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坑空间效应下盾构工作井环框梁架设对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
1
作者 陈方岩 刘勇 +3 位作者 刘燕 刘峻廷 朱士齐 李海波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7,共7页
为了更好地控制盾构工作井在施工的基坑开挖期和主体施工期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最大程度地减小基坑空间效应的影响,基于济南某盾构工作井施工全过程的工程实例,通过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设计3种盾构工作井环框梁架设方案,探讨盾构工... 为了更好地控制盾构工作井在施工的基坑开挖期和主体施工期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最大程度地减小基坑空间效应的影响,基于济南某盾构工作井施工全过程的工程实例,通过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设计3种盾构工作井环框梁架设方案,探讨盾构工作井环框梁的竖向架设位置对盾构工作井施工全过程中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并确定最优方案。结果表明:相对于基坑开挖期,主体施工期盾构工作井环框梁的竖向架设位置对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更明显;当3道环框梁竖向架设深度比例为1∶5∶7时,盾构工作井下部环框梁间距减小,对基坑围护结构最大变形的控制最优,基坑开挖期最大水平位移由25.8 mm减至25.5 mm,主体施工期最大水平位移由27.8 mm减至26.5 mm,均有利于控制盾构工作井基坑开挖期与主体施工期的最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基坑空间效应 数值模拟 围护结构 结构变形 盾构工作井 环框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地面荷载下盾构工作井叠合结构的力学响应
2
作者 宋博 刘俊岩 +5 位作者 刘燕 宋享桦 扈萍 李春林 张亮亮 孙文昊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6,47,共9页
为了解决现行盾构工作井的设计缺乏对超大地面荷载作用的验算问题,通过开展室内缩尺模型试验,研究盾构工作井从施工期到服役期在超大地面荷载下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侧墙所构成叠合结构的力学响应,并考虑盾构工作井周围土体中地下水的作... 为了解决现行盾构工作井的设计缺乏对超大地面荷载作用的验算问题,通过开展室内缩尺模型试验,研究盾构工作井从施工期到服役期在超大地面荷载下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侧墙所构成叠合结构的力学响应,并考虑盾构工作井周围土体中地下水的作用,探讨土体抗剪强度减小对超大地面荷载最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大地面荷载作用下,盾构工作井中隔墙的抗压刚度较大,以受压的形式承担了大量的荷载效应,导致叠合结构上部容易发生低应力水平下的整体水平位移,进而在围护结构底部发生失稳,导致整体破坏;主体结构侧墙在施工期的初始挠度及叠合结构整体水平位移使得叠合结构中地下连续墙承担了大部分内力;通过观测室内缩尺模型中叠合结构的变形量,由模型数据换算得到盾构工作井顶部极限超载为445.5 kPa,远大于盾构工作井周围土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30 kPa,验证了采用地基承载力对超大地面荷载下地面硬化进行设计的安全、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工作井 叠合结构 超大地面荷载 模型试验 地基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连续墙接头效应的软土大型盾构工作井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诸以惇 陈卫忠 +3 位作者 田洪铭 曹俊杰 耿亚梅 陈培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937-2943,2950,共8页
基于地下连续墙分幅施工的工程实际状况,建立了连续墙不抗弯不抗剪柔性接头、抗剪不抗弯半刚性接头以及抗剪又抗弯刚性接头的力学模型。结合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盾构工作井地下连续墙的设计,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连续墙接头型式对于墙体... 基于地下连续墙分幅施工的工程实际状况,建立了连续墙不抗弯不抗剪柔性接头、抗剪不抗弯半刚性接头以及抗剪又抗弯刚性接头的力学模型。结合南京纬三路过江隧道盾构工作井地下连续墙的设计,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连续墙接头型式对于墙体水平位移以及支护体系受力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表明,在做好连续墙接头防渗的前提下,采用柔性接头时墙体的水平位移较大,支护体系内力明显增高;采用半刚性接头时既可以有效地限制墙体的水平位移,又可以将墙体承担的土压力分担到临时支撑和环梁之上,降低连续墙墙体的内力;采用刚性接头时可以降低临时支撑、环梁以及内衬的内力,但连续墙墙体要能承担极大的竖向弯矩和数值相当的横向弯矩。综合考虑建议工作井采用抗剪不抗弯的半刚性接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工作井 地下连续墙 接头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盾构隧道-工作井接头抗震设计及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
4
作者 程传涛 梁智 +3 位作者 王金昌 岩波基 吴健 周泽霖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52,共17页
首先通过比较中日两国规范及标准中的盾构隧道-工作井接头要求,阐述中日抗震设计理论现状。分析认为:中国的设计规范对井接头的抗震规定较为模糊甚至较少提及,日本规范存在2种盾构隧道-工作井柔性接头的抗震计算方法。相比之下,日本拥... 首先通过比较中日两国规范及标准中的盾构隧道-工作井接头要求,阐述中日抗震设计理论现状。分析认为:中国的设计规范对井接头的抗震规定较为模糊甚至较少提及,日本规范存在2种盾构隧道-工作井柔性接头的抗震计算方法。相比之下,日本拥有更成熟并且实用的抗震分析理论和计算方法。中日在设计规范标准中均给与设计单位巨大的自由度,但结果允许值的取值范围缺乏评价标准。其次,通过调研井接头抗震分析的研究进展,指出井接头部位的震害特点和关键影响因素;并从影响井接头综合响应机制的关键要素,如刚度比、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地基承载力、刚性接头和柔性接头的对比等,对井接头研究现状和不足进行综述。再次,对井接头的抗震评价方法和抗震措施进行梳理,认为:1)土和结构刚度比对工作井接头产生显著影响,需要注意控制工作井周围的土层刚度在合理范围内,提出结构和结构的刚度比是未来重要研究方向的建议。2)结构之间的相互影响主要关注在不同的地震荷载下,2个结构相互之间的影响机制。提出对于结构的相互影响还应关注盾构隧道和工作井接触研究的思考。3)除了结构刚度突变外,地基刚度突变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日本已经提出简易评价公式并经过验证,中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提出软土地区应该着重进行此类研究的建议。4)在柔性抗震方面,日本进行了深入研究。考虑到中国即将要求盾构隧道-工作井接头采用刚柔结构的新规范,日本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中国进一步发展盾构隧道-工作井接头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最后,预测本研究领域可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工作接头 抗震结构设计 中日抗震设计规范标准 抗震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电网首条海底电缆专用隧道之难点与创新 被引量:2
5
作者 于俊岭 孙强 《广东电力》 2014年第11期114-116,共3页
介绍了南方电网首条海底电缆专用隧道——220 kV华能汕头电厂至汕头市区月浦变电站电缆隧道工程建设情况及实施难点,针对工程施工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采用了内径为2.9 m的盾构隧道,并创新采用了海上冰冻法、全断面高气压法施工。海上冰... 介绍了南方电网首条海底电缆专用隧道——220 kV华能汕头电厂至汕头市区月浦变电站电缆隧道工程建设情况及实施难点,针对工程施工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采用了内径为2.9 m的盾构隧道,并创新采用了海上冰冻法、全断面高气压法施工。海上冰冻法成功解决了工程隧道盾构机进水的问题,克服了海上钢平台搭设困难、冻结管搭设遇石块阻碍等难题;全断面高气压法不仅提高了盾构推进速度,而且有效控制了盾构坡度。海上冰冻法、全断面高气压法的应用保证了隧道建设的顺利完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敷设 海底电缆 盾构法隧道 盾构工作井 海上冰冻法 全断面高气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