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智媒时代高职思政课“真实性在场”的隐退成因、转向与优化研究
1
作者
敖美蓉
梁杰
+1 位作者
杨欣蓓
黄斌军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36-141,共6页
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高职思政课的“真实性在场”浮现隐退之忧。究其成因,主要源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真实性在场”的缺失、教师素质与教学环境对“真实性在场”的影响以及学生因素在隐退中的作用。在智能媒体影响下,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学...
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高职思政课的“真实性在场”浮现隐退之忧。究其成因,主要源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真实性在场”的缺失、教师素质与教学环境对“真实性在场”的影响以及学生因素在隐退中的作用。在智能媒体影响下,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学生的“真实性在场”发生了三个转向,即选择性在场的隐性逃课者、象征性在场的隐性逃课者以及随意性在场的隐性逃课者。对此,高职思政课需要把握“万物皆媒、人机共生、自我进化”的主要特征,在观念、在场、教学上实现优化,实现由“机”到人、由“身”及“心”、由“媒”入“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性在场
隐退
转向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智媒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真实性在场”的隐退与复归——从高校思政课“隐性逃课”谈起
被引量:
19
2
作者
孙凯奇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3-99,共7页
随着智媒时代帷幕的拉开,智能媒体与大众需求高度耦合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空前的冲击。高校思政课堂中“隐性逃课”现象折射出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张力松弛,从而引发对思想政治教育“真实性在场”隐退的反思。“装置范...
随着智媒时代帷幕的拉开,智能媒体与大众需求高度耦合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空前的冲击。高校思政课堂中“隐性逃课”现象折射出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张力松弛,从而引发对思想政治教育“真实性在场”隐退的反思。“装置范式”的宰制、“信息茧房”的隔离和“工具理性”的诱导,加深了教育主体游离于教育话语之外的风险,致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阵地失守、话语失声、进退失据的尴尬困境。对此,思想政治教育唯有把握时代优势,通过阵地的坚守与开拓、模式的扬弃与转换、导向的反思与革新进行实践转型,才能真正探索出教育主体与教育内涵“真实性在场”的复归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媒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真实性在场
隐性逃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场”:高等教育研究的研究关系特殊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
14
3
作者
张东亚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25,共7页
“在场”是生命主体出现在活动场域(现场)的概念表达。在研究活动中,从研究主体出场和研究对象现场的形式出发,研究关系可以分成“一致性在场”“想象性在场”和“真实性在场”等不同类型,成为研究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与其他人文社科...
“在场”是生命主体出现在活动场域(现场)的概念表达。在研究活动中,从研究主体出场和研究对象现场的形式出发,研究关系可以分成“一致性在场”“想象性在场”和“真实性在场”等不同类型,成为研究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与其他人文社科研究的研究关系相比,高等教育研究者以高校管理者或高校教师的身份成为高等教育从业者,形成高等教育研究者出现在高等教育活动场域的“在场”研究关系,并呈现长期“真实性在场”的特殊性。在长期“真实性在场”的研究关系下,高等教育研究者所具备的局内人和行动者特征,使叙事研究和行动研究应当成为高等教育研究侧重的方法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关系
“
真实性在场
”
叙事研究
行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智媒时代高职思政课“真实性在场”的隐退成因、转向与优化研究
1
作者
敖美蓉
梁杰
杨欣蓓
黄斌军
机构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
出处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36-141,共6页
基金
2023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智媒时代高职思政课‘真实性在场’的隐退与复归研究”(MKS23111)。
文摘
随着智媒时代的到来,高职思政课的“真实性在场”浮现隐退之忧。究其成因,主要源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真实性在场”的缺失、教师素质与教学环境对“真实性在场”的影响以及学生因素在隐退中的作用。在智能媒体影响下,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学生的“真实性在场”发生了三个转向,即选择性在场的隐性逃课者、象征性在场的隐性逃课者以及随意性在场的隐性逃课者。对此,高职思政课需要把握“万物皆媒、人机共生、自我进化”的主要特征,在观念、在场、教学上实现优化,实现由“机”到人、由“身”及“心”、由“媒”入“理”。
关键词
真实性在场
隐退
转向
优化
Keywords
Authentic presence
Retire from the world
Turn
Optimize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智媒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真实性在场”的隐退与复归——从高校思政课“隐性逃课”谈起
被引量:
19
2
作者
孙凯奇
机构
东南大学党委学工部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3-99,共7页
基金
教育部2022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一体·两翼·三驱’新时代网络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2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委员会专项课题“‘饭圈文化’语境下主流价值观话语权重构路径研究”(21FYHZD001)
2021年东南大学思政研究专项“‘微思政’平台:数字劳动视阈下校园微电影思政渗透路径研究”(2242021S40007)。
文摘
随着智媒时代帷幕的拉开,智能媒体与大众需求高度耦合的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空前的冲击。高校思政课堂中“隐性逃课”现象折射出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张力松弛,从而引发对思想政治教育“真实性在场”隐退的反思。“装置范式”的宰制、“信息茧房”的隔离和“工具理性”的诱导,加深了教育主体游离于教育话语之外的风险,致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阵地失守、话语失声、进退失据的尴尬困境。对此,思想政治教育唯有把握时代优势,通过阵地的坚守与开拓、模式的扬弃与转换、导向的反思与革新进行实践转型,才能真正探索出教育主体与教育内涵“真实性在场”的复归之路。
关键词
智媒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真实性在场
隐性逃课
Keywords
the era of intelligent medi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uthenticity presence
hidden truancy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场”:高等教育研究的研究关系特殊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
14
3
作者
张东亚
机构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
出处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25,共7页
文摘
“在场”是生命主体出现在活动场域(现场)的概念表达。在研究活动中,从研究主体出场和研究对象现场的形式出发,研究关系可以分成“一致性在场”“想象性在场”和“真实性在场”等不同类型,成为研究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与其他人文社科研究的研究关系相比,高等教育研究者以高校管理者或高校教师的身份成为高等教育从业者,形成高等教育研究者出现在高等教育活动场域的“在场”研究关系,并呈现长期“真实性在场”的特殊性。在长期“真实性在场”的研究关系下,高等教育研究者所具备的局内人和行动者特征,使叙事研究和行动研究应当成为高等教育研究侧重的方法选择。
关键词
研究关系
“
真实性在场
”
叙事研究
行动研究
Keywords
research relationship
"authenticity presence"
narrative research
action research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智媒时代高职思政课“真实性在场”的隐退成因、转向与优化研究
敖美蓉
梁杰
杨欣蓓
黄斌军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智媒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真实性在场”的隐退与复归——从高校思政课“隐性逃课”谈起
孙凯奇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在场”:高等教育研究的研究关系特殊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张东亚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