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相邻结构影响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1
作者 程磊 吕西林 李培振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38,共7页
对相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DCI)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作了回顾和介绍,将其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并对各时期发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了概述,最后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趋势作了分析。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相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相邻结构 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N和ISPH耦合方法的波浪与结构物相互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2
作者 张宁波 倪宝玉 +2 位作者 薛彦卓 武奇刚 袁广宇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6-828,共13页
波浪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因其在海洋结构物设计、操作及安全性方面的关键性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无网格数值方法,不可压缩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incompressible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ISPH)方法正逐渐成为研究波浪... 波浪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因其在海洋结构物设计、操作及安全性方面的关键性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无网格数值方法,不可压缩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incompressible 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ISPH)方法正逐渐成为研究波浪与结构相互作用问题的潜力工具.在传统的ISPH方法中,压力是通过求解压力泊松方程(pressure Poisson equation,PPE)获得的,这是整个计算过程最为耗时的部分.采用一种图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GNN)与ISPH相结合的耦合方法(ISPH_GNN)对波浪与结构物相互作用展开数值模拟研究.在ISPH_GNN中,GNN模型用于预测流体压力,取代了传统ISPH方法中的PPE求解过程.文章的一项贡献是揭示了基于相对简单算例生成的数据训练的GNN模型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相对更复杂的波浪与结构物相互作用问题.具体而言,本文采用基于溃坝和液舱晃荡算例数据训练而成的GNN模型,并将其与ISPH方法相结合,构建了ISPH_GNN方法,以模拟不同的波浪与结构相互作用问题,包括孤立波冲击阶梯结构、规则波冲击水下梯形结构物和规则波与浮式箱体的相互作用.仿真结果显示,ISPH_GNN在这些不同场景下均能提供令人满意的模拟结果,展现了其在波浪与结构相互作用问题上的良好泛化能力.文章的另一项重要贡献在于,与传统ISPH方法相比,ISPH_GNN在取得相似甚至略高计算精度的同时,显著提升了压力预测的计算效率,尤其是在处理大规模粒子数的波浪-结构物相互作用仿真时.例如,在包含130万粒子的模拟工况下,ISPH_GNN的压力预测速度提升了多达93倍.研究结果突显了ISPH_GNN方法在波浪-结构物相互作用仿真中的巨大潜力,可为海洋工程提供一种更具可扩展性和计算高效性的仿真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与结构相互作用 不可压缩光滑粒子流体动力 图神经网络 耦合方法 压力泊松方程 压力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软弱场地上相邻高层结构体系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3
作者 陈金华 陈淑萍 +1 位作者 耿少波 武晋文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7-86,68,共11页
为探究相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Dynamic Cross Interaction,DCI)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机理,对上海地区典型深厚软弱场地上包含两相邻12层带桩筏基础框架结构的DCI体系以及只含单个上述框架结构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 Inte... 为探究相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Dynamic Cross Interaction,DCI)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机理,对上海地区典型深厚软弱场地上包含两相邻12层带桩筏基础框架结构的DCI体系以及只含单个上述框架结构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SSI)体系进行了三维整体有限元分析。计算中土体的动力本构模型采用等效线性模型,利用三维粘弹性人工边界作为土体的侧向截断边界。研究了两种体系在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等方面的差异,DCI体系比SSI体系具有更小的自振频率,其差异有随着阶次增高而变大的趋势;DCI体系中上部结构加速度反应一般要大于SSI体系中的结构反应,顶部几层的差异大于底部几层;与此相反,DCI体系中地基土的加速度反应小于SSI体系中的土体反应,其差异在土表附近土体最为明显,DCI体系中两结构相邻之间且处于中点位置上土体的加速度反应最大;DCI体系中上部结构各楼层位移及层间位移反应相比SSI体系的增大幅度分布比较均匀。结果表明,深厚软弱场地上的DCI效应对整体结构地震反应有着重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相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深厚软弱场地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邻高层框架结构体系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淑萍 耿少波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共7页
为探究相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Dynamic Cross Interaction,DCI)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机理,对上海地区典型深厚软弱场地上包含两相邻12层带桩筏基础框架结构的DCI体系以及只含单个上述框架结构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体系进行了三... 为探究相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Dynamic Cross Interaction,DCI)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机理,对上海地区典型深厚软弱场地上包含两相邻12层带桩筏基础框架结构的DCI体系以及只含单个上述框架结构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体系进行了三维整体有限元分析。计算中土体的动力本构模型采用等效线性模型,利用三维粘弹性人工边界作为土体的侧向截断边界,研究了两种体系在动力特性和地震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DCI体系比SSI体系具有更小的自振频率,其差异有随着阶次增高而变大的趋势;DCI体系中上部结构加速度反应一般要大于SSI体系中的结构反应,顶部几层的差异大于底部几层的;与此相反,DCI体系中地基土的加速度反应小于SSI体系中的土体反应,其差异在土表附近土体中最为明显。由此可见,深厚软弱场地上的DCI效应对整体结构地震反应有着重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相邻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深厚软弱场地 框架结构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土—钢、砼结构动力相互作用试验对比研究
5
作者 余佳科 景立平 +2 位作者 王展 陆新宇 齐文浩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1-159,共9页
为了分析不同上部结构-桩-土相互作用规律,分别进行了钢框架结构-桩-土模型和混凝土结构-桩-土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并对试验模型进行了相应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试验采用三维叠层剪切模型箱,土体为均匀粉质黏土,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模型... 为了分析不同上部结构-桩-土相互作用规律,分别进行了钢框架结构-桩-土模型和混凝土结构-桩-土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并对试验模型进行了相应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试验采用三维叠层剪切模型箱,土体为均匀粉质黏土,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模型为简化的3层框架结构,桩基为3×3根群桩,桩径为10 cm,桩长为200 cm,输入为人工地震动时程,按时间相似比压缩1/5。振动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几何尺寸的结构试验模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刚度大于钢结构,因此振动频率大于钢结构;相同地震作用下,钢框架结构模型加速度反应明显大于混凝土结构,桩身加速度放大系数前者为后者1.15~1.2倍,上部结构可达2倍,钢框架结构模型反应谱的卓越周期更长。有限元数值模拟的结果定性地验证了试验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结构 桩基础 振动台试验 动力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超大型单桩式海上风机结构地震响应
6
作者 许成顺 李超越 +1 位作者 石世刚 孙毅龙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01-1311,共11页
为了解决桩-土相互作用对超大型单桩式海上风机结构地震响应影响的问题,基于IEA 15 MW的固定式单桩海上风机原型,使用Abaqus建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与泥面固定2种风机结构模型,桩-土相互作用通过一组非线性弹簧模拟。考虑风-波浪与地震... 为了解决桩-土相互作用对超大型单桩式海上风机结构地震响应影响的问题,基于IEA 15 MW的固定式单桩海上风机原型,使用Abaqus建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与泥面固定2种风机结构模型,桩-土相互作用通过一组非线性弹簧模拟。考虑风-波浪与地震联合作用,分析桩-土相互作用对超大型固定式单桩海上风机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超大型海上风机,桩-土相互作用效应使风机支撑结构的特征频率降低3%~6%;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大兆瓦风机动力响应远大于泥面固定风机模型的动力响应;海上风机尺寸越大,桩-土相互作用引起的海上风机结构动力响应偏差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相互作用 风-波浪-地震联合作用 单桩式海上风机 支撑结构 特征频率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面差动的相邻结构-地基-土相互作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姜忻良 严宗达 李忠献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7-73,共7页
本文按地质条件在竖直方向将地基分为若干层,在每层中分别用样条有限元和半解析无限元分析建筑物下的有限区域和外围的无限区域,并引入了地面差动的概念,对地基-土系统上相邻结构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结构之间间距变化对相... 本文按地质条件在竖直方向将地基分为若干层,在每层中分别用样条有限元和半解析无限元分析建筑物下的有限区域和外围的无限区域,并引入了地面差动的概念,对地基-土系统上相邻结构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结构之间间距变化对相邻结构相互作用影响的一些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邻结构 地面差动 有限元 地基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系统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 被引量:47
8
作者 刘晶波 刘祥庆 +1 位作者 王宗纲 赵冬冬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4-121,共8页
为研究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系统的地震反应情况,在50g的离心加速度条件下,采用Kobe波作为地震输入,进行两种埋深情况下砂土地基中较大断面地下结构的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介绍试验设计方案,给出加速度、土压力、位移和应变反应的量测... 为研究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系统的地震反应情况,在50g的离心加速度条件下,采用Kobe波作为地震输入,进行两种埋深情况下砂土地基中较大断面地下结构的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介绍试验设计方案,给出加速度、土压力、位移和应变反应的量测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结构最大弯曲应变发生在柱上端,说明柱是地下结构抗震最不利构件,且柱上端相对于柱下端更为不利;地震作用下结构所承受的总土压力有所增加,并且在地震作用后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最大土压力增量与最大总土压力均发生在底板角点处;埋深对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有重要影响,本次试验中,结构在对应于原型埋深为5m时的受力情况相比于埋深2.5m的情况更为不利;辅助观测断面与主观测断面相同位置测点的附加弯曲应变峰值较为接近,并且应变反应波形较为一致,表明结构模型地震反应的整体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离心机 振动台 模型试验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中基于人工边界子结构的地震波动输入方法 被引量:47
9
作者 刘晶波 谭辉 +2 位作者 宝鑫 王东洋 李述涛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43,共12页
数值模拟是解决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合理地实现地震波动输入直接影响地震作用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数值模拟的精度.波动法是目前常用的地震动输入方法之一,该方法将输入地震动转化为人工边界上的等效载荷,相较... 数值模拟是解决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合理地实现地震波动输入直接影响地震作用下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数值模拟的精度.波动法是目前常用的地震动输入方法之一,该方法将输入地震动转化为人工边界上的等效载荷,相较于其他地震动输入方法,波动法模拟精度高,但实施上相对复杂.从有限元模型入手,推导了采用波动法确定等效输入地震载荷的另一种形式,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在人工边界上实现地震动输入的新方法.新方法通过对土–结构有限元模型中由包含人工边界节点的单元组成的子结构施加自由场位移时程并进行动力分析,直接获得可实现地震波动有效输入的等效载荷,然后将等效输入地震载荷施加在土–结构模型的人工边界节点上,从而完成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分析中地震动输入和地震反应计算.与原有波动法相比,新方法避免了需分别计算人工边界上自由场应力和由引入人工边界条件带来的附加力,以及需要根据不同人工边界面确定载荷的作用方向等较为复杂的处理过程,具有等效地震载荷计算简便、地震动输入过程更易于实施的特点.采用竖直入射和斜入射地震波动作用下的弹性半空间和成层半空间地震反应算例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地震波动输入 波动法 等效输入地震载荷 人工边界子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箱形基础-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模态试验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尚守平 朱志辉 +1 位作者 涂文戈 谢芳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76,共6页
进行了野外大比例(1∶2)土 箱形基础 框架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模型的试验研究.在假定环境激励是有限带宽白噪声的前提下,用NEXT法测试并分析了该7层框架结构模型脉动响应信号及其动力特性.借助在Matlab环境下编制的程序计算各点响应的功率... 进行了野外大比例(1∶2)土 箱形基础 框架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模型的试验研究.在假定环境激励是有限带宽白噪声的前提下,用NEXT法测试并分析了该7层框架结构模型脉动响应信号及其动力特性.借助在Matlab环境下编制的程序计算各点响应的功率谱,得到了模型前5阶自振频率.通过现场实测值与底部固结假定下结构三维有限元计算理论值的比较发现,考虑土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SSI)时的自振频率比不考虑土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时结构第一阶自振频率最大降低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模态分析 环境激励 白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几个实际应用问题 被引量:34
11
作者 窦立军 杨柏坡 刘光和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9年第4期62-68,共7页
对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效应和分析方法作了简要的回顾,对上-结构动力相互作 用几个实际应用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土-结构动力 相互作用 地基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结构-设备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杰 陈淮 +1 位作者 孙增寿 赵晓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98-105,共8页
根据工业结构-设备体系动力相互作用特点,本文提出了利用主、子结构边界耦合矩阵变换的一般建模方法。通过本文作者完成的六种不同类型的结构-设备复合模型体系在多维地震动作用下的振动台试验,总结了工业结构-设备动力相互作用的... 根据工业结构-设备体系动力相互作用特点,本文提出了利用主、子结构边界耦合矩阵变换的一般建模方法。通过本文作者完成的六种不同类型的结构-设备复合模型体系在多维地震动作用下的振动台试验,总结了工业结构-设备动力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和特点。通过对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结构 动力相互作用 地震 抗震 设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结构自振周期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尚守平 鲁华伟 +2 位作者 邹新平 李双 陈婉若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7-125,共9页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简称SSI)存在于大多数的建筑物,在普通结构设计中,并没有考虑SSI,这和缺少一种简单有效的计算方法有关。通过调整结构的自振周期,可以很好地考虑SSI,实际情况是,一般的计算方法都偏于保守,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误...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简称SSI)存在于大多数的建筑物,在普通结构设计中,并没有考虑SSI,这和缺少一种简单有效的计算方法有关。通过调整结构的自振周期,可以很好地考虑SSI,实际情况是,一般的计算方法都偏于保守,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误差离散性比较大。土是非线性很强的材料,结构振动过大,土容易进入非线性状态,使得计算变得复杂。找出由于土的非线性导致结构自振周期的增大的规律,对于实际工程很有意义。本文通过对刚性基础与土槽中柔性地基上的钢框架模型进行激振,分别测得上部结构在不同刚度以及不同激振加速度时的结构自振周期。并根据实验结果,拟合结构自振周期与激振加速度、上部结构与地基相对刚度比的关系。通过拟合后的公式对两个文献中的试验模型的自振周期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本文拟合的公式能很好的考虑土的非线性,有效地减少简化模型计算与实测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激振试验 钢框架 结构自振周期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问题分析的一种直接方法 被引量:470
14
作者 刘晶波 吕彦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55-64,共10页
本文给出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一种直接有限元方法,可以依托大型结构分析软件完成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研究工作.该方法不但可以较好地模拟半无限地基的辐射阻尼,也能模拟远场地球介质的弹性恢复性能.文中同时给出了一种结构-... 本文给出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一种直接有限元方法,可以依托大型结构分析软件完成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研究工作.该方法不但可以较好地模拟半无限地基的辐射阻尼,也能模拟远场地球介质的弹性恢复性能.文中同时给出了一种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中地震波动输入方法,可以准确模拟任意角度入射的地震行波的输入.数值算例表明本文给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地基 动力相互作用 辐射阻尼 软件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场地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1
15
作者 黄雨 八嶋厚 张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6-651,共6页
基于Biot两相饱和多孔介质动力耦合理论,采用有效应力方法对液化场地桩基础的地震反应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在饱和液化砂土的循环塑性模拟中,采用了超固结边界面、Armstrong-Frederick型非线性运动硬化准则和非关联流动准则来描述动... 基于Biot两相饱和多孔介质动力耦合理论,采用有效应力方法对液化场地桩基础的地震反应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在饱和液化砂土的循环塑性模拟中,采用了超固结边界面、Armstrong-Frederick型非线性运动硬化准则和非关联流动准则来描述动荷载作用下砂土的循环活动性以及液化强度等特性。对于桩的动力本构行为,则采用了可以考虑体积效应和轴向力影响的梁—柱单元来模拟。以某城市高架桥的实际工程为例,应用该方法对地基液化时桩—土—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液化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本构模型 动力耦合分析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3
16
作者 凌贤长 王东升 +2 位作者 王志强 王成 王臣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7-72,84,共7页
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是目前研究土 -结动力相互作用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手段。以 1976年唐山地震中倒塌的胜利桥为原型 ,开展 1∶10模型的液化场地桩 -土 -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很好地再现了自然地震触发地基砂土... 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是目前研究土 -结动力相互作用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手段。以 1976年唐山地震中倒塌的胜利桥为原型 ,开展 1∶10模型的液化场地桩 -土 -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很好地再现了自然地震触发地基砂土液化的各种主要宏观震害现象 ,并且模型桩的试验破坏状况与其原型的实际震害情况也比较吻合。主要介绍有关此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相似设计、操作技术及试验结果等方面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 ,以飨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液化场地 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下结构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及应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庄海洋 宰金珉 陈国兴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4-181,共8页
基于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理论,阐述了土-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建模方法。根据这一方法,对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震害最为严重的大开地铁车站进行了成灾机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动作用下,车站结... 基于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理论,阐述了土-地下结构非线性动力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建模方法。根据这一方法,对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震害最为严重的大开地铁车站进行了成灾机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动作用下,车站结构顶板与侧墙的交叉部位,和中柱的顶底端首先发生弯曲破坏而形成塑性铰,使得顶板上覆土的大部分重量传递到由中柱来承担;在由顶板破坏后传来的上覆土重力和地震动在中柱中引起的压应力的共同作用下,中柱发生压曲和弯曲的双重破坏,导致中柱倒塌,进而导致车站顶板塌陷;同时还表明,水平向地震作用仍是造成大开地铁站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动力相互作用 非线性 震害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分析模型与方法 被引量:33
18
作者 肖晓春 林皋 迟世春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2年第4期123-130,共8页
针对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中桩的分析模型、群桩效率和整个体系的分析方法等问题总结了其发展现状,讨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并就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 桩-土-结构 动力相互作用 群桩效率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桩承台基础与桥梁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 被引量:19
19
作者 叶爱君 刘伟岸 王斌斌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63-1168,共6页
采用两质点模型近似模拟群桩基础和基础以上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推导出桥墩、基础地震反应的计算公式,然后用数学工具MATLAB编制了一个程序,最后以一个实际结构为背景建立两质点模型进行了动力相互作用规律的探讨.结果表明,承台质量较... 采用两质点模型近似模拟群桩基础和基础以上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推导出桥墩、基础地震反应的计算公式,然后用数学工具MATLAB编制了一个程序,最后以一个实际结构为背景建立两质点模型进行了动力相互作用规律的探讨.结果表明,承台质量较大的高桩承台基础和基础以上桥梁结构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现象非常显著,计算桥墩和基础的地震反应时,承台质量的影响不可忽略,否则可能会引起很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桩承台基础 基础以上桥梁结构 动力相互作用 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流体动力相互作用的实时耦联动力试验 被引量:11
20
作者 迟福东 王进廷 +1 位作者 金峰 汪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765-3770,共6页
针对振动台试验中无限地基难以模拟和数值分析中流-固耦合作用难以计算两个难题,将最近发展的实时耦联动力试验方法引入土-结构-流体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以一个渡槽结构为例,其中渡槽-水体作为物理子结构,采用振动台进行物理试验,... 针对振动台试验中无限地基难以模拟和数值分析中流-固耦合作用难以计算两个难题,将最近发展的实时耦联动力试验方法引入土-结构-流体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以一个渡槽结构为例,其中渡槽-水体作为物理子结构,采用振动台进行物理试验,而无限地基作为数值子结构,采用集总参数模型进行数值模拟。两个子结构之间实时交换数据,联合评估整个耦合体系的动力响应。试验结果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表明该试验方法具有较高精度。对不同特性地基土进行的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软土地基,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的结构反应幅值明显减小,周期延长;随着地基土变硬,SSI效应逐渐变弱,结构反应最终收敛至刚性地基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流体动力相互作用 实时耦联动力试验 渡槽结构 集总参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