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贝类的病害性纤毛虫研究Ⅲ.触毛亚目盾纤类纤毛虫 被引量:2
1
作者 徐奎栋 宋微波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2期230-236,共7页
报道山东沿海贝类鳃表及外套腔中共栖的 3种触毛亚目盾纤类纤毛虫 :厚鱼钩虫(Ancistrum crassum)、日本鱼钩虫 (Ancistrum jap onicum)及亚桶形后口虫 (Boveriasubcylindrica)。文中依据活体观察、蛋白银及银浸法染色对其活体形态学、... 报道山东沿海贝类鳃表及外套腔中共栖的 3种触毛亚目盾纤类纤毛虫 :厚鱼钩虫(Ancistrum crassum)、日本鱼钩虫 (Ancistrum jap onicum)及亚桶形后口虫 (Boveriasubcylindrica)。文中依据活体观察、蛋白银及银浸法染色对其活体形态学、纤毛图式及银线结构进行了综合描述 ,对采自 4种不同宿主的厚鱼钩虫种群进行了比较研究。该文系后口虫属纤毛虫在我国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纤类 寄生虫病 海水贝 毛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菱鲆与牙鲆盾纤类纤毛虫病的防治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郑春波 王世党 +1 位作者 于诗群 王同永 《科学养鱼》 2003年第5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大菱鲆 牙鲆 盾纤类 毛虫病 防治技术 病原 症状 危害程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蛤类寄生性盾纤类纤毛虫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王兰萍 耿荣庆 +1 位作者 刘意 袁挺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4-115,共2页
采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法,初步鉴定出3种蛤类寄生性盾纤类纤毛虫尖鱼钩虫、日本鱼钩虫和厚鱼钩虫,描述主要形态学特征并分析感染性,并用高锰酸钾溶液对虫体进行杀灭实验,为盐城滩涂蛤类的病原调查及疾病防治积累资料。
关键词 寄生性 盾纤类毛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APD/RFLP技术对三种盾纤类纤毛虫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商慧敏 宋微波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7-90,共4页
利用四种随机引物对采自青岛附近的三种海洋盾纤目纤毛虫 :弗州拟尾丝虫(Parauronemavirginiaum ,Thompson)、中国后阿脑虫 (Metanophryssinensis ,Song&Wilbert)及相似后阿脑虫 (Metanophryssimiles ,Songetal)进行了RAPD分析 ,对... 利用四种随机引物对采自青岛附近的三种海洋盾纤目纤毛虫 :弗州拟尾丝虫(Parauronemavirginiaum ,Thompson)、中国后阿脑虫 (Metanophryssinensis ,Song&Wilbert)及相似后阿脑虫 (Metanophryssimiles ,Songetal)进行了RAPD分析 ,对这三种亲缘关系密切的形态种做了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廓清 ;同时利用筛选出的三种限制性内切酶 ,对上述纤毛虫 16s小亚基单位、2 3s大亚基单位核糖体DNA区间包括其内转录间隔序列的基因片段进行切割 ,结果表明所得限制性片段多样性图谱在重复实验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本工作显示 ,两种方法所得图谱均可将 3种纤毛虫明显区分。文中还对上述技术在本领域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纤类毛虫 海洋毛虫 RAPD RFLP 相似后阿脑虫 水产养殖危害 弗州拟尾丝虫 中国后阿脑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鲆幼鱼盾纤毛虫病药物防治初步试验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孟华 《水产养殖》 CAS 2012年第2期49-51,共3页
牙鲆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现牙鲆体表充血溃烂.引起死亡,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日本Ototake(1986)首次报道养殖牙鲆发生体表溃烂,发现病原主要是盾纤类纤毛虫(Scuticociliatidciliate)。盾纤毛虫主要寄生于牙鲆和其他海水... 牙鲆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现牙鲆体表充血溃烂.引起死亡,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日本Ototake(1986)首次报道养殖牙鲆发生体表溃烂,发现病原主要是盾纤类纤毛虫(Scuticociliatidciliate)。盾纤毛虫主要寄生于牙鲆和其他海水鱼类的体表皮肤甚至内脏及脑中,引起幼鱼大量死亡。通过对治疗药物的试验,筛选适用于养殖生产治疗盾纤毛虫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幼鱼 初步试验 药物防治 毛虫病 体表溃烂 盾纤类毛虫 养殖过程 毛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APD技术对海洋纤毛虫,弗州拟尾丝虫四种群的研究
6
作者 李丽芳 商慧敏 宋微波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95-99,共5页
利用筛选的 4个引物S2 0 0 9、S2 0 10、S10 3以及S2 0 0 8对采自青岛附近养殖水体的弗州拟尾丝虫 (Parauronemavirginianum ) 4个种群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研究 ,所得清晰条带显示所研究的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变异 ,其遗传距离在0 ... 利用筛选的 4个引物S2 0 0 9、S2 0 10、S10 3以及S2 0 0 8对采自青岛附近养殖水体的弗州拟尾丝虫 (Parauronemavirginianum ) 4个种群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研究 ,所得清晰条带显示所研究的种群间存在一定的变异 ,其遗传距离在0 18~ 0 35之间 ,而与同属异种的外类群长拟尾丝虫 (P longum )遗传距离可达0 76~ 0 83。利用上述数据构建了分子系统树并探讨了 4个种群相互间的遗传距离 ,结果表明 ,实验所涉 4种群之遗传关系无明显地域及采集时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原生动物 弗州拟尾丝虫 种群 盾纤类毛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