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7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目标背景下高碳排放企业低碳转型会提升真实盈余管理吗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国民 李玉恒 《金融经济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4-160,共17页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2020年中国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环境监管达到了新的高度,高碳排放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风险,高碳排放企业是否会利用真实盈余管理来应对转型风险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基于2017—2022年沪...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2020年中国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环境监管达到了新的高度,高碳排放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风险,高碳排放企业是否会利用真实盈余管理来应对转型风险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基于201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双碳目标背景下高碳排放企业低碳转型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双碳”目标提出后,高碳排放企业向上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经营风险与融资约束是企业低碳转型下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渠道;企业为应对转型带来的不利影响,在选择向上真实盈余管理的同时也会实施正向的应计盈余管理,呈现互补关系。异质性检验发现,高碳排放企业低碳转型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在非国有企业、行业竞争程度高、位于东部地区以及创新水平低的企业中更显著。因此,相关部门应完善政策支持机制,鼓励企业积极探索治理转型升级,提升投资者风险意识和判断能力,谨慎关注“双碳”目标背景下企业管理者的短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风险 真实盈余管理 低碳转型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风险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2
作者 苏伟洲 邓海洋 郭四代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81,共11页
气候风险已成为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风险之一,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是保障其稳健运行、促进经济韧性增长的重要策略。现有研究多聚焦于气候风险对宏观经济与供应链的影响,少有对企业财务活动等微观层面作用机制的探究。以2007—2022... 气候风险已成为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风险之一,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是保障其稳健运行、促进经济韧性增长的重要策略。现有研究多聚焦于气候风险对宏观经济与供应链的影响,少有对企业财务活动等微观层面作用机制的探究。以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气候风险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气候风险显著降低了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气候风险会通过加重企业融资约束抑制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媒体关注能够强化气候风险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抑制作用。(3)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严重风险和慢性风险,转型风险对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对市场化程度更高、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而言,气候风险对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论揭示了气候风险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内在联系,为如何抑制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并强调了加强外部监督对改善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风险 真实盈余管理程度 融资约束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真实盈余管理的“镣铐”还是“隐身衣”?
3
作者 江其玟 张敏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5-60,共6页
本文选取2013—202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数字化转型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抑制治理层真实盈余管理;主要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信息处理能力、提升信息透明程度三方面赋能,约束治理层真实... 本文选取2013—202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数字化转型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抑制治理层真实盈余管理;主要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信息处理能力、提升信息透明程度三方面赋能,约束治理层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和能力;数字化转型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在服务业行业、竞争性行业及东部、中部地区企业中更加显著。本文研究为我国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制定及企业数字化战略规划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真实盈余管理 盈余操纵 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效应检验
4
作者 张静娴 冯勇杰 张曾莲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6-172,共7页
在我国推进“十四五”规划的进程中,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重要议题。文章以2011—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ESG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提高ESG表现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真实盈余管... 在我国推进“十四五”规划的进程中,企业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重要议题。文章以2011—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ESG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提高ESG表现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分析结果显示,ESG能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性、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信息披露质量抑制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国有企业、环境不确定性高、媒体报道多的环境下,ESG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负面影响相对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 真实盈余管理 信息不对称 信息披露质量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基于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视角的研究
5
作者 洪攀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4-174,共21页
机构投资者作为外部监督重要形式之一,开展实地调研活动能否有效提升企业盈余信息质量值得做出更多探索。以2012—2020年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数据为实证研究蓝本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能够有效发挥治理效应并抑制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并且... 机构投资者作为外部监督重要形式之一,开展实地调研活动能否有效提升企业盈余信息质量值得做出更多探索。以2012—2020年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数据为实证研究蓝本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能够有效发挥治理效应并抑制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并且在采用工具变量法、PSM、Heckman两阶段模型、安慰剂效应检验等系列方法进行内生性排除和稳健性控制之后相关结论依旧成立。机制研究结论表明,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通过提高企业年报文本可读性和强化公司治理两条路径对真实盈余管理产生显著的规制作用。此外,围绕投资者实地调研与企业不同盈余管理方式选择、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深度以及参与实地调研的机构投资类型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进一步验证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于企业不同盈余管理方式能产生显著纠偏作用,而强化实地调研深度对于企业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十分明显。此外,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对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均能产生显著的规制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更好地厘清机构投资者的外部监督作用,发挥年报文本信息载体功能,提升企业盈余信息质量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 年报文本可读性 公司治理 企业真实盈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评级分歧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海林 李真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0,共7页
文章基于2015—2022年我国A股公司数据研究了ESG评级分歧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ESG评级分歧会显著增大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媒体负面报道、企业经营风险是ESG评级分歧影响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中介路径,管理层权力、产权性... 文章基于2015—2022年我国A股公司数据研究了ESG评级分歧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发现,ESG评级分歧会显著增大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媒体负面报道、企业经营风险是ESG评级分歧影响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中介路径,管理层权力、产权性质和行业竞争程度会影响ESG评级分歧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作用,而且ESG评级分歧对真实盈余管理的三类操纵活动均有增大效应。研究结论为关注并解决ESG评级差异诱发的企业合规和信息质量问题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 评级分歧 真实盈余管理 管理层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管理者短视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田力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41,共6页
本文选取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管理者短视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发现,管理者短视主义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从外部治理机制检验发现,管理者短视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会受到外... 本文选取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管理者短视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发现,管理者短视主义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从外部治理机制检验发现,管理者短视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会受到外部治理机制的制约,具体而言,当企业的机构投资者持股较高时,可以抑制管理者短视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正向影响;同时更高的分析师关注也可以有效抑制管理者短视和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正向关系。最后,本文考察了这一真实盈余管理提高带来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管理者短视下的盈余管理提高主要体现为自利动机,其降低了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者短视 真实盈余管理 机构投资者持股 分析师关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强化会影响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吗?——来自环保法庭设立的证据
8
作者 李青原 林博瀚 《证券市场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9,共11页
本文利用各地中级人民法院自2007年开始陆续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这一准自然实验,考察环境法治强化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资源审判庭的设立会使本地上市公司进行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机制分析表明,环境资源审判庭... 本文利用各地中级人民法院自2007年开始陆续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这一准自然实验,考察环境法治强化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资源审判庭的设立会使本地上市公司进行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机制分析表明,环境资源审判庭显著改善了地区环境司法效率,进而提高企业面临的环境规制风险,使企业从事真实盈余管理以应对未来的潜在诉讼。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非国有企业以及处于低法治水平、低生态激励、高经济激励城市的企业,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更为明显。本文结论对充分发挥环境管制政策作用、引导企业实现高质量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盈余管理 环境资源审判庭 环境司法强化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国有股东治理能抑制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吗——兼论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
9
作者 树友林 姚瑞宇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81-89,共9页
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以2013—2021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股权结构和委派董事两个维度实证研究了非国有股东治理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并加入制度环境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在外部环境影响下非国有股东治理与企业真实盈... 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以2013—2021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股权结构和委派董事两个维度实证研究了非国有股东治理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并加入制度环境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在外部环境影响下非国有股东治理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非国有股东通过持股和委派董事均能够显著抑制国有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且该抑制作用在地方国企和竞争类国企中作用更强。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制度环境在非国有股东治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对于改善制度环境、进一步推进国企混改、优化混合所有制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改革 非国有股东治理 真实盈余管理 制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致行动人的治理效能研究:基于真实盈余管理视角 被引量:6
10
作者 潘攀 张立光 +1 位作者 刘智超 王运陈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1-199,共9页
一致行动人作为股权结构的特殊安排形式,是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之一。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一致行动人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一致行动人能够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表现为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越... 一致行动人作为股权结构的特殊安排形式,是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之一。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一致行动人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一致行动人能够抑制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表现为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越高,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越低;(2)路径分析发现,一致行动人通过降低第二类代理水平、提高公司透明度和内部控制质量这三条路径抑制真实盈余管理水平;(3)进一步研究发现,外部监督中的高质量审计、媒体关注、分析师跟踪能够抑制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并且对一致行动人的治理效能具有替代作用。研究结论为如何抑制真实盈余管理提供来自股权结构视角的新证据,并对强化外部监督改善公司治理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效能 一致行动人 真实盈余管理 作用路径 外部监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农机装备制造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以中联重科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续升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4年第2期14-19,共6页
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如何高效推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面临的紧迫问题,数字化转型在近年来被认为是推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型方向。然而,就公司治理而言,真实盈余管理在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中... 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如何高效推进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面临的紧迫问题,数字化转型在近年来被认为是推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型方向。然而,就公司治理而言,真实盈余管理在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其短视行为忽视了企业长远发展和可持续性。结合上述情况,以中联重科为例,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提供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详细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路径,为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真实盈余管理 农机装备制造 中联重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会抑制企业盈余管理吗——基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检验
12
作者 何涌 林敏 刘思敏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08-116,共9页
以我国2011—2021年非金融类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金融科技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检验融资约束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可以有效抑制企业应计盈余管理,促进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融资约束会放大金融... 以我国2011—2021年非金融类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金融科技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并检验融资约束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可以有效抑制企业应计盈余管理,促进企业真实盈余管理;融资约束会放大金融科技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削弱对真实盈余管理的促进作用。进一步通过外部地域属性及内部产权属性差异的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科技对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的抑制程度在国有企业及东部地区更强,而对促进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在非国有企业及东部地区更明显。研究结论为实现金融科技的优化发展、提升企业盈余管理质量及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真实盈余管理 应计盈余管理 融资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盈余管理对上市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基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比较视角 被引量:204
13
作者 王福胜 吉姗姗 程富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5-106,共12页
本文对比分析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对我国上市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都会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且应计盈余管理对公司短期经营业绩的负面影响更大,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长期经... 本文对比分析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对我国上市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都会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且应计盈余管理对公司短期经营业绩的负面影响更大,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长期经营业绩的负面影响更大;公司管理层会使用应计盈余管理或真实盈余管理来满足"盈余阈值";满足"盈余阈值"的真实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具有显著负效应,而满足"盈余阈值"的应计盈余管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具有显著正效应;仅通过应计盈余管理满足"盈余阈值"的公司比仅通过真实盈余管理满足"盈余阈值"的公司具有更优的未来经营业绩。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利益相关者对盈余管理经济后果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未来经营业绩 盈余阈值 信号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盈余管理动机下的研发投资决策后果——基于创新和税收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97
14
作者 朱红军 王迪 李挺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48,86,共14页
本文利用我国2007-2013年"微利"和"微增"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盈余管理动机背景下减少研发投入对公司创新产出和税收负担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这种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与公司经营业绩和市场价值的关系,以及这种... 本文利用我国2007-2013年"微利"和"微增"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盈余管理动机背景下减少研发投入对公司创新产出和税收负担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这种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与公司经营业绩和市场价值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强弱程度是否会因公司所处行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出于真实盈余管理动机削减研发支出,会减少其未来的创新产出并加重税收负担;在此基础上,这种行为会给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和市场价值带来负面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高科技公司中更为显著。本研究对于全面深入理解削减研发支出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经济后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盈余管理 削减研发支出 创新产出 税收负担 公司业绩和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市制度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基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分析 被引量:83
15
作者 谢柳芳 朱荣 何苦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102,共8页
我国的创业板市场于2009年正式开启,为新创高科技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融资渠道,但由于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出现了发行价格偏高、市盈率虚高、超募率较高、风险较大等突出问题。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发布修订的《创业板上市规则》,完善了创业... 我国的创业板市场于2009年正式开启,为新创高科技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融资渠道,但由于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出现了发行价格偏高、市盈率虚高、超募率较高、风险较大等突出问题。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发布修订的《创业板上市规则》,完善了创业板的退市制度。本文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两个视角,研究退市制度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创业板上市公司有显著的盈余管理行为,但退市制度出台前后期间的盈余管理方式不同:退市制度出台前,公司主要实施应计盈余管理;退市制度出台后,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显著增加,且主要实施销售操控的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应计盈余管理显著减少。本文的研究结果丰富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初步证明了退市制度的有效性,为进一步强化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监管提供有效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业板 退市制度 应计盈余管理 真实盈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计行为能够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吗? 被引量:56
16
作者 曹国华 鲍学欣 王鹏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8,共9页
利用2007—2011年5522个中国上市公司样本,实证检验审计行为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审计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具体而言,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上市公司未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且会计师事... 利用2007—2011年5522个中国上市公司样本,实证检验审计行为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审计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具体而言,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上市公司未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且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越高,则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低;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则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盈余管理 事务所规模 事务所更迭 审计意见 审计收费 审计行为 审计风险 应计盈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票期权激励、行权业绩条件与真实盈余管理 被引量:22
17
作者 刘银国 孙慧倩 王烨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8-136,共9页
本文以2006到2014年期间实施行股权激励计划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股权激励计划中行权业绩条件的数据,对股权激励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相对于"非激励性"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激励性... 本文以2006到2014年期间实施行股权激励计划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股权激励计划中行权业绩条件的数据,对股权激励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相对于"非激励性"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激励性"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更大;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所设定的行权业绩条件相对于公司过去实际业绩水平越严格的,管理层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越大。还发现,为了达到行权业绩条件,上市公司管理层会综合使用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集中的股权结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研究结果意味着,合理设定行权业绩条件对于股权激励有效性至关重要;优化股权结构对抑制股权激励引发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票期权激励 可行权业绩条件 真实盈余管理 应计盈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始高管团队薪酬激励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刘新民 张莹 王垒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70,共10页
以2009—2012年的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创始高管团队不同薪酬激励形式对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创始高管团队的货币薪酬、在职消费程度均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存在一种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表明了货币薪酬和在职消费... 以2009—2012年的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创始高管团队不同薪酬激励形式对真实盈余管理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创始高管团队的货币薪酬、在职消费程度均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存在一种显著的U型曲线关系,表明了货币薪酬和在职消费对真实盈余管理的两面性影响。而创始高管团队的股权薪酬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正相关,这表明并不是股权薪酬越高,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越低,这意味着提高股权薪酬会加大对真实盈余管理的诱发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始高管团队 货币薪酬 股权薪酬 在职消费 真实盈余管理 创业板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盈余管理的原因:一个前景理论的解释 被引量:10
19
作者 鲍学欣 曹国华 +1 位作者 邢相春 王鹏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51,共7页
本文利用2007-2012年间839个样本组成的面板数据,依据行为金融学中的"前景理论",在设定盈余管理双重阈值与市场阈值、盈余管理收益与风险(成本)的直线型关系与双对数型关系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原... 本文利用2007-2012年间839个样本组成的面板数据,依据行为金融学中的"前景理论",在设定盈余管理双重阈值与市场阈值、盈余管理收益与风险(成本)的直线型关系与双对数型关系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原因。研究发现,前景理论可以对中国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进行解释:在盈余管理盈利区间,收益与风险呈现出显著地正相关关系;在损失区间,收益与风险表现为显著地负相关关系;并且,收益区间的系数关系要平缓于损失区间。同时,本文研究还发现,上市公司利用真实盈余管理替代应计盈余管理的真实目的在于追逐更为稳定的盈余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景理论 真实盈余管理 应计盈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业绩型股权激励下的业绩达标动机和真实盈余管理 被引量:85
20
作者 谢德仁 崔宸瑜 汤晓燕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9-171,共13页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06-2014年实施股权激励的数据,研究公司在业绩型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盈余管理问题。我们发现,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行权业绩条件"踩线"达标现象,即报告业绩刚刚达成股权激励方案...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06-2014年实施股权激励的数据,研究公司在业绩型股权激励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盈余管理问题。我们发现,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行权业绩条件"踩线"达标现象,即报告业绩刚刚达成股权激励方案要求的行权业绩条件,这一现象意味着公司很可能为股权激励业绩达标而进行了盈余管理。通过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行权业绩条件"踩线"达标的股权激励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高于其他股权激励公司,而且这些"踩线"达标公司存在更少的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和更高的负向应计盈余管理。这些发现说明,真实盈余管理是"踩线"达标公司达成股权激励行权业绩条件的关键手段,它们同时还通过应计盈余管理为后续业绩考核期间储备利润。本研究还提示,监管机构和公司董事会要重视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设计、决策和实施过程中的盈余管理及其可能引致的激励扭曲问题,改进行权业绩条件所依据的业绩指标和业绩标准,同时更好地平衡被激励对象的激励及其承担的薪酬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绩型股权激励 “踩线”达标 真实盈余管理 应计盈余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