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美国《联邦储备法》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陈明
-
机构
南通师范学院历史系
-
出处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28-133,共6页
-
文摘
1913年《联邦储备法》的理论基础是真实票据理论。该理论主张通过合格商业票据的贴现机制,即对商业票据的贴现实施质的控制,使货币和信贷供给与农工商业生产流通保持同步,从而避免货币供给的短缺或膨胀。真实票据理论与货币数量理论是相对立的。与中央银行体系结合的真实票据理论,不是自由放任主义的,而是一种被动适应经济周期的理论。20年代早期,美联储开始放弃以这一理论为基础的消极的货币政策,转而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
-
关键词
联邦储备法
真实票据理论
合格商业票据
-
Keywords
Law of Federal Reserve
Real Bill Theory
qualified commercial bill
-
分类号
F817.129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西方商行银行经营管理讲座(二)
- 2
-
-
作者
宋先平
-
机构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政策研究室
-
出处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9-61,共3页
-
文摘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也不断发展和完善,大体上形成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和资产负债全面管理理论三种理论。资产管理理论产生于18世纪。当时,银行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并且大多是活期存款,又没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可供利用,因此,为了保证经营的安全和资产负债的流动性,银行就把管理重点放在资产上。资产管理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可分为商业贷款理论(即真实票据理论)、可转换性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商业贷款理论认为,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活期存款,所以也只应发放短期的、与商品周转相关或与生产物资储备相适应的自偿性贷款。
-
关键词
银行经营管理
可转换性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
真实票据理论
贷款损失
银行业务
资产管理
存款保险
负债业务
-
分类号
F8
[经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