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真理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被引量:2
- 1
-
-
作者
王智
-
机构
广东教育学院政治系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63-65,共3页
-
文摘
真理是不是客观的,有没有客观真理?许多哲学教材都给予了明确的肯定的回答。但是,这些回答及其解释却存在着问题。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真理首先是主观的,然后在作为再认识的对象时,它才是客观的。
-
关键词
真理的内容
真理的对象
客观真理
客观事物
主观世界
客观对象
主观和客观
认识的对象
认识对象
正确的认识
-
分类号
B0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关于真理客观性的几点思考
- 2
-
-
作者
忠军
余陶
-
机构
山东财政学院
-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30,共2页
-
文摘
一、现有论证的逻辑困惑 关于真理的客观性,从现有的论证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依据: 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即在真理性的认识中包含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这当然不是指真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而是说真理的内容来自客观对象,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参见《哲学小百科》中国青年出版社88年版,第168页)。真理的内容来自客观对象,并不能成为真理客观性的依据。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17页)任何认识,无论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甚至荒诞的认识。
-
关键词
真理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
真理的标准
真理的客观性
几点思考
客观对象
谬误
主观形式
人的头
选集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真理的主观性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孙显元
-
出处
《人文杂志》
1986年第4期27-30,共4页
-
文摘
人们总是说,唯物主义者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唯心主义者坚持真理的主观性。其实,这种说法是一种旧唯物主义的偏见。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早就提出了对旧唯物主义忽视主观性的批评,他说,对现实,感性等都要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从人的能动方面去理解,对于真理,当然也应如此。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固然可以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
关键词
真理的主观性
真理的形式
客观性和主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
真理内容的客观性
旧唯物主义
坚持真理
真理观
唯心主义者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认识的主体性与真理的客观性
- 4
-
-
作者
叶玉殿
-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2-15,共4页
-
-
关键词
认识的主体性
真理的客观性
主体性因素
认识客体
真理的内容
参考系
客观真理
客体属性
主体制约
制约性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探讨真理的主观性
- 5
-
-
作者
张南
-
出处
《河北学刊》
1986年第1期45-50,共6页
-
文摘
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这在学术界是比较一致的看法;但是,关于真理的主观性,则是一个分歧较大的问题.我认为,不仅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而且真理的主观性也是真理的本质属性.一许多同志断然否认真理具有主观性,把主观性直接等同于主观主义,把承认真理的主观性看作就是唯心主义,是所谓“主观真理论”.有些同志虽然并不绝对地否认真理的主观性,却把它局限于真理的形式上,并把这看作一个不可逾越的界限,认为如果越出这个界限再谈真理的主观性,就是唯心主义.我认为,这些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
-
关键词
真理的主观性
客体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内容
主观思维
思维结构
真理的本质
真理的形式
主体
为我之物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真理和错误的关系
- 6
-
-
作者
刘贤奇
-
出处
《求是学刊》
1982年第6期35-40,共6页
-
-
关键词
客观真理
相对真理
客观事物
真理的内容
扩大或缩小
发展规律
实践标准
客观对象
真理和谬误
历史条件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关于真理的阶级性问题
- 7
-
-
作者
王修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4年第1期40-44,共5页
-
文摘
一个偶然的机会,碰到了这个有争论的问题。看了一点双方的具体论点,我觉得不管如何众说纷纭、各有论据,分歧似乎甚大,其实,除去对于经典作家的论述有不同的理解外,主要是争论的双方各自强调了问题的一面,而忽视和曲解了问题的另一面;而这两方面的分歧又是联系着的。假如各自消除了片面性,对问题的认识也就大体一致了。下面讲一点我的看法。
-
关键词
客观真理
真理的内容
真理的阶级性
社会科学真理
无阶级
客观过程
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
列宁
自然科学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齐振海讲“自然科学中真理和错误的相互关系”
- 8
-
-
-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63年第2期97-97,共1页
-
文摘
今年五月我校政教系举行的校庆学术活动中,齐振海讲师作了“自然科学中真理和错误的相互关系”的讲演,他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
关键词
相对真理
自然科学
相互关系
波级
真理的内容
体胚
欧几里德几何
成醋
才调
自然界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试论在新的实践之前检验认识结构是否合理的几条标准
- 9
-
-
作者
冯正刚
-
出处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1-4,共4页
-
文摘
任何事物,结构不同,功能就不一样。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也是如此。人的知识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探讨,比如既要有自然科学知识,又要有社会科学知识,既要有基础知识,又要有专业知识,既要有经验知识,又要有理性知识,既要有直接经验,又要有间接经验,既要渊,又要博等。
-
关键词
认识结构
新的实践
认识事物
真理的内容
共同本质
适用的范围
客观事物
明确的回答
列宁
宇观世界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黑格尔论诡辩和辩证法的对立
- 10
-
-
作者
杨寿堪
-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6期45-50,69,共7页
-
文摘
黑格尔是马克思主义以前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用辩证法的观点来批判诡辩论的哲学家。他把诡辩论看作是一种以荒谬的观点来“认识事物的思想方式,”即形而上学方法,指出“辩证法切不可与诡辩相混淆,”从而揭露了诡辩论反辩证法的内容和实质。这是黑格尔反对诡辩论的一个重大功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黑格尔对诡辩论的批判,列宁许多著作,特别是《哲学笔记》一书,常常加以摘引,并给予充分肯定和评价。黑格尔批判诡辩论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至今还未失去它的意义,是值得我们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加以批判继承的一项哲学遗产。
-
关键词
黑格尔
诡辩论
辩证法
列宁
真理的内容
欧洲哲学史
诡辩家
小逻辑
主观唯心主义
诡辩术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