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证明到意义的语义学路径及其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志荣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44,共7页
20世纪70年代,达米特与普拉维茨提出新证实主义的意义理论,主张基于语句的证明来分析语言的使用乃至意义,以此克服真之理论语义学的超越认知性问题。同时,为了摆脱旧证实主义的困境,他们还主张区分典范证明与间接证明以及只有前者才构... 20世纪70年代,达米特与普拉维茨提出新证实主义的意义理论,主张基于语句的证明来分析语言的使用乃至意义,以此克服真之理论语义学的超越认知性问题。同时,为了摆脱旧证实主义的困境,他们还主张区分典范证明与间接证明以及只有前者才构成语句的意义。由于总是过分强调语言使用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另外一个方面,并赋予引入和消去规则中的一者以优先性,新证实主义者定义的典范证明概念不足以恰当地刻画语句的意义。这阻碍了新证实主义的意义理论发展成为与真之理论语义学相媲美的严格的形式语义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之理论语义 新证实主义 典范证明 逻辑常项 协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工具性语言扩展式——西方语言哲学研究之八 被引量:9
2
作者 钱冠连 《语言科学》 2003年第3期23-33,共11页
本文从A.Tarski真之语义理论发展出工具性语言扩展式。在扩展式的几个实例里(在同一个叙述语篇中,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解释;文学作品中作者对人物对话方式的描写;评论语篇对原语篇的解释;翻译)重点提出了语言哲学翻译论。本文揭示了来往... 本文从A.Tarski真之语义理论发展出工具性语言扩展式。在扩展式的几个实例里(在同一个叙述语篇中,一部分对另一部分的解释;文学作品中作者对人物对话方式的描写;评论语篇对原语篇的解释;翻译)重点提出了语言哲学翻译论。本文揭示了来往于社交世界与心智世界中的工具性语言运用的三条规律:频率的再度解释(分析的重点);对原来文本的解释总是发生演伸与变通以及与恢复真的斗争;对象语言之后一般都有工具语言跟着发生。工具性语言扩展式的异常大量的运用,对人的活动与行为,对社会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借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人类的语言性行为的某些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象性语言 工具性语言 扩展式 真之语义理论 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