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下深度学习盾构姿态预测模型
1
作者 满轲 柳宗旭 +3 位作者 商艳 宋志飞 刘晓丽 苏宝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13,共11页
为解决盾构姿态偏离隧道设计轴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与支持向量回归(SVR)的堆叠集成预测模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将灰色关联度较低的滚动角参数剔除后通过离散小波转换(DWT)去噪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分别进行两个单一模... 为解决盾构姿态偏离隧道设计轴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LSTM)与支持向量回归(SVR)的堆叠集成预测模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将灰色关联度较低的滚动角参数剔除后通过离散小波转换(DWT)去噪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分别进行两个单一模型预测后进行最优赋权得到DWT-LSTM-SVR堆叠预测模型。其中,将刀盘水平位移、盾尾水平位移、刀盘垂直位移和盾尾垂直位移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出变量,其余22个掘进参数和5个地层参数为输入变量,并将DWT-LSTM-SVR模型应用于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A3标段。结果表明:DWT-LSTM-SVR模型的4个盾构姿态参数预测值与真实值误差与其他模型相比较小,说明该模型可以有效结合单一模型,且在剔除与4个盾构姿态参数关联度较低的参数后可以提高模型预测精度;DWT-LSTM-SVR模型的评价指标均满足施工误差要求,其中,对于盾尾位移值的预测效果较好,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约为0.02,拟合度R 2值均高于0.98,说明DWT-LSTM-SVR模型可以满足模型设计要求。通过建立不同数据集分析数据数量对堆叠模型预测精度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数据越多堆叠模型预测精度越高,可为其他盾构姿态的提前调整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姿态 灰色关联度 深度学习 堆叠集成预测模型 误差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融合注意力机制的盾构姿态组合预测模型研究
2
作者 刘哲 许超 熊栋栋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50,共12页
针对盾构姿态预测模型存在易过拟合、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融合注意力机制的盾构姿态组合预测模型。为强化有效特征的提取,抑制冗余特征信息的表达,引入基于选择性卷积核网络(selective kernel networks,SKNet)的特征注意力机... 针对盾构姿态预测模型存在易过拟合、预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融合注意力机制的盾构姿态组合预测模型。为强化有效特征的提取,抑制冗余特征信息的表达,引入基于选择性卷积核网络(selective kernel networks,SKNet)的特征注意力机制提取网络,消除固定尺寸卷积核带来的限制,并自适应形成带有注意力的特征映射。为更好地捕捉长期信息和特征模式,通过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 GRU)得到2组隐含输出结果,再利用多头注意力机制,捕获组合模型输出的隐含特征与模型输出的盾构姿态之间的依赖关系,进一步提高预测模型对重要隐含特征的信息抓捕能力;同时,为解决地质勘察钻孔数据连续性差、精确性不足,难以应用于机器学习模型训练的问题,将基于人工先验知识的二级特征引入模型特征输入,提升模型对地层信息的感知能力。最后,基于广州地铁12号线官洲站—大学城北站盾构实例,对模型不同参数结构下的性能进行研究,并进行对比试验验证模型性能,采用可解释性试验评估特征对预测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预测模型,所提出的预测模型优越性更好,预测精度更高,解决了长时间序列高特征维度数据在传统模型下易过拟合且预测精度较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姿态预测 选择性卷积核网络 特征注意力 组合模型 多头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盾构姿态预测模型与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关振长 谢立夫 +2 位作者 周宇轩 罗嵩 许超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32-2040,共9页
为避免盾构轴线偏离引发衬砌管片错台、开裂等质量与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盾构姿态智能预测模型与控制方法。以盾构掘进施工的实测数据为驱动,通过贝叶斯优化(BO)与支持向量回归(SVR)构建盾构姿态预测模型,挖掘施工参数... 为避免盾构轴线偏离引发衬砌管片错台、开裂等质量与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盾构姿态智能预测模型与控制方法。以盾构掘进施工的实测数据为驱动,通过贝叶斯优化(BO)与支持向量回归(SVR)构建盾构姿态预测模型,挖掘施工参数-地层信息-盾构姿态三者间的非线性关系。结合模拟退火算法(SA)形成可控施工参数动态调整的盾构姿态控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福州滨海快线南—三区间隧道的工程实践。主要结论如下:1)经数据预处理、特征筛选及BO超参数优化,基于SVR的盾构姿态预测模型具备优异的预测性能和泛化能力;2)结合SA算法进行可控施工参数调整时,需设置合理的优化规则,以确保所推荐的可控施工参数具备可操作性;3)将姿态控制方法应用于南—三区间后续掘进施工以辅助纠偏,盾尾垂直偏差在10环掘进过程中由45 mm减至18 mm,实现了连续稳定纠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盾构姿态预测 盾构姿态控制 施工参数调整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岩状态识别和融合注意力的盾构姿态多步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熊栋栋 刘哲 许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09-3821,共13页
为准确预测未来多个时刻的盾构姿态,帮助盾构操作人员提前识别盾构姿态变化趋势,以进行早期决策,提出基于机-岩状态识别和融合多尺度的特征-时域注意力机制的知识-数据双驱动盾构掘进姿态多步预测方法。引入实时反映机-岩工作状态关系... 为准确预测未来多个时刻的盾构姿态,帮助盾构操作人员提前识别盾构姿态变化趋势,以进行早期决策,提出基于机-岩状态识别和融合多尺度的特征-时域注意力机制的知识-数据双驱动盾构掘进姿态多步预测方法。引入实时反映机-岩工作状态关系的场切入指标FPI、单位贯入度的刀盘扭矩指标TPI、分区可掘性指标FPIR、螺旋机性能指标STP等复合参数指标,作为模型的输入特征参数,并构建以GRU为基础单元的Encoder-Decoder网络结构。在特征维度上,采用融合多尺度一维卷积的特征注意力机制,自适应捕捉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盾构掘进参数特征;时间维度上,在解码器中引入时域注意力机制,充分挖掘盾构掘进数据中的长期历史信息和短期输入输出序列的隐藏依赖关系。广州地铁12号线盾构掘进历史数据的模型测试结果分析表明,该预测方法在不增加网络复杂性的前提下,既缓解了算法自身在寻优、迭代和匹配时产生的可解释性差、效率低等问题,又大幅提升模型的特征提取、时间序列的相关性捕获及长期趋势挖掘的能力,实现盾构掘进姿态的精准多步预测,其性能明显优于门控循环神经网络LSTM、GRU及其经典组合模型GRU-SelfAttention、GRU-MultiheadAttention等。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完善盾构掘进姿态预测方法、提升盾构掘进姿态优化控制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盾构姿态 多步预测 复合参数指标 一维卷积 特征注意力 时域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地层盾构姿态上漂分析及盾构刀盘刀具选型
5
作者 何志敏 《建筑技术》 2024年第24期3036-3039,共4页
土压平衡盾构在复合地层中掘进时面临复杂的工程问题,易发生“结泥饼”、盾构姿态上漂等施工难题。依托南昌地铁4号线民园路西站-火炬站工程,针对复合地层盾构施工中的姿态上漂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盾构刀盘刀具的特点进行分析,明确了姿... 土压平衡盾构在复合地层中掘进时面临复杂的工程问题,易发生“结泥饼”、盾构姿态上漂等施工难题。依托南昌地铁4号线民园路西站-火炬站工程,针对复合地层盾构施工中的姿态上漂问题进行研究,并结合盾构刀盘刀具的特点进行分析,明确了姿态上漂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在盾构刀盘刀具选型方面,综合考虑了刀盘类型、刀具形状、刀具材料等因素,并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进行了刀盘刀具选型。通过对不同刀盘刀具组合的性能进行评估和比较,选出了最优的刀盘刀具组合。通过实际工程案例的验证,证明所提出的姿态上漂处置措施和刀盘刀具选型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复合地层盾构施工中,合理分析姿态上浮问题并优化刀盘刀具选型,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压平衡盾构 复合地层 盾构姿态上漂 姿态控制 刀盘刀具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盾构姿态偏差与控制 被引量:7
6
作者 郑向红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6年第1期162-164,共3页
介绍北京地铁盾构施工中盾构姿态控制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 土压平衡盾构 盾构姿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和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的盾构姿态预测与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曹化锦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3-97,共5页
提出了一种将贝叶斯优化(BO)算法、随机森林(RF)算法和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相结合的盾构姿态优化方法。依托杭州—临安城际铁路工程,选取盾构参数、土性参数和隧道埋深作为输入参数,使用BO算法优选RF算法的超参数,构建盾... 提出了一种将贝叶斯优化(BO)算法、随机森林(RF)算法和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Ⅲ)相结合的盾构姿态优化方法。依托杭州—临安城际铁路工程,选取盾构参数、土性参数和隧道埋深作为输入参数,使用BO算法优选RF算法的超参数,构建盾构姿态预测模型,并对输入参数进行重要性分析。将盾构姿态预测模型函数作为适应度函数,引入NSGA-Ⅲ算法优化盾构姿态,并得到盾构参数控制范围。结果表明:采用BO-RF算法和工程实测数据训练模型,所得预测模型精度较高;千斤顶推力对盾构姿态影响最大,膨润土掺加量对盾构姿态的影响最小;采用BO-RF-NSGA-Ⅲ优化方法,盾构切口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平均值分别减小了37.20%、36.87%,盾构尾部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平均值分别减小了26.52%和18.10%,对盾构姿态的优化效果显著。该优化方法可靠适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盾构姿态预测 多目标优化 贝叶斯优化算法 随机森林算法 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硬不均地层地铁盾构姿态超限剖析及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田瑞忠 宋曙光 张延欢 《中国高新科技》 2019年第18期102-104,共3页
以徐州地铁2号线盾构区间为背景,介绍了区间岩土层相关岩土设计参数,提出在掘进参数获取及盾构姿态控制方面掘进姿态监测手段,剖析了不良地质环境下盾构姿态超限原因,提出在复杂地层环境下盾构姿态控制方法及纠偏方案,相关施工经验可应... 以徐州地铁2号线盾构区间为背景,介绍了区间岩土层相关岩土设计参数,提出在掘进参数获取及盾构姿态控制方面掘进姿态监测手段,剖析了不良地质环境下盾构姿态超限原因,提出在复杂地层环境下盾构姿态控制方法及纠偏方案,相关施工经验可应用于类似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不均地层 盾构姿态 偏差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联合平差的盾构姿态计算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潘国荣 唐杭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48-56,共9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盾构姿态自动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全站仪测量盾构机上控制点坐标,结合双轴倾斜仪获取水平倾角数据,将两类观测值进行联合处理。在改进的七参数空间坐标转换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空间几何关系分析,建立联合平差模型。在实践中... 提出了一种新的盾构姿态自动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全站仪测量盾构机上控制点坐标,结合双轴倾斜仪获取水平倾角数据,将两类观测值进行联合处理。在改进的七参数空间坐标转换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空间几何关系分析,建立联合平差模型。在实践中,基于该方法自主开发的全站仪与倾斜仪联合盾构自动导向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上海地铁12线和杭州地铁1号线等隧道区间的施工导向,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姿态 自动导向 倾斜仪 空间坐标转换 七参数 联合平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BiLSTM模型的块石回填土区盾构姿态预测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汪来 王树英 +1 位作者 潘秋景 肖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948-2960,共13页
为了解决盾构机在穿越块石回填土区段姿态难以控制的难题,依托重庆地铁5号线北延伸段中~椿区间穿越块石回填土层工程实例,建立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AM-BiLSTM),对掘进过程中的盾构姿态进行预测,将模型预测结果与传... 为了解决盾构机在穿越块石回填土区段姿态难以控制的难题,依托重庆地铁5号线北延伸段中~椿区间穿越块石回填土层工程实例,建立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AM-BiLSTM),对掘进过程中的盾构姿态进行预测,将模型预测结果与传统双向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BiLSTM)、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进行对比,并对AM-BiLSTM模型的现场应用效果进行检验,最后总结了块石回填土区盾构姿态调整的针对性措施。研究结果显示:AM-BiLSTM模型对盾构姿态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盾首垂直和水平偏差在测试集上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2%和86%,盾尾垂直和水平偏差在测试集上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8%和96%;AM-BiLSTM模型与BiLSTM,LSTM对盾构姿态的预测效果存在差异,其中,AMBiLSTM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平均预测准确率最高,BiLSTM的平均预测准确率次之,LSTM的平均预测准确率最低;通过AM-BiLSTM模型预测盾构姿态,结合盾构姿态调整的工程措施,盾首平均垂直、水平偏差较未应用AM-BiLSTM模型时分别降低47.9%和35.8%,盾尾平均垂直、水平偏差较未应用AM-BiLSTM模型时分别降低8.9%和4.8%;块石回填土区盾构姿态调整的工程措施包括:通过减小盾构推力、提高刀盘转速和减小刀盘扭矩的方式,加大刀具对孤石的切削、冲击频率;采取地面注浆、旋喷等辅助注浆加固手段对工作面进行加固,减小盾构掘进的不均匀阻力;控制盾构掘进速度在35~50 mm/min并采取短行程多循环的方式进行掘进;及时靠拢千斤顶并拧紧纵、环向螺栓,当成环管片推出盾尾后,根据拼装后的圆环椭圆度,再次复紧纵、环向螺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块石回填土 盾构姿态 AM-BiLS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姿态自动监测系统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岳秀平 郑金淼 《中国市政工程》 2004年第1期52-55,共4页
介绍基于LeicaTCA自动全站仪系列所开发的盾构姿态自动监测系统的开发思路与功能特点。通过在隧道工程中应用,该系统的速度、精度、动态适应性和运行稳定性等方面性能已达到实用要求。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盾构姿态 自动监测 稳定性 纠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联合平差的盾构姿态计算疗法
12
作者 潘田荣 唐杭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盾构姿态自动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全站仪测量盾构机上控制点坐标,结合双轴倾斜仪获取水平倾角数据,将两类观测值进行联合处理。在改进的七参数空间坐标转换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空间几何关系分析,建立联合平差模型。在... 提出了一种新的盾构姿态自动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全站仪测量盾构机上控制点坐标,结合双轴倾斜仪获取水平倾角数据,将两类观测值进行联合处理。在改进的七参数空间坐标转换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空间几何关系分析,建立联合平差模型。在实践中,基于该方法自主开发的全站仪与倾斜仪联合盾构自动导向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上海地铁12线和杭州地铁1号线等隧道区间的施工导向,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姿态 姿态计算 联合平差 自动导向系统 全站仪测量 疗法 自动测量方法 坐标转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xcelVBA的隧道施工中盾构姿态测量的研究
13
作者 陈东东 《河南科技》 2015年第22期59-60,共2页
介绍了盾构隧道施工时,盾构姿态确定的观测方法,推导了通过观测安装在盾构壳上的棱镜,计算盾构特征点坐标的数学模型,并基于Excel VBA验证了算例,实践证明了该技术方法的可靠性。
关键词 EXCEL VAB 盾构姿态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姿态及上浮辅助调节装置设计
14
作者 秦银平 曾垂刚 +2 位作者 李凤远 韩伟锋 原晓伟 《建筑机械》 2022年第8期80-86,共7页
隧道开挖与管片拼装作为隧道掘进的主要工序,盾构静止状态拼装管片时,盾构主机易于产生下沉和栽头的现象,为降低盾构掘进过程中推进系统出现栽头调整的不确定性问题,使盾构在静止状态管片拼装过程中出现的下沉量和栽头量正好与姿态调整... 隧道开挖与管片拼装作为隧道掘进的主要工序,盾构静止状态拼装管片时,盾构主机易于产生下沉和栽头的现象,为降低盾构掘进过程中推进系统出现栽头调整的不确定性问题,使盾构在静止状态管片拼装过程中出现的下沉量和栽头量正好与姿态调整量相抵消,从而保证隧道轴线与设计轴线一致。从盾构重心调节的角度出发,基于盾构盾尾移动空间的特点,采用SolidWorks设计新型的可快速辅助调节盾构重心的结构装置,根据盾构刚性体重心可调性实现辅助重心位置调节。以上海机场联络线工程为背景,研究盾构掘进过程中发生栽头可快速调节的辅助方法,通过分析不同盾构辅助调节装置质量提前实现重心的位置调节改变盾构的栽头量和下沉量的范围,进而实现对盾构姿态的提前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姿态 栽头 拼装机 辅助调节装置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复合地层盾构姿态控制研究
15
作者 梁琳 李新 +1 位作者 王达 吴卓霖 《无线互联科技》 2023年第19期105-108,共4页
盾构机姿态的控制效果是影响盾构隧道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一些隧道仍然采用传统的几何方法来预测盾构姿态偏差的变化,未能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针对盾构姿态控制方法的不足,文章改进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盾构姿态预测方法。... 盾构机姿态的控制效果是影响盾构隧道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一些隧道仍然采用传统的几何方法来预测盾构姿态偏差的变化,未能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针对盾构姿态控制方法的不足,文章改进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盾构姿态预测方法。该方法融合了邻近插值法、最大-最小归一化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等理论,对盾首水平偏差进行序列预测,从而提前判断盾构机姿态变化的趋势,以便及时作出正确调整。利用位于复合地层中的某地铁隧道盾构段的工程实测数据,对该深度学习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对盾构姿态参数的变化趋势和数值精确预测上都具有可行性,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姿态 长短期记忆 深度学习 盾首水平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模盾构姿态控制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梁世恩 《工程技术研究》 2018年第11期64-65,共2页
由于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地铁事业的发展,并且速度不断提高,盾构法施工也显得越来越重要。通常在盾构法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推动工程的质量,因此需要有效控制隧道的轴线,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是实时性纠偏曲线设计。在运用盾构法进行施工的环... 由于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地铁事业的发展,并且速度不断提高,盾构法施工也显得越来越重要。通常在盾构法施工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推动工程的质量,因此需要有效控制隧道的轴线,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是实时性纠偏曲线设计。在运用盾构法进行施工的环节,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改变设计的盾构比如地质的变化以及相应的盾构旋转等。为了能够依据设计路线而进行有效纠偏,在纠偏的过程中,往往出现纠偏过大,使得盾构机蛇形掘进,依据此方式建成的隧道往往出现各方面的问题,比如产生管片破裂以及隧道渗水等,因此盾构姿态的控制显得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控制 盾构掘进姿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深度学习算法的盾构姿态预测模型
17
作者 林金华 陈哲凡 +2 位作者 熊昊 陈磊 黄明峰 《施工技术(中英文)》 2025年第5期73-79,95,共8页
在广东某盾构隧道中,通过相关数据比较分析RNN,LSTM,GRU,TCN深度学习算法的预测效果,据此提出适用于隧道盾构施工数据的预处理算法框架,以及基于多变量正态分布的异常值检测方法。通过数据清理、盾构状态数据分割、数据归一化处理后,显... 在广东某盾构隧道中,通过相关数据比较分析RNN,LSTM,GRU,TCN深度学习算法的预测效果,据此提出适用于隧道盾构施工数据的预处理算法框架,以及基于多变量正态分布的异常值检测方法。通过数据清理、盾构状态数据分割、数据归一化处理后,显著增强深度学习算法拟合能力。建立盾构姿态预测模型,并对模型预测表现进行详细对比分析,最终结合GRU,TCN得到更精确的盾构姿态预测模型。通过MAE和RMSE指标综合比较分析各深度学习算法的预测效果,得出不同姿态下的最优预测模型。将该研究成果应用于多重深度学习模型,进行盾构姿态预测和调整,提高了掘进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姿态 深度学习 时间卷积网络 动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姿态检核方法研究及测量实践
18
作者 丁东强 《建筑施工》 2025年第4期614-617,624,共5页
在盾构法隧道施工过程中,盾构机姿态的准确性及稳定性对隧道的顺利贯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采用独立于盾构导向系统之外的其他测量方法,对盾构机姿态进行定期监控。基于盾构机本体独立坐标系的构建,结合工程实践,探析了空间距... 在盾构法隧道施工过程中,盾构机姿态的准确性及稳定性对隧道的顺利贯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采用独立于盾构导向系统之外的其他测量方法,对盾构机姿态进行定期监控。基于盾构机本体独立坐标系的构建,结合工程实践,探析了空间距离交会法、两点直算法及空间坐标转换法在盾构姿态复测中的成果,验证了这3种检核方法的三维坐标分量差别较小、精度相当,均能满足对盾构机姿态复测的要求,可为盾构施工的测量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法隧道施工 盾构姿态检核 空间距离交会法 两点直算法 空间坐标转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盾构竖向姿态预测深度学习模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树英 汪来 潘秋景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499,共15页
在盾构掘进过程中,竖向姿态控制难度较大,盾体常与设计轴线产生偏差。为解决既有盾构姿态预测模型无法准确提取数据特征和有效去除数据噪声的问题,充分挖掘盾构掘进实测数据时间序列信息,依托合肥地铁7号线耕耘路站—清潭路站区间盾构... 在盾构掘进过程中,竖向姿态控制难度较大,盾体常与设计轴线产生偏差。为解决既有盾构姿态预测模型无法准确提取数据特征和有效去除数据噪声的问题,充分挖掘盾构掘进实测数据时间序列信息,依托合肥地铁7号线耕耘路站—清潭路站区间盾构隧道工程,对收集的掘进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停机状态数据及异常数据,提出用于盾构竖向姿态预测的CNN-LSTM组合模型,并将测试集上的模型预测结果与传统回归模型进行对比,最后对不同样本数量及固定网络参数时的模型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NN-LSTM组合模型对盾构竖向姿态的预测效果较好,在测试集上的预测平均绝对误差E_(MA)和均方根误差E_(RMS)较低,同时预测的决定系数R^(2)较高,表明模型具有较小的预测误差和较高的预测精度;与ARIMA、LSTM和SVR模型相比,CNN-LSTM模型在测试集上预测的R^(2)分别提高了1.04%、19.75%和79.63%,此外,模型的预测E_(MA)和E_(RMS)较低,并且训练耗时显著降低;不同训练集样本数量对CNN-LSTM模型性能有一定影响,当训练集样本数量与测试集样本数量之比为4:1时,模型预测的R^(2)最高,表明此时模型具有最佳的预测性能;增加训练集样本数量可能导致过拟合问题,降低模型的泛化能力,减少训练集样本数量则可能导致欠拟合问题,使模型在测试集上的预测精度下降;固定部分网络参数可以有效减少训练参数量和训练时间,同时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当固定4层网络参数时,模型预测性能最佳,预测的R^(2)为0.93,预测的E_(MA)和E_(RMS)分别为0.029和0.048,训练耗时为46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盾构竖向姿态 停机状态 CNN-LSTM组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错台和姿态线形控制技术研究与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闯东 杜怡杭 黄小福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10-1519,共10页
为解决大直径盾构隧道掘进施工中经常出现的管片上浮、错台和线形偏差等难题,对多个大直径盾构工程设备和施工过程进行姿态模拟和现场测试,发现盾构主机经常采用低头或与隧道线形不一致的姿态掘进,管片脱出盾尾后会产生较大的上浮力或... 为解决大直径盾构隧道掘进施工中经常出现的管片上浮、错台和线形偏差等难题,对多个大直径盾构工程设备和施工过程进行姿态模拟和现场测试,发现盾构主机经常采用低头或与隧道线形不一致的姿态掘进,管片脱出盾尾后会产生较大的上浮力或水平错动力,造成规律性错台或隧道线形偏差,还会造成管片开裂、破损和渗漏等问题。探究发现:盾构主机重心偏移、盾尾及后方管片上浮或姿态调整过度是造成管片规律性错台和隧道线形偏差的主要原因。分析认为:盾构姿态和隧道线形控制除了受地层性状和浮力等客观条件影响外,还主要受盾构设备、管片结构和施工控制3方面影响。在合理优化盾构设备主机自重、重心和注浆系统,强化管片环缝端面结构和抗剪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加强盾构姿态拟合、掘进参数管控和注浆工艺创新等措施,可实现大直径盾构隧道管片错台消减或规避、姿态和线形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盾构隧道 盾构姿态 管片姿态 管片上浮 规律性错台 隧道线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