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转移法合成ZSM-5/SAPO-5复合分子筛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强 李春义 +1 位作者 山红红 杨朝合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030-2034,共5页
以磷酸、拟薄水铝石和硅溶胶为原料,三乙胺为模板剂,采用气相转移法合成了一系列ZSM-5/SAPO-5复合分子筛.产物经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X射线能量散射谱、红外光谱及N2静态吸附法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证明合成材料是以ZSM-5为核、SAPO-... 以磷酸、拟薄水铝石和硅溶胶为原料,三乙胺为模板剂,采用气相转移法合成了一系列ZSM-5/SAPO-5复合分子筛.产物经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X射线能量散射谱、红外光谱及N2静态吸附法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证明合成材料是以ZSM-5为核、SAPO-5为壳的双结构分子筛.实验结果表明,干胶制备条件及液相组成都影响复合分子筛的结晶.晶化温度的提高和晶化时间的延长有利于分子筛结晶度的提高.VPT法可以减小SAPO-5和复合分子筛颗粒的直径,改善SAPO-5在ZSM-5分子筛表面的分布.重油裂化结果表明,核壳结构复合分子筛对生成低碳烯烃的性能优于机械混合的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 SAPO-5 核壳结构分子筛 相转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转移法制备ZnAPO-34分子筛膜 被引量:11
2
作者 曾昌凤 张利雄 +1 位作者 王焕庭 徐南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4-207,共4页
采用气相转移法在致密氧化铝陶瓷片上制备了 Zn APO-3 4薄膜 ,并用 XRD和 SEM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发现 ,合成配方中水的含量对 Zn APO-3 4粉末和膜的晶体大小和形貌有很大的影响 ,而且对成功制备连续的 Zn APO-3 4膜至关重要 .在固相... 采用气相转移法在致密氧化铝陶瓷片上制备了 Zn APO-3 4薄膜 ,并用 XRD和 SEM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发现 ,合成配方中水的含量对 Zn APO-3 4粉末和膜的晶体大小和形貌有很大的影响 ,而且对成功制备连续的 Zn APO-3 4膜至关重要 .在固相配比为 n( P2 O5)∶ n( Al2 O3)∶ n( Zn O)∶ n( H2 O) =1∶ 0 .8∶ 0 .4∶1 5 0 ,液相为 1∶ 75 (摩尔比 )的三乙胺 -水溶液中 ,于 1 70℃反应 2 4h的条件下 ,经重复合成可得到连续无缺陷的 Zn AP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分子筛膜 制备方 相转移法 ZnAPO-34分子筛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转移法制备多孔双相沸石复合物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球 谭薇 +4 位作者 郑家军 赵强强 王广帅 易玉明 李瑞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85-990,共6页
采用气相转移法制备了同时含有Y和ZSM-5沸石的双相沸石复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和骨架红外(FT-IR)等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受Y型沸石的添加量、干胶制备条件和气相... 采用气相转移法制备了同时含有Y和ZSM-5沸石的双相沸石复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N2吸附–脱附和骨架红外(FT-IR)等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受Y型沸石的添加量、干胶制备条件和气相转移法转化条件的影响;水热预处理后的ZSM-5沸石前驱体中具有ZSM-5沸石的骨架特征振动峰,归结于ZSM-5沸石晶核或微晶的形成,这有利于在气相转移法转化过程中引导或促使体系向ZSM-5沸石相的转变,并有利于抑制ZSM-35杂晶的形成;Y型沸石在蒸汽处理过程中的脱铝过程导致合成的沸石复合物具有介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法 多级孔 沸石复合物 ZSM-5 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溶相转移法制备超微细透明氧化铁颜料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大成 付云德 +1 位作者 胡鸿飞 周大利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7-40,共4页
研究了胶体化学法制备超细透明氧化铁的工艺过程。即:先将亚铁盐氧化成高铁盐,再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沉淀,洗涤后用三氯化铁溶液胶溶得氢氧化铁水溶胶,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胶凝处理,然后用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得有机溶胶,减... 研究了胶体化学法制备超细透明氧化铁的工艺过程。即:先将亚铁盐氧化成高铁盐,再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沉淀,洗涤后用三氯化铁溶液胶溶得氢氧化铁水溶胶,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胶凝处理,然后用有机溶剂进行萃取得有机溶胶,减压蒸馏除去有机溶剂后,再在低于表面活性剂分解温度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便得到对紫外线有优良吸收性能,对可见光具有透明性的超细透明氧化铁颜料。检测证明在低于220℃下热处理时,产品为无定形非晶态、平均直径约为40nm的球状颗粒。在更高的温度下热处理逐渐转变为晶态的α-FeOOH和 α-Fe2O3。本研究对副产绿矾的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透明氧化铁颜料 胶溶 相转移法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相转移法有机表面改性纳米TiO_2 被引量:5
5
作者 尹芳华 姚超 +1 位作者 聂天琛 李为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656-2662,共7页
以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LM-N308)为有机表面改性剂,用相转移法对金红石相纳米TiO2进行有机表面改性。采用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分析(TG-DTA)、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亲油化度实验等对所得的纳米TiO2... 以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LM-N308)为有机表面改性剂,用相转移法对金红石相纳米TiO2进行有机表面改性。采用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分析(TG-DTA)、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亲油化度实验等对所得的纳米TiO2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LM-N308以化学键合的方式结合在纳米TiO2表面。HRTEM结果显示,在纳米TiO2的表面存在厚度均匀约2nm的有机包覆层。TG和亲油化度实验数据表明,纳米TiO2表面化学吸附的LM-N308的饱和质量分数为7.0%~9.7%。分散性实验表明,经LM-N308表面改性的纳米TiO2由亲水性变成了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法 纳米TIO2 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 有机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转移法合成线型碳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范庆军 王茹 +1 位作者 彭爱群 王世华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在乙炔铜氧化偶合反应的基础上,采用相转移法合成了线型碳,并通过红外光谱考察了所合成线型碳的质量与类型,同时对所合成的β型线型碳进行了差热分析,进而研究了线型碳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选择苯和氨水体系进行线型碳的相转移,合成...  在乙炔铜氧化偶合反应的基础上,采用相转移法合成了线型碳,并通过红外光谱考察了所合成线型碳的质量与类型,同时对所合成的β型线型碳进行了差热分析,进而研究了线型碳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选择苯和氨水体系进行线型碳的相转移,合成的线型碳大多被转移到有机相苯中,与原水相中合成的线型碳相比,更为纯净、碳链也有明显增长,含铜量降至1.22%。差热分析结果证明了β型线型碳向α型线型碳的转化,并推测在364℃~408℃的温度范围内β型线型碳很有可能向金刚石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法 合成 线型碳 红外光谱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石相转移法分离钙镁的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张胜男 杨保俊 +1 位作者 汤化伟 王百年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2-46,共5页
采用相转移法从白云石中分离钙和镁,以Ca2+和Mg2+的相转移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物的配比、固液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Ca2+和Mg2+相转移率的影响。实验确定了适宜的相转移反应条件:氧化钙和... 采用相转移法从白云石中分离钙和镁,以Ca2+和Mg2+的相转移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物的配比、固液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Ca2+和Mg2+相转移率的影响。实验确定了适宜的相转移反应条件:氧化钙和相转移剂物质的量比为1∶1.5、固液比(白云石煅粉与蒸馏水的质量比)为1∶10、反应时间为40 min、反应温度为20℃。在此条件下,Ca2+和Mg2+的相转移率分别为96.36%和2.43%,且钙镁分离较完全。采用鼓泡碳化法由相转移后的可溶性Ca2+溶液制备得到了微米碳酸钙样品,经XRD、SEM、粒度分析等表征可知,样品为纯相的方解石型碳酸钙,形貌为较均一的纺锤体型,宏观平均粒径约为80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 相转移法 轻质碳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模板剂气相转移法合成杂原子磷铝分子筛 被引量:3
8
作者 韶晖 韩哲 +2 位作者 张利雄 徐南平 田辉平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05-1209,共5页
采用气相转移法、用双模板剂(即在制备干胶的过程中加入不易挥发的三乙醇胺、在液相中加入易挥发的三乙胺)合成了杂原子磷铝分子筛MeAPO-5(Me=Cr,Fe,Ni,Mn,Cu)。考察了有机胺模板剂的加入方式、干胶中金属含量对合成MeAPO-5分子筛的影... 采用气相转移法、用双模板剂(即在制备干胶的过程中加入不易挥发的三乙醇胺、在液相中加入易挥发的三乙胺)合成了杂原子磷铝分子筛MeAPO-5(Me=Cr,Fe,Ni,Mn,Cu)。考察了有机胺模板剂的加入方式、干胶中金属含量对合成MeAPO-5分子筛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离子发射光谱、BET比表面积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合成产物均具有AFI结构,为MeAPO-5分子筛;用双模板剂合成的MeAPO-5分子筛的结晶度高于用单模板剂合成的MeAPO-5分子筛。干胶中的n(MeO):n(Al2O3)=0.10~0.20时,有利于合成结晶度高的MeAPO-5分子筛及过渡金属杂原子进入磷铝分子筛的骨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板剂 三乙醇胺 三乙胺 相转移法 杂原子磷铝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蓄电池LiCu_xMn_(2-x)O_4的相转移法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刘长久 易凌英 尚伟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82-585,共4页
用相转移法制备掺铜锰酸锂前驱体,然后在空气气氛中进行焙烧反应合成了LiCuxMn2-xO4活性粉体。XRD测试和SEM照片表明,样品粉体为尖晶石结构。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铜的掺杂量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当nLi∶nCu∶nMn=1∶0.05∶1.95... 用相转移法制备掺铜锰酸锂前驱体,然后在空气气氛中进行焙烧反应合成了LiCuxMn2-xO4活性粉体。XRD测试和SEM照片表明,样品粉体为尖晶石结构。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铜的掺杂量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当nLi∶nCu∶nMn=1∶0.05∶1.95(摩尔比)时,在750℃条件下烧结20h所合成的粉体,制备成锂离子蓄电池正极材料,以10mA/g的电流恒流充电,充电时间15h或充电电压到4.5V后,以10mA/g的电流恒流放电,终止电压3.0V,其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118mAh/g,放电平台稳定于3.9V,循环30次后,其放电容量仍可达116.3mAh/g,衰减率仅为1.4%,材料的稳定性和电化学循环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相转移法 铜掺杂锰酸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转移法合成MnAPO-5分子筛 被引量:2
10
作者 韶晖 韩哲 +2 位作者 张利雄 徐南平 田辉平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4-190,共7页
采用气相转移法(VPT),在含模板剂的干胶和液相体系中合成了具有AFI结构的MnAPO-5分子筛,采用XRD、SEM、FT-IR、ICP、TG-DSC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模板剂的添加方式、于胶中n(MnO)/n(Al2O3)、n(H2O)/n(Al2O3)以... 采用气相转移法(VPT),在含模板剂的干胶和液相体系中合成了具有AFI结构的MnAPO-5分子筛,采用XRD、SEM、FT-IR、ICP、TG-DSC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模板剂的添加方式、于胶中n(MnO)/n(Al2O3)、n(H2O)/n(Al2O3)以及晶化温度和时间对所合成的MnAPO-5结晶度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胶和液相中均加入模板剂三乙胺,有利于合成高结晶度的MnAPO-5,并使焙烧后样品的热稳定性增强。当干胶中n(MnO)/n(Al2O3)为0.1-0.2,n(H2O)/n(Al2O3)为60~400,合成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80~200℃和24~48h时,有利于高结晶度MnAPO-5分子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法(VPT) MnAPO-5 晶化温度 晶化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转移法在堇青石蜂窝陶瓷上负载MnAPO-5分子筛 被引量:2
11
作者 韶晖 姚建峰 张利雄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66-970,共5页
采用气相转移法在堇青石蜂窝陶瓷上负载MnAPO-5分子筛,制备了MnAPO-5/堇青石蜂窝陶瓷复合材料;考察了合成液中水含量、模板剂用量、铝源、浸泡次数和浸泡时间等对分子筛合成的影响,通过XRD、SEM和BET等方法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表征... 采用气相转移法在堇青石蜂窝陶瓷上负载MnAPO-5分子筛,制备了MnAPO-5/堇青石蜂窝陶瓷复合材料;考察了合成液中水含量、模板剂用量、铝源、浸泡次数和浸泡时间等对分子筛合成的影响,通过XRD、SEM和BET等方法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合成液中n(H2O)∶n(Al2O3)=100时,堇青石蜂窝陶瓷上形成约70μm厚的MnAPO-5分子筛层,分子筛晶形较好;合成液中加入三乙胺(TEA)有利于MnAPO-5分子筛的负载,但过量的TEA会导致凝胶转化为MnAPO-34分子筛;改变浸泡次数可得到不同负载量的MnAPO-5/堇青石蜂窝陶瓷复合材料,而浸泡时间对MnAPO-5分子筛负载量的影响不大;分别以异丙醇铝和拟薄水铝为铝源时,前者的MnAPO-5分子筛负载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法 堇青石蜂窝陶瓷 MnAPO-5分子筛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相转移法在金刚石表面沉积二氧化钛薄膜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国荣 杨建红 +2 位作者 周贵海 陈家伟 刘业翔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62-564,共3页
用相转移法在金刚石表面沉积二氧化钛,探讨了沉积工艺条件.覆层在高温和真空条件下被还原为单质金属钛,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金刚石表面有钛和碳化钛生成.考察了金刚石复合体中金刚石与基体金属之间的结合状况,结果表明沉积了钛涂层... 用相转移法在金刚石表面沉积二氧化钛,探讨了沉积工艺条件.覆层在高温和真空条件下被还原为单质金属钛,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金刚石表面有钛和碳化钛生成.考察了金刚石复合体中金刚石与基体金属之间的结合状况,结果表明沉积了钛涂层的金刚石与胎体金属之间的粘结强度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相转移法 二氧化钛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铝胶老化温度对气相转移法合成MCM-22分子筛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星生 李英霞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7,共4页
以硅酸为硅源、偏铝酸钠为铝源制备硅铝胶,采用气相转移法(VPT)合成了MCM-22分子筛。采用TG-DTA,^(27)AlMAS NMR,^(29)Si MAS NMR等方法对硅铝胶进行了表征,讨论了硅铝胶老化温度对硅铝胶结构及合成MCM-22分子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以硅酸为硅源、偏铝酸钠为铝源制备硅铝胶,采用气相转移法(VPT)合成了MCM-22分子筛。采用TG-DTA,^(27)AlMAS NMR,^(29)Si MAS NMR等方法对硅铝胶进行了表征,讨论了硅铝胶老化温度对硅铝胶结构及合成MCM-22分子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硅铝胶老化温度的改变影响硅铝胶的含水量和Si的存在形式,导致在合成MCM~22分子筛过程中硅铝胶能够提供的结构单元不一样,从而影响MCM-22分子筛的合成。硅铝胶老化温度为80℃时,硅铝胶的含水量最高,Si的存在形式更具多样性,有利于硅铝胶后期的晶化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铝胶 老化温度 相转移法 MCM-22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转移法制备LiNi_(1-x)Mn_xO_2及其电化学性能
14
作者 柴小琴 刘长久 尚伟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05-909,共5页
采用相转移法合成了LiNi1-xMnxO2 粉体。应用XRD、SEM、IR分析表征了其晶体结构及形态特征。将粉体材料制备成电极 ,并与负极锂片组装成模拟电池 ,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掺杂Mn可增强Ni—O键的强度 ,有利于LiNiO2 2D层状结构的稳定。... 采用相转移法合成了LiNi1-xMnxO2 粉体。应用XRD、SEM、IR分析表征了其晶体结构及形态特征。将粉体材料制备成电极 ,并与负极锂片组装成模拟电池 ,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掺杂Mn可增强Ni—O键的强度 ,有利于LiNiO2 2D层状结构的稳定。当n(Li)∶n(Ni)∶n(Mn) =1 2 4∶0 9∶0 1,在 72 0℃焙烧 2 4h时 ,所制备的电极材料氧化还原可逆性好、活性增强、工作电压稳定、首次放电容量达 16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法 LiNi1-xMnxO2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转移法制备超微粒子氧化铬 被引量:8
15
作者 马文英 方佑龄 赵文宽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1-13,共3页
本文介绍了用相转移法制备超微粒子氧化铬,其制备过程为:先制备覆盖有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的非晶态超微粒子氧化铬,再热分解除去覆盖在表面上的表面活性剂,制备出晶体超微粒子氧化铬,所得纳米晶体氧化铬的平均粒径为60■。
关键词 氧化锆 超细粉 相转移法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转移法合成MoO_3超细粒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池明 杨争平 +1 位作者 陈诵英 彭少逸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3年第3期57-59,45,共4页
本文报导了合成MoO_3超细粒子的相转移法,研究了合成条件的影响,闸述了这种合成方法的优点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粒子 相转移法 三氧化二锰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转移法制备PdMo催化剂及其氧还原活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汝 金碧瑶 +1 位作者 赵一鸣 赵莲花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19-1827,共9页
以四丁基氢氧化铵作为相转移剂,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利用相转移法在二氯甲烷中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PdxMo/C(Pd/Mo的原子比x=1、2、3、4、5)催化剂。透射电镜(TEM)图像显示,Pdx Mo/C是呈2~4 nm的圆形颗粒,尺寸均匀、分散性良好。X射... 以四丁基氢氧化铵作为相转移剂,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利用相转移法在二氯甲烷中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比例的PdxMo/C(Pd/Mo的原子比x=1、2、3、4、5)催化剂。透射电镜(TEM)图像显示,Pdx Mo/C是呈2~4 nm的圆形颗粒,尺寸均匀、分散性良好。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加入第二组元Mo后,Pd的晶格发生扩张,调节了 Pd的几何结构。此外,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表明,相对于Pd/C,Pd4Mo/C的Pd3d5/2结合能负移了 0.50 eV,说明电负性较大的Pd从Mo吸电子,电子结构发生改变。氧还原反应(ORR)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PdxMo/C催化剂活性均优于Pd/C,其中当x=4时,ORR活性最佳,其起始电位和半波电位分别为0.876和0.813 V,高于商业Pt/C的0.870和0.810 V。此外,在经过3 h的运行之后电流密度仍保留82.9%,与商业Pt/C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xMo/C 相转移法 电催化氧还原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转移法合成哒嗪类糖苷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君茜 孙昌俊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9-91,共3页
本文采用相转移法,使乙酰基-α-D-溴代糖1(A-C)与6-(4-甲氧基)苯基-3(2H)-哒嗪酮2以及6-(4-羟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5反应合成了3(A,C)及6(A,B)四个乙酰基糖苷化合物.其中3A经氨解脱去保护基又得到一个化合物4A′.其结构被IR、1... 本文采用相转移法,使乙酰基-α-D-溴代糖1(A-C)与6-(4-甲氧基)苯基-3(2H)-哒嗪酮2以及6-(4-羟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5反应合成了3(A,C)及6(A,B)四个乙酰基糖苷化合物.其中3A经氨解脱去保护基又得到一个化合物4A′.其结构被IR、1HNMR和元素分析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哒嗪酮 糖苷 转移催化 抗癌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转移法合成稀土La掺杂锰酸锂电极材料的性能
19
作者 李继春 刘长久 +1 位作者 易凌英 杨万新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5-117,共3页
采用相转移法合成了稀土La掺杂的锰酸锂材料粉体。利用XRD、SEM等对粉体进行结构形态表征,并以其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测试其充放电性能。结果表明:按n(Li):n(La):n(Mn)=1.1:0.01:1.99的摩尔配比制备的前驱体,在75... 采用相转移法合成了稀土La掺杂的锰酸锂材料粉体。利用XRD、SEM等对粉体进行结构形态表征,并以其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测试其充放电性能。结果表明:按n(Li):n(La):n(Mn)=1.1:0.01:1.99的摩尔配比制备的前驱体,在750℃焙烧12h合成的样品材料结构稳定且呈较好的尖晶石相,以0.1C在4.5~3.0V范围内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27.5mAh/g,放电平台时间较长,工作电压平稳于4.1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法 稀土La掺杂 正极活性材料 LiLax Mn(2-x)O4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胡椒环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英英 贾洪斌 +2 位作者 李新富 刘明芳 沈雨生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1983年第2期92-96,共5页
胡椒环是合成抗菌药黄连素的重要中间体。目前工业生产采用下面的反应条件合成,产率约85%。
关键词 胡椒环 产率 增效环 反应条件 甲叉 甲撑 TEBA 儿茶酚 转移催化 催化剂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