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历史过程”论的真实内涵与语义澄明──与王金福同志商榷
1
作者 刘森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63-66,共4页
“自然历史过程”论的真实内涵与语义澄明──与王金福同志商榷刘森林近年来,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形成的发展类似于自然历史进程的理论在学术界引起了愈来愈多的探讨兴趣。王金福同志也在《苏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上发表《也谈... “自然历史过程”论的真实内涵与语义澄明──与王金福同志商榷刘森林近年来,马克思关于社会经济形成的发展类似于自然历史进程的理论在学术界引起了愈来愈多的探讨兴趣。王金福同志也在《苏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上发表《也谈马克思”自然历史过程”思想的真实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历史过程 社会历史规律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客观性 真实内涵 新唯物主义 “自然” 黑格尔 主观性 社会经济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志真实性失落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陶永建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7-89,共3页
校志是方志的组成部分,具有存史、资政、教化的重要功能。真实性是校志具有史料价值的前提,是校志保有生命力的根本。文章从了解校志真实性的内涵入手,分析校志真实性失落的潜在原因:一是认识能力有限;二是档案史料缺失;三是编纂作风浮... 校志是方志的组成部分,具有存史、资政、教化的重要功能。真实性是校志具有史料价值的前提,是校志保有生命力的根本。文章从了解校志真实性的内涵入手,分析校志真实性失落的潜在原因:一是认识能力有限;二是档案史料缺失;三是编纂作风浮漂,四是语言文字局限。在此基础上建议从编纂人员、档案收集研究、入志资料的鉴别考证、老同志作用发挥和加工文本5个方面进一步探索提高校志真实性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志 真实内涵 真实性失落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和艺术的可见性与不可见性——论歌德的《亲和力》和本雅明对“无性美学”的批判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凤祝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0-27,共8页
在《亲和力》这部歌德的晚期作品中,诗人探求的是"情爱美学",重在"无性美学"的理念。他试图从性的欲望中逃脱出来,寻求一种"无性的圣洁"。情爱和性欲作为决定婚姻选择的亲和力,成为引导命运的一种力量。... 在《亲和力》这部歌德的晚期作品中,诗人探求的是"情爱美学",重在"无性美学"的理念。他试图从性的欲望中逃脱出来,寻求一种"无性的圣洁"。情爱和性欲作为决定婚姻选择的亲和力,成为引导命运的一种力量。在现实世界中,歌德的"情爱"无法逃脱"爱欲"的支配,注定是失败者。在虚构的世界中,歌德试图与这一"命运"进行抗争。本文尝试从歌德《亲和力》的创作以及本雅明对歌德的文学批评入手,通过对作品"实在内涵"的分析,探求其"真实内涵",即作品中"不可见"的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和力 真实内涵 实在内涵 可见性 不可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利辩证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嘉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0-154,共5页
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是人类社会活动普遍追求的对象;人们在对物质利益追求的过程中创造物质丰裕,人们在对精神荣誉追求的过程中提升精神文明。对利的追求体现了社会活动的物质利己性;对名的追求体现了社会活动的物质利他性。名利之间存... 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是人类社会活动普遍追求的对象;人们在对物质利益追求的过程中创造物质丰裕,人们在对精神荣誉追求的过程中提升精神文明。对利的追求体现了社会活动的物质利己性;对名的追求体现了社会活动的物质利他性。名利之间存在可交换关系;物质丰裕会提升精神荣誉的价值;重名轻利体现了社会发展更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利 精神荣誉 物质利益 真实内涵 地位作用 相互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