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结构形成因子统计值对钢中化合物形成的影响
1
作者 王晓亮 张琴 +2 位作者 李伟 韩子钰 杨绍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5-499,共5页
本文根据宏观物理量是微观原子状态统计值的思想,将原子组态最可几值改用统计值代替,利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计算钢中FeS、MnS、TiC(N)、NbC(N)、VC(N)、AlN的相结构形成因子的统计值S′,探讨了各种化合物的S′对钢中组成原子... 本文根据宏观物理量是微观原子状态统计值的思想,将原子组态最可几值改用统计值代替,利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计算钢中FeS、MnS、TiC(N)、NbC(N)、VC(N)、AlN的相结构形成因子的统计值S′,探讨了各种化合物的S′对钢中组成原子自发凝聚成各种化合物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S′McN<S′McC,可以从电子层面合理解释钢在平衡状态下由高温向低温转变时,FeS先于MnS析出,合金碳化物先于合金氮化物析出,在非平衡状态下,析出顺序相反的事实.并成功解释了铁碳相图共晶转变和共析转变各个相的形成顺序.从电子层次得出,在平衡条件下,S′较大的相先形成,在非平衡条件下,S′较小的相先形成.在某一适当冷却速度范围内,S′相差较小的相可以共生,这一冷却速度区间将是S′差值的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结构形成因子 统计值 碳化物 氮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