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式省形与反问标记“不”的形成 被引量:2
1
作者 邵洪亮 胡建锋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120-127,共8页
在一个构式中,各成分意义的相加不一定能得出这一构式的整体意义。与此相关,一个构式内部某些构件的变化也可能不影响构式义。语言中存在着某些构式可以隐省一些构件或子构件而不影响构式义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构式省形。构式省形是语言... 在一个构式中,各成分意义的相加不一定能得出这一构式的整体意义。与此相关,一个构式内部某些构件的变化也可能不影响构式义。语言中存在着某些构式可以隐省一些构件或子构件而不影响构式义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构式省形。构式省形是语言经济性作用的结果,其条件是省形不影响意义的传递和理解,被隐省的一般不是核心构件。省形的最终结果可能使某些构件成为专职的话语标记词。汉语的反问标记"不"就是这样产生的,它标记的反问句传承了原构式的构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省形 反问标记“不” 构式义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省形”新论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生玉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4-69,共6页
"省形"是《说文》中分析字形的一个条例,与"六书"说解相互补足。这一条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省形"体现了《说文》自身形、音、义的系统性和自足性,大多数省形字均能在《说文》9 353字内部的形音义... "省形"是《说文》中分析字形的一个条例,与"六书"说解相互补足。这一条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省形"体现了《说文》自身形、音、义的系统性和自足性,大多数省形字均能在《说文》9 353字内部的形音义系统之中得到解释。传统上用考古溯源的方法来认识省形字并评判其合理与否,而忽略了《说文》自身的系统性。只有以发展的、系统的观念去审视"省形"现象才能对其有全面而客观的认识。"省形"现象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字形演变、汉字规范等方面依然具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省形 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琴减字构形的深层结构
3
作者 梅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8-92,共5页
古琴减字是建立在汉字符号系统基础之上的自源符号系统,其减省汉字部件的做法并非来自梵文半字,而是源于汉字固有的“截除性简化”模式;其将减字组合为一个字符的做法实际是来自汉字“合体连读会意”模式;流行于隋唐时期的“省形合文”... 古琴减字是建立在汉字符号系统基础之上的自源符号系统,其减省汉字部件的做法并非来自梵文半字,而是源于汉字固有的“截除性简化”模式;其将减字组合为一个字符的做法实际是来自汉字“合体连读会意”模式;流行于隋唐时期的“省形合文”是与其同构的参照之一。“截除性简化”与“合体连读会意”在汉字发展史中长期存在,早已渗入汉字使用者思维模式之中。正是这些“百姓日用而不自知”的汉字思维,在深层结构中影响和制约着古琴减字构形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减字 截除性简化 合体连读会意 省形合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