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击噪声背景下基于归一化的线性约束特征干扰相消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洪涛 贺亚鹏 +1 位作者 朱晓华 胡文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5-799,共5页
针对冲击噪声背景下,常规波束形成算法性能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任意未知统计特性的代数拖尾冲击噪声环境下的基于归一化的线性约束特征干扰相消器(N-LCEC)算法。该算法在附加线性约束的条件下,以噪声功率最小化为目标函数;通... 针对冲击噪声背景下,常规波束形成算法性能下降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任意未知统计特性的代数拖尾冲击噪声环境下的基于归一化的线性约束特征干扰相消器(N-LCEC)算法。该算法在附加线性约束的条件下,以噪声功率最小化为目标函数;通过对输入信号进行无穷范数归一化,使变换信号的二阶统计量在代数拖尾的冲击噪声环境下存在且有界,然后将自适应权矢量约束于噪声子空间的方法,提高了波束形成器在冲击噪声背景下的性能。N-LCEC算法无需噪声特征指数的先验信息,适用冲击噪声环境更广;N-LCEC算法具有运算简单,干扰抑制能力强,同时保持静态方向图的副瓣特征等优点。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信号处理 线性约束特征干扰相消 分数低阶矩 冲击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干扰相消和局部搜索的多用户检测算法
2
作者 赵晓林 刘华伟 +1 位作者 冯国强 张鹏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28-1432,共5页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中基站天线数远大于用户数,固匹配滤波(matching-filtering,MF)检测子在上行多用户检测中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但是和传统的迫零(zero-forcing,ZF)、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中基站天线数远大于用户数,固匹配滤波(matching-filtering,MF)检测子在上行多用户检测中有重要的应用潜力。但是和传统的迫零(zero-forcing,ZF)、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检测子相比,MF存在明显的性能损失,且在高信噪比区域出现"误差门限"效应。为了解决MF上述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匹配滤波连续干扰相消和局部搜索的多用户检测算法。理论分析表明,与MF类似,所提方法的计算复杂度远低于MMSE、ZF,并且实验证明此方法的误符号率和误比特率明显低于M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滤波 连续干扰相消 局部搜索 误差门限 多输入多输出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跳频系统中基于连续干扰相消的多用户检测
3
作者 张光山 张烁 张有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04-1809,共6页
针对快跳频多址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干扰相消的非相干多用户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期望元素选择方式来得到伴随时频矩阵,利用期望用户的时频矩阵具有最大行和最小均方偏差的特点实现预检测.在连续干扰相消中,对干扰数据的信干功率比... 针对快跳频多址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连续干扰相消的非相干多用户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期望元素选择方式来得到伴随时频矩阵,利用期望用户的时频矩阵具有最大行和最小均方偏差的特点实现预检测.在连续干扰相消中,对干扰数据的信干功率比进行估计,若干扰频点没有受到其他信号的重叠干扰,则在相消中删除,否则连续迭代,直到所有用户译码完成.对于其他模糊用户,采用简化的连续检测方法来判决.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消除了Fiebig干扰相消算法的错误传播,而且所提算法性能优于其他多用户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跳频 非相干 干扰相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瓣干扰下宽带圆阵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 被引量:9
4
作者 覃岭 黄茜 +1 位作者 李会勇 何子述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9-362,共4页
在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中,若干扰信号从主瓣进入,往往引起主瓣畸变且副瓣电平增高,波束性能严重恶化。随着圆型阵列的广泛应用,该文针对均匀圆阵的宽带波束形成,合理地构造出阻塞矩阵,对主瓣干扰进行干扰相消预处理,再进行自适应波束形成... 在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中,若干扰信号从主瓣进入,往往引起主瓣畸变且副瓣电平增高,波束性能严重恶化。随着圆型阵列的广泛应用,该文针对均匀圆阵的宽带波束形成,合理地构造出阻塞矩阵,对主瓣干扰进行干扰相消预处理,再进行自适应波束形成,解决了主瓣畸变问题,提高了自适应波束的性能。结合均匀分布圆阵所作的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波束形成 宽带 圆阵 干扰相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带强干扰背景下的弱信号源DOA估计方法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姝 何子述 李会勇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9-71,共3页
在宽带弱信号DOA估计中,当强干扰与弱信号的方向角很接近时,弱信号被强干扰所掩盖而无法检测出弱信号的方向。文中提出了一种先对数据进行干扰相消预处理,再采用MUSIC算法估计弱信号DOA的方法。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宽带强干扰 干扰相消 DOA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波长补偿光度法的研究及对微量铁的测定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泽南 江南梅 +2 位作者 于林亚 曹方娜 黄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2,56,共5页
提出了新的双波长法并应用于茜素S(ARS)光度法测定铁。该法能消除显色剂ARS褪色对生成物Fe[ARS],生色的相消干扰,测得生色法真实吸光度,消除生成物生色对有色剂ARS褪色的相消干扰,测得褪色法真实吸光度,以其生色吸光度与褪色吸... 提出了新的双波长法并应用于茜素S(ARS)光度法测定铁。该法能消除显色剂ARS褪色对生成物Fe[ARS],生色的相消干扰,测得生色法真实吸光度,消除生成物生色对有色剂ARS褪色的相消干扰,测得褪色法真实吸光度,以其生色吸光度与褪色吸光度绝对值之和作为信号,按信号吸光度法测定。于波长λN=423nm,λP=555nm测得信号吸光度补偿系数fn为2.227,测得摩尔吸光系数为2.154×10^4L·mol^-1·cm^-1,为经典法的2.135倍,线性范围为0—2mg/L,反应摩尔比为1:3。应用该法测定了某些样品中的铁。结果表明,该法用于存在相消干扰的光度分析及反应摩尔比测定等研究的效果优于经典光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长补偿光度法 相消干扰 真实吸光度 茜素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酸性铬蓝K的A_N=0双波长补偿系数光度法测定铜(Ⅱ)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泽南 周琦 +1 位作者 邓昌爱 李红波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3-586,共4页
在pH=12.7的NaOH介质中,铜(Ⅱ)与酸性铬蓝K(ACBK)形成深红色配合物,应用该配合物生色对试剂ACBK褪色产生100%相消干扰的波长533 nm作为负峰波长,建立了ACBK测定铜(Ⅱ)的AN=0双波长补偿系数光度法。该法能消除显色剂ACBK褪色对生成... 在pH=12.7的NaOH介质中,铜(Ⅱ)与酸性铬蓝K(ACBK)形成深红色配合物,应用该配合物生色对试剂ACBK褪色产生100%相消干扰的波长533 nm作为负峰波长,建立了ACBK测定铜(Ⅱ)的AN=0双波长补偿系数光度法。该法能消除显色剂ACBK褪色对生成物Cu(ACBK)生色的相消干扰,测得生色法真实吸光度,消除生成物生色对有色剂ACBK褪色的相消干扰;测得褪色法近似真实吸光度,其灵敏度是上述两法之和。于波长λp573 nm,λN533 nm测得信号吸光度补偿系数fs为4.135,信号摩尔吸光系数为4.56×10^4L.mol^-1.cm^-1,是经典光度法的3.73倍。方法线性范围为0.02-1.60 mg.L^-1,配合物的摩尔比为Cu∶ACBK=1∶1。测定了某些水样中的铜(Ⅱ),并对方法进行了检验,回收率为96%-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0双波长补偿系数光度法 100%相消干扰 补偿系数 酸性铬蓝K 铜(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光度法中的峰位移
8
作者 黄泽南 彭激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95-899,共5页
该文从吸收干扰、单色光性质及被测物吸收特性改变三个方面探讨了吸收光度法中吸收峰位移的原因、影响及其消除与应用。重点论述了吸收干扰中的相长与相消干扰引起的吸收峰位移规律。该规律为研究试剂与溶剂中杂质、样品中共存物、反应... 该文从吸收干扰、单色光性质及被测物吸收特性改变三个方面探讨了吸收光度法中吸收峰位移的原因、影响及其消除与应用。重点论述了吸收干扰中的相长与相消干扰引起的吸收峰位移规律。该规律为研究试剂与溶剂中杂质、样品中共存物、反应试剂与产物等的吸收干扰引起被测吸收峰位置、高度及形状的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运用被测物标准溶液的正、负吸光度吸收曲线提供的信息与吸收峰位移规律研究吸收光度法应用的新方法,为定量分析、消除共存物干扰、化学反应及试剂选择性等研究提供了新手段。作为峰的相长与相消干扰引起的测定峰位移规律也适用于检测峰的其它仪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干扰 吸收峰位移规律 正负吸光度吸收曲线 相长干扰 相消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带宽分割的自适应通道补偿方法 被引量:7
9
作者 李荣锋 王永良 +1 位作者 万山虎 王布宏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487-1493,共7页
自适应阵列中,由于通道的频带特性不一致(通道失配),会导致自适应抗干扰性能的严重下降,一种解决的方法是在通道后加抽头延迟线进行自适应补偿,但是这种方法在通道失配波纹数较多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很多的抽头延迟线进行补偿而使得实时... 自适应阵列中,由于通道的频带特性不一致(通道失配),会导致自适应抗干扰性能的严重下降,一种解决的方法是在通道后加抽头延迟线进行自适应补偿,但是这种方法在通道失配波纹数较多的情况下,由于需要很多的抽头延迟线进行补偿而使得实时实现几乎不可能,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带宽分割的自适应通道补偿方法,能在通道失配波纹数较多的情况下,实时并较好地完成自适应通道补偿,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都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宽分割 自适应通道补偿 自适应阵列 通道失配 干扰相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络蓝K双波长信号系数光度法测定钙镁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泽南 周秀林 +1 位作者 周舟 杨昌帆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9-252,256,共5页
基于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钙、镁均与酸性络蓝K(ACBK)形成暗红色配合物,提出了测定钙和镁的双波长信号系数光度法。该法不仅消除了钙、镁之间的吸收干扰,且消除了一定量的共存离子的干扰。利用褪色法与生色法的吸光度之和作为信号吸光度,... 基于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钙、镁均与酸性络蓝K(ACBK)形成暗红色配合物,提出了测定钙和镁的双波长信号系数光度法。该法不仅消除了钙、镁之间的吸收干扰,且消除了一定量的共存离子的干扰。利用褪色法与生色法的吸光度之和作为信号吸光度,使方法的灵敏度大为提高。测定钙、镁总量时,分别用钙、镁吸收曲线正峰与负峰上的等吸收波长470.5 nm(aλP)及559.5 nm(aλN)处测定吸光度AaP和AaN,求得总量的信号系数fs为2.439。于aλP470.5 nm处测得任一浓度钙、镁试液的吸光度AaP′,其信号吸光度As=fsAaP′。测定镁时,以试剂ACBK褪色对钙配合物生色的完全相消干扰的波长539 nm(aPλ)作为测定波长,负峰波长583 nm为aλN。按相同方法测得镁的信号系数fs为4.1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长信号系数光度法 等吸收波长 完全干扰相消波长 酸性络蓝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载波调制技术的同步DS/CDMA多用户检测器
11
作者 陈朝阳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23,42,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多载波调制技术的多用户检测器。分析了检测器的干扰相消原理 ,并给出了误码性能。该检测器具有结构简单 ,计算复杂度低 ,其性能较传统的多用户检测器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在收发频差、定时为零的情况下 ,达到了单...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多载波调制技术的多用户检测器。分析了检测器的干扰相消原理 ,并给出了误码性能。该检测器具有结构简单 ,计算复杂度低 ,其性能较传统的多用户检测器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在收发频差、定时为零的情况下 ,达到了单用户情况下检测器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器 多载波调制技术 同步DS/CDMA多用户检测器 码分多址 干扰相消原理 误码 移动通信系统 海上通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软判决的MMSE-OSIC接收机 被引量:1
12
作者 旷婧华 胡春静 +2 位作者 龙航 吴斌 王文博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95-1600,共6页
串行干扰相消接收机是广泛应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一种接收端信号处理与检测技术。在串行干扰相消接收机中,先检测的层的判决准确性会对后续层的检测产生影响。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判决误差,将对后续层的检测引入残留干扰,进而影响后... 串行干扰相消接收机是广泛应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一种接收端信号处理与检测技术。在串行干扰相消接收机中,先检测的层的判决准确性会对后续层的检测产生影响。检测过程中产生的判决误差,将对后续层的检测引入残留干扰,进而影响后续层检测的正确性,造成差错传播。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软判决的最小均方误差检测带排序串行干扰相消接收机,可以有效减轻基于硬判决方法的带排序串行干扰相消接收机的差错传播问题。在重构干扰信号时,该接收机使用根据软判决信息得到的符号期望,替代硬判决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干扰相消时各层之间由判决误差引起的残留干扰;该接收机还可以精确估计残留干扰的功率以及各层数据流的后处理信干噪比,改善了基于硬判决方法的串行干扰相消接收机存在的各层后处理信干噪比估计值偏大的问题。可靠性更高的软判决结果有效降低了残留干扰,更精确的各层后处理信干噪比抑制了残留干扰对后续数据流检测的影响,提高了判决结果和排序过程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证明,基于软判决的最小均方误差检测带排序串行干扰相消接收机可以有效避免差错传播的产生,因而获得较大的性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多输入多输出系统 软判决 最小均方误差 串行干扰相消 对数似然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