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真实效应的旋转爆震波动力学
1
作者 王兵 秦文楷 +4 位作者 闻浩诚 师迎晨 范文琦 罗发轩 李子栋 《火箭推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102,共26页
旋转爆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一系列真实效应的制约,使得旋转爆震波的动力学特性发生显著变化。按产生来源不同,真实效应可归类为真实边界约束和非理想物理过程两种。真实边界约束可视为旋转爆震波传播的空间条件,对于燃烧室而言,约束主... 旋转爆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一系列真实效应的制约,使得旋转爆震波的动力学特性发生显著变化。按产生来源不同,真实效应可归类为真实边界约束和非理想物理过程两种。真实边界约束可视为旋转爆震波传播的空间条件,对于燃烧室而言,约束主要来自喷注、燃烧室几何和燃烧室上下游部件。这些约束会使受限空间内的旋转爆震波的结构产生横向畸变,诱发熄爆等动态过程,或产生部件间的不匹配现象。非理想物理过程来自流动与燃烧过程的内禀属性,诱使旋转爆震波产生更多不同尺度释热和流动结构,如次级燃烧等。若这类过程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如波的分岔和聚并,则会对旋转爆震波的传播特性产生影响,进而对发动机的推进性能构成挑战。对相关研究前沿进行梳理,指出考虑真实效应时的旋转爆震波传播特性仍未被充分理解,且定量表征匮乏。目前大量研究聚焦于特定发动机构型,缺乏统一的旋转爆震波系结构描述和发动机性能评估框架,且实验测量的时空分辨率仍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爆震波 真实效应 喷注 次级燃烧 激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产生真实感:流畅性在虚假真实效应中的作用
2
作者 金晓康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5-161,共7页
比起新的信息,重复接触过的信息会被认为更真实,这一效应称为虚假真实效应(Illusory-truth effect)。本文对这一效应的几种理论解释进行了比较,认为加工流畅性——认知加工过程中体验到的轻松体验——是最基础、最简洁的解释,并从加工... 比起新的信息,重复接触过的信息会被认为更真实,这一效应称为虚假真实效应(Illusory-truth effect)。本文对这一效应的几种理论解释进行了比较,认为加工流畅性——认知加工过程中体验到的轻松体验——是最基础、最简洁的解释,并从加工流畅性产生的条件、原因、与情感的联系、神经基础方面进一步分析了加工流畅性的影响机制。此外,虚假真实效应非常稳健,虽然一些方法能有效降低虚假真实效应,但仍没有办法完全消除。未来应该更多地从干预的角度出发探究如何有效地避免此效应对人们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 加工流畅性 虚假真实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气式返回舱迎风面真实气体效应
3
作者 何青松 孙素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6-823,共8页
分别采用空气9组分化学非平衡模型和基于理想气体假设模型对充气式返回舱再入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考察2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研究真实气体效应的表现形式,探究充气式返回舱真实气体效应与刚性返回舱真实气体效应存在差异的原因。研究结... 分别采用空气9组分化学非平衡模型和基于理想气体假设模型对充气式返回舱再入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考察2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研究真实气体效应的表现形式,探究充气式返回舱真实气体效应与刚性返回舱真实气体效应存在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理想气体假设,真实气体效应使激波位置更靠近壁面,激波后空气温度降低,壁面热流密度下降;在飞行高度为83 km处,激波后气体比热比高于1.4,空气发生解离反应,而在飞行高度为73 km处真实气体效应的作用较弱,激波后空气的比热比维持在1.4,空气仍以分子的形式存在;导致充气式返回舱与刚性返回舱在相同高度范围真实气体强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充气式返回舱的阻重比相较于刚性返回舱更大,进入大气后速度下降更快,在相同高度速度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气式返回舱 真实气体效应 理想气体 比热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气体效应下前体/进气道一体化模型气动特性研究
4
作者 粟荣广 韩信 +2 位作者 胡占仓 施崇广 尤延铖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40,共12页
为研究高超声速前体/进气道一体化模型在考虑真实气体效应后的工作特性,设计了工况为Ma10的曲锥前体/两级压缩三维内转进气道一体化模型,并采用不同的气体模型对其进行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场结构上,化学非平衡气体在前体预压缩... 为研究高超声速前体/进气道一体化模型在考虑真实气体效应后的工作特性,设计了工况为Ma10的曲锥前体/两级压缩三维内转进气道一体化模型,并采用不同的气体模型对其进行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场结构上,化学非平衡气体在前体预压缩段内与量热完全气体和热完全气体的流场结构类似,进气道激波压缩强度减小,唇口侧溢流减少,分离包体积相近但位置向后移动。在气动参数上,三种气体模型壁面沿程参数变化趋势类似,化学非平衡气体的沿程壁面温度和流量系数最小,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最大。考虑来流攻角α在0°~4°时,进气道内唇口侧分离包处化学非平衡效应最显著,分离包位置随攻角增加而向后移动,α=2°时分离包体积最大且化学非平衡效应最强,此时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最大,较设计点增加了4.8%,流量系数和静压比随攻角增大而增大。在Ma8和Ma9时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分别高于设计点69%和28%,外锥激波与进气道入射激波压缩强度小于设计点;Ma8激波边界层干扰造成的局部高温不足以发生化学反应,Ma9时边界层分离区内发生微弱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气体效应 曲锥前体 前体/进气道一体化 化学非平衡气体 气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气体效应和热化学反应对激波风洞流场特征参数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成扬 李贤 +3 位作者 孔小平 孔荣宗 罗仕超 胡守超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01-1312,共12页
真实气体效应会改变气体热物性,热化学反应则会影响激波波后状态,两者将共同影响激波风洞流场特征参数。利用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化学平衡假设,建立了一套真实气体热物性和波后参数快速计算方法,研究了真实气体热物性参数的变化及热化... 真实气体效应会改变气体热物性,热化学反应则会影响激波波后状态,两者将共同影响激波风洞流场特征参数。利用真实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化学平衡假设,建立了一套真实气体热物性和波后参数快速计算方法,研究了真实气体热物性参数的变化及热化学反应对波后参数的影响。通过考虑真实气体和热化学非平衡效应的准一维计算方法,结合气动理论分析,研究了真实气体效应和热化学反应对风洞流场时空结构和驻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真实气体的声速、焓以及熵等参数与理想气体存在显著差异,且偏差随着压强的增加而增大。热化学反应使得激波波后气体温度和压强分别低于和高于定比热比假设的结果,且波后状态接近热化学平衡。真实气体效应则使得膨胀波波头传播速度增加及入射激波马赫数减小,影响风洞流场的时空结构,并可能导致有效实验时间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风洞 真实气体效应 热化学反应 热物性参数 流场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气体效应对高超声速轨道器气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程晓丽 苗文博 周伟江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9-264,共6页
基于一个7组元6反应动力学模型,采用NND差分格式求解化学反应Navier-Stokes方程,数值研究高超声速轨道器的绕流特性。重点讨论了轨道器气动特性在真实气体效应作用下对不同来流状态和不同舵偏角的敏感性。研究表明:真实气体效应主要发... 基于一个7组元6反应动力学模型,采用NND差分格式求解化学反应Navier-Stokes方程,数值研究高超声速轨道器的绕流特性。重点讨论了轨道器气动特性在真实气体效应作用下对不同来流状态和不同舵偏角的敏感性。研究表明:真实气体效应主要发生在物面附近很薄的激波层内,缩短了激波的脱体距离,使激波层变薄,流动变量的梯度变大;空气的离解和电离导致轨道器的阻力系数比完全气体计算值低,压心位置前移。小攻角下,升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的真实气体计算值高于完全气体计算值,大攻角情形则相反。此外,小攻角时真实气体效应产生小低头力矩,而大攻角时产生小抬头力矩。单就舵面而言,真实气体效应使其阻力系数增大,使其升力系数和俯仰力矩系数在小攻角且非负舵偏角时变小,在大攻角且负舵偏角时变大。特别地,真实气体效应仅在零攻角且零舵偏角时对舵面的压心位置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气体效应 轨道器 舵偏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向喷流干扰中的真实气体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彦广 刘君 唐志共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3,共6页
建立了包括湍流、两相流和非平衡化学反应模型的统一算法,并对横喷干扰流动中的高温异质喷流、两相流、非平衡燃烧效应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表明,非平衡燃烧效应对干扰流场及模型气动力的影响最大,高温异质喷流次之,两相流效应的影... 建立了包括湍流、两相流和非平衡化学反应模型的统一算法,并对横喷干扰流动中的高温异质喷流、两相流、非平衡燃烧效应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表明,非平衡燃烧效应对干扰流场及模型气动力的影响最大,高温异质喷流次之,两相流效应的影响最小;非平衡燃烧是引起冷、热喷条件下轴向力系数出现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虽然固相颗粒本身对干扰流场影响非常小,但它会从造成气相质量流率损失的角度对流动产生影响。因此,在风洞试验的模拟准则中应对上述因素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流 横向喷流干扰 真实气体效应 空气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低温增压真实气体效应的运输机气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江雄 牟斌 +1 位作者 王建涛 肖中云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2-658,共7页
为了给低温风洞试验数据修正提供参考,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低温真实气体效应相比较于完全气体对飞行器气动特性的影响,以及该影响与雷诺数影响相比所占比例的大小等问题。文章应用Aungier-RedlichKwongz方程,发展了适用于模拟氮... 为了给低温风洞试验数据修正提供参考,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低温真实气体效应相比较于完全气体对飞行器气动特性的影响,以及该影响与雷诺数影响相比所占比例的大小等问题。文章应用Aungier-RedlichKwongz方程,发展了适用于模拟氮气低温高压真实气体效应的RANS求解软件。与NIST数据的对比表明,该状态方程在5倍大气压下,比热比等参数误差在0.3%以下。同时,标模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软件计算精度与国外软件相当。应用本文方法研究低温增压风洞中氮气真实气体效应:以典型运输机构型DLRF6为模型,分别计算了高速、低速状态下各种不同温度和压力工况下的流动。计算结果表明,在低温增压情况下,真实气体效应引起的气动力差异很小,升力、阻力、力矩最大相对误差均在0.3%以下,与雷诺数效应引起的偏差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以氮气为介质的低温风洞试验研究可以采用完全气体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真实气体效应 数值模拟 ARK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气体效应对MSL火星进入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梁杰 李志辉 +1 位作者 杜波强 方明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7,共10页
探测器超高速进入火星过程的高温真实气体效应对飞行稳定性和防热系统影响极大,需要在初步设计阶段对探测器的气动力热特性进行精确预测。文章构建了采用流场直角与表面非结构混合网格以及网格自适应的直接模拟蒙特卡洛方法,模拟稀薄环... 探测器超高速进入火星过程的高温真实气体效应对飞行稳定性和防热系统影响极大,需要在初步设计阶段对探测器的气动力热特性进行精确预测。文章构建了采用流场直角与表面非结构混合网格以及网格自适应的直接模拟蒙特卡洛方法,模拟稀薄环境高温真实气体效应的依赖于温度的多原子分子振动激发和8组份54化学反应模型。通过计算"火星探路者"外形气动力系数随攻角的变化,并与文献提供的计算结果对比,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该文算法的可靠性。文章模拟了"火星科学实验室"在火星大气环境70km高度、进入速度为5.85km/s下的高温真实气体效应对气动力、气动热和流场特征的影响。通过与完全气体计算结果对比,表明高温真实气体效应影响下的激波脱体距离减小,表面热流降低,轴向力系数增加、配平攻角减小、压心位置随攻角变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火星进入 直接模拟蒙特卡洛方法 真实气体效应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天飞机的真实气体效应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志澄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 CSCD 1994年第2期1-9,共9页
本文首先以美国阿波罗飞船和航天飞机气动特性的飞行试验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存在差别为例,说明研究真实气体效应对发展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重要性。在分析平衡流和非平衡流中激波特性的基础上,根据典型的空天飞机上升段轨道,分析了空天... 本文首先以美国阿波罗飞船和航天飞机气动特性的飞行试验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存在差别为例,说明研究真实气体效应对发展高超声速飞行器的重要性。在分析平衡流和非平衡流中激波特性的基础上,根据典型的空天飞机上升段轨道,分析了空天飞机激波后的平衡组元分布和松弛距离。进而,讨论了真实气体效应对空天飞机气动特性的影响,其中介绍了近代研究真实气体效应的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和试验技术,重点介绍了Park提出的确定化学反应速率系数的双温度模型。最后,对今后空天飞机真实气体效应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天飞机 真实气体效应 平衡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入火星大气的高温真实气体效应与气动加热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肖峰 国义军 +2 位作者 唐伟 桂业伟 杜雁霞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59-967,共9页
针对火星和地球大气分子热力学和化学行为的差异性,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两种手段,研究探测器进入过程高超声速流动的分子振动激发、离解反应及热力学和化学非平衡等真实气体效应,获得不同气体模型条件下的高超声速气动加热规律,探究... 针对火星和地球大气分子热力学和化学行为的差异性,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两种手段,研究探测器进入过程高超声速流动的分子振动激发、离解反应及热力学和化学非平衡等真实气体效应,获得不同气体模型条件下的高超声速气动加热规律,探究引起地火差异的根本原因。分析认为,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层的稀薄气体效应明显;激波层内发生CO_2气体为主的大规模离解,在极高温环境下O_2和CO也将离解;沿进入轨道的高超声速流动基本处于化学非平衡但热力学平衡状态;激波层内能量储存和分配模式因分子振动激发和化学反应而改变,分子振动激发会增强气动加热量,但均介于化学反应模型的完全非催化和完全催化壁结果之间;相同来流条件下CO_2介质高超声速气动加热强于空气介质,但真实的火星进入热载荷因大气稀薄而弱于地球再入环境。相关研究为我国未来火星探测器热防护系统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入火星 高超声速 气动加热 真实气体效应 化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真实气体效应中催化效应对气动热影响的实验探索 被引量:8
12
作者 高冰 杭建 +2 位作者 林贞彬 郭大华 林建民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5-58,64,共5页
主要介绍了在氢氧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中进行真实气体效应中催化效应对气动热影响的实验研究。首先从测试工作的角度,论述了测热模型、测热传感器及风洞改进等关键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其次描述了在氢氧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中,首次... 主要介绍了在氢氧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中进行真实气体效应中催化效应对气动热影响的实验研究。首先从测试工作的角度,论述了测热模型、测热传感器及风洞改进等关键技术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其次描述了在氢氧爆轰驱动高焓激波风洞中,首次开展气动热风洞试验的过程及其初步结果。结果表明:热流数据随测点位置和迎角的改变呈有规律的变化;在同样条件下,完全催化表面比完全非催化表面热流数值有明显增加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爆轰驱动 高焓激波风洞 真实气体效应 催化效应 气动热 测热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真实火灾效应的钢管混凝土偏压构件耐火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3
作者 樊华 王文达 王景玄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108,共8页
采用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对某一给定的小空间结构进行了火灾分析,通过Smokeview对FDS模拟的结果进行可视化,得到了三维动态的火灾发展过程,并提取了室内相对真实的升温曲线。在此基础上,通过热-力耦合的分析方法对考虑真实火... 采用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对某一给定的小空间结构进行了火灾分析,通过Smokeview对FDS模拟的结果进行可视化,得到了三维动态的火灾发展过程,并提取了室内相对真实的升温曲线。在此基础上,通过热-力耦合的分析方法对考虑真实火灾效应时的钢管混凝土偏压构件的耐火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标准火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ISO-834标准升温曲线计算得到的钢管混凝土柱的耐火极限比考虑真实火灾效应时得到的耐火极限小。此外,通过考虑真实火灾效应的不同参数作用下钢管混凝土偏压构件耐火极限的计算发现,长细比、火灾荷载比以及保护层厚度等对该类构件的耐火极限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偏压构件 真实火灾效应 耐火极限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气体效应下高马赫数内转进气道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代春良 孙波 +2 位作者 梁晓扬 卓长飞 张堃元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73-1483,共11页
为初步研究高马赫数内转进气道在真实气体效应下的工作特性,首先设计额定工作状态Ma=12的高超声速内转进气道,再结合不同气体模型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化学非平衡气体在流场结构、工作性能和气动加热方面与热完全气体较为相... 为初步研究高马赫数内转进气道在真实气体效应下的工作特性,首先设计额定工作状态Ma=12的高超声速内转进气道,再结合不同气体模型对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化学非平衡气体在流场结构、工作性能和气动加热方面与热完全气体较为相近,与热化学非平衡气体存在一定差别。离解反应发生在边界层内和低速涡流区内,热化学非平衡气体的离解反应程度比化学非平衡气体大。在隔离段内激波反射处,相比完全气体,化学反应气体的静温降低了2000~2500K。高热流区在上壁面喉道位置与下壁面激波反射点位置附近,温度较高的等温壁面、热化学非平衡气体均可降低壁面热流密度,不同壁面条件对隔离段出口性能参数影响较为明显。真实气体效应、壁面温度对隔离段涡流区的影响较为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气体效应 高马赫数内转进气道 数值模拟 热化学非平衡气体 壁面温度 进气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气体效应对Ma10级进气道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启帆 岳连捷 +3 位作者 贾轶楠 张新宇 李欣 高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2-1050,共9页
为了探究高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高速飞行时真实气体效应对进气道流场的影响,仿真获得了不同气体模型下Ma10级进气道流场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进气道主流流场温度较低,不足以触发空气的离解反应,反应仅发生在边界层内,但反应程度较低,... 为了探究高马赫数超燃冲压发动机高速飞行时真实气体效应对进气道流场的影响,仿真获得了不同气体模型下Ma10级进气道流场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进气道主流流场温度较低,不足以触发空气的离解反应,反应仅发生在边界层内,但反应程度较低,远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除了边界层温度及热载荷特性,其流场结果则更为贴近冻结流流场,因而化学非平衡模型与热完全气体模型的进气道通流流场结构和性能基本一致。而真实气体效应导致边界层特性的不同,对进气道起动特性产生影响,吸热离解反应通过对进口分离包的抑制和增大进口马赫数将进气道的再起动马赫数从9.8降低到9.4。在对进气道在宽速域应用中的钝化设计研究发现,真实气体效应虽然对前缘钝化进气道流场的压力分布和性能无明显影响,但是其能起到整体降低壁面热流的作用,不仅钝头处的热流降低了1MW/m2,通道内的热流也整体降低了0.1M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气体效应 高马赫数进气道 化学非平衡气体模型 热完全气体模型 前缘钝化 再起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固定效应空间随机前沿模型的贝叶斯估计 被引量:6
16
作者 蒋青嬗 韩兆洲 吴栩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5-115,共11页
忽略个体效应和空间效应会严重干扰效率测算,其中忽略个体效应使得技术无效率项发生偏移,忽略空间相关性导致估计量有偏且不一致。本文基于真实固定效应随机前沿模型(引入了个体效应),引入因变量和双边误差项的空间滞后项,构建了适用性... 忽略个体效应和空间效应会严重干扰效率测算,其中忽略个体效应使得技术无效率项发生偏移,忽略空间相关性导致估计量有偏且不一致。本文基于真实固定效应随机前沿模型(引入了个体效应),引入因变量和双边误差项的空间滞后项,构建了适用性更佳的真实固定效应空间随机前沿模型。对模型进行组内变化以消除额外参数,使用贝叶斯方法(需推导未知参数的后验分布并执行MCMC抽样)估计参数和技术效率。该方法真正克服了额外参数问题,比同类方法直观、简便。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参数、个体截距项及技术无效率项的估计精度均较高,且增加样本容量,估计精度变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固定效应随机前沿模型 个体效应 空间效应 贝叶斯估计 后验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跨声速风洞设计中的真实气体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知龙 王宁 +1 位作者 史志伟 廖达雄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116,共7页
风洞以低温气体为介质运行时,气体会表现出热力和热值的不完全,风洞回路气体流动参数计算需要考虑低温真实气体效应。计算给出了氮气介质在温度100~323 K、压力100~450 kPa范围压缩性因子和比热比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将等熵膨胀系数引入... 风洞以低温气体为介质运行时,气体会表现出热力和热值的不完全,风洞回路气体流动参数计算需要考虑低温真实气体效应。计算给出了氮气介质在温度100~323 K、压力100~450 kPa范围压缩性因子和比热比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将等熵膨胀系数引入一维完全气体流动方程,发展了低温跨声速风洞气流流动参数计算分析模型,获得了跨声速风洞高速运行时气流液化温度和压力的组合边界包络线。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跨声速风洞的运行压力(115~450 kPa)和温度(110~323 K)范围内,基于等熵膨胀系数计算得到的气体流动状态参数的理论计算值与气体真实物理解的偏差小于1%,完全可满足低温跨声速风洞工程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气体效应 低温风洞 工程设计 跨声速风洞 等熵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气体效应对升力体舵面局部流动分离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田浩 叶友达 +1 位作者 蒋勤学 何先耀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0-337,共8页
数值模拟分析了高马赫数低雷诺数条件下激波边界层干扰、激波与激波相互作用、流动分离再附等流动现象的特点以及高温真实气体效应的影响。分别采用量热完全气体、平衡气体、化学非平衡气体模型对升力体由于舵面偏转引起的局部流动分离... 数值模拟分析了高马赫数低雷诺数条件下激波边界层干扰、激波与激波相互作用、流动分离再附等流动现象的特点以及高温真实气体效应的影响。分别采用量热完全气体、平衡气体、化学非平衡气体模型对升力体由于舵面偏转引起的局部流动分离情形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飞行高度、壁面温度及来流马赫数对流动分离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真实气体效应使空气在边界层内发生离解反应,边界层内温度降低,粘性减小,动能损失减小,克服逆压梯度的能力更强,从而使分离区明显减小。分离区的减小改变了分离/再附激波的位置和强度,进而对局部压力及热流分布产生重要影响;随高度增加,平衡气体较完全气体分离区相对减小量增大,平衡气体效应对流动分离/再附现象的影响越大;壁温对分离区影响较大,随壁温升高,分离区增大;随马赫数增大,分离区减小,真实气体和完全气体的差异增大,真实气体效应的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气体效应 数值模拟 分离再附 高超声速 升力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下真实气体效应对涡轮性能影响的仿真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鹏飞 李星 +2 位作者 许开富 王晓峰 金路 《火箭推进》 CAS 2022年第2期94-104,共11页
大推力补燃循环液体火箭发动机主涡轮燃气在高压下由于受到真实气体效应的影响,其气体性能偏离理想气体,常规分析方法得到的涡轮性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采用三维流动仿真方法,结合SST湍流模型,采用定物性理想气体、ARK气体状态方... 大推力补燃循环液体火箭发动机主涡轮燃气在高压下由于受到真实气体效应的影响,其气体性能偏离理想气体,常规分析方法得到的涡轮性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偏差。采用三维流动仿真方法,结合SST湍流模型,采用定物性理想气体、ARK气体状态方程和基于NIST Refprop真实物性数据库的涡轮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分析了甲烷和富氧燃气的涡轮性能,并与结合一维压缩因子修正的性能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基于真实物性数据的涡轮仿真性能与理想气体存在明显偏差,使用ARK气体状态方程能够有效减小性能仿真偏差,而使用合适的压缩因子修正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作为工程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涡轮 真实气体效应 理想气体 ARK方程 压缩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碾压混凝土真实应变率效应试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培勇 张社荣 +1 位作者 王枭华 王超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3-91,共9页
为深入研究碾压混凝土动态力学特性,借助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对3种不同直径圆柱试样进行了冲击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碾压混凝土材料具有显著的应变率效应和尺寸效应;混凝土类材料的动态抗压强度增强是材料自身特性、惯性效... 为深入研究碾压混凝土动态力学特性,借助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对3种不同直径圆柱试样进行了冲击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碾压混凝土材料具有显著的应变率效应和尺寸效应;混凝土类材料的动态抗压强度增强是材料自身特性、惯性效应和端面摩擦效应三者作用的结果,确定碾压混凝土的真实应变率效应对碾压混凝土结构冲击荷载下动态响应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真实应变率效应、横向惯性效应和端面摩擦效应互不相关的假定,对惯性和端面摩擦约束引起的抗压强度增量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将其从试验结果中移除以获得碾压混凝土的真实动态增强因子;最后,对修正的动态增强因子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合理的碾压混凝土真实应变率效应经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压混凝土 真实应变率效应 SHPB试验 惯性效应 端部摩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