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复杂气象数字-物理融合模拟的智能汽车相机在环测试
1
作者 朱冰 黄殷梓 +3 位作者 赵健 张培兴 高质桐 薛经纬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5-1343,共9页
测试相机在复杂气象场景下的性能对提高智能汽车环境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利用数字仿真软件对相机进行测试时存在图像拟真度差的问题,而物理实景测试存在测试成本高、周期长且场景难以精准可控复现的缺点。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 测试相机在复杂气象场景下的性能对提高智能汽车环境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利用数字仿真软件对相机进行测试时存在图像拟真度差的问题,而物理实景测试存在测试成本高、周期长且场景难以精准可控复现的缺点。对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复杂气象数字-物理融合模拟的智能汽车相机在环测试方法,将相机硬件嵌入到数字仿真目标物与物理复杂气象实体共同构成的虚实融合测试环境中对智能汽车相机进行测试。首先,设计并构建复杂气象数字-物理融合模拟相机在环测试平台;其次,从像素级、特征级和结果级3个层级建立面向相机在环测试平台的多层级拟真度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在雨、雾和光照等复杂气象场景的测试中本文提出的相机在环测试方法能够模拟的图像结构最小相似性和峰值信噪比分别为0.5711和27.9911 dB,所能够保留目标物体的轮廓信息与真实环境相比最大差距为88像素。在测试目标识别和测距功能时,最大结果差异分别为10.10%和13.39%。多层级拟真度评价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法在同等场景条件下优于纯数字仿真方法;相较于物理实景测试,该测试方法具有测试成本低、效率高以及复杂气象场景参数精准可控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相机在环测试 复杂气象数字-物理融合模拟 多层级拟真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图特征融合引导相机位姿回归
2
作者 司钧文 周自维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28-944,共17页
为了提高复杂场景下相机位姿估计的精度和稳定性,本文自主设计了ResGraphLoc网络,该网络通过引入残差网络与图注意力机制,进一步提高相机在遮挡、光照变化和低纹理场景下的位姿回归精度问题。该网络采用ResNet101作为特征编码器,通过改... 为了提高复杂场景下相机位姿估计的精度和稳定性,本文自主设计了ResGraphLoc网络,该网络通过引入残差网络与图注意力机制,进一步提高相机在遮挡、光照变化和低纹理场景下的位姿回归精度问题。该网络采用ResNet101作为特征编码器,通过改进的残差块增强显著特征提取能力。利用图注意力层融合多级特征图,并通过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实现特征信息扩散和聚合。最后,通过非线性MLP层从特征嵌入中提取位置和角度特征,完成端到端相机位姿回归。在大型室外数据集上,ResGraphLoc模型的位姿误差优于现有算法。在LOOP和FULL场景下,位姿回归结果分别为7.18 m,2.48°与16.96 m,3.16°,相比基准模型提升超过25%。在4Seasons数据集的Neighborhood场景下,室外定位误差最低可以达到1.40 m,0.76°。在纹理缺失及重复的室内数据集下,位置角度回归结果分别可以达到0.08 m,3.25°。实验结果验证了ResGraphLoc在复杂环境下的高精度和稳定性,能有效应对遮挡、光照变化和低纹理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 相机位姿回归 相机定位 图注意力 多级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鸟瞰图视角下相机/激光雷达融合感知算法
3
作者 夏若炎 徐晓苏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0-182,共13页
在自动驾驶感知任务中,通过将不同模态的信息投影到统一的空间表示,实现基于鸟瞰图的相机和激光雷达特征多模态融合已成为主流研究范式。虽然BEVFusion等代表性框架能够实现较高的三维目标检测精度,但其在二维图像特征向BEV空间的视角... 在自动驾驶感知任务中,通过将不同模态的信息投影到统一的空间表示,实现基于鸟瞰图的相机和激光雷达特征多模态融合已成为主流研究范式。虽然BEVFusion等代表性框架能够实现较高的三维目标检测精度,但其在二维图像特征向BEV空间的视角转换过程中依赖深度预测,该模块不仅模型复杂、参数冗余,还存在推理效率低、内存消耗高等问题,对硬件资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限制了模型在边缘设备或资源受限场景中的部署与应用。针对上述问题,在BEVFusion框架基础上,围绕视角转换过程的精度与效率瓶颈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种融合相机与激光雷达信息的BEV视觉特征优化算法。该算法利用激光雷达提供的深度信息替代图像深度预测,通过将其嵌入图像特征表达过程,实现对原有视角转换路径的结构性简化,并对BEV空间构建与池化模块进行了精简重构,有效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实验结果表明,在保持三维物体检测精度不变的前提下,优化后方案将关键模块推理时间缩短至原方案的16%,端到端推理速度提升83%,峰值显存占用降低27%,同时显著减轻了对输入图像分辨率的限制,增强了模型对算力资源的适应能力,提升了其在实际部署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相机 融合感知 鸟瞰图 模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无人艇雷达相机拓扑双向融合探测算法
4
作者 唐浩 彭煊 +3 位作者 熊伟 崔亚奇 胡剑秋 邢汇源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75,共17页
针对传统IoU融合方法在无人艇航行晃动情况下多目标融合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拓扑双向融合算法。使用改进的YOLOv7-tiny算法对图像进行检测,利用矩阵转换将雷达点投影至图像。利用PROSAC算法对投影后的雷达点进行拟合与偏转处理,以... 针对传统IoU融合方法在无人艇航行晃动情况下多目标融合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拓扑双向融合算法。使用改进的YOLOv7-tiny算法对图像进行检测,利用矩阵转换将雷达点投影至图像。利用PROSAC算法对投影后的雷达点进行拟合与偏转处理,以减小船体晃摇对融合的影响。为减小计算量,依据传感器的系统误差及位置误差损失设计了一种粗关联波门。对粗关联后的雷达和相机数据进行拓扑融合,设计一种拓扑融合指标,在三角形相似度的基础上,增加多边形角度相似度和中心点连线相似度,弥补了雷达投影导致的角度信息缺失。对未融合雷达点附近图像截取进行检测融合;对未融合光学检测框,选取方位线最近邻雷达点进行融合,实现双向融合。实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改进的YOLOv7-tiny算法mAP@0.5从0.883提高到0.93,所提拓扑双向融合算法准确率达到92.76%,明显优于IoU算法。该研究对海上无人艇雷达相机融合探测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双向融合 雷达相机融合探测 粗关联波门 改进YOLOv7-tiny 相似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多行人实时检测的路侧3D毫米波雷达和相机融合方法
5
作者 陈科峰 刘康 +1 位作者 邵剑浩 张远辉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1-1020,共10页
为了提高复杂场景的多行人实时检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3D毫米波雷达和视觉融合的检测方法。首先采用YOLOv5s对视觉信息进行行人检测,将雷达数据通过数据预处理层、检测层、跟踪层输出的三维目标点。其次对雷达和相机进行时间上的... 为了提高复杂场景的多行人实时检测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3D毫米波雷达和视觉融合的检测方法。首先采用YOLOv5s对视觉信息进行行人检测,将雷达数据通过数据预处理层、检测层、跟踪层输出的三维目标点。其次对雷达和相机进行时间上的同步标定,使用EPNP算法拟合雷达和相机的外部参数矩阵完成空间标定。然后根据目标检测框重叠率和中心点归一化欧氏距离特征构造关联矩阵,最后输入匈牙利算法完成数据关联,输出融合目标。实验结果表明,在遮挡、行人交错等复杂场景下,所提出的融合方法检测正确率均高于单一传感器,对比最近邻域和全局最近邻域的数据关联算法平均检测正确率分别提高了4.12%和2.54%,平均关联精确率分别提高了4.25%和2.93%,对于多行人实时检测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行人检测 传感器融合 视觉 3D毫米波雷达 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LiDAR点云与无人机影像的滑坡动态监测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宇翔 胡庆武 +3 位作者 段延松 李加元 艾明耀 赵鹏程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47,共6页
滑坡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自然灾害,如何对其进行高效准确的监测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利用LiDAR、无人机航空摄影等技术进行滑坡监测,可以快速、安全、精确地获取滑坡区域地面信息。本文提出了融合LiDAR点云的无人机影像滑坡动态... 滑坡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自然灾害,如何对其进行高效准确的监测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利用LiDAR、无人机航空摄影等技术进行滑坡监测,可以快速、安全、精确地获取滑坡区域地面信息。本文提出了融合LiDAR点云的无人机影像滑坡动态监测方法。首先,利用点云和影像获取高质量DSM;然后,设计一种基于不规则三角网和坡度融合的滤波算法,滤除DSM中低矮植被,生产高精度DEM;最后,通过对两期DEM进行差分,实现对滑坡区域的动态监测。以黄登水电站附近边坡区域的LiDAR数据与无人机影像数据开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进行滑坡动态监测可以直观地判断滑坡地形变化和位移趋势,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dar数据 无人机影像 数据融合 滑坡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雷达与相机融合的树干检测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洋 冀杰 +3 位作者 赵立军 冯伟 贺庆 王小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6,共14页
针对传统传感器在树干检测中的局限性和单一性,提出一种基于激光雷达与相机融合的树干检测方法.首先,利用深度图对激光雷达点云进行处理,实现地面点云去除以及树干点云聚类,并在聚类中设置横、纵向自适应阈值,去除聚类中墙体、杂草、树... 针对传统传感器在树干检测中的局限性和单一性,提出一种基于激光雷达与相机融合的树干检测方法.首先,利用深度图对激光雷达点云进行处理,实现地面点云去除以及树干点云聚类,并在聚类中设置横、纵向自适应阈值,去除聚类中墙体、杂草、树叶等多余信息;然后,利用YOLOv3算法对相机图像进行分析,基于树干特征实现目标识别并返回检测框与类别信息;最后,基于交并比方法(IoU)对2种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进行融合,识别树干并返回其三维信息与位置信息.以无人割草机为载体开展场地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融合算法的树干检测准确率在93.1%左右,树干定位横、纵向平均误差分别为0.075 m和0.078 m,能够满足无人割草机的树干检测要求,为智能农机的环境感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干检测 激光雷达 相机 深度图 传感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DAR数据与光谱影像融合的单木提取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孟小前 李俊磊 +3 位作者 胡伟 田茂杰 马春田 王瑞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11,262,共10页
针对现有的机载数据单木分割方法对林型的普适度不高,尤其在高郁闭度阔叶林地带提取精度偏低的问题,选用海南省海口市热带阔叶林地带的光谱影像和LiDAR数据,先采用基于距离阈值的单木分割方法,利用高分光谱影像分割得到的树冠边缘,对初... 针对现有的机载数据单木分割方法对林型的普适度不高,尤其在高郁闭度阔叶林地带提取精度偏低的问题,选用海南省海口市热带阔叶林地带的光谱影像和LiDAR数据,先采用基于距离阈值的单木分割方法,利用高分光谱影像分割得到的树冠边缘,对初始探测树顶点进行位置约束。获得单木顶点的精确定位后,采用基于种子点的单木分割方法分割,完成了阔叶林的单木提取。结果显示,与已有的基于单木间相对间距单木分割方法相比,本研究通过选取最佳分割尺度结合光谱影像进行精确定位,改善了原有单一尺度分割方法导致的过分割现象,将单木识别精确率由0.67提升至0.92。该方法在使用遥感对森林单木进行分割工作中,可以更好地识别单木,对不同林型适用度较高,可以为后续的单木信息提取工作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阔叶混交林 单木分割 机载lidar 光谱影像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事件相机探测无人机的双视图融合检测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淼 陈诺 +3 位作者 安玮 李博扬 凌强 李卫星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57,共10页
随着低空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实时检测此类低慢小目标对维护公共安全至关重要。传统相机以固定曝光时间成像获得图像帧,在光照变化时难以自适应,导致在强光照等场景下存在探测盲区。事件相机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形态传感器,逐像素感知外部... 随着低空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实时检测此类低慢小目标对维护公共安全至关重要。传统相机以固定曝光时间成像获得图像帧,在光照变化时难以自适应,导致在强光照等场景下存在探测盲区。事件相机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形态传感器,逐像素感知外部亮度变化差异,在复杂光照条件下依然可以生成高频稀疏的事件数据。针对基于图像的检测方法难以适应事件相机稀疏不规则数据的难题,本文将二维目标检测任务建模为三维时空点云中的语义分割任务,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视图融合的无人机目标分割模型。基于事件相机采集真实的无人机探测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保证实时性的前提下具有最优的检测性能,实现了无人机目标的稳定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相机 低空无人机 低慢小目标检测 多视图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匹配的点云与图像的融合方法
10
作者 许浩 王肖霞 杨风暴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2,共8页
无人探测平台在利用激光雷达与可见光相机的优势互补信息时,仅借助标定物上的特征点对点云和彩色图像进行校准融合的效果不够理想,而且需要多次采集数据来拟合结果。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激光雷达与可见光相机的分布式自动标定的... 无人探测平台在利用激光雷达与可见光相机的优势互补信息时,仅借助标定物上的特征点对点云和彩色图像进行校准融合的效果不够理想,而且需要多次采集数据来拟合结果。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激光雷达与可见光相机的分布式自动标定的融合方法,使得融合得到的数据同时具备点云的空间立体特性与可见光图像的彩色纹理信息。该方法首先通过平面标定板对激光雷达和相机进行标定获取初始变换关系,然后利用二者传感器共同视野中的自然边缘特征进行对齐,最后将二者数据融合并得到可视化结果。所提方法相比于基于人工匹配的标定融合方法以及基于平面标定板的自动标定融合的方法,精度分别提升了33.8%和23.1%,可视化结果很好地还原了真实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可见光相机 外参标定 传感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损失融合和混洗注意力的车载LiDAR点云道路标线提取方法
11
作者 何银鑫 齐华 +3 位作者 朱运权 卢自来 彭世勇 刘洋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5-140,共6页
道路标线的准确提取在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和高精度地图的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的基于阈值的车载激光点云道路标线提取方法在反射强度与点密度分布不均、道路标线与路面对比度低时提取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多损失融合和... 道路标线的准确提取在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和高精度地图的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的基于阈值的车载激光点云道路标线提取方法在反射强度与点密度分布不均、道路标线与路面对比度低时提取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多损失融合和混洗注意力的车载LiDAR点云道路标线提取方法。选取典型高速公路试验样区进行道路标线提取试验,并与常规方法进行了精度对比分析。试验表明,本文方法在道路标线提取精度方面优于其他方法,有望更好地服务于自动驾驶的高精度地图开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损失融合 混洗注意力 车载lidar点云 道路标线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点匹配的激光雷达与相机间外参标定方法
12
作者 李新 王肖霞 杨风暴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5,共7页
激光雷达点云和相机图像融合常被应用在多个领域,准确的外参标定是融合两种信息的前提。现有的基于特征的标定算法,提取的3D⁃2D特征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影响了整体标定的性能。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点匹配的激光雷达与相机外参标定方法。... 激光雷达点云和相机图像融合常被应用在多个领域,准确的外参标定是融合两种信息的前提。现有的基于特征的标定算法,提取的3D⁃2D特征存在不匹配的问题,影响了整体标定的性能。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点匹配的激光雷达与相机外参标定方法。首先利用圆心特征提取算法从点云和图像中分别获取标定板上4个圆心特征点的三维和二维坐标;然后建立三维点云数据和二维图像数据中点对间约束关系;最后通过非线性优化算法得到激光雷达和相机标定的外参,利用外参矩阵将激光雷达点云投影在对应的图像上。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平均重投影误差在2.6像素内,与基于手动匹配的标定方法相比,精度提升了42.2%;与基于两孔圆形标定板的标定方法相比,精度提升了2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点云 相机图像融合 外参标定 特征点匹配 平均重投影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传感器融合的无人车SLAM系统研究
13
作者 吴文昊 谷玉海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9-235,共7页
为提高无人车的避障能力,使其能够在构建的地图环境中高效地进行自动定位和路径规划,提出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无人车SLAM系统。对于障碍物监测,采用激光雷达与深度相机信息融合的方法构建地图,以融合得到更精准的栅格图。搭建了履带式差... 为提高无人车的避障能力,使其能够在构建的地图环境中高效地进行自动定位和路径规划,提出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无人车SLAM系统。对于障碍物监测,采用激光雷达与深度相机信息融合的方法构建地图,以融合得到更精准的栅格图。搭建了履带式差速底盘运动学模型,通过融合IMU数据提高位姿估计精度;分析了贝叶斯推理方法,在决策层以该方法有效融合激光雷达与深度相机的数据;提出基于卡尔曼滤波算法动态调整权重将雷达与相机的后验概率融合,得到最终的地图栅格信息。最后,根据融合后的数据构建地图并实现自主导航的功能。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改进的多传感器融合建图算法定位精度综合提高了91.67%,实时的整体性能提升了54.46%,栅格建图完整性提升了6.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算法 融合建图 激光雷达 深度相机 RO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鱼眼相机标定和畸变处理的深度神经网络
14
作者 李晗 葛动元 姚锡凡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7260-7267,共8页
针对鱼眼相机的传统标定过程烦琐并且不适用于日常场景图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可同时标定鱼眼镜头的内参并进行图像畸变校正。该方法通过预测不同畸变参数下像素点的位移量,从而提高鱼眼相机标定和图像畸变... 针对鱼眼相机的传统标定过程烦琐并且不适用于日常场景图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方法,可同时标定鱼眼镜头的内参并进行图像畸变校正。该方法通过预测不同畸变参数下像素点的位移量,从而提高鱼眼相机标定和图像畸变校正的精度;为了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和泛化性,在编码部分引入坐标注意力模块,增强对图像位置信息的关注度;最后为了增强图像的细节特征,在跨越连接部分设计了跨尺度融合模块。针对数据集稀缺的问题,还生成了一个新的大规模数据集,标有相应的畸变参数和畸变校正后的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鱼眼相机标定方法相比,重投影误差为0.312 pixel,标定的精度较高;与图像畸变处理方法相比,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PSNR)为38.055 dB,结构相似度(structural similarity,SSIM)为0.874,图像畸变校正的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眼相机标定 畸变处理 坐标注意力模块 跨尺度融合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AM中视觉和激光信息的融合应用
15
作者 曾瑞琪 纪新春 +2 位作者 魏东岩 巨柳荫 赵航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6-129,共14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技术的性能,研究分析SLAM中视觉和激光信息的融合应用:指出SLAM技术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移动平台的自主导航定位过程,视觉相机和激光雷达(LiDAR)作为最常用的感知传感器,各有优劣,融合... 为了进一步提升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技术的性能,研究分析SLAM中视觉和激光信息的融合应用:指出SLAM技术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等移动平台的自主导航定位过程,视觉相机和激光雷达(LiDAR)作为最常用的感知传感器,各有优劣,融合二者数据能增强SLAM系统的鲁棒性和准确性;然后在分析视觉和激光信息融合需求的基础上,结合SLAM工作流程,重点从里程计、回环检测及地图构建3个关键环节探讨视觉和激光信息融合方法;最后分析SLAM中将图像与点云融合所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 视觉相机 激光雷达(lidar) 数据融合 里程计 回环检测 建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信息相互引导补充的雷达-相机三维目标检测
16
作者 张传浩 屠晓涵 +1 位作者 谷学汇 轩波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6-952,共7页
多模态三维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更好地融合不同模态之间的信息一直是该任务的研究重点。现有方法在融合不同模态信息时缺少对信息的筛选,且过多无关与干扰信息会造成模型性能的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 多模态三维目标检测是计算机视觉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更好地融合不同模态之间的信息一直是该任务的研究重点。现有方法在融合不同模态信息时缺少对信息的筛选,且过多无关与干扰信息会造成模型性能的下降。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态信息相互引导补充的雷达-相机三维目标检测模型,以在融合特征时从另一种模态中自适应地挑选信息进行融合。自适应信息融合包括数据层面的相互引导补充和特征层面的相互引导补充。在数据层面的融合中,使用由点云产生的深度图和图像产生的分割掩码作为输入,以分别构建出实例级的深度图与实例级的三维虚拟点用于图像与点云的补充。在特征层面的融合中,使用点云产生的体素特征和图像产生的特征图作为输入,并从另一种模态中为待融合特征选取关键区域并通过注意力机制进行特征融合。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nuScenes测试集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较于BEVFusion和TransFusion等传统非引导的融合模型,所提模型将平均精度均值(mAP)和nuScenes检测分数(NDS)这2个主流评测指标分别提升了0.9~28.9个百分点和0.6~26.1个百分点。以上验证了所提模型可有效提高多模态三维目标检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三维目标检测 自适应信息融合 数据层面融合 特征层面融合 雷达-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事件相机的水下透明目标识别方法
17
作者 罗偲 郭丰悦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5-202,共8页
针对水下环境中透明生物可见性过低,RGB帧图像识别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事件相机的水下透明目标分割算法。首先使用事件相机获取图像数据,构建了分别包含6421幅事件帧和RGB帧、共12421个目标的水下透明生物数据集;在编码阶段,分别将... 针对水下环境中透明生物可见性过低,RGB帧图像识别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事件相机的水下透明目标分割算法。首先使用事件相机获取图像数据,构建了分别包含6421幅事件帧和RGB帧、共12421个目标的水下透明生物数据集;在编码阶段,分别将事件帧和RGB帧输入CBAM注意力机制改进的残差网络提取特征并进行简单融合;设计边缘线索搜索模块ECSM,利用简单的加权运算获取容易遗漏的细节信息;在解码部分,设计多维度特征融合模块MFFM,更充分地融合各种先验信息,以提高检测精度。在自制的水下透明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并测试,该算法的平均精度达到了85.8%,FPS达到了66.4 f/s,较多数主流方法都有所提升,证明该方法在水下复杂环境中既保证了实时性,又取得了较好的分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例分割 水下透明生物 深度学习 事件相机 注意力机制 边缘检测 多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遥感影像与机载LiDAR数据融合的地物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董彦芳 庞勇 +1 位作者 许丽娜 陈立泽 《遥感信息》 CSCD 2014年第6期73-76,83,共5页
本文利用高光谱遥感影像和机载LiDAR数据融合来重点提取城市的房屋和树木目标。首先通过机载LiDAR点云数据提取数字地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和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DTM),进一步差值计算得到nDSM(normalized ... 本文利用高光谱遥感影像和机载LiDAR数据融合来重点提取城市的房屋和树木目标。首先通过机载LiDAR点云数据提取数字地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和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DTM),进一步差值计算得到nDSM(normalized Digital Surface Model)。利用高光谱影像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去噪和降维处理。结合nDSM和NDVI图像,采用面向对象的特征提取方法实现研究区内大型商用房屋的提取。对PCA图像和nDSM图像进行融合,然后采用最大似然分类(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MLC)方法进行监督分类,实现民用房屋和树木的提取。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商用房屋的正确提取率达到89.53%;MLC方法对融合图像分类的总体精度为84.00%,Kappa系数为82.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lidar DSM 图像融合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载LiDAR的特征融合差分的车前道路提取方法 被引量:9
19
作者 何光明 韩士元 +2 位作者 陈月辉 周劲 杨君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18,共6页
为应对行驶中变化的道路环境,划分当前车前道路的可行驶区域,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差分的车前道路检测方法。该算法通过形态学滤波法对原始点云进行地面点云提取,统计归纳地面点云数据,进而界定运算域,在运算域内划分不同纵深的... 为应对行驶中变化的道路环境,划分当前车前道路的可行驶区域,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差分的车前道路检测方法。该算法通过形态学滤波法对原始点云进行地面点云提取,统计归纳地面点云数据,进而界定运算域,在运算域内划分不同纵深的差分元尺寸和起点,在差分元内进行特征参数的融合,形成特征矩阵,求解差分矩阵后再进行阈值滤波,进而实现车前道路点云的提取。本文首先与相关道路点云的提取算法进行对比,表明其性能优良;然后针对所采数据不同纵深的道路提取效果进行对比,证明该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lidar 点云 车前道路提取 特征融合 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谱-LiDAR融合的条件随机场分类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雷光 耿若筝 +3 位作者 代沁伶 王军 郑晨 付志涛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52-563,共12页
为有效利用高光谱影像与LiDAR数据的互补性信息,解决单一融合策略造成的场景解译地物边界不准确和分类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光谱-空间-高度特征融合、并顾及场景地物类别共生特性的条件随机场分类方法。首先,对两种数据分别提取光谱... 为有效利用高光谱影像与LiDAR数据的互补性信息,解决单一融合策略造成的场景解译地物边界不准确和分类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光谱-空间-高度特征融合、并顾及场景地物类别共生特性的条件随机场分类方法。首先,对两种数据分别提取光谱及形态学特征,对特征集采用图模型进行特征融合,将特征输入概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得到初始分类结果。然后,基于融合特征计算反映像素间类别本质差异的局部光谱-空间-高度协同的异质性值,并统计类别间的空间共生关系。最后,在条件随机场框架内,整合初始分类结果、局部异质性信息及类别共生关系,通过目标函数的迭代求解获得最终分类结果。通过将像素间的权重定义为对应像素位置融合特征的归一化欧式距离的单调减函数,对标记不同但特征差异较大的类别间给予较小的权重,以达到地物边界空间规整化的目的。通过对标记不同但共生概率较大的类别对给予较小的权重,达到保留空间关系稳定的类别对的目的。采用城区场景的美国休斯顿地区数据集和林区场景的中国广西高峰林场两组数据集对提出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休斯顿和高峰林场数据集精度分别达到94.00%和92.84%,分类结果的"胡椒盐"现象明显减少,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 lidar 条件随机场 图模型特征融合 局部异质性 空间共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