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日盾构隧道-工作井接头抗震设计及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
1
作者 程传涛 梁智 +3 位作者 王金昌 岩波基 吴健 周泽霖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52,共17页
首先通过比较中日两国规范及标准中的盾构隧道-工作井接头要求,阐述中日抗震设计理论现状。分析认为:中国的设计规范对井接头的抗震规定较为模糊甚至较少提及,日本规范存在2种盾构隧道-工作井柔性接头的抗震计算方法。相比之下,日本拥... 首先通过比较中日两国规范及标准中的盾构隧道-工作井接头要求,阐述中日抗震设计理论现状。分析认为:中国的设计规范对井接头的抗震规定较为模糊甚至较少提及,日本规范存在2种盾构隧道-工作井柔性接头的抗震计算方法。相比之下,日本拥有更成熟并且实用的抗震分析理论和计算方法。中日在设计规范标准中均给与设计单位巨大的自由度,但结果允许值的取值范围缺乏评价标准。其次,通过调研井接头抗震分析的研究进展,指出井接头部位的震害特点和关键影响因素;并从影响井接头综合响应机制的关键要素,如刚度比、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地基承载力、刚性接头和柔性接头的对比等,对井接头研究现状和不足进行综述。再次,对井接头的抗震评价方法和抗震措施进行梳理,认为:1)土和结构刚度比对工作井接头产生显著影响,需要注意控制工作井周围的土层刚度在合理范围内,提出结构和结构的刚度比是未来重要研究方向的建议。2)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主要关注在不同的地震荷载下,2个结构相互之间的影响机制。提出对于结构的相互影响还应关注盾构隧道和工作井接触研究的思考。3)除了结构刚度突变外,地基刚度突变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日本已经提出简易评价公式并经过验证,中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提出软土地区应该着重进行此类研究的建议。4)在柔性抗震方面,日本进行了深入研究。考虑到中国即将要求盾构隧道-工作井接头采用刚柔结构的新规范,日本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中国进一步发展盾构隧道-工作井接头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最后,预测本研究领域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工作井接头 抗震结构设计 中日抗震设计规范标准 抗震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接头影响的盾构隧道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怀伟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8-85,共8页
为探明地震作用下盾构隧道管片接头与拼装方式对其横断面地震内力及变形的影响,分别针对匀质圆环模型以及梁—弹簧模型开展反应位移法计算,对不同转角错缝拼装管片环的地震内力与变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模型计算所得衬砌... 为探明地震作用下盾构隧道管片接头与拼装方式对其横断面地震内力及变形的影响,分别针对匀质圆环模型以及梁—弹簧模型开展反应位移法计算,对不同转角错缝拼装管片环的地震内力与变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模型计算所得衬砌横断面地震弯矩、轴力均呈反对称分布,在左右拱肩、拱脚部位出现最大值,地震剪力呈近似对称分布,整环内力图在管片接头处出现内凹或突变;与匀质圆环模型相比,梁—弹簧模型因考虑了管片接头与拼装角度造成地震内力计算结果相差20%左右,变形值则最大可造成40%以上的误差。综上可知,盾构隧道接头对其地震内力分布以及接头处变形均影响显著,采用匀质圆环模型计算管片转角时存在较大误差,当需要精确求解时该模型不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位移法 盾构隧道接头 匀质圆环模型 梁-弹簧模型 错缝拼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堆载对既有盾构隧道纵向变形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梁荣柱 王理想 +3 位作者 李忠超 康成 高坤 柯宅邦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0-141,共12页
临时基坑开挖弃土和建筑垃圾引起的地表堆载将对盾构隧道产生不利影响,威胁盾构隧道运营安全,因此有必要评估地表堆载作用下盾构隧道的变形。利用非线性Pasternak地基模型,考虑地基非线性变形特点,通过接头非连续盾构隧道计算模型反映... 临时基坑开挖弃土和建筑垃圾引起的地表堆载将对盾构隧道产生不利影响,威胁盾构隧道运营安全,因此有必要评估地表堆载作用下盾构隧道的变形。利用非线性Pasternak地基模型,考虑地基非线性变形特点,通过接头非连续盾构隧道计算模型反映盾构隧道环间接头的影响,利用两阶段法,推导得到地表堆载作用下盾构隧道纵向变形简化计算方法。首先,通过Boussineq解求得地表堆载下盾构隧道所受附加荷载;其次,将附加荷载作用于盾构隧道,结合接头非连续盾构隧道模型推导得到盾构隧道在地表堆载作用下的纵向变形方程,并使用有限差分法对方程进行求解,最后结合2个工程案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增加盾构隧道环间接头的转动刚度对减小隧道沉降的作用较小,但可以有效减小接头张开量;增加堆载长度会同时增大盾构隧道沉降量和沉降范围,而增加堆载宽度只会导致隧道沉降量缓慢增加,但不会引起隧道沉降范围增大;增大堆载边界线到隧道轴线的距离会有效减少堆载引起的沉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堆载 盾构隧道变形 非线性Pasternak地基模型 接头非连续盾构隧道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draulic fracturing-based analytical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at tunnel-gasketed joints 被引量:1
4
作者 GONG Chen-jie CHENG Ming-jin +2 位作者 FAN Xuan PENG Yi-cheng DING Wen-q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4期1520-1534,共15页
Waterproof performance of gaskets between segments is the focus of shield tunnels.This paper proposed an analytical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at tunnel-gasketed joints based on the hydraulic fract... Waterproof performance of gaskets between segments is the focus of shield tunnels.This paper proposed an analytical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at tunnel-gasketed joints based on the hydraulic fracturing theories.First,the mathemat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and the seepage governing equation and boundary conditions were obtained.Second,three dimensionless parameters were introduced for simplifying the expressions,and the seepage governing equations were normalized.Third,analytical expressions were derived for the interface opening and liquid pressure.Moreover,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epage process at the gasketed interface were analyzed.Parametric analyses revealed that,in the normalized criterion of liquid viscosity,the liquid tip coordinate was influenced by the degree of negative pressure in the liquid lag region,which was related to the initial contact stress.The coordinate of the liquid tip affected the liquid pressure distribution and the interface opening,which were analyzed under different liquid tip coordinate conditions.Finally,under two limit states,comparati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variation trend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gree well with those of previous research.Overall,the proposed analytical method provides a novel solution for the design of the waterproof in shield tunn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ield tunnels segment joints seepage characteristics hydraulic fracture analytical s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