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与头颈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卢恕来 高文信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2004年第4期276-277,共2页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起着重要作用,它在头颈鳞癌中表现为强特异性过度表达,并与头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检测头颈鳞癌的可靠指标,判断其恶性度及预测复发有高敏感性,并可作为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关键词 真核细胞 翻译起始因子4E 头颈鳞癌 肿瘤 基因治疗 分子生物学 生物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eIF5A)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双宝 韩英鹏 +1 位作者 李明 李文滨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6-160,共5页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eIF5A)是真菌、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蛋白质翻译起始因子。研究发现其不仅仅在部分蛋白质翻译起始中发挥作用,还在人体癌症发生、促进动植物细胞增殖、细胞衰老和死亡以及一些植物环境胁迫应答等方面都有一定...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eIF5A)是真菌、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蛋白质翻译起始因子。研究发现其不仅仅在部分蛋白质翻译起始中发挥作用,还在人体癌症发生、促进动植物细胞增殖、细胞衰老和死亡以及一些植物环境胁迫应答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进一步研究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eIF5A)的功能,对其生产实践中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 DHS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诱导未折叠蛋白反应信号通路中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活化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长 被引量:5
3
作者 彭彬 宋瑜婷 +3 位作者 张雪 王莹 曹帆帆 张登海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63-969,共7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与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关系和分子机制,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方法 4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U266、SKO、KMS-11,经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增殖实验0.0~10.0μmol/... 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与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关系和分子机制,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方法 4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U266、SKO、KMS-11,经不同浓度雷公藤红素(增殖实验0.0~10.0μmol/L、凋亡实验0.0~4.0μmol/L、周期阻滞实验0.0~1.5μmol/L)处理不同时间(增殖实验1~3 d、凋亡实验1 d、周期阻滞实验1 d)后,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周期阻滞情况;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肌醇需求酶1(IRE1)、蛋白激酶样内质网激酶(PERK)和活化转录因子6(ATF6)3条UPR信号通路中主要分子的表达,包括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ATF6、PERK、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磷酸化eIF2α(p-eIF2α)、C/EBP同源蛋白(CHOP)、IRE1、磷酸化IRE1(p-IRE1)。用慢病毒包被的含短发夹RNA(shRNA)载体对eIF2α表达进行干扰,观察雷公藤红素对干扰eIF2α表达后的RPMI 8226细胞UPR信号分子表达、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雷公藤红素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抑制4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诱导凋亡、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其中RPMI8226细胞对雷公藤红素最敏感。在RPMI8226细胞,雷公藤红素处理浓度在0.5~2.0μmol/L作用30 min^24 h时均能使UPR的PERK通路中p-eIF2α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其下游CHOP表达也相应增加(P<0.05或P<0.01),而对其他2条通路ATF6和IRE1影响不明显。用慢病毒干扰eIF2α表达后,雷公藤红素上调CHOP表达、诱导凋亡和周期阻滞的作用均减弱或消失。结论雷公藤红素能抑制多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活化UPR的PERK信号通路中eIF2α分子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多发性骨髓瘤 未折叠蛋白反应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在感染早期通过Akt/mTOR/4E-BP1和p38/Erk/Mnk1通路激活宿主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4E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詹媛 仇旭升 +4 位作者 曲昱蓉 孙英杰 谭磊 宋翠萍 丁铲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为阐明新城疫病毒(NDV)在感染宿主细胞后对宿主真核翻译起始因子以及相关调控通路的调节作用,本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DV感染He La细胞早期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 IF4F的磷酸化水平以及Akt/m TOR/4E-BP1和p38/Erk/Mnk1调控通路的活化情... 为阐明新城疫病毒(NDV)在感染宿主细胞后对宿主真核翻译起始因子以及相关调控通路的调节作用,本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DV感染He La细胞早期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 IF4F的磷酸化水平以及Akt/m TOR/4E-BP1和p38/Erk/Mnk1调控通路的活化情况,同时用紫外线(UV)灭活的NDV进行对照试验。结果显示,NDV感染He La早期能够迅速诱导真核起始因子e IF4E的磷酸化,而UV灭活NDV作用的细胞则无此现象。通过对相关调控通路的检测发现,NDV在感染早期对e IF4E的磷酸化是通过激活p38/Erk/Mnk1通路实现的。此外,NDV感染还可以激活Akt/m TOR/4E-BP1通路,诱导e IF4E阻遏蛋白4E-BP1发生磷酸化并解离出e IF4E,从而促进e IF4F复合体的形成,确保真核翻译的进行。该结果对深入解析NDV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翻译相关信号通路参与调控病毒复制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EIF4E 4E-BP1 Mnk1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与自然流产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秦晓黎 刘晓瑞 +1 位作者 田福举 林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0-475,482,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e IF5A)的表达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e IF5A-1和e IF5A-2在自然流产模型小鼠、正常生育力对照组小鼠子宫组织以及在自然流产和人工... 目的初步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e IF5A)的表达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e IF5A-1和e IF5A-2在自然流产模型小鼠、正常生育力对照组小鼠子宫组织以及在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蜕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小鼠子宫组织及人蜕膜组织中e IF5A-1和e IF5A-2均有表达,但e IF5A-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e IF5A-2;流产组织标本中e IF5A-1、e IF5A-2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e IF5A表达下调可能与自然流产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 自然流产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F4A3 sh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稳定转染细胞系的建立
6
作者 何嘉文 李友 +1 位作者 廖科棋 李胜男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1-839,共9页
目的:构建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A3(EIF4A3)-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载体,建立Neuro-2a-EIF4A3-shRNA稳定转染细胞系。方法:通过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检索EIF4A3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PCR鉴定引物,并将其连接至经EcoRⅠ和... 目的:构建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A3(EIF4A3)-短发夹RNA(shRNA)慢病毒载体,建立Neuro-2a-EIF4A3-shRNA稳定转染细胞系。方法:通过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检索EIF4A3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PCR鉴定引物,并将其连接至经EcoRⅠ和AgeⅠ酶切的慢病毒GV493载体,构建GV493-EIF4A3-shRNA慢病毒质粒,PCR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鉴定。将GV493空载质粒和GV493-EIF4A3-shRNA重组质粒分别转染至HEK293T细胞中,分别为GV493对照慢病毒和GV493-EIF4A3-shRNA慢病毒,转染48 h后收集慢病毒进行包装并测定病毒滴度。将Neuro-2a细胞分为空白组、GV493对照组和GV493-EIF4A3 shRNA组,空白组不作处理,GV493对照组和GV493-EIF4A3 shRNA组分别采用相应慢病毒感染Neuro-2a细胞,慢病毒感染复数(MOI)为100,使用10 mg·L-1嘌呤霉素筛选成功感染慢病毒的Neuro-2a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Neuro-2a细胞的生长状态和绿色荧光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Neuro-2a细胞中EIF4A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PCR测序结果显示GV493-EIF4A3-shRNA重组质粒基因序列与设计合成的EIF4A3-shRNA序列一致,成功构建GV493-EIF4A3慢病毒载体。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HEK293T细胞荧光表达强烈,生长状态良好,慢病毒包装成功。GV493-对照慢病毒和GV493-EIF4A3-shRNA慢病毒的滴度均为2×10~8 TU·mL^(-1),GV493对照组和GV493-EIF4A3 shRNA组Neuro-2a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表达绿色荧光,表明慢病毒感染稳定细胞系构建成功。RT-qPCR法,与空白组和GV493对照组比较,GV493-EIF4A3shRNA组Neuro-2a细胞EIF4A3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Western blotting法,各组在相对分子质量49000处出现特异性条带,提示Neuro-2a细胞中EIF4A3蛋白表达成功;与空白组和GV493对照组比较,GV493-EIF4A3 shRNA组Neuro-2a细胞中EIF4A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成功构建GV493-EIF4A3-shRNA慢病毒载体,建立了Neuro-2a-EIF4A3-shRNA稳定转染细胞系,为EIF4A3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a3 短发夹RNA 慢病毒 稳定转染细胞 Neuro-2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蟹猴疟原虫 (Plasmodium cynomolgi)中一个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A(eIF-4A)同源蛋白的cDNA克隆、表达和ATP酶活性测定(英文) 被引量:4
7
作者 宋平 张竞男 +1 位作者 胡珈瑞 李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4-304,共11页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 4A(eukaryoticinitiationfactor 4A ,eIF 4A)是DEAD盒蛋白家族的ATP依赖性的RNA解旋酶类中的一个原型成员 .它在真核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的起始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通过PCR扩增和放射探针杂交相结合的方法筛选食蟹猴...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 4A(eukaryoticinitiationfactor 4A ,eIF 4A)是DEAD盒蛋白家族的ATP依赖性的RNA解旋酶类中的一个原型成员 .它在真核细胞的蛋白质合成的起始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通过PCR扩增和放射探针杂交相结合的方法筛选食蟹猴疟原虫 (Plasmodiumcynomolgi)的cDNA文库 ,克隆了一个eIF 4A同源蛋白的完整cDNA序列 ,命名为CH1F .CH1F全长 1 75 3bp ,包含一个1 1 97bp的完整阅读框 ,推测编码一个由 39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 .对CH1F的蛋白序列用BlastP进行搜索和分析 ,提示它应该是DEAD盒家族的一个eIF 4A同源蛋白 ;用DNAStar将其与许多典型的DEAD盒蛋白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显示 :比起其它的DEAD盒蛋白 ,它与eIF 4A或eIF 4A的同源蛋白具有更高的同源性和更多序列上的相似结构域 .将包含完整阅读框的片段亚克隆进表达载体pET 2 8a (+) ,在大肠杆菌DH5α中表达 ,产生的融合蛋白大小在 4 5kD左右 .对该融合蛋白进行纯化、重新折叠和初步鉴定 .ATP酶活性检测显示 ,该融合蛋白只有很低的ATP酶活性 ,而且它的ATP酶活性似乎不依赖于核酸底物 .对这一检测结果给出 3种可能的原因 .这一检测结果与根据序列分析得到的推论———CH1F蛋白可能是一个e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a(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4a eIF-4a) RNA解旋酶 ATP酶 食蟹猴 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和激活转录因子4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潘红 王军 +2 位作者 朱冠南 曹修丽 李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73-1577,共5页
目的:了解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p)]、激活转录因子4(ATF4)表达的变化。方法:7日龄新生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和HIBD组,每组各40只。HIBD组采用Rice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 目的:了解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p)]、激活转录因子4(ATF4)表达的变化。方法:7日龄新生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和HIBD组,每组各40只。HIBD组采用Rice方法建立新生大鼠HIBD模型,分别于缺氧缺血(HI)后6、12、24和72 h取其脑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病变侧大脑皮质eIF2α(p)、ATF4蛋白的表达。假手术组不行缺氧缺血处理,采用同样方法检测其eIF2α(p)、ATF4蛋白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eIF2α(p)、ATF4蛋白少量表达,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HIBD组6 h可以观察到较多eIF2α(p)、ATF4蛋白,12 h达到高峰,72 h明显减少,但仍高于假手术组。HIBD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BD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IF2α(p)、ATF4参与了新生大鼠HIBD病理生理过程。HIBD可能诱发了内质网应激反应,启动了PKR样内质网激酶(PERK)介导的未折叠蛋白应答(UPR)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 激活转录因子4 未折叠蛋白反应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洪金全 何毅辉 黄建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21-1425,共5页
目的:探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骨髓标本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75例NDMM患者和25例良性骨髓疾病ITP患者骨髓活检标本中eIF4E蛋白的表达情况。收集临床资料,分析N... 目的:探讨初治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骨髓标本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75例NDMM患者和25例良性骨髓疾病ITP患者骨髓活检标本中eIF4E蛋白的表达情况。收集临床资料,分析NDMM患者骨髓标本中eIF4E蛋白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结果:NDMM患者骨髓标本中eIF4E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骨髓疾病患者(P<0.001)。eIF4E蛋白表达阳性与NDMM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存在相关。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eIF4E蛋白表达阳性与NDMM患者总生存期(OS)缩短显著相关,是影响NDMM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IF4E蛋白表达阳性是NDMM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 多发性骨髓瘤 表达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2B与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
10
作者 潘艳霞 吴晔 +1 位作者 牛争平 姜玉武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8-610,共3页
Leukoencephalopathy with vanishing white matter(VWM) is one of the most prevalent inherited white matter disorders in childhood,and it′s the only known hereditary human disease due to the direct defects in protein sy... Leukoencephalopathy with vanishing white matter(VWM) is one of the most prevalent inherited white matter disorders in childhood,and it′s the only known hereditary human disease due to the direct defects in protein synthesis process,with the gene defects in EIF2B1-5,encoding the five subunits of 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eIF2B α,β,γ,δ and ε) respectively.eIF2B is essential for the protein translation initiation process,and its action is realized via 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2(eIF2).Phosphorylation of eIF2α and eIF2Bε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gulate eIF2B function,and thus play a key role in control of the protein translation level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Mutant eIF2B results in functional defects and decrease of the overall protein translation in cells,but in increase the translation of proteins with multiple upstream open reading frames,such as 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FT4),which leads to the susceptibility to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nder stress,and the following apoptosis.The exact pathogenic mechanisms of VWM are far from well understood.It′s suggested that level of AFT4 in cells with eIF2B mutations is higher than in wild type cells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ition,which makes the mutant cells more susceptible to endoplasmic reticulum(ER) stress and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Under stress,the defect eIF2B leads to a vicious cycle of UPR activation,which may underlie the neurological aggravation in VWM patients after minor stress,a specific cli-nical feature of VWM.Elucidating the pathogenesis of VWM will be helpful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protein translation process in eukaryotic cells,and provide a clue for possible therapeutic target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in the future.Abstract:SUMM ARY Leukoencephalopathy with vanishing white matter(VWM) is one of the most prevalent in-herited white matter d isorders in childhood,and i′ts the only known hered itary human d isease due to the d irect defects in protein synthesis process,with the gene defects inEIF2B1-5,encod ing the five sub-units of 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eIF2Bα,β,γ,δandε) respectively.eIF2B is essential for the protein translation initiation process,and its action is realized via 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2(eIF2).Phosphorylation of eIF2αand eIF2Bε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gulate eIF2B function,and thus play a key role in control of the protein translation level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 ition.Mutant eIF2B results in functional defects and decrease of the overall protein translation in cells,but in increase the translation of proteins with multiple upstream open read ing frames,such as 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FT4),which leads to the susceptibility to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nder stress,and the following apoptosis.The exact pathogenic mechanisms ofVWM are far from well understood.I′ts sugges-ted that level ofAFT4 in cells with eIF2B mutations is higher than in wild type cells under physiological cond ition,which makes the mutant cellsmore susceptible to endoplasm ic reticulum(ER) stress and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Under stress,the defect eIF2B leads to a vicious cycle ofUPR activa-tion,which may underlie the neurological aggravation in VWM patients afterm inor stress,a specific cli-nical feature ofVWM.E lucidating the pathogenesis ofVWM will be helpful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pro-tein translation process in eukaryotic cells,and provide a clue for possible therapeutic target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 磷酰化 激活转录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3A导致的翻译起始异常和相关疾病(英文) 被引量:5
11
作者 朱涛 高元峰 +5 位作者 李玲 王蕾云 尹继业 周宏灏 张伟 刘昭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04-1211,共8页
真核生物翻译控制在细胞进程中对基因表达调控具有重要作用,能确保蛋白的迅速调节以维持细胞内稳态。真核翻译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包括起始、延伸、终止和核糖体循环,其中起始是限速步骤,受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 真核生物翻译控制在细胞进程中对基因表达调控具有重要作用,能确保蛋白的迅速调节以维持细胞内稳态。真核翻译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包括起始、延伸、终止和核糖体循环,其中起始是限速步骤,受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s,eIFs)调控。翻译起始缺陷将导致一系列疾病。在所有eIFs中,eIF3是最大的同时知之较少的因子。eIF3A是eIF3因子的最大亚基,其异常一方面会导致肿瘤发生,另一方面将阻止肿瘤向更高级别恶性肿瘤进展。eIF3A表达变化和突变影响肿瘤患者对铂类化疗药物的反应。此外,eIF3A与纤维化病变相关,抑制eIF3A的试剂能延缓病变进展。eIF3A在肿瘤中的双重作用可能是其在肿瘤进展的不同阶段调节不同mRNAs翻译的结果,特定阶段不同mRNAs的编码产物发挥促癌或抑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起始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A 癌症 纤维化 铂类药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f基因结构与表达研究
12
作者 董久鸣 徐和平 徐豫松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40,共8页
在对家蚕5龄丝腺cDNA文库测序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编码家蚕翻译起始因子基因(eIF3f)的EST序列。利用电子克隆、3′RACE(3′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方法克隆了家蚕eIF3f基因cDNA序列全长,命名为eIF3f(GenBank登录号为DQ868530)... 在对家蚕5龄丝腺cDNA文库测序的过程中,发现一个编码家蚕翻译起始因子基因(eIF3f)的EST序列。利用电子克隆、3′RACE(3′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方法克隆了家蚕eIF3f基因cDNA序列全长,命名为eIF3f(GenBank登录号为DQ868530)。家蚕eIF3f基因cDNA全长为1 009 bp,由870 bp的开放阅读框序列(openreading frame,ORF)、55 bp的5′端非翻译区序列(5′-UTR)和65 bp的3′端非编码区序列(3′-UTR)组成,编码289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显示,家蚕eIF3f与其他物种的eIF3f都具有翻译起始功能所必需的JAB_MPN结构域。家蚕eIF3f基因组结构分析:该基因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5′调控序列存在E74A、DFD、DRI等多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但没有TATA盒启动子序列。家蚕eIF3f基因的表达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存在差异,eIF3f是一种负调控翻译起始因子。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的相关基因调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f 基因结构 基因表达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柯萨奇病毒B3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mTOR和eIF-4E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淳媛 孙跃女 +2 位作者 杨作成 蔡姿丽 杨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12-617,共6页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B3,CVB3)诱导的心肌细胞哺乳类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和真核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4E,eIF-4E)表达的调控,探讨mTOR/eIF-4E信号传导...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virus B3,CVB3)诱导的心肌细胞哺乳类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和真核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4E,eIF-4E)表达的调控,探讨mTOR/eIF-4E信号传导在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的作用。方法:CVB3感染原代培养的SD大鼠心肌细胞建立病毒性心肌炎的细胞模型。根据细胞毒力实验筛选10 nmol/L的雷帕霉素干预CVB3感染的心肌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检测mTOR和eIF-4E mRNA表达及蛋白质水平。结果:CVB3诱导心肌细胞变性,雷帕霉素可减轻其变性;CVB3使大鼠心肌细胞的mTOR和eIF-4E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雷帕霉素可使CVB3感染的心肌细胞mTOR和eIF-4E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与CVB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雷帕霉素能明显抑制CVB3感染的大鼠心肌细胞mTOR和eIF-4E表达,提示mTOR/eIF-4E信号传导在病毒性心肌炎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类雷帕霉素靶蛋白 真核起始因子4E 柯萨奇病毒B3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eIF4A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稳定表达细胞株筛选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向云 徐祥 +2 位作者 李秉煦 黄宏 徐云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897-1899,共3页
目的构建人eIF4A3重组质粒载体,筛选高表达人eIF4A3的稳定细胞株。方法 RT-PCR克隆eIF4A3基因,将获得的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含有HA和c-myc标签的质粒载体上,转染HeLa细胞,经G418筛选获稳定表达细胞株,在体外翻译体系中进行体外翻译,通过... 目的构建人eIF4A3重组质粒载体,筛选高表达人eIF4A3的稳定细胞株。方法 RT-PCR克隆eIF4A3基因,将获得的基因片段分别连接到含有HA和c-myc标签的质粒载体上,转染HeLa细胞,经G418筛选获稳定表达细胞株,在体外翻译体系中进行体外翻译,通过免疫印迹鉴定eIF4A3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人eIF4A3的真核表达载体,可在HeLa细胞中稳定表达,且能在体外翻译体系中翻译eIF4A3蛋白质。功能研究初步证明eIF4A3可以抑制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获得了可稳定高表达人eIF4A3的HeLa细胞株及可用于体外翻译的真核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起始因子4a3 稳定细胞 体外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毒“劫持”真核细胞翻译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詹媛 仇旭升 +3 位作者 孙英杰 谭磊 宋翠萍 丁铲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49-54,共6页
病毒依赖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的同时又受到宿主体内各种条件的制约,为了在宿主细胞内生存并实现快速复制和增殖,病毒通过激活宿主体内各种信号通路来抢夺宿主翻译系统以及逃避先天性免疫。如果病毒无法进行自身m RNA的翻译将对病毒的增... 病毒依赖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的同时又受到宿主体内各种条件的制约,为了在宿主细胞内生存并实现快速复制和增殖,病毒通过激活宿主体内各种信号通路来抢夺宿主翻译系统以及逃避先天性免疫。如果病毒无法进行自身m RNA的翻译将对病毒的增殖、扩增和进化产生致命性的打击。因此,许多病毒在感染后能够征用或者控制宿主的翻译系统来进行病毒m RNA的翻译。病毒对宿主翻译系统的控制可以发生在翻译起始、延伸和终止3个阶段中的任何一个步骤,可能是对真核翻译因子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也可能是通过自身编码的具有类似真核翻译因子活性的病毒蛋白来实现对核糖体的募集,文章就一些特定病毒对宿主翻译系统的抢夺机制进行综述,为病毒特异性治疗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蛋白合成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 eIF4F IRES eIF20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基因3'未翻译区G11367C与IκB-α Hae Ⅲ位点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急性胰腺炎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1 位作者 秦咏梅 李光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2-281,共10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基因3'未翻译区G11367C与NF-κB抑制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 B,IκB)-αHae III位点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新乡...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基因3'未翻译区G11367C与NF-κB抑制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 B,IκB)-αHae III位点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AP患者450例(AP组),AP组又分为轻度AP组(MAP亚组)、中度AP组(MSAP亚组)和重度AP组(SAP亚组)各150例,以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以上述各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PCR技术检测TLR4基因3'未翻译区G11367C和IκB-αHae III多态性。每位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资料进行分析,估算G11367C和IκB-αHae III多态性与AP发病风险的调整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并分析G11367C与IκB-αHae III多态性的交互作用。结果:G11367C(GC),IκB-αHae III(AG)和IκB-αHae III(GG)基因型频率AP组的分布分别为69.56%,33.78%和36.22%;MAP亚组分别为49.33%,24.67%和26.00%;MSAP亚组分别为70.67%,34.67%和36.67%;SAP亚组分别为88.67%,42.00%和46.00%;对照组分别为26.67%,14.00%和14.67%;上述基因型频率在AP组与对照组之间以及各AP亚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G11367C(GC)基因型者患AP的风险均显著增加(ORAP=6.2828,ORMAP=2.6776,ORMSAP=6.6250,ORSAP=21.5147),IκB-αHae III(AG)和IκB-αHae III(GG)基因型者患AP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分别ORAP=5.7369,ORMAP=2.5277,ORMSAP=6.1824,ORSAP=17.85751;ORAP=5.8724,ORMAP=2.5902,ORMSAP=6.4027,ORSAP=18.9022)。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G11367C(GC)/IκB-αHae III(GG)基因型者频率在AP组、MAP亚组、MSAP亚组、SAP亚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6.44%,12.67%,26.00%,40.67%和4.00%,AP与对照组之间以及各AP亚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G11367C(GC)/IκB-αHae III(GG)基因型者患AP的风险显著增加(ORAP=30.1314,ORMAP=6.7612,ORMSAP=39.5000,ORSAP=401.5833),G11367C(GC)与IκB-αHae III(GG)基因型在AP发生、发展存在正向的交互作用(均γ>1),另外在G11367C(GC)和IκB-αHae III(AG)之间也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均γ>1)。结论:携带G11367C(GC),IκB-αHae III(AG)和IκB-αHae III(GG)基因型的个体属AP高危险人群,基因型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促进了AP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Toll样受体4基因3'未翻译区G11367C 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因子-αHae III 多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F-4E、p5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慎秋 卫琴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2-513,516,共3页
目的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中eIF-4E、p53的表达,以探讨它们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7例正常成人皮肤以及3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中eIF-4E、p53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正常表皮中eIF-4E、p53表达均为阴性。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 目的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中eIF-4E、p53的表达,以探讨它们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7例正常成人皮肤以及3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中eIF-4E、p53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正常表皮中eIF-4E、p53表达均为阴性。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3.8%和56.3%,明显高于正常成人皮肤(P<0.05)。结论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eIF-4E、p53均可作为肿瘤标志物,且eIF-4E蛋白表达率高、特异性强,是一种更具潜质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抑eIF-4E对大肠腺癌LS-174T细胞乙酰肝素酶mRNA及其翻译表达水平的影响
18
作者 杨玉捷 钟世顺 +4 位作者 简燕婷 万田漠 傅思武 李旭 张亚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895-1899,共5页
目的 :确定阻抑结肠癌LS - 174T细胞中过量表达的真核细胞起始因子 - 4E(eukaryoticinitiationfactor- 4E ,eIF - 4E)是否促进乙酰肝素酶 (heparanase)mRNA的降解 ,并改变其翻译表达水平。方法 :应用脂质体包裹与eIF - 4EmRNA翻泽起始... 目的 :确定阻抑结肠癌LS - 174T细胞中过量表达的真核细胞起始因子 - 4E(eukaryoticinitiationfactor- 4E ,eIF - 4E)是否促进乙酰肝素酶 (heparanase)mRNA的降解 ,并改变其翻译表达水平。方法 :应用脂质体包裹与eIF - 4EmRNA翻泽起始点互补的asODN ,转染处理人大肠腺癌细胞LS - 174T。使用Westernblot和RT -PCR方法分别检测eIF - 4E被阻抑后其转录和翻译水平的改变。乙酰肝素酶mRNA在细胞内水平采用Northernblot定量检测 ,其蛋白表达水平改变采用Westernblot检测。结果 :asODN经脂质体转染LS - 174T细胞后 ,eIF - 4E基因表达明显受到抑制 ,其蛋白表达产物也显著下降。伴随eIF - 4E被阻抑表达 ,Northernblot结果显示乙酰肝素酶mRNA水平下降 ,且其蛋白翻译表达量也降低。结论 :阻抑eIF - 4E影响LS - 174T细胞乙酰肝素酶mRNA稳定、促使其降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 肝素裂解酶 LS-174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a_circ_0000128通过miR-623/EIF4A1轴促进人胃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亚东 曹碧月 +2 位作者 高生宝 王雪君 步雪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22-1029,共8页
目的目前对于hsa_circ_0000128是否通过miR-623/EIF4A1轴通路参与胃腺癌的发生过程尚不清楚。文中旨在研究环状RNA hsa_circ_0000128(Circ_01607)在胃腺癌组织、细胞株的表达以及对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9月... 目的目前对于hsa_circ_0000128是否通过miR-623/EIF4A1轴通路参与胃腺癌的发生过程尚不清楚。文中旨在研究环状RNA hsa_circ_0000128(Circ_01607)在胃腺癌组织、细胞株的表达以及对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病理科的40份胃腺癌及癌旁组织标本。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出表达明显提高的环状RNA hsa_circ_0000128;通过circBank、TargetScan等数据库预测下游miR-623。采用RT-PCR对40例临床胃腺癌组织、癌旁组织、胃癌细胞株(MGC-803,HGC-27,BGC-823)以及正常人胃粘膜上皮细胞株GES-1中hsa_circ_0000128的表达进行测定及验证结果。挑选出表达量差异最大的两组进行后续实验。将HGC-27、MGC-803细胞株分别接种于两块细胞培养板中,培养板中设置相应的circRNA组别:Si-NC组(Si-NC转染胃腺癌细胞)、Si-circ组(si-hsa_circ_0000128转染胃腺癌细胞)、Si-EIF4A1组(Si-EIF4A1转染胃腺癌细胞)、miR-NC组(miR-623-NC转染胃腺癌细胞)、miR-mimics组(miR-623-mimics转染胃腺癌细胞)、miR-inh组(miR-623-inhibitors转染胃腺癌细胞)、Si-circ+miR-NC组(Si-circ、miR-NC转染胃腺癌细胞)、Si-circ+miR-inh组(Si-circ、miR-inh转染胃腺癌细胞)。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测定各组细胞增殖能力;使用Transwell实验测定各组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测定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验证细胞凋亡情况。验证miR-623在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情况,通过荧光素酶实验验证结合靶点信息,加入miRNA对应干扰并将其分组,通过细胞功能学实验,蛋白印迹实验比较胃癌细胞株各组细胞功能的变化。通过PCR及蛋白免疫印迹实验验证各组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A1(EIF4A1)的相关表达水平与miR-623含量的关系。结果hsa_circ_0000128在胃癌组织及细胞株中较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中呈高表达状态。SI-circ组hsa_circ_0000128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SI-NC组(P<0.05)。SI-circ+miR-inh组miR-623含量较SI-circ+miR-NC组下降(P<0.05)。SI-circ组Cleaved-caspase-3、Bax相对表达量较SI-NC组增加(P<0.05),Bcl-2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HGC-27和MGC-803细胞中Si-circ组的克隆形成率[(11.57±1.724)%、(12.47±2.401)%]明显低于Si-NC组[(32.53±3.250)%、(25.07±1.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miR-623 inhibitor后可逆转抑制现象,SI-circ+miR-NC组克隆形成率[(10.43±1.305)%、(12.50±1.400)%]明显低于Si-circ+miR-inh组[(25.03±1.665)%、(19.63±1.9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ranswell实验表明,SI-circ组较SI-NC组迁移明显降低(P<0.05)。EIF4A1在40对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株HGC-27、MGC-803表达较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呈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显示当敲减hsa_circ_0000128时,EIF4A1的含量下降;当加入miR-623 inhibitor逆转敲减circRNA情况时,EIF4A1的表达含量上升(P<0.01)。结论hsa_circ_0000128在胃癌细胞株、组织中呈高表达,hsa_circ_0000128作为miR-623的海绵上调EIF4A1促进胃癌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含量下调后可显著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并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a_circ_0000128 胃腺癌 miR-623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a1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F4E对多发性骨髓瘤CD138^(+)细胞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猛 马艳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56-1560,共5页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对多发性骨髓瘤CD138^(+)浆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eIF4E抑制剂4EGI处理多发性骨髓瘤CD138^(+)浆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自噬相关因子LC3-Ⅱ和Beclin1的变化,MTT法检测细...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对多发性骨髓瘤CD138^(+)浆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eIF4E抑制剂4EGI处理多发性骨髓瘤CD138^(+)浆细胞,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自噬相关因子LC3-Ⅱ和Beclin1的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4EGI处理骨髓瘤细胞后,LC3-Ⅱ、Beclin1 mRNA的表达水平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随着4EGI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LC3-Ⅱ、Beclin1 mRNA的表达水平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8 h:LC3-Ⅱ,r=0.942,Beclin1,r=0.952;80μg/ml:LC3-Ⅱ,r=0.966,Beclin1,r=0.998)。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随着4EGI浓度增加,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逐渐增加(LC3-Ⅱ,r=0.923;Beclin1,r=0.977)。CCK-8检测显示,细胞抑制率逐渐增加(r=0.996);4EGI处理各组(20、40、80μg/ml组)细胞凋亡率(23.23±4.47、7.59±1.67、2.03±0.1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3±0.04)(P<0.05)。结论:抑制eIF4E对多发性骨髓瘤CD138^+浆细胞的自噬有激活作用,并引起骨髓瘤细胞自噬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