
发展了湿/热/静力耦合条件下复合材料结构渐进损伤仿真方法,考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随机分布特性建立有限元模型,改进了湿热条件下复合材料本构关系,以Hashin准则、最大应力准则作为失效判据,完整仿真了不同湿热条件、不同载荷类型作用... 发展了湿/热/静力耦合条件下复合材料结构渐进损伤仿真方法,考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随机分布特性建立有限元模型,改进了湿热条件下复合材料本构关系,以Hashin准则、最大应力准则作为失效判据,完整仿真了不同湿热条件、不同载荷类型作用下复合材料开孔层合板从损伤起始至最终失效的损伤演化全过程,极限强度预测结果与相应试验结果的误差在10%以内,验证了仿真分析方法的有效性.湿热效应对损伤起始和演化的影响表明:由于湿热条件作用,相对于室温干态而言,复合材料开孔层合板的损伤起始的时间提前、所需载荷降低,极限强度和极限应变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耦合条件 复合材料结构 渐进损伤 仿真方法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om黏土热-力耦合弹塑性损伤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龚哲 陈卫忠 +3 位作者 于洪丹 马永尚 田洪铭 李香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433-2442,2450,共11页
黏土的热-力耦合本构模型研究在许多工程领域,尤其是核废料地下处置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根据Boom黏土的在不同温度下的三轴与固结试验的结果,综合考虑了温度对黏土的强度与弹性模量的影响,在Drucker-Prager(简称D-P)帽盖模型... 黏土的热-力耦合本构模型研究在许多工程领域,尤其是核废料地下处置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根据Boom黏土的在不同温度下的三轴与固结试验的结果,综合考虑了温度对黏土的强度与弹性模量的影响,在Drucker-Prager(简称D-P)帽盖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硬化方程和热损伤、力学损伤的演化方程,建立了适用于黏土的热-力耦合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将模型在ABAQUS中进行了二次开发,根据试验结果反演得到了Boom黏土的模型参数。利用所建立的本构模型,对比利时HADES试验室中的ATLAS III现场试验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模型的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的结果能较好地吻合,证明了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m黏土 -耦合 Drucker-Prager帽盖模型 损伤 本构模型 ATLASⅢ现场加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基中能量桩热力学特性及承载变形性状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曹卫平 李庆 李清源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9-546,共8页
能量桩通过内置循环管与周围土体进行热交换来开采浅层地热能。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测试4个完整的冷热循环过程中能量桩仅受温度作用及热-力耦合两种工况下的桩身和桩侧土体温度、桩顶和桩侧土表面沉降、桩顶荷载及桩身内力,分析黄土地基... 能量桩通过内置循环管与周围土体进行热交换来开采浅层地热能。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测试4个完整的冷热循环过程中能量桩仅受温度作用及热-力耦合两种工况下的桩身和桩侧土体温度、桩顶和桩侧土表面沉降、桩顶荷载及桩身内力,分析黄土地基中埋设单U形换热管的能量桩热力学及承载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每个冷热循环过程,随循环时间增加能量桩热交换效率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状态,黄土地基中能量桩桩身温度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冷热循环会使能量桩桩顶产生累积沉降,与仅受温度作用工况相比,在热-力耦合作用下能量桩桩顶累积沉降较大,桩侧土表面沉降较小,而桩侧土体受影响范围则较大。对于两种工况,冷热循环稳定后能量桩最大附加应力均出现在桩身中部,热循环时桩身上部摩阻力为负,下部摩阻力为正,冷循环时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桩 黄土地基 模型试验 循环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Z-2C/SD火箭热环境分析及试验 被引量:3
12
作者 蔡巧言 周其兴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9,共4页
介绍了火箭发射卫星过程中星箭热耦合分析和热真空试验两种设计方法 ,具体介绍了综合应用计算和试验两种方法完成 CZ- 2 C/ SD火箭发射铱星任务的热环境和热控设计工作。首先 ,采用热网络分析法进行星 /箭热耦合分析 ,对上面级及卫星各... 介绍了火箭发射卫星过程中星箭热耦合分析和热真空试验两种设计方法 ,具体介绍了综合应用计算和试验两种方法完成 CZ- 2 C/ SD火箭发射铱星任务的热环境和热控设计工作。首先 ,采用热网络分析法进行星 /箭热耦合分析 ,对上面级及卫星各点温度进行预测。其次 ,描述在我国首次进行的火箭上面级热真空试验。热分析和热真空试验相结合 ,圆满完成了 CZ- 2 C/ SD火箭的热环境设计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分析 真空试验 环境 CZ-2C/SD火箭 卫星 发射 网络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法和灰色关联的机床主轴箱优化设计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世豪 叶文华 +2 位作者 陈蔚芳 唐敦兵 肖利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7-132,共6页
为了提高机床主轴箱的静、动、热态综合性能,主轴箱必须具备良好的结构特性。在CAE软件ANSYS中建立某机床主轴箱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分别进行热-力耦合分析和模态分析,以主轴箱的质量、最大耦合应力、最大耦合变形、一阶固有频率为目标函... 为了提高机床主轴箱的静、动、热态综合性能,主轴箱必须具备良好的结构特性。在CAE软件ANSYS中建立某机床主轴箱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分别进行热-力耦合分析和模态分析,以主轴箱的质量、最大耦合应力、最大耦合变形、一阶固有频率为目标函数,主体部分的长度、宽度、高度为设计变量进行了多目标正交优化设计。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获得了优化设计的最佳解,使主轴箱在质量仅增加2.585%的情况下,最大热-力耦合应力降低9.817%,最大热-力耦合变形减小16.393%,并且一阶固有频率提高8.634%。研究表明,正交试验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主轴箱 -耦合分析 模态分析 正交试验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钻根植能源桩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富远 王忠瑾 +4 位作者 谢新宇 娄扬 王奎华 方鹏飞 郑凌逶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307-3316,共10页
为了研究静钻根植能源桩在热-力耦合作用下的承载特性,采用自行设计模型试验系统,测试模型桩在黏-砂双层地基中的热力响应。试验结果表明:桩体温度沿深度变化并不均匀,对桩周土的温度影响半径为3倍桩径;3次冷热循环后桩顶和桩周土表面... 为了研究静钻根植能源桩在热-力耦合作用下的承载特性,采用自行设计模型试验系统,测试模型桩在黏-砂双层地基中的热力响应。试验结果表明:桩体温度沿深度变化并不均匀,对桩周土的温度影响半径为3倍桩径;3次冷热循环后桩顶和桩周土表面均产生累积沉降,在桩顶荷载达到单桩极限承载力的25%时,桩顶累积沉降达到桩径的3.12‰,是桩顶无荷载情况下的1.77倍;模型桩附加温度应力沿深度分布均表现为中间大两端小,位移变化零点(附加温度应力最大处)随着桩顶荷载增大(约束增强)而上移,桩顶荷载较小时降温引起桩身局部产生拉应力。因此,静钻根植能源桩的承载特性与温度变化条件、桩顶荷载大小和桩端约束条件密切相关,在工程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以确保运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钻根植能源桩 -耦合 附加温度应 模型试验 承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累积下PBX炸药低速撞击点火行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一鸣 刘睿 +2 位作者 陈鹏万 贾路川 卞云龙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56-464,I0013,共10页
为了研究微裂纹损伤累积对PBX炸药低速撞击点火行为的影响,采用考虑微裂纹拉压非对称性演化的PBX炸药力-热-化耦合模型,对损伤累积下HMX基PBX炸药点火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炸药内部的损伤累积通过多次撞击实现;此外,模拟了平头弹和针形弹对... 为了研究微裂纹损伤累积对PBX炸药低速撞击点火行为的影响,采用考虑微裂纹拉压非对称性演化的PBX炸药力-热-化耦合模型,对损伤累积下HMX基PBX炸药点火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炸药内部的损伤累积通过多次撞击实现;此外,模拟了平头弹和针形弹对PBX炸药多次撞击点火行为。计算结果表明,损伤累积作用下,PBX炸药第二次撞击点火阈值随第一次撞击速度增加表现为非线性降低,这是因为多次撞击提高了撞击区域环向扩展裂纹的损伤程度,环向裂纹的损伤累积加剧了PBX炸药剪切变形,导致了表面裂纹摩擦生热的加剧,并最终形成了热点;平头弹多次撞击下提高了弹头边缘对应区域的损伤程度,并在该位置发生了炸药的点火行为;而针形弹多次撞击条件下,裂纹损伤程度显著提高,同样导致炸药点火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 PBX炸药 --化耦合模型 裂纹演化 损伤累积 Steven试验 点火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性能演变理论的混凝土细观损伤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倩筠 常晓林 +2 位作者 冯楚桥 周伟 马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96-1604,1630,共10页
为研究混凝土性能演变过程中的损伤特性,借助细观力学随机骨料模型,将化学-热-力耦合的性能演变模型引入混凝土损伤特性研究中,直观反映早龄期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和损伤参数随其内部水化反应的演变过程.结合连接宏-细观热力学特性的均匀... 为研究混凝土性能演变过程中的损伤特性,借助细观力学随机骨料模型,将化学-热-力耦合的性能演变模型引入混凝土损伤特性研究中,直观反映早龄期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和损伤参数随其内部水化反应的演变过程.结合连接宏-细观热力学特性的均匀化方法,对硬化过程中混凝土三相介质的材料参数进行率定,并且在细观层次上实现早龄期混凝土单轴拉伸试验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水化度的空间分布差异性对早龄期混凝土力学参数的取值存在显著影响;采用的水化度损伤模型能够直观反映早龄期混凝土试件在单轴拉伸试验中裂缝萌生、扩展直至贯通的全过程,可以为早龄期混凝土结构的拉伸损伤断裂过程分析提供有力的数值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龄期混凝土 细观 化学--耦合模型 水化度损伤模型 单轴拉伸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闸片磨损分析及寿命预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辉 李斌 +2 位作者 史立 尹剑 张生芳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46-53,共8页
针对动车组制动闸片磨损问题,基于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二次开发。通过Archard的磨损理论实现了闸片磨损的有限元计算,模拟分析了闸片的磨损演变分布规律,采用单一变量法研究了制动参数对闸片磨损的影响。根据闸片磨损仿真,建立... 针对动车组制动闸片磨损问题,基于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二次开发。通过Archard的磨损理论实现了闸片磨损的有限元计算,模拟分析了闸片的磨损演变分布规律,采用单一变量法研究了制动参数对闸片磨损的影响。根据闸片磨损仿真,建立磨损与制动参数对应关系的数据库,通过BP算法调取数据建立磨损预测模型,建立动车组闸片磨损量与行驶里程的对应关系,设计了动车组闸片寿命预测系统。结果表明:随着制动初速度的提高和制动压力的增大,闸片磨损深度增加,磨损变化率减小;寿命预测系统具有较高的精度,适用于闸片的寿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闸片 摩擦磨损试验 -耦合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